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宇文
“元首,谢谢,您还有什么主意吗?”
希特勒接过牛肉罐头,又说道:“当前局势真是严峻,我们能击退叛军的这一次进攻,可是下一次攻势,下下次攻势,就很难说了,如果叛军真的邀请协约国联军入侵内地……”
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到了浮士德身上,到现在,再蠢的人也该清晰认识明白,柏林城中,能在军事方面给出最正确战略决策的人,也就只有这位国社党的元首。
“咳咳。”
浮士德轻轻咳嗽了两声,然后想了想,斟酌用词道:
“说句实话,当前柏林战事我们的胜算已经极小,但是德国革命的全局前途,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为光明。叛军本身的威胁,十分巨大,可还谈不上致命,能称为致命的敌人,只有协约国联军,据我所知,在莱茵河上,目前协约国占据的莱茵兰突出部,还有不下一百个师,这么多兵力,如果长驱直入德国内地,我们肯定抵挡不住。”
德共诸君对莱茵兰前线的战事发展,并不十分了解,就是台尔曼也已经脱离了旧德军一段时间,他们只知道前线已经停战,并不清楚协约国联军的优势已经大到这种地步。
台尔曼慢慢提出一点:“德国在西线不是也还有一百多万军队吗?这些旧德军的政治立场与我们不同,然而我相信一点,那便是协约国联军一旦越过莱茵河继续入侵德国内地,旧德军们一定会与我等捐弃前嫌,重新团结起来,共抗外敌。”
李卜克内西也赞成道:“我们只要打出保卫德意志祖国统一战线的旗号,鲁登道夫的叛军就很可能迅速土崩瓦解,前线的大多数德军部队,都有很大机会被我们争取过来。”
希特勒坐在饭桌对面,吃着铁皮罐头里的炖牛肉,很是不屑一顾的冷哼了一声,这些位德共同志,可太不了解前线态势啦。
浮士德亦苦笑道:“诸位同志,如果前线德军还有那么大的力量,鲁登道夫又岂会只能拿得出六个师兵力返旆柏林呢!西线百万德军,自十一月起,军心士气便纷纷瓦解,早被协约国联军团团包围起来,被迫缴械,已经交出了绝大部分重武器,我们不可能指望由这支已然瓦解的军队来阻挡协约国联军的长驱直入。”
“浮士德同志,照您这么说,就没人治得了协约国吗?”
浮士德斩钉截铁道:“协约国当然并非不可战胜,可对抗协约国,不能指望速胜,要打败他们,就必须立足于长期斗争,准备用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击败他们。”
李卜克内西苦思冥想了好半天,才开口说:“我想,我们可以从外交上分化敌人。美国总统威尔逊目前的表现,比较正派,他提出来的十四点和平原则,一定程度上也符合德国革命的利益,我们可以先与美国单方面接触议和,设法让美国先退出战争,失去美国支持,仅靠英法,协约国的威胁就会降低很多。”
李卜克内西的驱虎吞狼之策,算得上是德共在策略方面能够想出的最佳方案。
美国提出来的十四点和平原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民族自决,这对土耳其、奥匈帝国、沙俄这样的多民族大帝国来说,特别不利,几乎就是冲着亡国灭种去的。
然而对德国这样民族构成高度单一的国家来说,承认十四点和平原则,无非就是让出阿尔萨斯洛林、让出波森和西里西亚的部分波兰人聚集区,无法伤及德国根本。
反过来德国却可以依靠民族自决原则,声索同样是德意志族聚居的奥地利地区。
李卜克内西的想法,就是先与美国单独媾和,使美国退出战争以后,再看看,能不能利用英法之间的矛盾,寻找机会。
浮士德对此则只是摇头。
“长期来看,美、英、法三大国,确实不可能一直合作下去,可短期内,我说的短期,就是指一两个月内,我实在看不到美国有任何单独媾和的可能性。”
浮士德对李卜克内西的分化策略,没多少信心,协约国联军如果继续前进,就德国内地现在的兵力,至多一个月,联军就能打到柏林。
胜利果实已在眼前,这种时候,美国人真不可能退出协约国。
在原本的历史上,协约国联军之所以兵锋抵达莱茵河后,便按兵不动,那是因为艾伯特政权已经向协约国全面投降,接受了协约国提出的所有苛刻条款。
协约国联军自然没有再继续攻打柏林的必要,这里面,另外还有一些隐含的因素,便是协约国短时间内也摸不透德国虚实。
协约国方面,确实还有不少将领认为德国军事潜力尚在,如果要长驱直入攻打柏林,协约国需要起码再准备伤亡一两百万人。
问题在于,艾伯特和鲁登道夫现在都与协约国媾和,尤其是鲁登道夫,作为德军总帅,他掌握着德国所有军事部门的关键情报、数据,只要鲁登道夫愿意,他肯定能够说服协约国联军进攻柏林的。
浮士德说:“最坏的情况,就是协约国联军深入德国内地,攻打柏林,并可能将德国全境分区占领,那样德国革命将丧失任何周旋空间,十一月革命的参与者,也会在历史上落得一个耻辱的名声。”
台尔曼悲愤道:“浮士德同志,照您所言,德国革命竟然没有任何希望!”
浮士德面无表情,他只是非常冷静的继续分析说:
“革命者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气度,一时的胜利或失败,都只是过眼云烟。我们死守柏林为的是什么?无非是为了一个中央政府的名义,无非是为了柏林作为德国工业中心的经济价值。”
“经过两次柏林保卫战以后,柏林的基础设施饱受兵隳,它的工业价值已然大打折扣。”
“政治方面,我认为当务之急确实是立刻召开大柏林工农兵委员会会议,选举出一个取代艾伯特临时政府的新中央政府。”
浮士德淡淡补充道:“选举完新的中央政府以后,柏林对我们的政治价值,一段时间内来讲就是用完了,到时候暂时放弃柏林,其实也并不吃亏。”
浮士德的话,实在叫在场诸多同志很难接受,大家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承受了那么大的牺牲,结果,一句话就要放弃柏林吗?
两次柏林保卫战,可真是白白流了无量鲜血。
浮士德没有把柏林的一时得失,放在心上,可其他人就不能做到像浮士德一样的淡然自若,首都的胜负,依然被许多同志视为整个革命胜负的关键所在。
“还有。”
浮士德接着说道:“国防军攻占总统府以后,我们未能搜捕到艾伯特的下落,然而已经逮捕了艾伯特的重要驻守古斯塔夫·诺斯克,还从总统府中搜出了社民党与军部、社民党与协约国往来的大量秘密文件。”
浮士德抬起下巴,示意了一下希特勒,希特勒马上就让人取来几只皮包,将其中的几十份文件,都放到桌上。
浮士德举起一份秘密文件,说道:“这些文件足以证明艾伯特在向协约国割地赔款,还证明艾伯特政府未经大柏林工农兵委员会的授权,便擅自与协约国缔结了借兵镇压革命的密约,只要公布文件,足以让社民党政府名誉扫地。”
第二百一十一章 谁为大总统
总统府中缴获的大批秘密文件,很快就让德共诸同志群情激奋,他们虽然早和艾伯特决裂,可是其中还是有许多人,仅仅在半年前,依然算得上是艾伯特的党内同僚。
谁都没想到,表面上看起来和蔼可亲的那个大胖子,竟然能把事情做绝到这等地步。
德共诸同志阅毕桌上众多密约文件以后,台尔曼又说道:“一旦公开密约,叛军士气肯定会跌落谷底,任何一名稍有爱国心的德国军人,都不会接受这份密约,我们可以利用秘密文件展开政治攻势,瓦解敌人。”
“这是一个好方略。”
浮士德点点头:“可短期之内,还是很难奏效。列宁签订了割让更多领土的布列斯特条约,也没有让苏俄政权直接崩溃,哪怕是德国,我想大家也很清楚,全国民意的主流,依然是和平,工人、农民和士兵们是想追求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可如果战争持续不断,工农兵群众大概率也是愿意接受割一些地、赔一些款的和平。”
公开秘密文件,揭露艾伯特政府的卖国密谋,肯定能在政治上产生重大效果。
浮士德却不认为,这种政治攻势就能瓦解反革命阵营。
说到底,协约国百万大军陈兵莱茵河上,始终是左翼联合不得不面对,可偏偏短时间内又难以解决的根本问题。
其实德国和俄国革命,很大的一点不同,那就是柏林在德国工业的重要性,远没有彼得格勒、莫斯科两城在俄罗斯的重要性高。
所以列宁承担不起苏共失去俄国两京的代价,只能含羞忍辱,签署丧权辱国的布列斯特条约。
德国最重要的工业中心是鲁尔区,已经被协约国占领,德国内战各方短时间内均难以染指鲁尔区。
其余工业中心,大柏林工业区、汉堡-吕贝克工业区、萨克森工业区、西里西亚工业区,经济实力并驾齐驱,比较平衡,并没有某一工业区,得之就能轻易镇压天下。
“谁得到柏林,谁就背上一个大包袱,经济方面是要恢复柏林千疮百孔的经济,政治方面就是要代表中央政府与协约国议和。”
“诸位先生,我的同志们。”
浮士德把手里的文件拍到桌上,说:“时不我待,先做可行之事,如何?”
德共诸君都互相看了看,最后大家一致望向李卜克内西,李卜克内西沉吟道:“战火之中,也没有社民党的支持,我们无法单方面召集到足够人数的大柏林工农兵委员会。”
浮士德冷冷一笑:“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公布秘密文件以后,所有不前来开会的社民党代表,我们一概认为已经背叛人民,向协约国可耻的叛卖了德国人民,当然不再有资格参加工农兵委员会,人数不足,可以现场立刻补选一批新的代表。”
协约国不会有太好的耐心,今天已经是圣诞节,别说是每过一天时间,就是每过一个小时的时间,局势都在千变万化。
浮士德沉住气,除了催促李卜克内西去说服考茨基与会以外,浮士德还非常担心另外一件事情。
粮食。
德军对协约国停战以前,德国的农业系统就已经濒临崩溃边缘,一整个冬天的内战,还会加剧来年的春荒。
柏林这么一座百万人口的大都市,浮士德自觉凭国社党的实力,怕是很难喂饱,他现在率军返回巴伐利亚的想法,其实已经愈发强烈。
国防军的北伐之旅,损失不少,所获得的实利并不多,趁势驻军莱比锡和波茨坦,虽是一胜,可如果柏林不守,国防军其实是很难凭借一条脆弱的补给线,继续维持对莱比锡、波茨坦的控制。
主要的胜利,还是在政治方面给国社党加分许多。
国防军北伐以前,国社党虽是策动了蒂罗尔首义的十一月革命功臣,然而基尔水兵同样发动了震惊全国的基尔起义,这些水兵当中,如科恩、埃策尔等人,却并没能拥有全国级别的政治影响力。
浮士德如果局限南方一隅之地,他在全德的影响力,也就是和基尔水兵们差不多。
到了柏林以后,国社党先是取得了与社民党、德共、独立党平等的四巨头地位,紧接着,又在第二次柏林保卫战中,大出风头,大大压过德共和独立党一头,俨然成为左翼联合阵营的盟主。
政治上的获利,很难用物质的数据衡量,这种无形的力量,对根基浅薄的国社党来讲,尤为重要。
战火还没有完全平息,夏洛滕堡宫一线还有零星的枪炮声不断,浮士德的车子就已经开回国会大厦,社民党的政府官员、委员会代表,都已经被国防军悉数逮捕。
希特勒手下的契卡行动大队,已经把国防军从总统府里搜出来的秘密文件,印刷了数千份,正在柏林城里到处分发。
国防军就以此为罪名,把威廉大街上各国务办公厅中的社民党党员,全部逮捕入狱。
国会大楼的穹顶上,也挨了些许炮击,还能看到黑色的烧焦痕迹,幸而破损不严重,并不影响建筑本身的使用。
浮士德的汽车抵达时,国会大楼外已经挤满了德共和独立党的代表,卢森堡和考茨基也匆匆赶来,都站在门外等候浮士德。
浮士德摇下汽车的玻璃窗,对外招手,所过之处,就连德共和独立党的中央委员,也都纷纷欢呼响应。
等浮士德从汽车里走下来的时候,卢森堡先带着她那一派委员们包围了浮士德,浮士德只是含笑道:
“我们时间紧急,罗莎女士,大家快进入会场,先把新的中央政府人选都选举出来再说吧!”
卢森堡微微红着眼眶,双手抓住浮士德的衣领:“柏林幸运有你,德国人民幸运有你,我们才避开一劫。”
浮士德微笑:“避开一劫吗?不要掉以轻心啊,挑战并未结束,只才过了第一章而已。”
国会大楼中未来得及搞什么肃穆的布置,连旗帜,都是几面黑红金的共和国旗、几面黑红白的帝国旗,混着插在主席台上。
主席台底下已经坐满了大柏林工农兵委员会的代表们,所有人都神情严肃,只是在浮士德和李卜克内西两人入场的时候,会场中才发出了两次特别热情的欢呼声和鼓掌声。
今天的决议,首先就是补选一批代表,用来填补社民党代表全被逮捕以后的空缺。
国社党在第二次柏林保卫战里声名大噪,补选的代表之中,超过半数代表都为国社党党籍。
甚至,很多人直接表示,不管选谁都行,只要浮士德点头,选谁都一样。
等到补选结束以后,国社党在大柏林工农兵委员会里的地位便显著提高,原本的第四大党,如今一跃成为和德共等齐的两大党之一。
独立党则已经大幅度落后于国社党。
补选的结果出来以后,坐在主席台台下的希特勒,就带头鼓起掌来,很快,底下众代表们的掌声便连成一片。
希特勒一边鼓掌,一边对坐在他身旁的佐尔格说:“佐尔格老弟,听见没有?就是德共,也承认了阁下的丰功伟绩。没有我们国社党,德共哪有机会坐在国会大楼里开会,怕不是连李卜克内西的性命都保不住。”
佐尔格很专注的看着主席台,此前他在国社党和德共之间摇摆不定,因此造成史塔西机关的停摆,若非如此,国防军真有很大机会活捉艾伯特,今日形势一定会好得多。
想到这里,佐尔格就只能在心里痛骂自己一句:我不相信浮士德阁下,真是罪该万死。
“那是很自然的事情。”
佐尔格低下头对希特勒说:“浮士德阁下和反革命阵营的每支军队都交过手,保皇派、军部、诸侯贵族……这次大会,德共和独立党都该给予我党充分尊重,让阁下今后的行动再无后顾之忧。”
希特勒哼了一声,道:“你且看着吧,选举新的中央政府……照样还是轮不到阁下做大总统。”
这是自然。
大柏林工农兵委员会今天开会,除了补选代表,重新凑足人数以外,就是要选出取代艾伯特临时政府的新中央政府。
鉴于如今的柏林政府已经难以统治全国,选各部部长已经没什么意义,最重要的就是选总统,这代表谁来当左翼联合名义上的最高领袖。
第二百一十二章 元首制
浮士德的声望日隆,可要说直接选浮士德当总统,他太年轻,1916年还只是普通一兵,政治上的资历太浅,一下选为总统,德共、独立党方面皆难接受。
只能退而求其次。
总统人选肯定是李卜克内西,只有他能兼顾各个方面,浮士德退而求其次,就提出来一点,鉴于过去艾伯特政府实行完全总统制,以至于总统自行其是阴谋反革命,吸取此教训,新的中央政府不应当再实行完全的总统制。
所以新政府,应当改而实行半总统制。
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负责领导军队和外交工作,总理作为政府首脑,负责领导行政工作。
总统主外,总理主内,这样说来,其实更适合的搭配,乃是浮士德任总统,李卜克内西任总理。
只不过两人资望尚且相差悬殊,所以只能反过来,李卜克内西当选总统,浮士德当选总理。
浮士德倒也完全无所谓,这个新的中央政府,现在匆促选出来,只是为了在法理上取得优势,实际接下来,国防军大概率得放弃柏林,还是得退回慕尼黑和因斯布鲁克去。
总统也好,总理也罢,无非是多一个空头官帽。
浮士德没把总统、总理的地位高低,放在心上,反正他被大柏林工农兵委员会选为总理,已经是国社党在政治影响力方面的重大进步,算是差强人意了。
坐在台下的希特勒,可是非常不痛快:“国防军打跑了保皇军,又在鲁登道夫手下拯救了柏林,两次力挽狂澜,还换不来一个总统!没有阁下,这帮鼓掌的代表,还不全都成为塞克特和鲁登道夫的刀下亡魂。”
希特勒沉着脸没有继续说下去,以浮士德今日之功,还是无法直接统合左翼联盟,看来,还得靠国社党自己,我们有地盘和军队,就是失去柏林,也有打回来的一天,可是你们德共又如何呢。
掌声渐渐的平歇下来,其实德共和独立党的代表们,也有点担心浮士德会对选举结果不满意,大家都是惴惴不安的望着浮士德。
直到浮士德笔直的站起来,走上主席台,先没有说话,只是啪地立正朝大家行了一个军礼,似乎就在提醒众人国防军的力量。
“柏林还在叛军的围攻之下,这次补选会议,思想主旨还是弥合矛盾、力求团结,同时,也是向全国和全世界宣示,德国的革命者才是共和国的正统所系,纵是一时离开柏林,要不了多久,也会再回来。”
这话说完,许多代表都觉得有些不祥,柏林大战还未结束,现在就说什么“一时离开柏林”,那不很是霉运吗?
浮士德自己的想法,则已经渐渐坚定起来,柏林现阶段是没办法待下去的,这么一个经济和政治上的大包袱,谁要背,就让给谁去背吧,反正他浮士德是不会主动来背这个大包袱。
至于各国务办公厅的部长们,因为战乱之中,实际完全无法办公,现在就是任命出来,也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各部长的人选,更多还是表达三党的政治版图,独立党已经落在最后,考茨基也毫无怨言,他还是有些自知之明,很清楚独立党在两次柏林保卫战中均表现拙劣,确实配不上几个部长席位。
新政府一共十二个部长席位中,独立党仅仅获得了其中两个部长席位,而且还是司法部、教育部这样无足轻重的位置。
上一篇:我家宝可娘为啥有点怪?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