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第45章

作者:类星体

  海伦娜答:我们先把坦克中部的炮塔给拆掉,再把车体左前方的驾驶座和车体右前方的弹药架也给拆掉,多出来的空间不就可以安置步兵载员舱或者炮兵战斗室了吗?

  工程师问:但是坦克的后面就是动力舱的位置,我们总不能让步兵们冒着枪林弹雨从装甲车前面下车吧?

  海伦娜答:我们可以把车倒过来开。也就是将原来车头的方向变成车尾的方向。如果要变成一辆步兵战车,我们就在那里加装载员舱以及跳板门;如果要变成一辆自行火炮,我们就在那里安置战斗室。而此时原来的车尾动力舱已经变成了车头的方向,我们可以在那里重新构筑一个带有倾角的前装甲结构。这样战车就从原本的动力后置布局变成了标准的动力前置布局。

  工程师问:可是你把驾驶员席位都拆掉了,驾驶员又该坐在哪里操纵坦克呢?

  海伦娜答:鼬式坦克发动机的两侧是油箱的位置,我们可以把发动机一侧的油箱拆掉,然后在那里布置个新的驾驶室。

  工程师问:发动机侧面的油箱的宽度太小,并不够安放驾驶室的空间怎么办?

  海伦娜答:这个问题也不难,我们可以把车体加宽200到300毫米。这样不仅可以放下驾驶室,还能让后部的载员舱或者战斗室更宽敞,反正装甲车或者自行火炮的底盘更强调装载,也不必设计得像坦克那么紧凑,正面装甲也不必达到鼬式坦克那样的防护水准。

  工程师问:原本的两个油箱现在直接去掉其中一个,战车满油行程真的不会有问题吗?

  海伦娜答:无论是装甲车还是自行火炮,内部都会有很多难以利用的空间。比如装甲车乘员座位的后面和下面,再比如自行火炮的火炮回转基座的下面,我们可以在这些难以利用的空间里,见缝插针地布置带有自封功能的油箱。现在还有问题吗?

  工程师答:好像没有大的问题了。

  海伦娜说:既然已经没有大的问题了,那就赶快去绘图板前工作吧,如果大大小小的问题都让我来帮忙解决,你们能对得起自己的那份工资吗?

第二百三十四章 装输步战

  工程师们在海伦娜的指导下最终研制出来的新型底盘,无论是内部构造还是外部形状都与它的原型相去甚远,以至于装甲兵司令鲁茨上将被海伦娜邀请着去观看这个新玩具时,甚至没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这货与正在服役“鼬式”坦克之间其实存在很近的亲缘关系。

  不过只要掀开首上的动力舱盖和两侧的裙板,就能发现新型底盘其实是“新瓶装旧酒”,因为它和“鼬式”坦克使用的是基本相同的动力总成和行动装置,所不同的只是这些装置在车体内外的空间分布,这也是海伦娜的底盘通用化思路的最新实践。

  海伦娜所期望的战车底盘的通用化,所需要通用的可不单单是底盘本身。虽然在相同的底盘基础上发展用途不同的车型的确是个好主意,但是很多时候功能型车辆对于底盘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这时如果强行要求所有的装备都使用相同的底盘,只会导致设计上的顾此失彼。所以海伦娜所追求的通用化乃是后勤维护体系上的通用化,也就是让结构形态不同甚至承载力都相差很大的底盘,可以与同一套后勤体系相对接。

  比如目前海伦娜发展出的坦克底盘和一号坦克和二号坦克,发展出的履带式牵引/运输车底盘有RS-1和RS-2就可以使用一套后勤体系。虽然这些底盘论动力舱的位置既有前置,也有后置;论车身结构既有承载式,也有非承载式,但是这些底盘所用的传动系统(变速箱和转向机)却是基本相同的。悬挂虽然对数有不同,但是每个悬挂单元却又是基本相同的。而发动机虽然用了三种型号,但是这三种型号的发动机上诸如气缸盖、配气结构、燃油喷射系统等经常需要维护和更换的部件却又是可以通用的。

  新型底盘作为“鼬式”坦克的变形,自然也可以无缝融入这套后勤体系中,它和“鼬式”坦克不仅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和履带推进装置这些重要部件都可以互换,就连动力包的结构也大同小异。只不过由于新型底盘有动力舱前置的需求,所以动力包中的发动机散热器的以及少部分附件的位置进行了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车首内部的空间形状。

  在上个位面的二战期间,阿尔凯特公司就以善于魔改各种履带式底盘而闻名。作为新型底盘的主要研制方之一,本位面的阿尔凯特公司同样不负众望,很快就在新型底盘的基础上拿出四件令海伦娜满意的作品。分别是一款履带式装甲输送车、一款履带式步兵战车、一款105毫米自行榴弹炮和一款155毫米自行步兵炮。

  我们都知道机械化步兵和摩托化步兵最重要的区别,是机械化步兵一般是乘坐具有一定越野能力和防护能力的载具进入战场的,而摩托化步兵一般是先乘坐载具到达战场附近,再徒步进入战场作战的。不过具体到机械化步兵的载具,又有两装备个名词经常让人感到难以区分,其中一个名词叫做“装甲输送车”,另一个名词叫做“步兵战车”。

  这里需要说一下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有的军迷简单地认为装甲较薄、火力较弱的就是装甲输送车;而装甲更厚、火力更强的就是步兵战车。这种说法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是这些评判标准并不是非常科学,而且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装甲输送车和步兵战车最本质的区别,还是在其与机械化步兵以及坦克的协同模式上。

  装甲输送车和步兵战车都是机械化步兵的载具,而步兵与载具在战场上的协同方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乘车突击和下车作战两种。虽然从理论上说,装甲输送车和步兵战车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兼顾这两种作战模式,但是在侧重点上却有很大区别。

  其中装甲输送车进入战场后,与步兵以及坦克的典型协同模式是:装甲输送车先和坦克行动向敌军防线机动,坦克一边前进一边攻击,装甲输送车则用自己的机动性使得步兵不至于和坦克脱节,同时用自己的装甲保护步兵免受炮弹破片和来自远处的流弹侵袭,其火力也能顺手协助坦克消灭前出侦查和袭扰的小股敌军。

  不过等到接近敌方防线后,装甲输送车所搭载的步兵就需要下车作战,或是在炮火掩护下前出帮助坦克扫除障碍,或是跟随坦克突破并肃清顽抗之敌人,而此时装甲输送车的驾驶员和射手会继续留在车上和坦克以及步兵一起行动并提供支援。

  而等到敌人的防线彻底溃决之后,步兵就可以愉快地再次登上装甲输送车,与坦克一起继续向敌军的纵深高歌猛进了。至于巩固和扩大突破口,以及抓俘虏捡装备这些杂活,那都是后面的步炮兵团的使命,机械化部队一般是没有时间干这个的。

  总之装甲输送车的主要使命,就是在进入战场后装载步兵与坦克一起快速接敌,防止步兵跑得太慢和坦克脱节,并且可以大幅减少步兵被敌人的炮火和流弹报销的概率。但是在接近敌人的防线之后,除非对手的防线实在太弱鸡了,否则装甲输送车一般是不会搭载着步兵冲击的,步兵们还是以下车作战为主。

  而等击溃了敌方防线之后,装甲输送车则继续担任步兵的铁脚板,这就保证了整个机械化兵团可以进行连续的运动作战。如果对手没有同样的机动能力,光是这种连续运动能力就能成为对手的梦魇。所以有人将装甲输送车比作步兵的战场出租车是很有道理的,步兵下车打完了这一站后就上车,然后再赶往下一站。

  同样作为机械化步兵的载具,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在与坦克协同时更强调一体化攻击,在与步兵协同时更加强调乘车作战。也就是说步兵战车在搭载步兵接近对方防线后,步兵可以不像装甲输送车那样忙着下车,而是继续乘着步兵战车作战。

  此时坦克负责摧毁对手的坚固堡垒并和对手的装甲力量作战,步兵战车负责压制对方的步兵和反坦克武器,并且负责照顾坦克的火力死角和填补坦克的火力间隙。如果步兵战车的车体上有射击孔的话,步兵战车内的车载步兵也能通过射击孔参与射击,虽然在摇晃行驶的战车上对外射击很难取得有效命中,但也有遏制对方步兵靠近的作用。

  当然在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地形或者遇到预先有准备的敌军阵地时,步兵战车上的步兵有时候也需要像在装甲输送车上那样下车作战,在坦克和步兵战车的火力支援下排除障碍。不过一旦障碍排除,车载步兵一般就会再次转入乘车作战。

  总之相比与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在作战模式上的升级主要体现在两点上:

  第一是它和坦克的协同能力提高了,与坦克的互补能力增强了。虽然装甲输送车也可以支援坦克作战,但是装甲输送车更像是跟在重甲骑士后面拿着木棍助威的扈从,而步兵战车却是坦克冲锋陷阵时可以托付背面左膀右臂。

  第二是在步兵战车上,步兵只有在遇到乘车搞不定的问题时才会下车,乘车作战成为了主要的作战模式,而装甲输送车上的步兵一般是以下车作战为主要作战模式,乘车作战只有在低威胁的情况下才会使用。

  如果单纯从作战模式上说,步兵战车肯定是有优势的。因为步兵战车和坦克、和步兵的协同能力都比装甲输送车更上了一个台阶。不过步兵战车也有一些缺点,除了价格比装甲输送车贵一些以外,它的装载能力一般也不如同体积的装甲输送车。

  我们不妨以后世的美国陆军载具为例,身材短小的M113装甲输送车可以轻松带走一个完整的步兵班,但身材更魁梧的M2步兵战车却无法搭载一个完整的步兵班,结果只能采取三个步兵班分乘四辆M2步兵战车的搭载模式。这也是后世的主要陆军大国都混合装备装甲输送车和步兵战车的原因之一。

第二百三十五章 步兵坐骑

  新底盘的基础上发展出的装甲输送车,很快就被军方赋予“小猫”这个萌感十足的称号,不过海伦娜并没有对此感到意外。其实在上个位面的二战期间,德国也曾用这个“威武霸气”的名字来命名他们在捷克38T坦克基础上研制的装甲输送车。然而等到那款“小猫”完成设计工作,时间已经到了二战即将扫尾的1944年下半年,38t坦克底盘的产能需要用来生产“追猎者”坦克歼击车,装甲输送车这种优先级稍低的项目只能无疾而终了。

  本位面的“小猫”装甲输送车除了把“鼬式”坦克的后置动力舱改为前置外,还在移除发动机单侧油箱的同时,将车体宽度从“鼬式”坦克B型的2.65米增加到了2.96米,这样就在车体前部动力舱的左侧抠出了一块长条形的新空间。这片新空间被用来安放驾驶室和车长席,其中驾驶员坐在车内左前端的驾驶室里,而车长的席位则位于驾驶室的正后方。

  “小猫”装甲输送车的前半段的右侧安排了动力舱,左侧安排了驾驶室和车长席,腾出来的后半段就全部被开辟成了载员舱。载员舱内总共可以搭载1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这些士兵以每排五人的方法,面对面坐在载员舱两侧的座椅上。由于车体加宽到接近3米的水平,必要时两侧士兵中间的地板上还能再固定一副担架。

  战车载员舱的后端有扇向侧面开启的尾门,虽然后世的步兵载具为方便重装士兵上下车,开始越来越普遍地采用向下翻式的跳板门,连传统上更偏爱侧开门的中俄都在向跳板门靠拢。但是跳板门的开闭需要设置一套专门的液压或者铰链机构,而侧开门只需要坐在门边的那名士兵手动操作即可。出于简化生产和压低成本的考虑,海伦娜最后还是选择了相对简单的侧开门,况且侧开门还有允许士兵在战车低速行驶时上下车的好处。

  “小猫”装甲输送车的战斗全重达到了与“鼬式”坦克B型相近的13.2吨,再加上两者采用完全相同的动力总成,所以“小猫”装甲输送车拥有与“鼬式”坦克相同的45千米/小时的公路行驶速度,完全可以在机动作战中跟上坦克的进攻节奏。

  “小猫”装甲输送车没有炮塔,只是在车长指挥塔外安装了个武器支架,上面可以架装一挺带有小型护盾的7.92毫米通用机枪。车长既可以打开舱盖露头操作机枪,也可以通过连接摇架在车内控制射击。

  虽然没有沉重的炮塔,但是“小猫”装甲输送车的车体比“鼬式”坦克B型要胖不少,不仅宽度从“鼬式”坦克的2.65米增加到2.96米,长度从“鼬式”的5.2米增加到了6.05米,就连不包括车长指挥塔的车体高度也达到了1.88米的水平。于是在战斗全重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小猫”装甲输送车的装甲防护水平也就不可避免地被摊薄了。

  不同于首上迎弹的“鼬式”装甲输送车,为扩大车首空间以安放前置的动力舱,“小猫”装甲输送车采用了首下迎弹的车首布局。其首下是向前倾斜55度的20毫米装甲板,而首上装甲虽然只有区区10毫米的厚度,但是却拥有高达75度的超大后倾角,所以首上的实际防护水平和首下基本上是一致的。

  这个车首防护组合虽然远远不如“鼬式”坦克的坚挺,但上已经足够在任何距离上防御大口径机枪发射的穿甲弹了,甚至在较远的距离上还能挡住某些小口径火炮的弹丸。当然这也是建立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那些丧心病狂的脱壳穿甲弹的情况下,如果把这个防护水平放在21世纪的话就不够看了,共和国的14.5毫米脱壳穿甲弹在800米的距离上都能对其构成威胁。

  “小猫”装甲输送车的侧面上部车体装甲厚度为20毫米,并且有25度的内倾角;侧面下部的履带内是厚度20毫米的垂直装甲,不过履带外侧还有一层厚度为3毫米的护板,可以为这一区域提供额外的防护;战车的后部装甲厚度同样是20毫米并且向后方倾斜20度。这样“小猫”装甲输送车侧后防护水平就足够在较远距离上抵挡大口径机枪,或者在近距离上抵挡7.62毫米级别的全威力钢芯弹以及榴弹产生的破片。

  不同于上个位面德国装甲输送车普遍采用的敞篷设计,“小猫”装甲输送车采用的是全封闭的载员舱,战车的顶部和底部都有厚度为8毫米的水平装甲板覆盖,这可以防止流弹从顶部侵入载员舱。而全封闭的车体结构配合相对大型化的身材,使得“小猫”装甲输送车具备有限的无准备浮渡能力,必要时可以通过履带划水的方法以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过河流和湖泊,这个功能对于水网比较发达的欧洲平原还是非常有用处的。

  “小猫”装甲输送车上共有7个对外射击孔,车体每侧上部各有三个,尾门上还有一个,每个射击孔都有一个限位器用来卡住枪管,防止步枪射击时因为车体摇晃和后坐力退回舱内。虽然对于步兵乘车射击的命中率深表怀疑,不过海伦娜还是决定暂且保留着射击孔,如果今后部队觉得不好用还可以去掉它。除了通过射击孔对外射击外,车载步兵也可以打开载员舱顶部的两片长条形舱盖,然后探出身体对外射击。

  其实从上个位面苏联的实际使用经验看,射击孔这个设计并不特别受部队欢迎。因为有时候车载步兵从车内对外射击时步枪抛出的炽热子弹壳,会一个不留神就跳进旁边战友的衣服领子然后掉进去,把那个可怜的战友烫得哇哇惨叫。还有时候战车涉水浮渡的时候,某个粗心大意的士兵忘记将那个该死射击孔关紧,浪花从孔中打进车里又会给大家洗免费的冷水澡。这大概也是后世步兵战车上射击孔的设计逐渐减少乃至消失的原因之一。

  在设计“小猫”装甲输送车的同时,工程师们又设计了被称为“猞猁”的步兵战车。其实就是在“小猫”装甲输送车的基础上,在载员舱的前端增设装有一门30毫米机关炮和一挺7.92毫米并列机枪的圆台形双人炮塔。然后将车长的席位从驾驶员身后挪到炮塔左侧,同时在炮塔右侧增加一个炮手的席位,而原本车长的位置则被开辟为弹药存储空间。

  由于增加了专职炮手,“猞猁”步兵战车载员从“小猫”装甲输送车的两人增加到三人。但由于载员舱长度被炮塔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所以“猞猁”步兵战车只能搭载六名步兵。不过考虑到战车火力的大幅增强,这种调整还是很有价值的。由于增加了双人炮塔,“猞猁”步兵战车的战斗全重增加了700千克达到了13.9吨,不过依然保持着和“小猫”装甲输送车基本相同的公路时速和水上行驶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猞猁”步兵战车上的那门30毫米机炮其实最初并不是为陆军研制的,它的前身其实是莱茵金属公司机设计的一款编号MK101的30毫米航空机炮。其实上个位面中的莱茵金属也研制了这款机炮,只不过MK101这个玩意作为航空机炮真的有点不大称职。

  虽然MK101发射的穿甲弹初速高达960米/秒,单发威力确实无可挑剔,但是该炮的重量高达176千克,射速却只有每分钟250发,而且后坐力还大得惊人。因此上个位面中的莱茵金属很快就拿出了改进型的MK103机炮,其初速略微降低到940米/秒,但射速增加到了每分钟400发左右,重量也大幅减轻到了145千克。

  然而MK103的重量和后坐力依然让轻型战机难以承受,直到1942年莱茵金属拿出重量减到63千克,只能发射初速也降低到500米/秒出头的薄壳弹的MK108机炮,单发轻型战机才终于搭载上30毫米级别的机炮,虽然这种低初速机炮不大适合空战,但此时德国空军的主要任务已经变成拦截对手的重型轰炸机了,所以初速和精度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虽然MK101作为机炮确实不怎么称职,以至于虽然本位面莱茵金属拿出MK101的时间比上个位面还早一点,但空军由于没有合适的搭载平台,依然和上个位面一样对这款机炮不假辞色。不过在海伦娜眼里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于是在她的牵线搭桥下,MK101这款蹩脚的航空机炮变成了让工程师和军方都交口称赞的战车炮。

  MK101的高初速和平直的弹道,放在步兵战车上正好可以对付那些轻装甲目标和不太坚固的火力点。你说MK101的重量太大?176千克的重量对于单发飞机来说或许很让人头疼,但步兵战车根本不会在乎这点重量。你说MK101射速太低?步兵战车上MK101用的可是容量只有10发的弹夹,海伦娜还怕机炮射速太快,导致炮手还没来得及好好校正弹道就把整个弹夹打完了。

第二百三十六章 小虫毒刺

  长期以来海伦娜一直坚持推行火炮家族化发展的思路,再加上武器统筹招标原则的不断巩固和国家军用标准的早早确立,本位面德国在身管火炮领域的发展显然比上个位面更有条理。虽然以当初的眼光看,海伦娜的发展思路并没有立竿见影地展现出它的优越性,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带来的累积效应,这种顶层规划的好处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显。

  而当德国工程师们以动力舱前置的新型底盘为基础设计自行火炮时,海伦娜的思路所带来的长期福泽更是极其生动地兀显了出来,其中最明显的表现是由新底盘发展出的105毫米自行榴弹炮和155毫米自行步兵炮,除了所使用弹药和火炮身管的区别外,其他部分几乎是完全一致的。海伦娜所秉持的火炮家族化发展道路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坐标维度。

  横向的坐标维度是将可以使用同种弹药的火炮型号组成家族,比如前面提到的48倍径75毫米牵引式反坦克炮、48倍径75毫米战车用反坦克炮、60倍径75毫米战车用反坦克炮。这三种火炮就可以构成一个火炮家族,他们可以使用完全相同的弹药,大部分配件也可以通用,但是通过改变身管倍径的高低、炮口制退器的有无、驻退阻力的大小、后座行程的长短等要素,家族中的各个型号就可以适应不同的武器平台。

  纵向的坐标维度是将可以使用相同炮架的火炮型号组成家族。也就是将口径不同但是后座能量相近的火炮安装在相同的炮架上,同族中的火炮虽然弹药和身管都不能通用,但却可以适应相同的武器平台。由于后效期末的自由后座动能相近是通用炮架的前提,所以这种类型的火炮家族大多由口径较大的短身管火炮和口径较小的长身管火炮组合而成,再通过加装不同效率的制退器使同族火炮的后座动能基本一致。

  这种口径不同但使用相同炮架的火炮被海伦娜称为“姊妹炮”,它的出现不仅简化了火炮的研制和生产,也方便了火炮的维护和使用。其实上个位面中德国也曾经发展过姊妹炮,比如pak40型46倍径75毫米反坦克炮就采用与Le.FH18型28倍径105毫米榴弹炮相同的炮架,但是pak40更多的是为快速弥补反装甲能力不足而拿出的急就章,在事先缺乏全局性的顶层规划的情况下,是很难让火炮家族中的各个姐妹达到最佳的设计平衡点的。

  本位面德国火炮的发展思路就和上个位面完全不同了。设计师们不再是等要研制某款火炮时再翻箱倒柜地寻找或者手忙脚乱地研制炮架,而是炮架的招标与火炮的招标分开进行,先根据重量级和用途的不同,确立今后所需炮架的完整谱系和性能要求,然后再要求每款新研制的火炮都必须与对应的炮架相匹配,非特殊情况不允许另行研制炮架。

  比如此次新研制的两款自行火炮就属于姊妹炮,其中105毫米自行榴弹炮采用的是32倍径身管而155毫米自行步兵炮则采用了14倍径身管。虽然前者是莱茵金属公司的作品而后者是克虏伯公司的设计,但是由于炮架是单独招标并由莱茵金属公司获胜的,所以克虏伯公司即使自行研制了155毫米步兵炮,也必须和莱茵金属公司的炮架兼容而不可以自己另起炉灶。这种采购模式很好地避免了历史上这两大火炮巨头互相拆台的尴尬处境。

  由于自行火炮对正面防护的要求没有装甲输送车以及步兵战车那么苛刻,只需要能抵挡炮弹破片就可以了;对于无准备浮渡能力的需求也没有那么迫切,必要时只要由挂着浮筒渡河的能力就可以了。所以两款自行火炮的前装甲结构相比“小猫”装甲输送车和“猞猁”步兵战车做了些适应性调整。

  虽然两款自行火炮依然采用了首下迎弹的设计,且依然维持首下装甲20毫米首上装甲10毫米的厚度,但首下倾角从55度减小到48度,首上倾角也从75度减小到72度,这会削弱正面防护能力和减少车首储备浮力,但也能缩短300多毫米的车体长度并且能减轻结构重量。这也是为了将更多的重量留给安装火炮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搭载32倍径105毫米榴弹炮的型号被称为“黄蜂”,这也是上个位面中德国利用老旧的二号坦克底盘生产的榴弹炮的名字。上个位面那款战斗全重只有11.2吨的“黄蜂”,可以搭载28倍径105毫米榴弹炮和32发炮弹,已经算得上是非常成功的武器装备了。

  

  不过由于底盘的先天不足和研制过程中的仓促,上个位面的“黄蜂”自行火炮也存在一些性能缺陷,比如底盘太窄而重心太高导致车体容易侧翻,比如其105毫米榴弹炮的最大仰角只有42度而且射程略显不足,再比如“黄蜂”区区32发的备弹量很难适应连续而激烈的战斗,给后勤弹药补给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等。

  不过本位面中的“黄蜂”战斗全重增加到了14.2吨,但由于其200马力的柴油机比上个位面140马力的汽油机强劲不少,所以本位面的“黄蜂”可以达到45千米的时速,比上个位面“黄蜂”40千米的速度更快。而且本位面“黄蜂”长度5.71米、宽度2.96米的车体也比上个位面的那位前辈要魁梧不少,这平台的先天条件就牢牢占据了上锋。

  再考虑到和平时期武器的研制时间比战争时期宽裕得多,海伦娜完全有理由相信,本位面德国研制的自行榴弹炮是可以修正上个位面“黄蜂”身上存在的那些缺陷的,而事实证明本位面的“黄蜂”也确实做到了这点。虽然为了节约生产成本,本位面的“黄蜂”105毫米自行榴弹炮并没有采用全封闭的炮塔,而是依然采用了后置敞开式战斗室布局,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轻视这只小虫子的毒刺。

  本位面“黄蜂”的车体宽度从上个位面的2.28米增加到2.96米,使横向稳定性大大提高;火炮最大仰角从上个位面的42度增加到72度,可让弹道更加灵活多变;火炮身管长度从上个位面的28倍径增加到32倍径并略微增加了发射药量,还采用了效率更高的三室冲击式制退器,可以让该炮在重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将15千克重的弹丸打出15000米的射程;而空间增大的战斗室内可以储存8个容量8发的弹药箱使得最大载弹量达到64发,从根本上解决了上个位面“黄蜂”载弹量不足的烦恼。

  和本位面海伦娜主导设计的那些“亦正亦奇”的武器相比,“黄蜂”自行榴弹炮确实算不上特别有创新性的武器,它只是在通用底盘和通用炮架的基础上,以相当认真务实的态度解决了上个位面“黄蜂”自行榴弹炮的缺点,不过这些对于一款自行火炮来说已经足够了。毕竟自行火炮的核心内涵就是速度和越野可以跟上机械化部队的脚步,在不用专门构筑炮兵阵地的情况下对敌人实施火力打击并且在打击完成后快速撤离。

第二百三十七章 步兵重锤

  作为与32倍径105毫米榴弹炮使用相同炮架的姊妹炮,14倍径155毫米步兵炮在进行自行化发展的过程中,理所当然采用了与105毫米自行榴弹炮相同的底盘。这款车体与“黄蜂”自行榴弹炮完全相同但身管明显粗短的自行步兵炮,在海伦娜的建议下获得了“蟋蟀”这个名号。

  其实在上个位面的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也曾以经过深度改造的38T坦克底盘为基础,生产过数百辆搭载SIG33型11.3倍径150毫米步兵炮的“蟋蟀”自行火炮。而海伦娜建议本位面的155毫米自行步兵炮沿用上个位面同类产品的名字,也算在遵循德国自行火炮命名原则的前提下,小小地满足了她在武器名称方面力图穿透位面壁障的恶趣味。

  步兵炮这种武器顾名思义,是配属步兵单位以支援步兵作战的火炮,一般拥有倍径较短的身管和较大的仰角调节范围。在海伦娜穿越前的21世纪,这种古老的武器早已远离了战场的硝烟,成为军事博物馆中陈列的收藏品,但是二战期间步兵炮的战术价值依然是难以替代的。这是因为随着炮兵打击距离的延展,前线的步兵总是难以获得能够随时支援的重火力。

  身管短小的步兵炮射程普遍非常有限,不过它拥有既能直射也能曲射的灵活弹道,可以帮助步兵及时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所以很受步兵们的欢迎。虽然后来迫击炮的发展分流了步兵炮的部分职能,但对于迫击炮无法直射且精度有限,所以终究无法完全取代步兵炮的地位。

  真正让步兵炮完全失去战术价值的,是战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种便携式攻坚武器,比如轻型榴弹发射器、无后坐力炮、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等。这些新式武器不仅覆盖了过去步兵炮的打击范围,而且比步兵炮更加精确高效和便于携带,步兵炮在战后逐渐退隐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对海伦娜来说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至少现阶段步兵炮仍然有很大的发展价值。

  纵观上个位面二战中经典的步兵炮,德国曾经广泛装备过的SIG33型150毫米步兵炮应该算得上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其实以二战的技术标准看,这款20年代研制的老炮在设计上其实已经颇为陈旧,那笨重的单脚式大架甚至还有些一战火炮的流风遗韵。然而让后世很多军迷都难以理解的是:就是这款并不十分先进的步兵炮,德国不仅连续生产了十几年,使SIG33总产量达到近5000门的水平。

  

  更让人诧异的是,德国人还特别热衷于将SIG33步兵炮搭载到各种各样的履带式底盘上,先后至少有一号坦克、二号坦克、三号坦克、四号坦克、38T型坦克这五种底盘成为了这款步兵炮的载具。并且从中诞生了诸如野牛自行火炮、野牛II自行火炮、SIG33B突击炮、灰熊突击炮、蟋蟀自行火炮等赫赫有名的装甲战斗车辆。

  德国人之所以无法割舍SIG33型步兵炮,主要是因为它发射的高爆弹拥有惊人的威力。虽然这款步兵炮发射的榴弹重量不过38千克,与同级别口径的火炮相比并不算突出,但是由于SIG33采用的上初速240米/秒的亚音速弹丸,所以可以将弹壳做得较薄以获得巨大的装填系数。SIG33使用的高爆弹中装有8.3千克的铵梯炸药合11.2千克TNT当量,这个爆炸威力远远超过了当时其它150毫米口径级火炮的水准,几乎赶上绰号“斯大林之锤”的苏联B-4型203毫米榴弹炮!

  正是由于SIG33榴弹的爆炸威力确实足够生猛,经常可以用一发炮弹摧毁整幢建筑,所以虽然这货射程只有可怜的4650米而重量却达到1.8吨,但是看在威力的份上,德国步兵们还是决定选择原谅它的种种缺点。而且还不仅是要原谅SIG33的缺点,更是要千方百计地为它寻找一双合适的钢铁脚板,通过自行化改装来增强它的机动性。

  本位面的14倍径155毫米步兵炮被称为SIG35,其实就是对应着上个位面的SIG33步兵炮,只不过由于研制的年代稍晚且被早早纳入了海伦娜的炮族化框架,所以当这款步兵炮的牵引型号定型时,从它身上已经完全看不出那些属于上个时代的痕迹了。

  在SIG35的牵引式型号上,笨重的单脚式大架被改成了轻巧灵活的开脚式大架,这款炮架也是前面提到过的32倍径105毫米榴弹炮及48倍径75毫米反坦克炮所共同使用的炮架。在改进炮架的同时,SIG35的炮口也增加了神似胡椒瓶口的冲击/反作用式制退器,所以虽然本位面的型号口径和倍径都有一定的提高,但重量上还是大体保持了上个位面SIG33步兵炮1.8吨的水平。

  这款SIG35步兵炮能以295米/秒的初速将43.5千克的弹丸发射到6800米远的地方,虽然相比上个位面的SIG33只是略有提高,但是对于执行步兵支援任务来说已经足够了。当SIG35的牵引式型号经过适应性改进后,被装上与“黄蜂”自行榴弹炮相同的履带式底盘,便成就了本位面的“蟋蟀”自行步兵炮。本位面搭载SIG35的“蟋蟀”自行步兵炮的外形与上个位面中的那款搭载SIG33的“蟋蟀”自行火炮M型非常类似,这也算是设计上的殊途同归吧。

  

  按照海伦娜和鲁茨等人的计划,在本位面德国装甲师的未来编制计划中,“蟋蟀”自行步兵炮并不会和“黄蜂”自行榴弹炮一起被编入师属炮兵团,而是会以自行步兵炮排的形式被纳入机械化步兵团的指挥下。而师属炮兵团中与“黄蜂”搭配的大口径榴弹炮,应该基于二号坦克的底盘发展一型长身管的155毫米榴弹炮,虽然这款火炮还没有正式开始研制,不过名字海伦娜都已经想好了,就决定叫这家伙“野蜂”了。

第二百三十八章 重建空军

  虽然目前德国装甲师的装备建设依然任重道远,但是装甲师中的三大支柱单位:装甲团、步兵团和炮兵团总算都有了堪用的装备。这就像一幢雄伟的大楼已经已经建造好了地基和梁柱,剩下的诸如砌墙粉刷之类的工作便都有了依托。至于装甲团、步兵团和炮兵团应该如何在机械化作战条件下协同,那就是将军们应该探索的课题了。

  由于今后两年德国新装甲师的建设步伐会暂时放缓,所以现在海伦娜倒也不急着上马更多的新战车研发项目,而是准备先根据部队的使用反馈情况,对本代战车系列设计的成败得失进行阶段性总结,同时等待那些尚在试验阶段的子系统的性能充分完善,这样才能保证下代战车的设计水准相比本代战车有足够的提升。

  就在装甲师建设稳步推进的同时,随着凡尔赛体系的松动,德国空中力量的建设也开始从幕后走上前台。虽然更先进的BF-109战斗机还处在研制试飞中,但是巴伐利亚厂新生产的BF-108A战斗机终于不需要以运动飞机的名义,遮遮掩掩地挂靠在“航空体育协会”的名下,而是直接交付给了在今年3月刚刚宣告重新建立的德国空军。

  得益于这段时间德国航空技术的快速进步,相比去年在“第四届国际旅游飞机竞赛”上公开展示的版本,正式交付给德国空军的BF-108A战斗机也进行了部分改进升级。改进后的版本被称为BF-108A2,最明显的变化是用容克公司的Jumo210A发动机代替了宝马公司的BMW-7B发动机,在发动机重量有所减轻的情况下,最大功率从750马力提高到了820马力。

  本位面的Jumo210A发动机对于海伦娜来说倒是个意外,因为上个位面中容克公司的Jumo210发动机家族中功率最大的型号也只有700马力。本位面Jumo210之所以能在排气量维持在19.7升的情况下,让最大功率输出比上个位面增加120马力,主要得益于容克公司比上个位面更早采用了加压型水冷技术。具体点说就是通过让冷却系统在高于大气压的条件下运行,将冷却水的沸点被提高到110摄氏度左右,进而获得了比开放式循环更高的冷却效率。

  在上个位面中虽然德国在DB601发动机上就开始应用这项技术,但奔驰公司一直将这项技术作为密不外传的独门绝技,对于容克公司这样的竞争对手更是严防死守。为了和奔驰公司的DB601系列发动机竞争,容克公司只好将这项技术重复研发一遍,所以直到1940年的jumo213发动机上才开始使用加压型水冷技术。

  不过本位面奔驰公司的主业变成了战车发动机,和容克公司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并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加上海伦娜有意识地打破各个公司在技术上与邻为壑的弊端,所以容克公司在向奔驰公司支付知识产权费用后,便获得奔驰公司的技术授权,这无疑帮容克公司省去了重复研发的时间和精力,而Jumo210A发动机也因此获益。

  由于发动机功率增大和重量的减轻,改进后的BF-108A2战斗机最大平飞速度从535千米每小时增加到了556千米每小时,这在三十年代中期的各国战斗机中都是非常亮眼的速度。虽然四挺7.92毫米机枪(机鼻和翼根各两挺)的火力配置放到二战中期以后,很难对拥有较高防护水平的战机构成致命伤害,但放在1940年以前也是绝对够用的,况且BF-108A2还保留着将翼根处的两挺7.92毫米机枪直接更换成威力更大的13毫米机枪的能力。

  德国空军在重建之初就获得性能颇为先进的战机,但是BF-108A2对德国空军战术乃至整个德国航空工业的影响之深远,却并不是这款战机本身的性能所能涵盖的。比如那些驾驶BF-108A2的新人们在被教官们驾驶FW-44双翼教练机花式吊打后,终于认识到自己主动降低速度去和翼载不到40千克/平方米的FW-44绕圈圈是种愚蠢的行为。

  虽然这些新人们的初级教练机阶段都是在FW-44的后座上度过的,但是他们实在难以理解看起来简陋无比的FW-44教练机,竟然能在低速下轻松绕死自己手中新锐的BF-108A2战斗机。其实作为30年代著名的初级教练机,福克-沃尔夫公司的FW-44空重不到600千克,翼载更是只有上个位面以翼载低著称的日本零式战斗机的三分之一,即使把时速压低到只有几十千米都不会失速,任何战斗机跑去和FW-44这个大风筝玩低速互绕都是死路一条。

  不过海伦娜认为让这些菜鸟在训练中多吃点苦头是好事,毕竟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就去与对手兜圈圈,也算是新人飞行员们经常犯的错误。就BIRU1上个位面美国空军的某次空中格斗训练中,驾驶F-22战斗机的菜鸟飞行员就被驾驶T-38教练机的教官绕得怀疑人生,其中前者是可以超音速巡航并配有推力矢量喷管的高性能战斗机,而后者只是一款50年代研制的老旧教练机。虽然本位面德国战斗机的盘旋性能在海伦娜的影响下,比起上个位面BF-109的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海伦娜也是不希望德国飞行员去和翼载更低的英国“喷火”战斗机对绕的。

  就在德国空军的重建工作稳步推进的同时,中国政府派往欧洲采购战机的考察团,也在高志航中校的带领下来到了欧洲。不过他们考察的第一站并不上德国,而是和高志航的老上司张学良关系更为密切的意大利。其实在上个位面的历史上,中国就向意大利购买了24架菲亚特CR32战斗机和12架布雷达Ba.27战斗机。不过在本位面中,海伦娜早在一年前就开始摩拳擦掌,准备截胡意大利人的这单生意。

第二百三十九章 频上眼药

  “热烈欢迎远道而来的各位中国朋友,我是你们的特邀接待海伦娜·冯·塞克特。真诚期待这次德国之行会让各位得到你们所想要的,并且让两国在军事领域的传统合作关系再上层楼。”海伦娜用流利的中文接待了高志航上校带领的考察团,这让中国考察团的众人感到有些吃惊,毕竟这个时代的欧美国家中,能熟练掌握中文的人可是非常稀少的。不过这也正好免去了考察团中部分人不会德语的尴尬,使用翻译终究会给双方交流的顺畅性带来一定的障碍。

  “各位中国朋友在来德国之前,想必已经在意大利考察了菲亚特和布雷达公司的产品。我无意诋毁意大利人的研究成果,菲亚特公司的CR.32战斗机和布雷达公司的Ba.27战斗机身上都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是请诸位恕海伦娜直言,这两款飞机都不是你们的合适之选。”当海伦娜说出这样的话时,中国考察团的众人倒是没感到意外,在商业竞争中厚己薄彼是常规操作。而在意大利考察期间,海伦娜刚才提到的两款飞机都给他们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海伦娜当然不会指望自己说几句空洞的套话,中国考察团就会改变对意大利飞机的倾向,要想把意大利飞机给彻底将死,不拿出点够分量的筹码肯定是不行的。不过海伦娜根本不会担心筹码不够用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她对BF-108的性能有足够的自信,另一方面是因为她对意大利飞机的缺点有足够的了解。于是海伦娜接着说道:“我看意大利在向你们推荐飞机时,是既没有考虑过中国空军的实际状况,也没有考虑过你们潜在对手的发展状况啊。”

  “那么在塞克特小姐眼中,中国空军的实际状况如何?我们对手的发展状况又如何?”海伦娜的话终于让高志航上校脸上浮现出思索的神色,不过他并没有接过海伦娜的话头,而是将问题重新推还给了海伦娜。这位上个位面中的抗战王牌飞行员右腿比左腿短了些许,那是某次飞行训练中飞机操纵杆因故障突然弹出,将他的右腿骨打断给他留下的伤痛纪念。

  “上校先生身为优秀的飞行员,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地知道仅有先进的战机,是不足以构成强大的空中战斗力的吧?”海伦娜微笑着对高志航上校说道:“如果没有良好的地面保障,没有充足的后勤补给,没有能够熟练驾驭战机的飞行员,任何先进的战机都形同废铁,难以发挥出它们应有的作用,况且意大利展示向你们展示的几款战机并不足够先进,甚至可以说马上就要远远落后于贵国空军的潜在对手了。”

  海伦娜的话让高志航上校的神色立刻变得无比郑重起来,中国空军的“潜在对手”是谁并不难猜出,但是海伦娜言辞中分明透露出这个“潜在对手”即将获得更新式战斗机的信息,而且这种新战机的性能会远远超过意大利的菲亚特CR.32和布雷达Ba.27战斗机。而高志航乃至整个中国空军此前是完全不知道这方面的情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