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冰火的骑砍之旅 第131章

作者:风兮破地

第九十六章

龙城已经变成了杀戮之地,到处都是喊杀声和惨叫声。汉军将士纵马冲了过来之后,一部分人手持弓弩占据了高处,但是更多的人是用刀剑和长枪将一个又一个的匈奴人杀死在石块和木头堆成的简陋房子里面。有一些匈奴人拿着武器冲了出来,也很快被结阵而战的汉军砍翻。

匈奴男子被杀死,女人和小孩被汉军用绳子捆着,扔进了牲口棚里面。这一切都和匈奴人入寇的时候没什么不同,只不过匈奴人和汉人的位置换了过来。匈奴人的抵抗很软弱,这里是龙城,能够在这里过冬的都是匈奴中年老体衰的贵族,城里的男子全部加起来也就七百多人,还大多是老的不能骑马了的。

而且龙城说是城,也就是个乡下土寨子的水平。卫青指挥军队很轻松地就攻破了这里,将里面的匈奴人碾成了齑粉。随后顾璐才带着亲兵施施然地进来。

他不是不能亲自带兵杀过来,但他都已经官拜太尉,升无可升了,难道还想把现任丞相许昌给挤下来不成?人家许昌的丞相干得多好啊,无为而治,什么都不管,这不是挺好吗?

所以他得给下面的将士们立功的机会,不能将功劳全部揽在自己的身上。

“太尉!”

“万岁!”

看到顾璐打马过来,汉军将士发出热烈的欢呼声。能带领大家打胜仗的就是名将,就能得到军官和士兵们的拥护。顾璐能带他们打胜仗,还能公平地分配战利品,武艺也是勇冠三军,这样的人怎么能不被将士们热烈拥戴呢?

卫青的身上满是鲜红的冰碴,大战过后显得杀气腾腾。“太尉,匈奴人的男丁已经全部被斩杀了!女人和孩童全部都关了起来。此外,还解救出了一百多我朝的百姓。”

“把那些百姓编入辎重队,缴获的财物和女人跟以前一样,让有功的将士先挑。”

军队是暴力机器,想要保持战斗力的话,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失去秩序。就算是抢劫了匈奴人,也要按照规矩来。军中的主簿和司马拿起纸笔开始核对军功,将士们忙着处理匈奴人的脑袋。以前是“千长”以上的贵族才保留首级,现在光是“万骑”以上的脑袋就收获了一大堆,什么大将,大当户,骨都侯之类的大贵族都砍了十几个,够士兵们忙活一阵子了。

虽然现在天寒地冻,但是首级不处理好也是会很麻烦的。一般是处理首级是用硝制的办法,这里没那么多硝,士兵们便将那些脑袋都用盐腌制了,然后挂在屋檐下面。一颗颗龇牙咧嘴的首级挂成了一长排,景象十分的猎奇。

卫青对那些挂起来的首级视若无睹,以前或许会觉得恶心,看多了也就觉得跟挂着的猪头没什么区别了。他跟在顾璐的身后,问道:“太尉,我们已经打下了龙城,是不是应该按照计划撤兵了?”

士兵们或许舍不得抓到的女人和奴隶,但是卫青没什么舍不得的。他对什么都看的很淡,无论是治军的方法还是为人处世,都跟程不识很像。

顾璐想了想,说道;“先在这里休息几天。让那些百姓养养身子,然后放火把这里烧了,我们就回去。”

这里是匈奴人祭天的地方,不但有许多的财物,还储存着许多的粮食。棚子里面挤满了牛羊马匹,有一些在打仗的时候跑了出去,剩下的也足以让将士们胡吃海喝很多天了。现在他们占据了龙城,自然不会客气,当即就安排那些俘虏杀牛宰羊。又从库房中找到了一些面粉,那还是从马邑买过来的,也都一并用上,大家伙就只管敞开了肚皮吃喝。

就在将士们享受胜利者的荣耀和特权的时候,卫青领着顾璐进了一个华丽的帐篷。顾璐进去后一看,地面上堆满了珍器重宝,都是匈奴人历年积累下来的,其中就包括一尊三四百斤重的金人。

匈奴人有以金人祭天的习惯,那尊金人通体用黄金打造,虽然做工很是粗糙,但是意义重大,放在中国那就是传国玉玺般的存在。话说顾璐也见过传国玉玺几次,玉玺还没有被摔坏,上面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

“太尉,这些东西该怎么处理,还请示下。”

普通的财物都会分给参战的将士,但是这些东西一来是比较贵重,二来都太大太重,动不动就是好几百斤,士兵们就算拿了也没办法运回去。

顾璐对这些宝物并不怎么放在心上,就像他曾经说过的那样,他对钱不感兴趣。伸手摸了摸那个金人,外表十分冰冷。“除了这尊金人,剩下的都给将领们分了。”

士兵们能分钱财和女人,将领们也是一样。这些大宗的宝物拿回去也是上交给朝廷,总不能说全部留着自己用,他也不喜欢这些做工粗糙的东西来着,干脆分给将军们算了。

“卫青你先挑两件。”

“这......有些不大合适吧?”

“嘿,你是这次攻下龙城的首功,拿几件宝贝怎么了?我已经吩咐周吉挑了两个漂亮的女人,送到你屋里面去了,都是匈奴的公主,等下你回去就能看到。”

卫青大吃一惊,“这怎么能行?”

“你不喜欢匈奴的女人?”

“这不是喜不喜欢的问题......”,卫青连连摇头,早就知道太尉胆大妄为,又是有也会心生羡慕,但他可不是那样的人。

“不过是几个野人罢了。匈奴人的公主也算是公主么?”

卫青跳过了这个话题,问道:“过几天我们就会离开,那些俘虏该怎么处理?”

之前在长途奔袭的路途中,汉军也攻破了好几个匈奴人的部落,愿意投降的男丁就编入匈奴义从里面,不愿意投降的就实行“车轮斩”,也就是将超过车轮高度的男子都杀了。这是匈奴人的规矩,他们在对付其他部落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汉军将同样的方法用在了匈奴人的身上。

对于男丁是不投降的都杀了,但是此前他们对女人和孩童都是没怎么理会,每次都是留下一些马匹牛羊什么的,然后任由她们自生自灭。

“到时候愿意跟我们一起离开的就带走,不愿理跟我们走的,就跟以前一样,给她们留下一些帐篷和牛羊马匹,至于能不能活下来,那就要看老天的意思。”

卫青道;“太尉仁德。”

顾璐似笑非笑地问道:“卫青你认为我仁德么?”

“太尉仁爱之心,世所共知。”卫青认真地回答。

啧,会带兵打仗,武艺又好,最主要的是还这么会说话,这样的下属是所有老板都喜欢的。大部分有本事的人,都是眼高于顶,脾气大的不行,像卫青这样的,可谓是少之又少。

第九十七章

这些天来,长安内外议论的声音一直就没停过。先是匈奴人进犯马邑,百姓们义愤填膺,不少人都鼓噪着要对匈奴人开战。不光是爱国的百姓和唯恐天下不乱的游侠们这样说,连一些军中将领和官员也掺和进去了。

然后是马邑大捷,斩首三万,可谓是开国以来对匈奴人斩首数量最多的一次,而且自身的损伤还没有太多。这么一算,至少能有四五个人封侯啊!

关中的百姓才高兴了一天,接着又有消息传来。当朝太尉,云中侯沙加打了个打胜仗还不满足,居然带着几千名骑兵就去追杀匈奴人去了。在出发前还写了一首诗,名字就叫《出塞》,其诗曰: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首诗很快就在长安城内外流传开来,继而又风靡于关中地区,随即传播到了关东的广阔地域。这年头物资比较匮乏,精神上也是一片荒漠,会写诗的比后世的大明星更加受欢迎,而且顾璐“写”的诗又不是《离骚》那种上等人才能看明白的阳春白雪,所以流传度反而比正儿八经的文学博士们做的诗词更广。

《侠客行》和《少年侠气》那些都太长了,老百姓们就喜欢《出塞》这种简短,听起来又很有力量的诗。单于都夜遁逃了,还不够有力量么?

百姓们有着朴素的爱国主义,匈奴人年年来犯,实在是太可恶了。要是边郡被攻占了,匈奴人就能直接冲进关中平原来啊。游侠们和将士们则想着砍些匈奴人的脑袋升官发财,不过他们所说的和匈奴人开战指的是在边境上和匈奴人打上几仗,而不是像云中侯那样带着几千名骑兵就冲到草原上去。

那不是勇敢,那是送死!

那数千骑兵冲进草原之后,就一点消息都没有了。没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也没人知道他们怎么了。百姓们议论纷纷,朝堂上也是争吵不休。有人说云中侯太轻佻了,打仗不是儿戏,怎么能够这么蛮干硬干呢?

有人说应该立刻派出使者去和匈奴人交涉,将云中侯给赎回来。也有人说匈奴人死了那么多人,明年一定会来报复。朝廷应当任命新的太尉,统一管理全国的军队,好应对匈奴人的进攻。

还有人说太尉之前在马邑大胜匈奴人,又亲自率军追击,肯定能再次获得辉煌的胜利。大家不要吵,等太尉得胜归来再说。只不过朝臣们大多不相信这种说法,在家门口击败匈奴人是一回事,远征草原去匈奴人家里打仗又是另外一回事。

真当匈奴人不会打仗吗?三千骑就能取得辉煌的胜利?我们还是来说说应该让谁接任太尉比较好。

作为三公之一,太尉居于御史大夫之上,而位于丞相之下,位高权重,掌握着全国的军权。当年周亚夫任太尉的时候,让孝景皇帝睡觉都不安稳,用明升暗降的办法拿掉了周亚夫手中的兵权,然后才敢干出后面的那些事情来。

现在虎符都在窦氏的手里握着,太尉的权利比不上以前,但那好歹也是太尉,御史大夫庄青翟就很想要更进一步,在朝会后特意前去拜访丞相许昌,想要得到他的支持。

“你真的想要当太尉?”许昌摇了摇头,说道:“要是以前也就算了,匈奴人在马邑吃了那么大的亏,我朝和匈奴人之间的和平已经维持不下去了,就算想要继续和亲,那也要先打一仗再说。眼见得又要打仗,这个时候当太尉未必是好事。”

庄青翟道:“沙加都能靠着三万郡国兵击败十万匈奴人,我堂堂武强侯,先祖曾经追随高祖皇帝诛暴秦,灭强楚,难道还比不上一个江陵来的野人吗?”

许昌叹了口气,说道:“你真当云中侯只是南郡来的野人?”

“难道不是?”

“你还记得当初赵绾和王臧的事情吗?”

庄青翟怎么可能不记得?那可是他们这些勋贵老臣的得意手笔,一举搬倒了儒家学派,将朝堂中的儒生扫荡得干干净净,让朝廷又回到了众正盈朝的局面.......除了太尉的位置被那小子给抢走了!

“你以为,太皇太后为什么会让我当丞相?又为什么会让云中侯当太尉?”许昌朝着长乐宫的方向拱了拱手,“她老人家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并不糊涂。”

庄青翟道:“因为丞相提前一步将赵绾的奏章呈递给了太皇太后.........”

说到这里,他心中一动,沉吟片刻后问道:“莫非,当日赵绾的奏章是那人拿给丞相的?”

许昌点点头,“便是如此了。”

庄青翟面色微变,“何不早说?”

“你让我怎么说?”许昌叹道:“说了又能有什么用?我早就跟你们说过不要争来斗去的,但是没人听啊。”

庄青翟脸上阴晴不定,好一会后,“哼”了一声,说道:“就算那人手段高明,但是他现在已经死了。人死不能复生!若是丞相能帮我这一次,在下必将铭记于心。”

许昌道:“我帮不了你,用谁当太尉那都要看太皇太后的意思,我是做不了主的。”

“只求丞相在太皇太后问起时,能帮着美言几句便是。”庄青翟道:“我备下了两车财物,已经让人送到丞相府上了。”

许昌笑了起来,“我贵为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难道还贪图你那一点财物么?”

庄青翟腹诽道:你当然不贪图财物了,给你送钱的人能排出去几里地。那人还给了你许多干股,别以为没人知道!

心中抱怨,庄青翟面上带着笑容说道:“只是略表心意而已,还请丞相千万不要推辞。”

许昌道:“太皇太后要是问起谁能继任太尉,我会说武强侯德高望重,为人稳重,乃国初名将庄不识之后,足当大任。但如果太皇太后不问,我也不会主动提起。”

庄青翟拜伏于地,“这样便足够了。”

等到庄青翟退出去之后,许昌脸上的笑容渐渐消退。他跪坐在原地思索了好一会,然后唤来管家,吩咐道:“将武强侯送来的两车......不,将其中一车财物送去太尉府,也就是平阳公主府上。一定要大张旗鼓,就说是丞相送过去的。”

第九十八章

丞相大张旗鼓地去给平阳公主送礼,知道了的人无不称赞柏至侯许昌高风亮节,不愧为忠厚长者。便是在长乐宫里的窦氏听说了这件事后,也对许昌称赞不已。

但这不过是个小插曲,围绕着太尉的职位,长安城中的达官贵人们使出了浑身解数。名义上太尉头上还有一个丞相,但是现在的丞相许昌打定了主意要“无为而治”,基本上是什么事情都不管的,太尉就变得越发的炙手可热。

前面的几位太尉里面,条侯周亚夫是个只管打仗的姑且不论,无论是武安侯田蚡,还是云中侯沙加,哪个不是在太尉的任上赚的盆满钵满?哪个不是任命了许许多多的官员?连两千石的高官都有!

至于云中侯是靠着开设各种工厂,弄出了许多新的商品和技术的事实就被大家无视了。众人看到的是田蚡当了太尉后,家中的田产和财富像是吹牛皮一样的鼓起来了。云中侯当太尉的时间更长,好家伙,现在差不多都是长安,乃至于整个关中,甚至是天下间最有钱的人。即便是那些诸侯王们,也比不上平阳公主出手阔绰!

有些人即便是自己不想争,但是左右的人却是不停地怂恿。这争的不是太尉一个官职,而是一大群人的前途和钱途啊!黄老派先是斗跨了儒家学派,然后又想办法干掉了云中侯,在外面的敌人都完蛋之后,可不就得自己掐起来了么?

说起来都是自己人,都是功臣之后,自己人也是要分三六九等,也是要分远近亲疏的。盘子就那么大,这个多吃一口,别人就要少吃一口,他们又没有把盘子做大的本事,那就只好拿自己人开刀。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过惯了纸醉金迷的生活,没人再想要回到过去的那种清贫日子。见识了长安的奢华,没人愿意回到封地去整天面对农夫和庄稼地。在长安这种繁华的地方生活,还想要过有排场有气势的好生活,那可是要花很多钱的。

不过不管外面是如何的纷扰,太皇太后那边一直都没有松口。虽然窦氏也埋怨过几次云中侯举止轻佻,但是人老了就容易坚持己见,在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之前,她绝不会换另外一个人去当太尉。

“平阳你不要着急,”窦氏和颜悦色地对平阳公主道:“现在是冬天,道路断绝,消息不通,最迟等到明年春天,就能有云中侯的消息了。”

平阳公主轻轻地叹了一声,说道:“只希望他没事就好。”

窦氏跟平阳公主说了一会,最后说道:“天气越来越冷了,我准备去汤泉宫那边住一个月,平阳你也跟着一起去吧。”

平阳公主摇了摇头,“我不去了,我要在家里等他。”

四年多来,她的权势日益显赫,便是朝廷重臣碰到了也要恭恭敬敬地执礼,为的是什么她很清楚。她喜欢出入车骑成群,前呼后拥的感觉,但是这时候却觉得那些锦衣华服,巍峨宫室什么的都不重要了。

几个月前某次欢好之后,顾璐帮她描眉,又写了一首小诗,当时她还嫌弃其中词句不如其他诗词来的华丽,现在想起来,却觉得那首诗说的正是对极了。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枝头新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平阳公主往宫殿外面望去,心道:唉,还没有见到新柳色,我就已经后悔了啊!

“咳咳”,边上传来一阵咳嗽声,将她的思绪打断,却是窦氏不停地咳嗽了起来。平阳公主回过神来,紧张地道:“奶奶您怎么了?太医!你们还愣着干什么?快把太医叫来!”

“不用,咳咳......不用叫太医!”窦氏连连摆手,“云中侯不在,那些医官也没什么用。”

“那我派人去将老君观里的道士叫进宫来。”

“算啦,”窦氏咳嗽了一阵,缓过气来,说道:“人老了就是这样,不是医生和药物能值得好的。要是医生有用,孝文皇帝和孝景皇帝又怎么会去世?”

平阳公主道:“老君观的道士还是有些本事的,长安城里面的人都这么说。”

窦氏笑道:“不是他们有本事,是云中侯有本事。”她盯着平阳公主看了一会,忽地叹了口气,说道:“可惜,几年都都没有生出个孩子来。是你们不够用心,还是你们同房的吃书少了?”

平阳公主脸上一热,低下头想了想,然后说道:“大约是云中侯不想要孩子。”

“他这么说过?”窦氏惊讶地问道:“还是你自己想的?怎么会有人不想留下子嗣的?”

“他没这么说,但是.........”,平阳公主叹道道:“云中侯不是常人,不能用常理来推断。”

窦氏皱着眉头问道:“即便是云中侯不想要孩子,但是只要..........又没听说他有别的女人,你还是可以怀上的啊!”

“这........”,平阳公主面色绯红,哪怕对方是自己的亲奶奶,也不好讨论闺房之事。好在窦氏也没有跟她讨论姿势,“云中侯乃是神仙中人,定然会安然无恙的,平阳你不要管外面那些人乱说。”

平阳公主还能说什么呢?她对顾璐的武艺很有信心,每次.....她都是差点下不了床,但是因为离得太近了,所以能发现他有很多不着调的地方,反而不能像太皇太后这样有着十足的信心。又或者是因为关心则乱吧。

从长乐宫出来,平阳公主乘坐着鎏金的豪华马车回到了自家府上。下车的时候,见到门外停了几辆马车,马厩那边也多了好些马匹,于是对管家问道:“阿福,荀彘将军又派人过来了吗?”

荀彘带兵返回了长安城后,曾经多次送来重礼,除了金银之外,还有不少的马匹牛羊。牛羊都养在了城外的庄子里面,战马则是放在了家里的马厩中。

阿福没有回答,平阳公主微微蹙眉,心中暗怒:现在连管家都敢不听话了?

她正待发怒,却听到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我让阿福出去办点事,亦菲你有什么事吗?”

平阳公主浑身一颤,猛地转过身来,站在眼前那人面带微笑,俊美无双,不是顾璐更是何人?她用手捂住了嘴唇,“我不是在做梦吧?”

顾璐笑着道:“这才傍晚,离做梦还有好一段时间呢。你要是不信,可以来摸摸,保证是活人。”

第九十九章

平阳公主真的伸手过来摸了摸,从脸上一直摸到了身上。顾璐笑着道:“怎么,现在相信不是做梦了吧?”

“........”,平阳公主将手收了回去,“太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