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冰火的骑砍之旅 第150章

作者:风兮破地

匈奴人盘踞在北面的谷地中,对西面的代郡,平城,以及东面的渔阳都造成了威胁,附近的郡国都需要在边境上聚集起相当数量的兵马。但是如果将战线推到阴山北面,那么防御所需要的兵力就会大为减少。

他是当朝太尉,着眼处不仅仅是上谷一地。

两天的时间转眼即逝,到了第三天的早上,汉军越过鸡鸣山,在盆地的南面列阵。趁着汉军列阵的时候,匈奴人以杂胡骑兵为先导,复以匈奴精骑冲击。打头阵的鲜卑乌桓等杂胡骑兵被强弓硬弩射杀了不少。等匈奴精骑冲进汉军战阵之后,双方混战了一场,因为地形的原因,匈奴人折损了上千人,却并没能取得多少战果。

当匈奴人的后续部队想要继续冲阵的时候,却被鸡鸣山上的汉军弓弩手逼退,匈奴人的前锋见状不敢恋战,丢下了同伴的尸体和满地的伤员狼狈退去。战斗过后,地面上满是士兵和战马的尸体,几匹受伤了的战马在战场的中央哀鸣不已。

顾璐挥动旗帜,派了一个曲的步兵去打扫战场。首先救治己方的轻重伤员,其次是匈奴人中的轻伤员,至于匈奴人的重伤员,那自然是补刀杀死了事。

汉军步骑和轻车继续向前推进,在击退匈奴人后占据了鸡鸣山北面的东望山,接着在山前摆开战阵,等着与匈奴人决战。

顾璐带着两百名部曲登上山顶,将自己的帅旗竖立在了东望山上。帅旗,将旗,还有几面应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顾璐向着北方望去,只见匈奴骑兵正在往来调动。被顶到前面的又是那些杂胡,看来匈奴人打定了主意要将那些人消耗掉了。

正在观看敌方阵型的时候,聂壹带着数名骑兵打马奔到山脚,随即爬上山来。

“末将聂壹参见太尉!”

“你不和自己的军队待在一起,跑到山上来干什么?”

“是卫青将军派末将过来的。”

“哦,卫将军有什么话要说?”

聂壹让人将一具马鞍和一支长枪拿了上来,“太尉请看。”

那是一具做工很是粗糙的高桥马鞍,以及一支三米左右的长枪。聂壹道:“这些都是从战场上缴获的。”

“技术扩散而已,不必要在意。去告诉卫青,好好打仗,其他的事情不要想太多。”

“诺!”

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都不是什么高科技,只是一个思路上的问题罢了。匈奴人去年吃了那么大的亏,想要让他们对此视而不见是不可能的事情。利用军事科技的差距,形成碾压式的局面能有一次就够了,打仗和做事一样,可以取巧,但是不能光想着取巧了,该打硬仗的时候就只能勇猛地冲上去。

第一百二十一章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现在是春夏之交的时候,阴山北面的广阔平原上绿意盎然,放眼望去,尽是绿油油的青菜,还有大群大群的牛羊马匹。牲畜们熬过一个冬天之后,在草原上尽情地享用鲜嫩多汁的青草。

在高原的深处,盘踞着十多个匈奴人的营地,这些营地彼此间隔数十里,骑马不到半天就能联系上。在一处小溪的旁边,扎着一个格外大的帐篷。帐篷之中,军臣大刀阔马地坐在铺着兽皮的胡床上。

他的模样比去年的时候憔悴了一些,身上的气势却仿佛变得更足了。军臣不得不这么做,他必须让自己看起来更有气势,手段也必须更加的狠辣,不然不足以震慑自己的兄弟亲戚,以及下面的那些部落。

匈奴单于就是狼王,只要露出衰弱的迹象,就会迎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者。但是光装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还不够,他必须要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来证明实力犹在,还必须逼迫汉朝给出更多的财物来来满足下面人的贪欲,这样才能保证地位的稳固。

所以他在中行说的帮助下,精心策划了这么一个大计划,一个将汉人的数万大军全部吃下去的大计划!

军臣只是憔悴了一些,中行说却是消瘦了不少。去年秋天的时候,他亲眼目睹了汉军的将士是如何击败匈奴十万大军的。那种摧枯拉朽般的场景一直印在他的脑海里面,永远都不会磨灭。

在匈奴人的溃退之中,中行说好不容易跟着逃了出来,后来又冒风顶雪地跑回了阴山脚下的大营之中。一路上他没少吃苦头,担心受怕,还没什么吃的,瘦了好大一圈。

“大单于,左贤王派人来传信,说是汉军在今天会与他的部下决战。”中行说阴柔地道:“他将会按照大单于的计划,假装败退,引诱汉军主力到坝上。”

“决战就在今天?”

“是。现在说不定就已经打起来了。”

“好!”军臣猛地站了起来,“此去阴山有两百多里,我们也应该动起来了。只要断了汉军的退路,他们就会全军覆没在这片大草原上!”

他的双目中透露出炽热,“若是能将汉朝的太尉连同他麾下的数万大军一起歼灭,汉人必然丧胆,那时候我们再长驱直入,顺势拿下右北平。这样一来,辽东的苏建部也将成为我们的囊中之物!”

中行说道:“消灭苏建部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大单于,我们还是先将眼前的敌人吃掉,然后再说其他事情。”

“你说的对!”军臣单于掀开帘门,高声下令,“让王帐的勇士们全部集结起来,再传令给白羊王和楼烦王等部落,让他们拿出最精锐的骑兵,我们要去打一场大仗!”

苍凉的号角声在营地中响起,整个营地像是沸腾了起来,数十上百名骑兵冲出了营地,向着四面八方传递匈奴大单于的命令。大营中的人在忙着准备武器和马匹,还有人在忙着将牛羊赶回来。

军臣布置好了一个大的陷阱,但是他麾下兵马的情况不容乐观。许多匈奴人非常抵触在春天用兵,这个时候去和汉人打仗,就算是赢了也抢不到什么东西。春天是牛马长膘和交配的时候,千里跋涉地去打仗,牛羊马匹肯定要折损许多。冬天里的时候,会有更多人被冻死饿死。

至于大单于给他们许诺的打穿汉人的防线,深入汉地去抢东西?

得了吧,他们又不是没跟汉人打过。每次打仗损兵折将不说,抢到的东西连出兵的损耗都补不上。为什么匈奴人一次又一次向汉朝提出和亲?就是因为大规模出兵是个亏本的生意。要是真的能把汉人打趴下,还和亲个什么劲啊,直接过去抢不就好了?

特别是经过了马邑之战和龙城被烧的事情之后,匈奴人打仗的热情就更低了。有这心思和汉人打仗,去抢西域人或者是去欺负鲜卑扶余之类的杂胡不是更好吗?

但是大单于既然有令,那他们也只好收拾行装和刀枪,准备去打仗了。

匈奴人都是骑兵,集结的速度很快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收拢了两万骑,军臣留下弟弟伊稚斜和儿子于单继续收拢军队,他自己先带着两万骑去抄汉军的后路。

两万多骑兵浩浩荡荡地向着东南方向行军,展开来的队列有十几里宽。近十万只铁蹄在敲打着大地,马蹄声连在一起,仿佛天边的闷雷。

望着如此雄壮的军势,军臣单于不由得踌躇满志。他感慨地对左右道:“若是在草原上交战,匈奴的勇士怎么会比不上汉军?马邑那个鬼地方周围都是山,所以我们去年才会吃了败仗。传令下去,若是抓到了汉朝的太尉,先不要杀了,本单于要先问他几句话!”

中行说在边上笑道:“大单于是起了爱才之心吧?沙加的确是个优秀的将军,若是能为大单于所用,便可尽知汉朝虚实。”

“哈哈哈,你说的没错,我们匈奴人只尊重强者,那个云中侯既然能打仗,那就来帮本单于打仗吧!他在汉朝只能封侯,本单于却能封他为王!”

此时的军臣单于当真是意气风发,似乎已经蒋胜利我在了手中一般。但只是一天之后,他就笑不出来了。“什么?汉军止步于黄土坝一线,没有追出来?”

军臣勃然变色,“这怎么可能?”

中行说也是一脸的诧异,“这不对啊,云中侯自恃勇武,战必争先,去年的时候就敢带着几千名骑兵去攻打龙城,现在他手中的兵马更多,怎么可能会止步不前了?”

军臣脸色数变,终究还是忍住了没一刀把使者给砍了,“左贤王在哪里?叫他来见我!”

大军暂时停了下来,军臣单于带着本部数千精骑继续南下,在途中碰到了奉命前来的左贤王。军臣本来是满心愤怒,见到左贤王之后,满腔的愤怒都变成了惊讶,“左贤王怎么会变成这样了?”

耳朵上挂着金环的匈奴左贤王现在躺在了网兜里面,面色惨白,闻言苦笑道:“被那汉朝太尉射了一箭,没死就是万幸了。”

第一百二十二章

说起当日的战况,左贤王犹有余悸。“那人手持大弓,弓弦震动就像是打雷一般,每次弓弦一响,就必然有一人被射死。我在高坡上见他射了三十一箭,杀了我们三十二个百长和什长。”

他拉开衣领,露出了被包裹着的胸膛,惨然道:“这一箭射死了我身前的勇士,然后又射穿了我的左胸,只差那么一点,就再也见不到大单于了。”

军臣闻言不由得觳觫,瞬间想起了在马邑时候的事情,他自己也差点被射死。看着左贤王胸膛上沁出的血水,闻着血肉腐烂之后的恶臭,军臣不由得怅叹道:“不想汉人之中也有如此勇士,若有此人在,我们吃饭和睡觉都不能安生啊!”

左贤王同样叹息,“谁说不是呢?”

“可惜,中行说的计策被识破了,汉人的太尉不肯跳进陷阱中,现在又该怎么办?”

“要不,我们就先撤回草原上去吧。大军云集坝上,把周围的青草都要吃光了,再待下去,人或许还能坚持住,马匹却是要饿死了。”

十多万骑兵聚集在一起,每天要吃掉很大面积的草场,哪怕现在青草长势正好,也经不住这么多的牛羊马匹啃食。

军臣单于犹有不甘,“若是不杀了沙加,说不定他什么时候就会带着军队来攻打我们。中行说,你还有什么别的办法没有?”

中行说低着头想了一会,说道:“那人这次识破了我们的陷阱,以后即便是再设下埋伏,也未必能够成功。既然不能在战场上打败他,那就换个地方好了。”

“你是说派遣刺客?”

中行说阴恻恻地道:“派遣刺客也是可以的,但老奴说的不是这个方法。沙加就算再勇猛,那也只是汉朝的太尉。周亚夫也是太尉,也一样的用兵如神,周亚夫是怎么死的,我们原样照搬就是。”

军臣问道:“你是说?”

“我们可以在长安城中散播谣言,就说沙加有不臣之心。只要汉朝的皇帝起了疑心,就算他比周亚夫还会打仗,那也是只有死路一条。”

“好,那就这么去办!”

“此外,听长安传回来的消息说,沙加对百姓很好,有仁爱之心,我们或许可以利用这一点。”

“哦,该怎么利用?”

中行说阴柔地道;“我们可以先撤兵,然后........”

阴山南面,数以千计的民夫正在用泥砖修建房屋,那是为砖窑和水泥厂的工人准备的。为了加强阴山关隘的防御力,顾璐决定在附近修建一些小型的水泥厂和砖窑厂。这并不是临时起意,汉军在边境上的城池有很多都是用土堆起来的,虽然用了三合土,但是修建起来又耗时间又容易损坏,一场大雨之后,城墙说不定就损毁了。

水泥就不一样了,哪怕是劣质的水泥呢。即便是顾璐眼中的劣质水泥,也能在这个时代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不光是能够节约很多时间和人力,而且能够将城墙修的更高。他还准备在太原附近修建一个冶铁厂,利用山西的钢铁和煤炭,就近为北方的边郡提供更好的武器和盔甲。

在阴山的北面,百里之内已经找不到了匈奴人的踪迹。汉军骑士多次深入草原探查,得到的消息都是一样的,匈奴人真的退走了。

“既然匈奴人撤走了,那就将郡国兵解散掉吧。”顾璐思虑再三,还是做出了这个决定,“让他们回家去打理庄稼,虽然耽搁了春耕的时候,夏收肯定是要减产了,但还可以补种一些土豆,玉米和高粱之类的,多少能有些收获。”

土豆和玉米自然是顾璐拿出来的,他让人在长安附近种了几年,收成很好。渐渐地各地也就都跟着种了起来,朝廷的税收也因此而多了不少。云中郡今年被匈奴人洗劫了一番,人口损失了许多,地里的庄稼也都被马匹吃的干打干净,补种一些土豆玉米,多少能让这里的百姓和驻军少挨点饿。

“从河东与河间等地多运一些种子过来,另外,在本地招募一些百姓去长安和太原做工。”

以工代赈和运送种子过来都是要时间才能见成效了,减缓粮食压力的最好办法是减少军队的数量。顾璐先是让郡国兵都返回各自的驻地,然后又将带来的三万步骑逐步后撤,这样一来,阴山附近的补给压力大减,需要动用的民夫也少了许多。只需要靠沿途的兵营和补给站就能解决前线将士的吃饭问题。

他自己留在阴山附近,指挥着军队一个营一个营地撤下来。在逐步撤军的过程中,东边传来了好消息。镇东将军苏建与入侵辽西的匈奴人交战,先是击破了来犯之敌,然后一直追到了燕山以北五十里的地方,斩杀俘获三千余人,缴获牛羊马匹数千,虽然战果比不了上谷郡这边,也算得上是一场大胜。

苏建在云中太守的任上曾经击败过匈奴人,当时升到了军功爵的第十七级——驷车庶长。加上这次的战功,即便是不能被封为列侯,一个关内侯是妥妥的跑不了。

东面传来了捷报,西面也传来了好消息。韩安国得到了三万援军之后,和匈奴人打了几仗。匈奴右贤王部见占不到便宜,便带着抢到的东西和掳掠的百姓撤出了陇西。

虽然汉朝的损失也不少,特别是边郡上的百姓,很多都被匈奴人抓去当做奴隶了,但是匈奴人的损失也不小,双方都没落到什么好。要是不算上谷这边斩获数万,匈奴人更占便宜一些。

战争打成这样,顾璐没什么不满意的。就算是以本伤人,汉朝也能把匈奴人耗死了。

但是从陇西传来的一个消息,让他觉得很是难受。

“冯承之前是长安的城门校尉,因为时辰未到,没给时任卫尉的李广开门。这次李广获封将军,点名将冯承调入军中。到军中的第二天,李广就把人给杀了。”

打仗的时候即便是大胜,己方也不可避免地要伤亡许多人。在上谷盆地和匈奴人的会战中,汉军就战死了两千多人,伤者倍之。死一个冯承算不了什么。但是李广的做法就太让他觉得不齿了,任侠好气睚眦必报也不是这么个报法。

顾璐感觉自己像是吃了一只苍蝇似的,许久才将那种恶心的感觉驱逐出去。他在大帐中安坐了一会,决定以后李广就是李广了。

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军有序地后撤,最后只剩下了顾璐所部千人。这一千骑士是他自家的部曲,虽然也挂在朝廷名下,但是直接听命于太尉的幕府,和北军,南军,郡国兵并不是同一个体系。

西汉初年是郡国并举,地方上的官员,像是太守的权利非常之大。朝廷中的三公及两千石的官员们也往往都拥有自行任命官员的权利,丞相更是可以随意地更换地方上的太守。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

汉朝初建的时候,功臣宿将无数,即便是把天下所有的土地都分封出去也是不够。除了分封出去许多的诸侯王和彻侯(也就是后来的列侯),关内侯之外,刘邦只能给朝廷中的官员以很大的权利,用利益作为交换,来换取国家的稳定。

这么几十年下来,大家都习惯了这种做法。太尉位列三公,当然能够拥有自己的直属武力,即便是顾璐给部曲装备了甲胄强弩,也没有人会说什么。同理,丞相和御史大夫的麾下同样也有部曲武士,只是数量没有他这么多,战斗力也没有这么强。

毕竟,养兵是要花钱的,保持一支军队的战斗力,要花掉更多的钱。光是为了保持每周两次的肉食和禽蛋供应,就要花出去许多钱财。其他的衣服,鞋袜,武器,战马等装备那就简直就是在烧钱。

朝廷能够轻易征召出数十万大军,因为陆军传统和民间的尚武之风,以及郡国兵体制的原因,能保证军队的强大战斗力,但是朝廷不可能长期供养这么多军队。养兵实在是太花钱了,这时候的军队可不是明清时代的卫所兵和绿营,不光不用花钱养兵,反而能从奴隶一般的军队身上赚钱。

阴山上的前哨营地已经修补的差不多了,用水泥和青砖修建跟坚固的要塞那是以后的事情,两三个月内都不会有什么结果。顾璐准备将最后一支部队也撤下去,老是待在边境线上,需要两倍的民夫给他们运送补给。与其让百姓往前线运粮食,还不如让他们回家去种地。

恩,白天种地,晚上造人,再好不过了。

望着北面的坝上草原,顾璐长长地吸气,然后吐出。李严在边上问道:“太尉因何叹息?”

顾璐伸手指向远处的高原,“如果我不是太尉,而只是一个将军的话,就可以尽情地和匈奴人打仗了。”

李严是见识过顾璐身先士卒的,他心中虽然也不太赞成太尉带兵冲阵,但是也不得不佩服顾璐的武勇,也明白了太尉是如何的喜欢打仗。他虽然想要在太尉面前表现,却并不会因此而变得谄媚。

“末将以为,匈奴人虽然退去,但是未必不会再来。说不定在几百里外,就隐藏着匈奴人的大军。他们都是骑兵,如果只是打定主意劫掠,朝廷是来不及反应的。”

“哈哈,你倒是与卫青将军看法相似。”

顾璐沉吟片刻,“从长安到上谷路途道远,道路难行。辽东也是一样,需要在当地设立都护府才能更好地抵御周边的强敌。”

“都护府?”

“恩,不过现在说那个还太早,等我们先把匈奴人彻底打趴下了再说。”

顾璐下令道:“周吉你去让士兵们收拾好行装,我带人去草原上打些猎物回来。”

周围的人听了这话,却并没有人显露出惊讶的神情。在过去的几天里面,太尉就经常带着几百个乃至于几十名骑兵深入草原。大家都劝过,但是劝说并没有用处,于是也只好听之任之了。最多不过多派些人手在后方准备接应。

顾璐下完命令后,随即就带着三十余骑冲出了关隘,向着北方的大草原奔驰。他一马当先跑在前面,聂壹带着骑兵紧紧地跟在后面。

野草正绿,能将人的小腿淹没。越是向北,地势越高,年降水量也越少。和沮阳南边相比,这里的树木普遍要稀疏一些,而且以灌木居多。不时能看到野兔和其他小型的食草动物在草丛和灌木中一闪而过。

马蹄声响,远处的灌木丛中一只狐狸伸长了脖子,警惕地望着这边。当战马靠近之后,狐狸转头钻进了草丛里面。这里地形辽阔,。虽然降水不足以种植庄稼,却是绝好的牧场,如果能在这片草原上安置一些亲附汉朝的部落,就能有效地作为上谷郡和云中郡的屏障。

在火炮火枪出现之前,用游牧来对付游牧也不失为一条可行之策。

顾璐继续向着北方奔驰,一路过来吓跑了许多野生动物。在路上还碰到了一个有十多名成员的狼群,那些野狼在见到骑士之后,很自觉地跑开了。人类占据食物链的顶端已经有了几百万年的历史,没有这种觉悟的野兽要么灭绝了,要么死的差不多了。除非是饿极了,一般狼群是不会袭击人类的。

忽然,顾璐勒住了战马。聂壹带着骑士们追了上来,问道:“太尉可是发现了猎物?”

“发现了不少。”

聂壹伸长了脖子向周围张望,却只发现了一些兔子和狐狸,“在哪呢?怎么没瞧见?”

顾璐举起手来,指向北方,“在那里,至少有上万骑!”

聂壹吃惊地道:“匈奴人真的又来了?”

“恩。离这里还有三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