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你也想试试人形少女的铁拳吗? 第174章

作者:神性混合体

  “我想知道,你为什么选择离开指挥线,转而作为安全事务官前往德国?”

  “上校,这是……”

  “这里就我们两个,而且今后我们得经常见面,甚至是每天见上好几面,所以最好开成公布。你要是想知道我的事情,也可以问。”

  “这……”

  “怎么样,很公平吧?”

  拉斐尔静静垂下眼帘,“其实,也没有别的原因。主要是学历和实操技能不错,安全事务官只是其中的某项职责,如果上校你阅读过最近两年里发表的论文,就能看见我的名字出现在那些论文的作者行列。”

  她说到这里,语气里透着无奈。尼尔森愣了一下,他觉得自己需要重新审视面前的少女(?)。

  尼尔森意识到,面前看上去非常年轻的女性没有说谎的必要。

  他要验证真假只需要打个电话就可以。

  “你为什么不去学校任职?按照自律人形和人工智能的成就,拿到永久教职根本不是难事。”

  “自律人形还需进行技术验证,同时还要探索基层官兵应该如何与它相兼容。”

  “原来是这样。”

  尼尔森随后干脆利落地道了歉,表示他不该遵循某些隐性的惯例,并对可能的冒犯行为慎重道歉。

  “那么,你对来这里的原因了解吗?”

  “哈里跟我说过,而且埃里克将军也提到过。”

  “很清楚了?”

  拉斐尔点头说道:“除了本职工作外,我还得向埃里克将军报告自律人形的科研进展,以及确定哪些项目需要优先发展。再者,我还应当配合你摸索指挥士兵的培养方案。”

  “很好,你抓住了重点,但是知道怎么展开工作吗?”

  “这……”

  拉斐尔迟疑片刻,不知道该回答“是”还是“不是”。在身份设定上,她是海军水面舰艇军官,同时参加过特种作战,在知识和技能层面,地面战斗占据的比例应该非常“小”。

  “总参谋长和海军作战部长,以及那位掌管DARPA的将军联名推荐你,不是因为你有特种作战的经验,而是你参加过自律人形和人工智能的开发工作,并且有丰富学术成果的军官。我是旧时代的军人,不知道未来战争会变成怎样的模式,但他们一定知道,而且非常清楚。”

  拉斐尔点点头,她知道这就是自己被派来的原因之一。

  “可惜的是,你的知识仍然不够,而且缺乏一些陆军方面的常识。所以在正式投入工作前,你得尽快完成其他人最少7年才能学完的知识。”

  “什么知识?”

  “我给你准备了一份该怎么打地面战争的资料清单,你可以去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与资料。”

  “这样啊。”

  尼尔森的身影倒映在拉斐尔盈满淡蓝色的眼眸。她想开口解释,终究一句话也说不出口,旋即闭上嘴巴。

  要维持人设,要维持人设,她在心里反复默念。

  心智立即全速运转,阅读并解析有关野战的各种资料。

  “只是,光读书没有用吧。”

  “我会安排。”

  尼尔森满意地点点头,等这段时间过去后,没准他能给陆军捞回一个大宝贝。

  “光设想还不行,要实操,乃至对抗才能明白是否行之有效。对了,基地的安全是由中情局和宪兵共同负责的,这些人都有点神经质,仿佛在他们眼里每个人都有点问题。没有必要的话,你别去招惹他们……”

  对份叮嘱,拉斐尔欣然接受。中情局反间谍的那帮人就是这个尿性,只要被他们盯上了,没准上厕所的时间超出了他们的平均统计时间,都有可能变成不利证据,疯癫得要死。

  她跟中情局的人打过多次交道,其魔怔层度不比DOD反间谍处的人小。

  这里的重要性不亚于DOD,要负责情报安全,而不是负责海外情报工作,人员性格上必然有所区别,不然尼尔森也不会这么说出口。

  “好了,该说的我都说了。”尼尔森拍了拍大腿,“时间紧张,我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可以挥霍浪费。”

  “行,我现在就去。”

  “你有7天的时间,在那之后我会找来核验。”

  说着,他从后面的实木办公桌上拿出一张叠好的信封,交到拉斐尔手上:“后天下午你再来一趟,我向你交代一些工作上的事情,介绍一些人给你认识。然后还要给你开通线上系统的账户……”

  尼尔森说到这里时,心想他居然要给海军的人系统访问权限,真是离谱到老家了。

  “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来问我,也可以去问在这里工作的人。”

  拉斐尔拆开信封扫了眼纸片,随即睁大了眼睛。

  “你要看的东西很多,内容涵盖了方方面面,所以你得抓紧时间。”

  “行,抓紧时间。”

  拉斐尔没再耽搁,立即起身告辞。

  尼尔森这人就像她认知的那样,是个十足的工作狂。清单上罗列了上百本书籍与两百多种资料,还有几份绝密资料。

  虽然其中很多都没看过,但是拉斐尔知道,这些大头理论书籍叠起来至少有几米高。

  要在7天内看完并弄明白,绝对办不到。

  不,应该是还没有人超过这样的记录。

  万幸的是,其中计算机、机械设计,人工智能有关的理论书籍,拉斐尔都看过,而另外一些理论书籍的内容也差不多。

  速读对人形来说,压根不是难事,快速理解也是如此。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该看的才看,不该看的就不看。她不是来搞科研的,不是来成为陆战大师的,所以没有必要特别深入,只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

  接下来几天,拉斐尔终止了休眠工作,7x24小时无休眠高强度运行维持。

  为了利用一切时间,她甚至没去食堂,而是直接利用高热能量棒解决生物能源的获取问题。

第123章 第二代自律人形:墨提斯

  在炮弹的尖啸和爆炸声中,自律人形手脚麻利地从战壕里爬出来,向选定的方向迈出坚定的步伐。

  空气中传来另一种声音,燃气轮机发动机的呼啸以及坦克履带的嘎吱作响。陆军的M1A2主战坦克就在不远处逡巡。

  这些坦克开着炮,在雾色中制造了刺耳的金属声。炮弹嗖嗖地穿过空气,在它们的目标处炸开。

  通常,炮弹会像火热的流星那样击中标靶,偶尔弹飞的炮弹化作数道流光嗖嗖地飞入空中,然后再次落在地上。

  “掩蔽!”有人叫道。

  接着,由老旧M60坦克改装来的无人靶车从雾色中出现了。指挥军士数了数,有五辆“钢铁巨兽”。它们慢慢地行驶着,距离大约700米。

  坦克的炮塔旋转,搜寻着目标,就像有人在操作那样真实。它们的炮口微微调整,目标似乎是他们后方的M1A2坦克,或别的高价值目标。

  接着,头上传来了作战飞机隆隆的声响。它们投下炸弹,但浓烟却在很远的地方升起。

  林奇·坎迪斯军士长手脚并用,同时绞尽脑汁回忆他应该如何对身边的机械士兵下达命令。

  它们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聪明,虽然能准确地认出谁是谁和身边的物品,可自主性却没有那么好,很多时候看上去呆呆的。

  他来到人形反坦克小组身边,大声对它们嚷嚷。

  片刻后,两台自律人形从脚边的长木条箱中取出标枪导弹。当测试、预热、锁定并发射流程走完时,那几辆M60“巴顿”已经来到了大约100米附近。

  林奇摇摇头,想要骂点什么,但最终从嘴里蹦出来的只有:“开火。”

  具备攻顶功能的标枪导弹在本该发挥功能的距离上开机,待到真正发射时,却只能以“DIR”工作模式发射。

  自律人形什么都好,就是它需要准确的命令才会工作,而且动作很慢。

  这里的“慢”不是说身体不够灵活,而是它们的“脑子”有点问题,对人类语言的理解速度方面还有很多挑战要面对。

  按现在的情况来看,用边缘底火减装药子弹和配套枪械的实兵对抗是不可能正常举行了。

  林奇认真打量了一圈停下动作的自律人形,无奈地打开无线电叫停了他们这个团队的后续安排。

  不管首次实地试验的结果如何,可以确信的是,这些机器人跟外界的类人机器人相比,用“云泥之别”形容没有任何问题。

  显然问题也很明显。

  而问题以反应速度慢的为主,主要集中在了人工智能的搭载物性能上,典型的算力不足。

  另外的就是对当前的AI进行再优化,尽可能提高整体的处理效率。

  毕竟目前AI版本的各种模块都是拼凑起来的,各个模块在各自的测试环境中表现很不错,但整合起来难免出现问题。

  只是,想要达到“拉斐尔”的各项水平,现在的自律人形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在这之前,有很多人做过尝试,包括一些非常伟大的科学家与数学家。

  可惜的是这些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因为按照他们的设计,以人类的科学进步速度,特别是计算机性能的提升速度,根本看不到未来。

  人人都知道人工智能的各种好处,但筹集到所需的科研经费仍是先驱的拦路虎。

  要想探索人工智能,首先就得搞清楚人的意识是如何诞生的,人脑的每个功能区是如何运作的。

  这些需要的不只是计算机的处理性能,而是医学、生物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的合作。

  正如拉斐尔所了解到的,最初的时候,直接导致她诞生的项目没有得到军方的重视。

  只是出于安全和前瞻性研究,DARPA才保持着研究小组。

  等到负责遗迹产物研究小组拿出成果,以及人工智能的潮流兴起,还有现任防长全权负责军队建设,大力推进未来战争探索,让该项目得到了高度重视。

  起因,正是遗迹产物研究小组提交的一篇关于北美洲遗迹出产机器人的分析论文。

  这位防长不是科学家,却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过的军人。

  机器人本身不算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让机器人动起来并赋予智慧的东西。这有多重要,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虽然美军的战争理论和技战术都走在世界前列,但依旧受到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如冷战时期那样,远远把对手甩在身后。

  在没有革命性技术出现之前,要想在装备上拉开差距,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想保持优势地位,就得另辟蹊径。

  DAPRA提交的论文,让他看到了希望。

  如果能像论文中论述的那样,从遗迹产出物上做文章,那么美军至少能在未来战争中,拥有敌人无可匹敌的人力和技术优势。

  以这位防长的性格,肯定不会落于人后。

  得到DOD和国会的全力支持后,DARPA终于获得了进行深入研究的经费。

  当时,除了正常财年拨付的经费外,还有特别预算法案提供的计划外资金,中情局的线路转来的款项。

  这对正在进行的科研工作来说,充足的经费能解决绝大多数的难题。

  只不过,科学壁垒在很多时候不是用钱就砸得开的,更需要的是时间。

  计划开始就遇到了难题,即要如何在不损坏遗迹产物的情况下,探知核心内部的设计。

  光在这个项目上的花费,就不比JSF联合攻击战斗计划少。

  在核心研究举步维艰的时候,哈里没有停止在其他领域的研究工作,而军方最看重的不是理论成果,而是实际用途。

  在国际竞争中,科技永远重要。

  两千多年前,罗马人在地中海战胜强大的伽太基人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就与一项现在看上去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发明有关——即罗马战舰上的吊桥,让传统海战改头换面。

  几百年后,东方王朝横扫中亚,把不可一世的突厥赶到遥远的小亚细亚,也与一项关键技术有关.即唐朝的工匠率先掌握了百炼钢的锻造技术。

  后来工业革命中,英国靠把生产力推上新巅峰,最终建立起全球殖民体系成为霸主,靠的就是蒸汽机。

  科技如此重要,任何一个想要超越的大国,都得在前沿科技与基础科技上全力以赴。

  美国能成为独一无二的世界霸主,与其强大的科技实力,特别是在基础科技与前沿技术上取得的重大成就不无关系。

  甚至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数次落入下风,均与科技有关。

  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上世纪70年代,深陷越南泥潭与中东战争导致的的石油危机,使得美国的全球影响力跌入谷底,被迫进入战略收缩阶段。

  但随后的电子技术革命中,美国利用强大的基础科研实力,一举扭转局面,在十年时间里重回霸主宝座,并以此带动全面军备竞赛。

  而它的对手,盘踞在东方的红色帝国最终倒在了科技竞争的路上。

  要想维持领先地位,就必须保持原有的投入,并在此基础上投入全部力量,以跨越的发展方式开创新领域。

  当时的DARPA所做的努力,仅仅是个开始。

  在这条最终必然只剩下一名选手的跑道上,要想坚持到最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多的困难需要克服。

  只是,万事开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