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灾从千禧黎明开始 第126章

作者:林登图

“你们警察是干什么的?就看着他们拆?”

“长官,他们出示的比哈尔邦政府的文件是真的,是为铁路翻新工程....…”、

“巴特那已经被毛派分子重重包围了,那些没骨气的家伙为了求活,当然什么离谱的文件都开的出来,那里已经沦为替毛派分子按印章的地方了。荒唐的是,你们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听从比哈尔邦政府的命令,这跟听从毛派的命令有什么区别?”

警长一直摆出一副老老实实挨骂,不敢丝毫反驳的姿态,但心里却是不以为然。是,眼下这种情况拆铁路桥、拆铁轨,傻子都看得出情况不正常,但开车过来的人可是跟你们一样穿军装,手里拿枪的,你要是不信对方手里拿着的政府文件,对方可就要动枪了。

中校对着警长输出完一顿后,又问道:“那现在人呢?这些叛匪和暴民呢?立即逮捕所有参与盗窃的暴民!根据《国家安全法》,协助毛派破坏基础设施可以判处.…...."”

“都进山了,他们把桥和铁轨拆了后,人也带走了。“中校愣了片刻,最终走回到吉普车旁,忽然的用军靴狠踹轮胎,震得车顶的扩音器咣当直响,然后对副官说道:

“给我接工程兵!告诉他们用最短时间重新铺设—条可以通行装甲车的桥,一定要快!”

“我看这些印度兵是失了智啊,居然让他们的工程兵在毫无掩护的情况下架桥,这不打一下简直对不住这种天赐良机! ”

“等等,我看这距离还蛮远的,超过400米了,你确定有把握?”

活跃在印度的玩家群体中,既有对自己的游戏角色身份非常重视,为了把游戏好好玩下去,逼着自己为了玩好游戏不断地学习、钻研、分析、动脑子,然后再回到游戏里实验、总结经验的玩家,他们把游戏玩得很“累”。

但也有受不了这种“累”的玩家,他们的定位也清晰,就是把自己的游戏身份当成“消耗品”,死了就死了,无非是等待一段时间复活,然后重新回到游戏里再来罢了,只是说不会随便找死而已。当然,这些玩家每一次的“牺牲”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拿下多少人头,刷了多少战绩,也创造了一个个“英雄故事”,不仅在军队中传唱,甚至写入到印共毛根据地编印的给各年级学生分发的教材中。

当那些NPC士兵看到这些玩家在逆境、绝境中依然义无反顾的与敌人战斗,或是忍受着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去战斗时,这些NPC士兵往往也会备受鼓舞,他们并不理解这些“玩家”扮演的战士为何永远不缺少勇气以及对死亡的无所畏惧,只是当一个又一个这样的人在逆境中大胆的向着敌人冲锋时,NPC们也热血上头的跟了上去。

这些“战斗型”玩家同时也是战场上最关键时刻顶上去的“预备队”,是游走于敌人和己方主力部队之间的“侦察兵”,还是浑水摸鱼渗透到敌人大后方搞出大阵仗的“特种部队”,在河对岸观察着印军工程兵队伍的几人,正是一群玩家组成的战斗小组。

树脂镜片里的十字线微微颤抖,抗灾玩家肩膀上的火箭筒毕竟不是什么先进玩意儿,还是老旧的冷战产物,在这样的距离轰—发,还真不确定能不能打准,至少对大多数士兵来说,用这东西开火,超过三百米一发入魂,那今天的运气就可以去彩票了。

但对“久经战阵”的战斗流玩家来说,这样的距离,只是需要多瞄准一会儿罢了。

火箭弹离膛的瞬间,尾喷管的气流在身后掀起一片腐烂的树叶,这样的动静引起了对面的印军工程兵注意,但随之而来的是一声爆炸,让在场的工程兵们差点儿把魂给吓没了,那一发火箭弹不仅命中了车辆,还刚好命中的是燃料箱的位置。

工程车辆“轰”轰的被炸成破烂儿,爆炸的冲击波还把一些工程兵们撞进水里,整个架桥阵地乱作一团。又过了好一会儿,附近的印度军队才反应过来,向着河对岸的林子疯狂扫射,既有步枪射击,也调来了装甲车射击。

大口径的机炮炮弹擦过树木,瞬时便将合抱粗的树干剜出脸盆大小的豁口,被打断的枝干还未落地就被后续弹药打成童粉。一棵棵失去支撑的树轰然倒向地面或是河面,顷刻间,印军给对岸的植被来了一次“剃头”,郁郁葱葱的树木只剩下焦黑的树干,断面处还冒着青烟。

足足半个小时过去后,见河对岸一直不再有动静,印军才相信他们应该是把对岸的敌人打死了,然后在军官的好一阵安抚后,工程兵们才继续小心翼翼的回到河岸边,继续准备架桥的准备事宜。当然,这一幕还是落在了河对岸的玩家眼里。

“真是难以置信,印军怎么还是不吸取教训.......但这回用火箭筒似乎不好打了,我看这天过一会儿就黑了,这样,我们晚上泅渡过去,再偷袭—波。敌人绝对想不到我们不仅敢在河岸对面打,还敢游过去贴着他们的面儿打。”

第四百六十八章会战前夕

“轰!”

突如其来的爆炸撕裂夜空,震醒了那些入眠的印度政府军士兵。先是存放炮弹的仓库化为火球,冲击波掀翻了不远处的哨塔,哨塔上的警报器刚响了两声就被气浪扯碎,燃烧的金属碎片如流星雨般坠落,又一声爆炸传来,新的爆炸不知是被人刻意引爆,还是因为这第一轮爆炸的波及,总之,眼下的情况看起来很糟糕,如果部队不采取些什么措施,谁知道明天天亮的时候,会不会所有的弹药库存都炸了?

驻扎在弹药囤房点最近的营房的士兵们踢开毛毯,在刺鼻的硝烟中摸索武器,有些人的靴子都穿反了,钢盔也是随意扣在脑袋上就被迫出发,军官们挨个儿把士兵从营房里拽出来,然后逼着他们携带武器或是灭火器向火场狂奔。

“立刻去灭火!但如果你们看到了敌人,也不要忘了自己是带枪去的!”

军官下达的命令看起来是非常正确的,有火就灭火,如果有敌人就消灭敌人,唯一的问题是,当他对着无线电嘶吼,试图与弹药囤房点另一边的距离最近的印军取得联络时,通讯频道里只有尖锐的电流声。也就是说,这位军官和他手下的士兵,完全不清楚他们附近的友军面对爆炸和大火,采取了什么行动。

弹药囤房点的爆炸当然是有人有意为之,这一切都是泅渡过河的玩家们的杰作,换上印军的军装,在铁丝网上缺口,然后浑水摸鱼进入看管的很松的弹药囤房点,这里的印军看守坚信敌人就在河对岸,那么河这边就一定是安全的,所以玩家们只是穿着印军军装,随便找了个撒脚的理由就混入了军火重地。

“咱们这波烟花放的,不仅敌人被震醒了,河对岸的兄弟部队也能看得到吧!”

“那肯定看得到啊!他们得谢谢咱,有了咱们这波偷袭,以印度军队的效率,这支部队要重新补给弹药再进攻的话,又得往后拖两天了。”

“卧槽,敌人来的有点快!北边、南边好像都来人了。”“西边也有动静!我觉得东边来人也是迟早的事。”

“算了,这波偷袭已经把军功分捞够了,接下来的时间自由开火!看看这里还剩下什么子弹,能带多少带多少,在死之前尽可能多消耗子弹,多捞人头!”

“明白!我们去突突他们!然后战死在这!”玩家们开始了自由行动。

当印军军官带着第一批大约三十多名印军士兵逼近火场时,抱着必死之心的玩家架起PKM机枪突然从这支部队的侧翼开火,从印度人的弹药囤积点带出来的曳光弹,拖曳着红色光点划出扇面,扫过猝不及防的印度士兵。第一轮扫射出去的子弹瞬间穿透了这支队伍的指挥官的膝盖,中尉倒下了,但他还是咬牙切齿的朝黑暗中打曳光弹的家伙开了非常关键的一枪,打出了关键的照明弹。

然后,士兵们目瞪口呆了,那个架起PKM扫射自己的敌人,穿着的是己方的军装啊!

—梭子子弹扫射过来,打在玩家附近的沙袋上,玩家看了

—眼在自己头顶缓缓降落的照明弹,骂骂咧咧道:“他妈的,用照明弹开视野,谁不会呢,老子也有照明弹!”

自由活动的玩家现在是打到哪算哪,他们抄起各式各样的武器朝着四面八方开火,自己本身也在这个过程中跑到四面八方去而不是龟缩在一起,朝着任何头顶上没有顶着玩家名字的活动的人影开火,并且也有样学样的乱射照明弹。

然后,一个奇观的情况就出现了,玩家发射的照明弹落在印军头顶,印军发射的照明弹落在玩家头顶,或是另一伙儿印军头顶,偏偏这在印军看来又是一样的,因为玩家也穿着印度军队的制服。片刻后,还有一个玩家发现了奇观的现象,他在连麦中问道:

“误,等下,兄弟们,为什么我都没开枪了,我的助攻统计居然在涨?”

“艹,我这也是!”

“等会儿?我看到有两拨印度兵在互相突突?我确认我没看错,他们头顶都没有玩家的名字!”

“靠,这么说,这里乱套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开溜?不用战死在这了?”

玩家们准备脚底抹油开溜时,互相交火的印军已经打得热火朝天,在场的印军很多是自发的带着武器抵达现场,而玩家们第一时间的开火又让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冷静下来思考,他们只看到敌人的火力越来越猛,先是一两挺机枪扫射、精确的狙击或是一发高爆弹筒子。

但打到后面,敌人居然变成了“连排”级的火力输出。军官们先是诧异,觉得是不是打错人了,然后打一发照明弹过去,看到穿印军军装的人在朝自己开火(玩家),再打一发照明弹过去,是更多手持武器的穿印军军装的人。

那没错了,敌人就是穿着印军军装大规模渗透进来了,对面的是敌人,开火!

同一片星空下,两条洪流切流开甘蔗田向西涌动。

北侧道路的摩托化纵队由卡车、缴获来的坦克、步兵战车的装甲组成,卡车载着士兵、弹药,或是在后面拖曳着一门火炮,在坑坑洼洼中颠簸中前进;步兵战车和坦克车上往往也挂满了步兵,印共毛的战士们为了能“搭上便车”,总是想尽办法让更多的士兵挂满有限的装甲车辆。

南侧土路上则是长长的徒步行军队列,他们身上斜挎的AK-47枪管用麻布缠裹着,有的扛着火箭筒,有的合力扛着迫击炮。穿着胶鞋踩踏地面的沙沙声连成绵延数公里的声浪,他们也和那些载具一样,执行力严格的灯火管制,只能靠特别有限的月光为他们提供指引,也就不可避免的需要牵着麻绳—串—串的走。

两条洪流的目标都很明确,就是第一时间冲到西边去,与那边的主力部队会师。

解放了东北各邦的印共毛军队,正带着他们从东北各邦缴获的全部军事物资,尤其是那15万印度军队的大部分制式装备,向着西边的战线迅速推进,他们甚至没有完整的休息一天,就从一个战场迅速转向另一个战场。

有人会问,这样的队列不怕被印度空军炸吗?

那当然有这样的顾虑,虽然印共毛已经采取了各种手段尽量在地面上消灭印度的空军或是阻止他们起飞,例如渗透到印度各处的玩家们对机场发动各种偷袭,或是炸跑道,或是冲击机场炸飞机,让疑神疑鬼的印度空军不敢贸然起飞。但为了以防万一,只属于印共毛中央军委直接调动的战略防空部队被派了出来。

距离道路一公里外的一处阵地,高高的灌木丛背后藏着辆防空导弹发射车,发射架仰望着西北空域,预警雷达的天线匀速转动扫描着。玩家刘大琳指挥的是一辆“爷爷辈”的冷战遗物,但就算是这样的老装备,在印共毛手里,那也是不得了的“高科技”防空武器,而能玩得转这些武器装备的印共毛招募的本土战士几乎都还在上课,所以,这样的“高科技”装备基本上都是由扮演“国际志愿者”的玩家亲自操作。

对刘大琳而言,一个拟真程度奇高的游戏让他能够体验到更真实的飞行模拟,他喜欢开飞机去轰敌人,但在没有飞机的情况下,操作防空导弹打敌人的飞机,为友军保驾护航,那也不错。

“印军的飞机会来吗?”

敌人不来那当然是好的,但在心底里,刘大琳又无数次期盼印军飞机抵达,期待火控雷达开机的那一刻。

第四百六十九章印军的技术信心一夜之间荡然无存

刘大琳的食指停在火控雷达控制台的启动键上,此刻,天上的印军战机正在快速接近战区,但导弹防空车仍然“耐住性子”等待印军战机靠近。只是一边观察预警雷达显示器上敌机的位置,另一边提前将火控雷达俯仰角及方位角指向目标大概位置,再不断修正。所有的准备工作都要在火控雷达开启之前完成,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印军飞行员的反应时间。

“时候到了,开!”

“校正俯仰角!锁定!““校正方位角!锁定!““校正距离,锁定!”“—通道,发射!”“二通道,发射!”“三通道,发射!”

远处的山脉轮廓在天际线上起伏,积雪峰顶泛着青灰色的冷光,印军飞行员驾驶着飞机朝着西里古里走廊飞行,去侦察或者直接攻击可能已经开始向西挺进的印共毛军队。

东北各邦现在已经完全乱了套,印度在东北各邦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惨败,十五万军队被歼灭或成为俘虏,接近六万的“步枪队”成员也大多被击溃、歼灭,只有少数幸运的战士依旧在坚持战斗。印度内政部对此的宣传是“因为步枪队成员忠诚!”但真正让他们宁死不屈的大概还是印共毛发布的所谓“决不饶恕”令,使得他们躲到丛林里当野人也不敢出来投降。

东北各邦的战事结束,印共毛在当地利用缴获的武器装备急速“扩红”,让这支部队成为了印度政府策划的“比哈尔邦”战役最大的变量,所以,尽管印度国防部相信深入东北各邦的印共毛的部队还需要较长—段时间的休整才能重新回到西部作战,但印军还是例行的派出了飞机来此观察情况。

尽管底下就是印共毛的控制区,但印军飞行员并没有高度戒备,战事发展至今,只发生了印共毛用单兵防空导弹击毁直升机的事,但还没有一架固定翼飞机在天上挨炸的(有在地上被击毁的)。然而,突然之间,舱内红色警告灯开始闪烁,刺耳的警报声打破了飞行员原本的想法。

"火控雷达照射!导弹来袭! ”

飞行员立即将油门推至最大,同时猛拉操纵杆,并抛射出一连串“火星”,铝箔条与红外诱饵在气流中绽开,第一发导弹被飞机的机动给“耍了”,导引头失去了锁定,第二发也同样如此,但躲过了第一发和第二发已经耗尽了飞机此前攒下的动能,它无论如何躲不过第三发导弹了。

一道耀眼的闪光照亮了夜空,导弹的破片杀伤战斗部炸开形成一个致命的金属风暴,航空铝合金在高速撞击下如纸片般撕裂,飞机失去平衡,开始不受控制地旋转下坠。

地面上的印共毛士兵不可能注意不到天上坠下的“流星”,当他们想要为自家的防空部队而欢呼时,却被班长、排长、连长们压住了,现在还不是欢呼雀跃的时候,现在只需要知道,”不必频繁的抬头紧张的眺望天空看有没有印军空袭,在我们四周,有防空部队为大家保驾护航!“

很快,一段来自印共毛的视频出现在网络上,画面中出现了印军飞机残骸,以及被俘的飞行员。印共毛并不掩饰,而是将击毁印军飞机的事儿公之于世,印共毛乐于告诉印度政府和民众,印共毛不是一支只能任由印度空军蹂躏,只能被动挨打的军队。

印共毛可以击落印军的飞机,这直接瓦解了民众对政府军技术优势的信任,让政府宣传中所谓的“印共毛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与印军有着科技代差,—旦印度政府用心应对,印共毛一定土崩瓦解“的类似话语变成了笑话。

印度军队技术优势的心理屏障在一夜之间被摧毁了,内战爆发以来,印度空军对印共毛的信心都建立在三个基础上,即:“对手无法获得先进雷达和防空导弹、对手即便获得了先进雷达和防空导弹也不会用、就算能用那也缺乏体系对抗能力。”但现实是对方不仅有,会用,还用的很好,如此一来,印度空军靠着绝对优势树立的信心一下子就跌落下去,许多飞行员开始想方设法申请转移到危险程度更低的机种去服役,或是放弃了过去习惯的精确打击,改为风险更低但精确度更低的攻击方式。

“击落事件证明印共毛已具备构建完整防空链条的能力。从雷达、发射车到电子干扰装置,他们不仅有这些武器,还能很好的运用这些武器打下飞机,这已经不是寻常的叛军了,这是一支技术力量与印度军队相差无几的叛军。先生们,我们需要确切答案,毛派武装到底是如何获得并操作这种级别的防空武器?"

发出这样疑问的是国防部长,在国防部长上面,总理也在向军队问话,要求军队、情报部门给出合理解释,在军队之外,民众和媒体一同形成的舆论也在向军队和政府提问,为什么毛派分子能获得并操作这种级别的防空武器?这背后到底有哪些势力在支持他们?毛派分子是不是不还有其他杀手锏没拿出来?

尽管印度政府和军队对于印共毛手里到底还有没有别的底牌不清楚,对印共毛已产生了某种未战先怯的情绪,觉得比哈尔邦战役有可能打输,但.........

但眼下印度政府已在比哈尔邦排除万难(指忍受无休无止的偷袭,以及重新修复那些运输补给所必要的,但已经被提前拆迁,偷走的基础设施),云集重兵,这不与印共毛来打上一场是绝不可能罢兵接触的。胜了,那就无需多言,接下来就是穷追猛打,斩尽杀绝的内容;但如果输了、或者打成惨烈的平手,那种局面才有与对方谈判的意义。

.-.-.-..---..---.---

泥潭深处陷着半截军卡轮胎,几个工兵正用绞盘钢索拖拽车辆,赤裸上身的皮肤在烈日下泛着古铜色油光。在他们旁边可以行军的道路上,蜿蜒的行军队伍如同墨绿色巨蟒在焦褐色大地上蠕动,印军的坦克和步兵战车开路,步兵纵队紧随其后。印度的雨季已经来临,雨水在车辙沟里泛着油光,倒映出无数沾满泥浆的皮靴起起落落,士兵们的橄榄绿制服紧贴后背,钢盔系带在下巴勒出深红印痕。

季风带来的积水也在折磨着印共毛的战士们,那些积水在战壕底部形成黏稠的泥浆,腐叶则在积水中发酵,那股味道浸透了战壕。云层深处滚过闷雷,这场大战前积压的紧张氛围让人压抑得喘不过气来,士兵们不约而同调整呼吸节奏来适应。

那些战壕里的、路上行军的士兵都知道,他们手中的枪与炮、他们自身的血肉与勇气,将与他们千千万万的战友一起,共同决定印度的命运。印共毛不可能用讲道理的方式劝说新德里的老爷们放弃权力,新德里的老爷们也再也不能指望用谎言和大饼来平息这场内乱。

第四百七十章历史将由你们书写

黎明时分,东方的天际刚泛起鱼肚白,印军炮兵阵地上已经响起了金属摩擦的刺耳声响,炮兵们卸除155毫米榴弹炮的伪装网,墨绿色炮管泛着冷光,炮口瞄准着十五公里外的山谷,在这数百门火炮排布在数公里长的阵地上,炮组成员将驻锄深深夯进土里,高爆弹推入炮膛的金属摩擦声连成一片。

一声令下,整片丘陵突然被橘红色火光照亮,大炮齐射的声音如同重锤敲击人的耳膜与心脏,震得附近树木的叶子纷纷落下。

距离炮兵阵地十五公里外的印共毛防御工事里,观察哨的士兵刚听到空气被撕裂的尖啸声,眨眼间第一轮炮弹已经在阵地上炸响,爆炸冲击波将战壕内的原木支撑梁连根拔起,被直接命中的工事像被锤子击中的蛋壳一样碎裂,或是将碉堡整个抛向空中。

还有的炮弹在树冠高度炸开,纷飞的弹片斩向战壕内部,如果战壕里真的躲藏了士兵的话那威胁他们的不仅有炮弹,还有那些炸成碎片的树木带着锯齿状断口插进战壕中。战壕附近的树几乎没什么幸存下来的,它们或是被连根掀翻,盘根错节的根系裹挟着红土暴露在空气中,或是整棵树木都被点燃,变成直立的巨型火把。

四分钟后,这轮炮火急袭形成的烟墙还未消散,印度飞机的攻击机群已切入战场,这回,印军的空军倒是不敢搞低空掠过、精准轰炸的操作,但它们的威力还是不容小觑。

飞机来到了主阵地的后方时,飞行员才按下发射按钮,循着热源信号,第—枚500KG的航空炸弹精准贯穿了砖木结构民房,炸弹触砰瞬间,引爆的炸药将砖木结构的民房撕成碎片,—间被标记为"疑似指挥所"的两层小楼就这样在爆炸中垂直坍塌。第二枚500kg航空炸弹采用了延时引信炸弹,航弹穿透屋顶后在建筑内部引爆,冲击波将家具、农具抛射至高空。

印度政府希望这次作战在军事上大获全胜,但军事胜利尚需一些时日,舆论上的胜利却可以先营造出来,为了展现印度军队的强大,稳定人心,印度的媒体记者被安排到了一线,去拍摄那些“展示军威”的画面。在印军的炮兵阵地,便有一组这样的记者,镜头跟着炮击一起晃动,背景传来连绵不断的炮声,记者拉吉夫戴着钢盔站在沙袋掩体后,手持着麦克风大声回应着后方电视台的主持人∶

"这里是印度共和国电视台战地记者拉吉夫,我现在位于巴特那前线第14炮兵旅阵地!您听到的轰鸣声不是雷暴,而是我们的FH-77B榴弹炮正在发言!他们就在我身后三十米,请镜头对准这个方向!"

摄像机转向火炮阵地,炮手们赤裸上身搬运炮弹,拉吉夫又走过来,继续说道:"这里的长官告诉我,这里的每门火炮每八分钟就能让一吨钢铁砸在叛军头上! "

后方的主持人提问道:"拉吉夫,能具体说明打击效果吗?国防部宣称今天的炮火能摧毁敌方70%工事。"

“我现在蹲在观测壕里,这里的长官向我展示了一下飞机拍摄的画面,我只能说,毛派武装的战壕已经变成了月球表面!不过要提醒观众,毛派武装向来擅长躲藏,他们可能构筑了地下掩体来躲避火力打击,就像老鼠打洞,但我们终将把这些老鼠捉出来.....噢,主持人,前线刚刚传来好消息,刚刚,这里的长官告诉我,第21装甲旅已突破防线,正沿着恒河故道推进,他们还需要一些时间清理地雷,但不可否认,我们已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印度母亲的手掌正在合拢!叛军要么投降,要么被碾碎在这掌心!这里是拉吉夫在前线传来的报道,祝福我们的战士!"

"猎鹰1号锁定目标!""猎鹰2号锁定目标! "“把他们炸上天!”

印军的飞行员压下按钮的瞬间,机翼微微震颤,500公斤级炸弹脱离挂架,坠入目标阵地。看着热成像屏上一个又一个区块暗淡下来,飞行员们忍不住得意的笑出来,他和他所在的飞行中队用炸弹痛击了毛派武装的“炮兵”和“装甲兵”,印共毛的阵地化为火球,橙红色的火舌窜上三十米高空,地面上的一个个爆炸,宛如献给新德里的凯旋烟花。

"猎鹰中队报告,摧毁毛派分子FH-77B火炮三十六门,坦克十五辆! "

“干得好,功勋章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

天上的印军飞行员很是高兴,这里没有出现可怕的防空导弹,只是一次演习一般的轰炸,就让大家在功劳簿上记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地面上的印共毛的战士们同样开心。

炸弹落下时发出的尖啸声由远及近时,真正的炮兵团指挥官在掩体中听见远方传来沉闷的爆炸声,每一声爆炸都意味着一个精心调试的充气假目标被印军击毁那些塑料、金属骨架和假热源组成的正在代替真正的战争利器受罪。

不仅是大炮保存下来了,坦克也是如此,印共毛为他们的坦克也修建了地下掩体,为坦克修这样的工事并不容易,把坦克开进开出这样的工事更不容易,但无论怎么讲,那都比简单粗糙的盖上一张伪装网要强,与付出一些体力、精力相比,印共毛共更希望在大战开始前尽可能的保留住这些在后续战斗中成为尖刀力量的装甲单位。

现在,也的确是到了要“上刺刀”的时候了。

成千上万的印共毛战士缩在真正的阵地中,躲藏在那些依托地形构筑起来的既隐蔽又坚固的工事中,子弹已经上膛,所有人屏气凝神,聆听着战壕里的广播喇叭在硝烟中发出电流杂音,逐渐的,那道声音变得清晰起来,广播里的声音说道:

“同志们,敌人以为他们赢了,印度的炸弹像疯狗般撕咬着北边的假阵地,他们的飞行员在无线电里欢呼,宣称摧毁了我们的大炮和坦克。但让我告诉你们真相,那些被烧成焦炭的所谓"装甲集群"、“炮管残骸",只是一些塑料和金属骨架!敌人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他们把不该忽视的一线部队侦察报告扔进废纸篓,如果他们重视的话,他们的坦克和步兵现在就不该继续推进。

同志们,我要对你们说,这这一仗关系革命的生死存亡,你们要打碎的不仅是敌人的重兵集团的猛攻,更是缠绕印度千年的枷锁!历史由两种人书写,过去,是躺在民众身上吸血的寄生虫,未来,将是用脚步丈量大地的你们!

此刻,听着!恒河的波涛正在翻涌,喜马拉雅的雪崩在轰鸣,德干高原的季风在呼啸,这不仅仅是自然的声音,亦是那些在枪林弹雨中已经牺牲的、烈焰焚身亦不后退的烈士发出的怒吼,是千年以来饱受压迫的民众和现在仍被压迫的民众发出的呐喊,而所有这些声音,都汇聚在你们扣动扳机的食指上!

同志们,请允许我提前庆祝你们取得胜利,让旧印度死去吧!现在,我们去给旧印度这具腐烂的尸体钉上棺材吧!“

第四百七十一章21世纪但是二战的攻防水平

印度政府军发起进攻了,印军的进攻锋线露出轮廓。数十辆坦克和步兵战车沿着几条道路向前推进,那些装甲车辆不敢贸然开进没有道路的泥泞中,有限的进攻通道让防守的印共毛军队获得了更大的便利。

印共毛用炮火迎击,印军也同样用炮火回击,离得近了,印共毛的战士便使用RPG这类武器射击,而印军的步兵战车和坦克则用更猛烈的火力敲打印共毛的防线。一辆载具被击中,橘色的火球升起,几秒钟后往往就会有一个印共毛的暗堡或者机枪巢被炸飞,混着血肉的泥浆溅到附近的印共毛战士的脸上,这毕竟不是什么钢筋混凝土修筑的永备工事。

双方的战斗看不出多少21世纪的技术含量,但其残酷程度与20世纪颇有几分类似。

年轻的战士屏住呼吸,准星套住印度士兵的胸口,然后轻机枪开始咆哮,一梭子又一梭子子弹点射出去,7.62毫米子弹穿透印军士兵的时候,大多数人只是一声不吭的就倒下,倒在血泊中,只有少数人才幸运的有叫喊、哀嚎求救的机会。

轰的一声,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飞来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扑倒了年轻的机枪手,但机枪手发现自己只是摔了一跤,身上没有缺啥零部件,但他的战友却没有那么幸运了,与自己年轻相差无几的战友仰面倒在泥水里,喉咙上插着破片。

但机枪手顾不得为战友收敛尸体,只是吐出嘴里的泥浆,换上新的弹匣,继续朝敌人射击,但机枪手也注意到,左右两侧只剩下突击步枪零零散散的火力回击,那原本应该咆哮声不断的机枪扫射的声音消失了,这也意味着自己这个小小的防御阵地,可能只剩下自己这一挺机枪还在坚守。

更加糟糕的消息传来,机枪手听到有战友喊道:“敌人进堑壕了!”听到这消息,机枪手本能的就想调转枪口,去清理侧翼已经进入堑壕的敌人,但就在他准备起身的时候,一个手掌拍了拍他,说道:“回去,继续阻击你现在面对的这个方向的敌人,侧翼的敌人我来解决!”

玩家的后背紧贴着被火箭弹熏黑的沙袋墙,小心翼翼的观察四周,摸向前方,这一路上已经有十几名印度兵倒在了玩家的枪口下,但玩家也几乎耗光了随身携带的弹匣,胳膊上还挨了一枪。前进路上,玩家隐约听到了面前的拐角那儿,有印军士兵走过来的脚步声,但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小心翼翼的蹲伏下来,突然探出头观察了一眼,没错了,确实是印军士兵而不是友军,玩家立刻撩枪探出拐角一顿突突。

子弹在第一名敌人的胸口炸开拳头大的血洞,后面的子弹准头就没那么精确,只是打穿了敌人腿胫骨,让印军士兵发出嗷嗷的惨叫声,趁着惨叫声吸引了印军注意的那一两秒的时间里,玩家拿出手雷,凭借刚才的记忆朝大概位置甩了过去,然后继续撩枪射击吸引敌人的注意。

轰的一声爆炸后,对面的动静消停了不少,撕心裂肺的惨叫变成了有气出没气进的哀嚎,但玩家还是听出了一声不对劲,那边还有印军士兵的声音,再催促着什么换新弹链!偏偏玩家现在的步枪里的子弹是打空的,如果重新去摸尸体,找到新的弹匣换上再打,那敌人的机枪就已经准备就绪,足以封锁这段堑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