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本首相 第275章

作者:余道安

  但对于美军大妞的话,李星河只信一半。

  因为很显然,就算三台直升机封禁,也应该残存机体,现在连机体都没有了,李星河合理怀疑是被美军趁机全部倒卖给当地的直升机公司换钱了。

  反正都是白赚,美国国会明年还得补钱。

  李星河递给她一根烟:

  “想跟我干吗?给你一个办公室主任的资格,拿双倍薪水。”

  “想啊,很想啊。”

  克丽丝顿时两眼放光,几乎要亲上来了。

  此时,李星河就是她的再世父母。

  李星河拍拍她的肩膀:

  “那就写一份技术报告,挂上我的名字,说要在这里设立一个办公室,驻日美军少将大卫·沃马克会批准的。他看到就懂。”

  然后,他就带着国分真壁离开了。

  对于美军基地,真壁酱不是很感兴趣,看完破破烂烂的直升机后就兴趣寥寥。

  倒是手机里的新闻让她提起兴趣:

  “看,日本即将放开网约车限制。网约车的话,其实也是一片开拓热土。”

  李星河看看天色,颇感兴趣的说:

  “你爷爷有空吗?我想我们可以联合做点事情。”

  ......

  与國分真壁分别后,李星河到晚上也跑不掉加班。

  姐姐李代瑶气呼呼的打电话来:

  “李星河!你又干了什么!我在电视上都看到你了!”

  由于李星河过于随心所欲,所以她问责来了。

  作为弟弟,李星河急忙赶到她的公司,上来给姐姐赔罪。

  李代瑶又心疼又生气的拉着弟弟的胳膊,不停翻看有没有受伤:

  “你真是不知道注意安全,你简直倒反天罡,姐姐我才是你的上司,不是你骑在我头上。”

  “没事,区区日本人,还能把我怎么样?”

  给李代瑶吹迷糊后,李星河转而问起下一阶段的问题:

  “家里有没有说下一阶段怎么办?”

  “没有。”

  李代瑶优雅的坐下,一边抿茶一边掩饰。

  其实并不是没有,而是根本没有经验,即便是李星河的上级,对于如何重新开展外国活动也是摸索着前进。

  李星河一直自己干自己的整活,一个原因就是上级只能放任他自由突击,闯出一条路来。

  既然没有,李星河就主动提议:

  “那我有一个提议,我们该考虑对在日华人进行整合,并填充进更多的,能被我们控制的移民人口了。”

  姐姐一愣,接着脸色羞红得承认自己能力不足:

  “恐怕不太行,我不懂这些事情。姐姐我是进出口商人,不是走私人口的奴隶主。”

  她毕竟只从事外贸行业。

  李星河开起玩笑:

  “也不是不行,上岸先送一百抽。要是姐姐抽我,我也愿意来。”

  “去你的。”

  李代瑶虎虎得抓住弟弟的胳膊掐了个花,然后拿起手指润口水又涂抹上去,一边按摩一边问:“你到底在想什么啊?”

  李星河受用的说:

  “老吴换岗位之前,不是还有一个龙行天下人力资源公司吗?他本身就有很多南亚裔的建筑黑工的联系方式。要不你和上面申请一下,发一个专门过来做中国黑工的润人出口商,把我们需要的人手送到日本。”

  这个公司确实存在,但李代瑶一直没注意,因为来日本打工的人日渐减少。

  她顾虑重重:

  “日本这里打工,主要还是不挣钱,愿意来这边干活的国人太少了。你看现在每年涌入的新移民,都是越南、菲律宾和印度人居多。”

  这倒是一个真实问题。如果去日本打工,一个月16-20万日元左右,那为什么不去送外卖呢?反正收入都差不多,而且在国内还能享受更低的物价、房租和更便利的生活。

  日本唯有一个方面比较好,那就是大久保公园能为饥渴的勇士们解决性需求。至于之后的性病防治,可以无缝衔接隔壁的大久保医院。反正都润日本了。

  李星河旋转着笔,阅读着关于移民最新的各种条例。

  日本的移民有多种方式,最简单的就是找一个日本女性结婚,靠婚姻卡永居。次一等的就是日本留学、语言学校出门,拿工签转永居。

  除此之外,还有高技术与特定技术移民签。这个签证主要面向日本稀缺的劳动力资源。比如修车工、建筑工、电器与机械加工、护理工与清洁工,还有农牧水产业相关的人员,补充目前不足的技术人口。

  幸运的是,经过十几年的连续拉扯,日本目前已经决定开放‘交通运输业’的司机岗位,作为特定技术移民需求对外开放。

  李星河突然大开脑洞:

  “日本的特别技术签证应该已经囊括到卡车司机、出租车司机了吧。我们可以换一个宣传思路,给那些心向日本的傻蛋们,只要有驾照就可以到日本开出租车,而且还是在中国人开的网约车公司里挂号,从语言环境到签证申请,一条龙服务,每个人收费20万人民币不够分吧?等他们来了,再让他们签租车协议和租房协议,统一安排8万日元的公寓和10万日元月租的电车,必须加入我们本公司的运输工会。开出租、开卡车、开货拉拉,在我们的APP上抢单,赚不够钱就签网贷,按照利滚利...”

  反正那些天天想着移民日本的傻蛋,来了也不敢多说什么,可以使劲压榨。

  不只是国产傻蛋,东南亚国家懂汉语的也可以吸纳进来。

  李代瑶被吓一大跳:

  “停停停,到底哪学的这些手段啊,你在美国吸大烟吸疯了吧?”

  不过停下来一想,李代瑶却咀嚼到了李星河神奇思路背后的优点。

  虽然这个脑洞开得很大,可却很有道理。

  今年日本的运输行业已经稀缺到行业危机的程度,愿意开卡车、出租车的人,要么奋斗到老死,要么没有后继,因此才不得已开放外国司机的签证。趁着这个机会,联合东京都内的中国富豪资本,组建一家属于自己的网约车公司,提供从出租、运输、搬家、物流到农产品运输的全产业链服务,做滴滴+货拉拉+搬家的联合软件。

  很久以前日本人出门还得蹲地铁,等公交,即便优步等软件已经进入东京,但市场覆盖仍然不足。现在打开手机点个预约,从出租到搬家全就行,这确实是一个颠覆性的行业转变。

  好像很有钱途。

  于是,李代瑶扭扭捏捏的又给李星河倒茶捏肩,讨好的问:

  “你怎么解决车的问题?日本的电车很少,进口电车又太昂贵。”

  此时,李星河灵感大迸发。

  “丰田不是刚从苏州进口了一批组装BZ4X电车吗?他们那批车卖得也不是很好,日本媒体天天恐吓日本消费者电车不行,所以消费者对电车的顾虑有些高。我们可以和丰田签署一份电车整体提供合同,让他们把组装的电车低价输送给我们啊。”

  从他在幕后捣攒丰田公司从中国分公司进口大量零件搞组装电车,到需要控制一批能投票的永居外国人口,再到推进日本的外国人公务员多元法案,到目前的网约车公司,顺利的串成了一条线。

  一切都是有用的。

  李代瑶已经看到了未来,她严肃的分析:

  “那软件呢?你又怎么竞争优步?”

  李星河更加乐了:

  “我的傻姐姐,还需要什么软件啊?直接把之前被日本政府命令限制的滴滴日本分公司给收购不就行了。”

  由于滴滴太过便捷,威胁到了日本出租车联盟的利益,所以在进入日本运营没多久以后,滴滴就被大幅度限制运营,只能在部分区域维持些存在而已。目前滴滴在日本属于半死不活的阶段。

  随着今年开放司机签证和网约车限制,滴滴所持有的软件运营能力,可以无缝衔接投入到新市场的开拓中。

  李代瑶继续讨论:

  “如果是日本原有的出租车联盟反对呢?”

  李星河自然有办法:

  “老东西们早都死完了。”

  日本之所以被迫开放运输行业,就是反对声浪小了。

  曾经日本的出租车极度昂贵,一个司机开车的收入足以媲美高收入群体。理所当然,能开出租车的人组成保守老旧的工贵同盟,禁止其他人插足自己的行业。许多老司机即便年龄到七八十岁了,还颤巍巍的奋斗在营业一线,继而从司机变死机,送入华人火葬场烧成灰。

  反对声浪变小,不是因为出租车联盟懂事了,而是里面的老东西们死得七七八八,坐轮椅都难奈何国会老爷了。

  可以说,日本政府完全是靠拖死既得利益者,才支撑着法案通过。

  最终,李星河与李代瑶形成了一个共识。

  “把滴滴日本分部收购,拉上丰田公司,把國分文也请过来担任我们公司的顾问,再把东京都内的华人富豪来投资,这样不就资本、人手、关系、汽车,我们全都有了吗?”

  最后只剩下起名。

  “那这个公司叫什么呢?”

  “叫...就叫霓虹网约车吧。”

  霓虹,象征彩虹,象征多元化。

  它的读音,又是日本的读音。

  李代瑶拿起手机,一边打电话一边吐槽:

  “切,真难听。”

  作者有话说:

  作者的话:感谢大家的支持。征集一个比霓虹网约车更好听的名字。

第三百五十七章 两岳父见面、三女人吃醋

  说干就干。

  网约车开放在即,比其他人快一秒都是成功。

  因此当李代瑶和李星河讨论完成后,马上粗糙的用中日双语写出两份商业计划,李代瑶去联络在日华商做资金支持,同时与上级沟通,把滴滴分公司收购的问题打通。

  李星河则把这份商业计划发给自己最能倚靠的商业大佬,國分姐妹的爷爷國分文也。

  电话联络只是转瞬之间,但当大家约定见面时,李星河连晚饭都吃不及,就被李代瑶带着,来到一家海底捞火锅店。

  “这是罗先生罗艺文、何先生何德伦、欧阳先生...”

  李代瑶为李星河介绍这七八个华人同胞。

  他们也积极欢迎李星河的到来。

  “各位,我弟弟其实在日本政府内工作,因此希望大家不要过度声张。不然发财的机会就无了。”李代瑶还为李星河的身份做了简单解释。

  大家非常高兴,夸赞李星河有本事。

  虽然网络上精日的声浪高,但大多数在日华人都是简单的日子人,纯是因为经济留在日本挣钱。尤其是经济情况越好的家庭,越对网络垃圾和反华右翼十分讨厌。

  接着,李代瑶作为代表,解释了日本开放网约车,与接下来的投资机会。

  这几位都是日本华人圈内有头有脸的人物,自然明白这就是下一个日本滴滴的机会风口。

  “机会是好,但如何拿到政府和财阀支持呢?”

  “不瞒大家说,我弟弟认识一个丰田公司的董事...”

  “可以搞,有机会!”

  “我们得拧成一股绳,不能以个人的名义投资。否则得被人瞧不起。我们就以全华联、日华商的名义,进行联合投资。”

  大家七嘴八舌的,在海底捞火锅上就把事情谈妥了。

  全华联,即全日本华人华侨社团联合会。这一组织覆盖了大部分在日正常生活的日子人,与中国驻日大使馆和中国侨民办公室都有官方联络。全华联的理事会主席、轮值会长,还能与日本比较友华的前首相们,比如鸠山由纪夫、村山富市之类的一起开会聊天。

  日华商,则是日本中华总商会,以新移民到日本的商业公司老板、投资人为核心。

  这才是在日华人的政治枢纽。

  像石平太郎这类蟑螂,只配在亚洲自民连协会里当狗汉奸。别说是日本前首相,连三流电视台的邀请都蹲不着。全华联、日华商的资金力量雄厚,但长期苦于没有政治背景,混得一比吊糟。

  前全华联会长何德伦还给李星河讲:

  “日本的老乡会、中日合作会、商会特别多,只要真有项目,大家肯定一呼百应!”

  而说到股份投资,李星河自然是让给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