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神性混合体
“听说了莫斯科的消息吗?”泊洛青柯问,“那面似乎有突破了。”
“突破,”萨布洛夫默默地复诵着这个词。他就是从苏联时代过来的人,俄国继承了苏联的绝大多数遗产就意味着他们的工业设计和生产水准有多落后。
回顾慈父时代,三大汽车厂、三大钢铁厂、四大拖拉机厂这些工业化成就都是由美、德等西方国家的技术和设备建设起来的。
慈父逝去之后,他们又靠着石油得到的收入,从西方世界引入了两千多个重要工业项目的成套设备,比如西德引进的生产轧材的奥斯科尔电力冶金联合企业,比如美德日法一起提供的卡马汽车厂,从芬兰引进技术和设备建设的炼铜厂和炼镍厂等等。
更别说自动化水准了,甚至机械化水平也不算高。即便装备率较好的机械制造业,以手工形式在工厂提供辅助性劳动的工人占据工人总数的一半。
这是何等逆天的水平。
此外,苏联时代的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业中,材料浪费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不敢想象的,每年损失金属高达两千万吨,这还只是加工中浪费的。
另外每年还因为存储方式不当而白白浪费的金属数量更是巨大。
强盛如苏联尚且如此,他不太敢相信40年后的莫斯科能做出改变。因为俄罗斯承接的就是前苏联的盘子,能有什么水平,萨布洛夫心里清楚。
所以只有军工系统是苏联和俄国少有的,能拿得出手的部门,因为这些东西必须在战场上真刀真枪的和对手比拼,竞争高低,要争个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有本事。
萨布洛夫不太相信泊洛青柯口中的“突破”,那实在是太魔幻了。
更加讽刺的是,他手里还有份去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俄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关联类型已经沦落到“有限初级产品参与型”,与阿根廷、蒙古、哈萨克斯坦和非洲部分国家处于同一梯队了。
他们的高新技术出口价值仅仅只有110亿美元,这其中的绝大多数份额由军工产品占据,很少有民用产品。
“是前所未有的东西,”泊洛青柯有些激动,“它极可能让轻、重工业焕发新生,还能在农业方面有所应用。”
“但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呢?”萨布洛夫反问道。
既然莫斯科的研究所在工业机器人方面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还需要他这个仿生学教授做什么?没必要的嘛。
“如果您能签下这份保密协议,我就能告诉您事情,教授。”
泊洛青柯拿出厚厚的协议书,“我可以保证,我们正在研究的东西是前所未有的……”
“你光这样说,我就更担心了。”
“我们需要实现12个人类四肢大关节的设计,能够模拟人类24个运动动作。”
“是吗?”
萨布洛夫皱了皱眉,12个人类四肢关节意味着机器人将拥有高度自由,模拟24个人类运动动作说明该型号的机器人有着较高的精度和灵活性。
这样来看,泛用性可太强了。
如果可以无缝衔接现有工业设备,生产力的确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只是,那些工人又怎么办呢?
想到这里,萨布洛夫忽然升起一股恶念,不应该介入这个研究。
“这个东西……美国人已经实现了,而且远比我们的进度要快。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将其应用到了战场上。”
“在哪里?”萨布洛夫心想这是哪里来的消息,要是有仿生机器人投入战场的话,早就应该成为世界级热议的话题了。
“纽约。”
“你们派人去纽约了,还跟所谓的仿生机器人有交战?!”
“是的,标准6人小队,折损了4个。”
“你告诉我这些真的好吗?”萨布洛夫摘下老年眼镜,“听得越多,我好像就越要跟你走了。”
“毕竟莫斯科方面认为您在这方面的成就很重要。”
“如果我拒绝呢?”
“您有拒绝的底气吗?”
泊洛青柯从腰后拿出手枪,收拾起死板的微笑后,举枪地指着萨布洛夫:
“我没有获得杀死您的许可,但你知道的……你的孩子、家人,他们的生活可能就不会太美妙了。”
“直白的威胁啊……KGB?”
“我们现在更喜欢自称对外军事情报总局。”
“叫什么都不重要,不是吗?”萨布洛夫拉开书房的椅子坐下来,“只要不服从你们,最惨的下场是古拉格大酒店?”
“那里早就废弃了,我们现在不用那种残酷的办法。”
“是吗,听起来挺不错。”
“想清楚了吗,教授?”泊洛青柯放下手枪,“你是俄国人。”
“啊,我是俄国人。”
第121章 计划拦截
“我那边的朋友需要借你所长。”泊洛青柯放下手枪,冷漠地回答说:“你我之辈绝对可以接受他们的政治观念,毕竟我还没忘记呢。”
“我在京都大学的合约还有两年。”
“那不重要。”
萨布洛夫不由得露出一丝苦笑,“对,这并不重要。”
从泊洛青柯的态度就能体会到,莫斯科和对外军事情报局的态度有多么强硬。
“教授,请收拾行李吧。”
泊洛青柯尝试表现出一点仁慈,只不过努力的效果实在和以往没什么两样。他身上的幽默感简直少得出奇。
“等我们离开后,就能告诉你究竟怎么回事了。实际上,别的我什么都不能细说,你只有凭借我刚刚告诉你的内容自行判断。”
萨布洛夫瞥了眼黝黑哑光的手枪,清楚地知道拒绝的话他得走哪条路。虽然他是个技术专家,爱钻牛角尖,但这三十年的生活下来,早就能看明了现实。
“我们何时动身?”他问。
“有没有人监视你?”
“没有。但是我应该去京都一趟,回收项目在那里的研究资料。”萨布洛夫解释说:“我总是亲自安排出行的事,应该不会有人会在意一个游学的教授。”
“既然如此,我们马上动身,用不着收拾东西。”
“跟我太太怎么解释呢?”萨布洛夫问,说完自己也不明白他何必要操这个心。这段姻缘好像也说不上快活。
“由你自己决定。”
“我还是整理几件东西的好,这样容易向她解释。多长时间……?”
教授用半个小时解决问题。萨布洛夫对他的夫人解释说,他要提前回京都一段时间,实验室有突破了。
她无限憧憬地亲了一下他。假如真的能有突破的话,他们也许能在东瀛过上更好更幸福的生活。
三个钟头后,泊洛青柯协助萨布洛夫前往京都。
等到他们完成回收后,下一站将飞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然后再从符拉迪沃斯托克飞往莫斯科。
……
拉斐尔心底暗想,假如这就是她们所期待的变化,那还不如保持现状更合适。
这次要去拦截两个人,并回收他们随身携带的所有电子产品。
中情局的情报官表示,他不建议她们在大阪国际机场的航站楼内进行拦截,依照她的行动记录来看,势必会造成大量附带损伤。
考虑到俄对外军事情报局特工的积极活动,他们愿意为拉斐尔提供三支Noveske N4突击步枪和对应基数的.300 BLK亚音速子弹,以尽量降低拦截战斗发生时的噪音。
拉斐尔看到装备清单有些失望,她还以为中情局能够按照要求提供两支XM5突击步枪和一支XM250轻机枪呢。
那位情报任务官听到要求时,当即就拒绝了她的要求。
两边断去联络前,那位情报官带着私人的好奇问了她如此请求的理由,得到的答案却让他有些哭笑不得。
因为6.8毫米的特制穿甲弹杀伤力十足,只要打上去就就没有幸存的可能。
有报告称,拉斐尔的射击技术很不错,此外在短兵相接的搏斗中,她绝对是士兵们见所未见、最能致人死地的对手——她差点把一位格斗教练打成残废。
各项评估里,她都表现出聪明、狡黠的素质,当真是天生的战士。
撇开对人格心理的乱七八糟侧写,这份报告足以让人对她产生倾慕的想法。
只是心理状态报告中用红线框起来的部分,让这位情报官无法忽视,他必须谨慎行事,避免引发外事纠纷。
虽然东瀛人在这方面都挺懦弱的,但始终是个麻烦,会影响到他的个人前途。
“拉斐尔,东西送到了。”铃音拖着两个大行李箱进来,她有些兴奋地说:“一次送来了三套,这是要求我们全力以赴吗?!”
“肯定是的,不建议在大阪机场内开火,还送来足够我们三人使用的武器和装具。”
飞鸟研究着机场周边的卫星地图,思考要怎么样才能拦截任务目标的座车。
机场高速?不怕被大型客车撞成零件的话,应该没有问题。
选在闹市区?枪声足以引发骚乱了,大阪警察水平不知道怎么样,但机场肯定有警卫的。闹不好就是一场可能持续数个小时的枪战,最后被后续支援的特警击毙……
那样的结果就更糟糕了啊。
“选在机场外围吧。”拉斐尔说。
飞鸟听闻此言不禁眨了眨眼,眼神好像在说:“拉斐尔你要不要听听你在说什么胡话?”
“亚音速子弹与声音抑制器的搭配固然不错,11英寸枪管太短了啊。”
拉斐尔解释说,“枪声主要由三个方面产生。首先是击发时枪机部件移动和触碰产生的声音,比如击锤撞击击针、击针撞击底火、枪栓前后运动撞击机匣和枪管后膛等等。
这个产生的声音通常非常小,因为枪机部件活动本身的动能并不大。一般人在有其他强音干扰的情况下,基本上是听不清这个枪机声音的,也没什么消音的必要。”
“是吗?”铃音满不在乎地问道。
“你是笨蛋啊,”
飞鸟用手指关节重重敲了两下铃音的额头,接过拉斐尔的话头给三人中最笨的解释说:
“其次是枪膛内气体被释放时快速扩散产生的冲击波,比如弹头飞出枪管时产生的枪口冲击波、自装枪械的枪栓解锁打开后膛时释放的气体扩散产生的冲击波。
这类“放气”产生的声音——特别是枪口冲击波——是枪声的主体,也是射击者和附近的人能听见的最响的声音。
至于声音的强度则决定于气体的扩散速度,一般来说膛压越高,产生的冲击波就越剧烈,枪声也越响。
此外如果枪膛内的气体在排出时含有还没充分燃烧的成分,一旦喷出枪管后接触新鲜空气还可能重新燃烧造成二次音爆叠加在之前的冲击波上,使得枪声更响。
因为枪管长度决定了枪膛体积和推进药在膛内能燃烧的时间,所以一般来说短管枪的枪声要大于用同样子弹的长管枪。”
不同的枪口附件可以影响枪口冲击波产生的声音强度。
例如近些年已经多功能化的声音抑制器,就是通过一系列内部阻件来延长枪口气体扩散的时间和扩大气体接触面积,消耗气体的动能,从而达到降低枪声和后坐力的作用。
至于后膛排气造成的气体冲击波和噪音,只在各类自动装填枪械上才会出现。
从理论上来说,反冲式和前冲式枪机的后膛开锁比后坐式和气动式枪机要早,后膛释放的气体压力通常也要更高些,产生的后膛噪音也因此会更响一些。
还有个因素就是弹头飞行中穿过并扰动空气的声音。
这个产生的声音通常只在使用超音速弹的情况下能听见弹头激波产生的甩鞭子般“啪”声的音爆。
如果用亚音速弹,除非弹头从离观察者很近的地方飞过,偶尔能让人听见气流滑过弹头表面产生“嗖~~”的尖细啸声,否则是听不见任何声音的。
中情局给她们提供的子弹是专门的亚音速无声.300 BLK子弹,配合性能强大的声音抑制器理论上来说,声音会得到很好的控制。
毕竟亚音速子弹在飞行上不会产生严重的音爆,火药燃气得到控制的话,声音至少能削减40db。
要额外说明的概念是,分贝其实是个倍率单位,40分贝和60分贝在强度上差了整整一倍,100分贝和120分贝在强度上也是差了一倍。
能让标准枪口150分贝的声音控制在110分贝左右,效果应该就非常理想了。
大阪机场的航班起降频率应该能盖过她们交战的声音。
当然,如果俄国对外军事情报局的特工不讲武德,直接用没有安装声音抑制器的枪械与她们交战的话,最终的效果应该也不会太理想。
考虑到这点,就必须速战速决,尽量不要给目标反应的机会。
拉斐尔看着桌上摆着的三支短管突击步枪,突然问道:“中情局提供的载具是什么?”
“一辆丰田轿车。”
“FUCK!”
铃音顺着拉斐尔的思路走下去,立即反应了过来。
中情局提供的武器是突击步枪,然后给了一台相对瘦小的轿车。轿车意味着车内空间相对狭小,这会对她们使用突击步枪造成困难。
配发这样的车就应该提供更加适合狭小空间使用的MP7冲锋枪或UMP45冲锋枪,而不是送来三支使用.300BLK子弹的短管突击步枪。
“CIA愿意换吗?”
上一篇:人在泰拉,治理奇葩小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