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登图
狭窄的街道、复杂的建筑;大量的反坦克武器、路障、地雷和简易爆炸装置;随时可能出现的伏击;长时间的战斗让人无法休息,这是嗑药都顶不住的疲惫,不断的有战友死在身边,食物、水、药品和弹药打到后来就没有不缺的,这简直是2004年美军版的“格罗兹尼战役”。
费卢杰战役打到了第六天,依然没有任何一支美军援军抵达费卢杰外围来“拯救美国大兵”,陆战—师的指挥官詹姆斯·马蒂斯一次又一次的向自己的上级,甚至是越级向五角大楼请求援兵:
"你们这帮坐在办公室里的废物!我的士兵们已经在那个该死的地狱般的费卢杰被围困了整整六天!六天!你们他妈的在干什么?打高尔夫吗?你们一纸命令,我就派出了我麾下最好的战士去费卢杰绞肉,现在,你们却对我的士兵不兵管不问!听着,我不在乎你们是什么大人物,在我眼里,你们就是一群坐在安全地带看着前线士兵送死的懦夫!我的士兵现在弹尽粮绝,美国的儿子们,正在那里流血牺牲!我不管你们要动用什么力量,空军,海军,该死的,哪怕是把整个五角大楼搬过来也行!我要立即得到支援,听明白了吗?"
但马斯蒂得到的回答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模板化的套话回答,此时,五角大楼和白宫的心态早已从费卢杰战役开始前的目空一切,变成了如今的胆怯如鼠。华盛顿对费卢杰的局势又惊又恐,他们压根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个烂摊子,这并不是他们有意不去救费卢杰的陆战队,而是美国在费卢杰确实没有预备队去救人。
五角大楼方面已经下令刚刚回国休整的第一装甲师、第四步兵师和101空降师重新集结,准备重返伊拉克。美军虽然全球部署能力很强,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数日之内把上述—众精锐部队全部集结完毕的同时,把这些部队带着重装备一口气投送到伊拉克。美军现在也不敢直接向伊拉克进行大运兵,万一伊拉克境内还有第二支、第三支费卢杰旅这样的部队等着美国人“葫芦娃救爷爷”呢?
最保险的方法,就是重新从科威特出发,沿着美军已有的补给线一路打回去。
但军事方面的失利还不是白宫最担心的。
“上帝保佑,现在还没有什么新闻视频曝出,还有回旋的............'
“总统先生,来自费卢杰的最新紧急情况,快看半岛电视台......…."
“为什么不是CIA和五角大楼告诉我费卢杰的最新紧急情况? ! !”
半岛电视台的画面中,在费卢杰的一栋摇摇欲坠的三层楼房突然有了动静。门缓缓打开,发出刺耳的吱呀声。一个满脸污垢、胡子拉碴的美国大兵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环顾四周后,慢慢举起双手走出门外。紧随其后,更多的士兵开始从房子里走出来。他们的制服沾满了尘土和血迹。有些人拖着受伤的腿,有些人搀扶着同伴。他们的武器早已丢弃,双手高高举过头顶表示投降。
最后,一位看起来像是长官的人物走了出来。他的肩章已经模糊不清,但仍能看出他的军衔。他的目光扫过周围的废墟,然后看向自己的士兵们。他深深地叹了口气,缓缓举起双手。陆陆续续地,更多的陆战队员从周围的建筑物中走出来。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解脱、羞耻、恐惧、疲惫...但更多的是对未知未来的忧虑。
小布什看着电视中的画面,整个人似乎都宕机了,直到他看了大概半个小时的电视,五角大楼才送来最新的简报,也可以说是天大的噩耗,深陷费卢杰的四个海军陆战队营,经历六日苦战后,为保全残存部队士兵的生命,他们在销毁机密文件后向费卢杰旅投降。
伊拉克、美国、世界的舆论,将在今天哗然!
第三百三十七章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在伊拉克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英雄的传说如同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水流,世世代代滋养着这个国家的人民。从远古时代起,英雄的故事就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吉尔伽美什的史诗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回荡了数千年,在古老的巴比伦城墙上,人们仿佛还能看到这位半神半人英雄的身影。随着岁月的流逝,萨拉丁的传奇又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新的英雄色彩,他不仅以卓越的军事才能闻名于世,更以其仁慈和宽容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英雄的形象深深烙印在人们的集体记忆中,英雄不仅仅是历史书上的符号,也是民族精神的化身。在漫长的岁月里,每当一个民族面临外来侵略和统治时,人们总会想起这些英雄,从中汲取力量和勇气。
伊拉克到底也是搞了几十年民族主义教育的国家,虽然那是复兴党政权通过强力手段塑造统一的伊拉克民族认同。但通过教育、媒体、文学艺术等多种途径,几十年如一日的大力宣传伊拉克民族主义,让伊拉克还是有那么些个民族主义的。
今天的伊拉克人远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渴望看到一个能够站出来,直面强权,捍卫国家的人物。
许许多多的伊拉克老农挤坐在全村唯一的一台老旧的电视机前,有人盘腿而坐,有人蹲在地上,还有人站在后排,伸长脖子往前看。房间里弥漫着汗水、泥土和羊粪的混合气味。电视画面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伴随着沙沙的杂音。一名阿拉伯语新闻播报员正用激动的语调报道着费卢杰的战事结局:
36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无一人逃离费卢杰,除被击毙的美军外,尽数向费卢杰旅投降。”
镜头扫过地面上散落的美军装备和弹药、被摧毁的美军装甲车,成群结队举手投降的美军陆战队员,还有许许多多费卢杰旅的士兵,挥舞着AK-47步枪和他们费卢杰旅的旗帜,与这些画面—起出现的,是那个做到了这一切的男人的声音:
“费卢杰的英雄人民,我亲爱的伊拉克同胞们:
在真主安拉的护佑下,经过数日鏖战,费卢杰的勇士们用鲜血和生命为代价,全歼了36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夺取了这场伟大战役的最后胜利!这场胜利来之不易。当美军的钢铁洪流涌入这片古老的土地,当巡航导弹划破宁静的夜空,当炮火硝烟笼罩费卢杰上空,我们没有退缩,没有动摇。费卢杰的儿女们用血肉之躯筑起护城河,用坚韧不拔的意志织就铜墙铁壁。从弱小的妇孺到坚强的战士,所有人都为捍卫家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幼发拉底河,但自由的曙光已经冉冉升起!
然而,我们绝不能因一时的胜利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纵观历史长河,每一个企图吞并别国的帝国主义者都注定失败,但他们从来不会轻易认输。十字军东征势如破竹,最终在阿卡城被我们终结;蒙古铁骑所向披靡,终究被逐出了大马士革。美国侵略者注定会在伊拉克碰的头破血流,但一次战役的失利,断然不会令其就此知难而退。我们也绝不能把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希望寄托在敌人良心发现、自行撤离上。
接下来的战争依旧是残酷的,而一个支离破碎的伊拉克是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的。今天,面对穷凶极恶的侵略者,让我们抛开成见,让逊尼派和什叶派的教义之争暂且束之高阁,携手对抗共同的敌人。我们流着同样的血,说着同样的语言,有着共同的文明和信仰,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携手对抗西方的侵略者?
有人说,即便伊拉克团结一心,我们也不可能战胜美国人。在这里,我要说,我的伊拉克同胞们,如果你们因热爱生命而不愿殉正义的道,那么,你们就从自由人变成了奴隶。今天,美国强盗踏着先辈的鲜血,践踏着我们的尊严,侮辱我们的文化。难道我们甘心再度为奴、任人宰割吗?然后让子孙后代也接受这份屈辱的奴役?
费卢杰的人民团结一心,我们因此战胜了强大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如果整个伊拉克团结一心,数千万团结的伊拉克人就能抵御美军的狂轰滥炸,让他们的十几万军队在伊拉克的土地上碰的头破血流。我,阿卜杜勒,在费卢杰点燃了战火,点燃了胜利之火,我还要让费卢杰的胜利之火燃遍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我们要将战斗进行到底,直到最后一个美国侵略者滚出我们神圣的国土!到那时,伊拉克人民必将唱响那亘古不变的凯歌:"安拉至大,真理战无不胜! "
电视机前的农民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有人喃喃自语着"真主保佑",有人擦拭着眼角的泪水。年轻人们的脸上露出兴奋和狂热的神情。还有些小孩则模仿电视里的场景,举起木棍假装举枪庆祝。很快,看了电视的伊拉克农民们迅速把这个消息向整个村子传播。
五十多岁的穆斯塔法正在给牲口添草料。从村民口中听到费卢杰战役大捷的消息时,他惊讶的手一抖,干草撒了一地。然后情不自禁的朝着应该是费卢杰的方向跪下,虔诚地亲吻土地,喃喃念着祷词。70多岁的老农尤素福听到费卢杰大捷的消息,他颤颤巍巍的摘下头上的白色头巾,,高高举起,口中大声呼喊着什么,泪流满面。
越来越多的村民听到这个消息,他们放下手里的活计,又唱又跳,高声呐喊,此刻,天边那轮沉沉的夕阳正缓缓西沉。那火红的云霞铺满天际,宛如一面鲜艳的锦泮,又仿佛是无数烈士的鲜血,将这片古老的土地染得殷红。枣树在风中沙沙作响,夹杂着农民们激动的呼喊,在空中久久回荡。
这样的事不仅发生在农村,而是发生在整个伊拉克。费卢杰的战事是逐渐在伊拉克声名鹊起的,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费卢杰的战事变化时,突然间,被困在费卢杰的美军向费卢杰旅投降的消息,还是如一声惊雷那般在伊拉克“炸响”。
在首都巴格达,出租车收音机里突然传出费卢杰战役大捷的消息,司机激动的猛地踩下刹车,车子歪歪斜斜地停在路边。直接对顾客说了声抱歉,今天不做生意了,他发动汽车,—路飞驰,迫不及待地向家人和朋友们传递这个好消息。
在巴士拉,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课。忽然听见隔壁班有学生兴奋地大喊费卢杰战役胜利的时候,老师愣在当场,粉笔从手中滑落,啪嗒一声摔成两半。片刻功夫,整个校园再无一片安静的可以教书的教室,所有人都无心教书、无心学习,只想欢庆胜利。
就连那些正在袭击、围攻各地美军的什叶派民兵,也因费卢杰的胜利而情不自禁的加强了对眼前的美军的攻击,让受困的美军变成了“惊弓之鸟”,以为费卢杰旅要杀出来,来歼灭自己来了。
对民兵们而言,即便阿卜杜勒是个逊尼派的武装首领,但这不影响什叶派的伊拉克民兵对英雄的崇敬。他们向美军打出了更多的子弹和炮弹,组织了更多次袭击,说是要用更猛烈的枪炮向阿卜杜勒这位阿拉伯世界、穆斯林世界的英雄致敬。
一夜之间,阿卜杜勒和他领导的费卢杰旅,成为了名头最旺的势力,大把大把的人自带武器干粮,成群结队的向费卢杰涌去,即便美国人的飞机依然在费卢杰天空盘旋,但也无法阻拦人们去投奔费卢杰旅的热情。无数个民间武装团伙发出公开声明,只要阿卜杜勒同意,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宣誓向费卢杰旅效忠。太多的个人和组织希望投奔费卢杰旅,因为对许多浑浑噩噩过日子,朝不保夕看不到未来的伊拉克人来说,把命卖给阿卜杜勒这样一个英雄人物是一件很省心的事。
伊拉克人也许能用个五年、八年,通过无穷无尽的治安战让美军死伤三四千人,但谁能像费卢杰旅一样,六日鏖战围歼了3600(消灭+俘虏)名美军?费卢杰一战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消灭了3600名美军陆战队,它最关键的是直接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冷战结束后,美国军队长期以来被视为世界上最强大、装备最先进的军事力量,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行动屡屡取得胜利,进—步强化了这一印象。费卢杰战役则证明了决心、策略和对地形的熟悉程度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弥补武器装备上的差距。展示了在特定条件下,即便是装备和训练相对落后的力量,也有可能对强大的现代化军队造成重大损失。
美军、跟在美国人屁股后面的“皇协军”以及伊拉克的傀儡买办政府,在伊拉克一年多的统治中,早就弄得民怨沸腾,四处播撒了不满和仇恨的种子,教育了伊拉克人“必须要赶走侵略者才能争取独立、自由和幸福”。而费卢杰六日的战事,则告诉伊拉克人,美军并非不可战胜,“我们不仅必须赶走侵略者,而且可以战胜侵略者”。
在“仇恨+信心”的双buff加持下,伊拉克“沸反盈天”的局面即将进入新阶段。
第三百三十八章苏莱曼尼与阿卜杜勒
德黑兰郊外的一处基地,夜幕笼罩着这里。一辆黑色轿车悄无声息地驶入院落,车灯熄灭,车门打开,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大步迈入房间,房内,几名圣城旅的高级军官已经等候多时。当苏莱曼尼推门而入时,所有人立即起身。
一上来,苏莱曼尼就开门见山的说:
“我们在前期没有重视费卢杰旅和阿卜杜勒,这绝对是我们的情报工作失误,我们没有提前发现费卢杰旅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也无从知晓阿卜杜勒决定打费卢杰这一仗的根本原因,直到费卢杰战役爆发前,圣城旅依然把费卢杰旅视作一个一般重要目标。我作为圣城旅的指挥官,应首先进行反思和检讨,眼下,时间分秒必争,我们不能全靠伊拉克什叶派民兵的转手消息、半岛电视台和《海湾时报》的新闻来了解这个费卢杰旅。我们必须建立单独的渠道,来了解费卢杰旅,了解阿卜杜勒。”
圣城旅可太想了解费卢杰旅和费卢杰之战的整个过程了,这包括双方的兵力部署、战役进行中的作战策略选择、武器装备使用情况和费卢杰旅如何调度组织全城的民力等等。这种一手情报掌握的越多,就越能准确评估美军的作战能力和弱点,以及伊拉克本土武装力量的潜力。
除此之外,苏莱曼尼也迫切想要了解这个神秘的阿卜杜勒,阿卜杜勒和费卢杰旅的横空出世实在是让人惊讶,根据苏莱曼尼自己的分析,伊拉克自身的土壤应该是生长不出这样的“狠人团队”,费卢杰旅不是诞生一两个天降猛男就能做到的,其背后肯定有一些不被外人知晓的秘密。
苏莱曼尼不仅想要知道这个秘密,他还想摸清楚阿卜杜勒和费卢杰旅此后的打算,阿卜杜勒理论上是一个逊尼派武装领袖,如果阿卜杜勒和费卢杰旅重新崛起,伊拉克会重新出现萨达姆时期的情况吗?逊尼派再次夺得大权,镇压什叶派。但............从公开资料来看,这人虽然是逊尼派,但他甚至能带部队去保护什叶派的清真寺,在费卢杰的统治期间极力弥合教派冲突,并不为逊尼派和什叶派的身份区别所制约,极为务实,算是一个较为温和,有概率可以团结的逊尼派。
为此,苏莱曼尼不惜制定一个自己亲自上门拜访的计划,这种高风险的亲自上门拜访可以极大显示苏莱曼尼和伊朗对这次接触的重视程度,凸显真诚,也更有可能了解到更多,或是达成一些对伊朗有利的合作。
从苏莱曼尼的视角来看,能够有一个可以对话谈判、团结合作的逊尼派武装领袖,总比来一个和伊朗战斗到底的极端逊尼派要好。费卢杰旅也好,伊朗也好,其实力都相当有限,面对美国、以色列这些国家围剿时,不应该分散力量再彼此针对了。如果伊拉克可以不分散、消耗伊朗的力量,伊朗就可以为其在叙利亚、黎巴嫩等其他地区的行动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但...........
“今天的盟友可能成为明天的敌人。费卢杰旅虽然目前与伊朗有共同的敌人――美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永远站在伊朗一边。”苏莱曼尼的话给身边这些圣城旅的军官再次敲响了警钟,大家忽然意识到,自己对于阿卜杜勒和费卢杰旅的好感,似乎有些过于多了。
阿卜杜勒毕竟是一个逊尼派武装将领,可以团结,但双方的利益和目标不可能完全一致。美国在伊拉克的统治基础并不牢固,而费卢杰之战又极大的动摇了美国在此统治的根基,因此,美国极有可能重现当年的越战结局,在巨大的反战压力下,灰溜溜的从伊拉克撤军,而随着美军一撤,伊拉克就成了各方势力公开角逐的舞台。
那时,所谓的“反美统一战线”必将崩溃,阿卜杜勒的身份和费卢杰旅的势力决定了这不可能会成为一支亲伊朗的力量。因此,即便苏莱曼尼已决定用最真诚的上门拜访去争取阿卜杜勒的信任,但圣城旅不会停止在伊拉克扶植什叶派民兵武装,不会停止派出特工、军人、教士深入伊拉克南部这些什叶派为主的地区,建立亲伊朗的势力。
当苏莱曼尼的“特使”准备带着拜访函来费卢杰时,费卢杰旅的领袖阿卜杜勒此刻也有了下一步动作,他准备去见大阿亚图拉西斯塔尼,这位伊拉克什叶派的宗教领袖。阿卜杜勒这番操作,惊呆了费卢杰旅除玩家之外的几乎全部逊尼派军人,如果不是因为阿卜杜勒刚刚带领大家战胜了一支美国军队,只怕会立刻有人喊:“我们的指挥官疯了!”
但阿卜杜勒还是看到了大家脸上惊讶的表情,他说道:“战士们,我看到你们脸上的表情了,别急着反对。我知道你们心里在想什么。‘阿卜杜勒,你疯了吗?我们刚在费卢杰打败了美国佬,现在你要去跟什叶派握手?’听我说完,你们就会明白这一步有多重要。费卢杰之战是我们的胜利,但这仅仅是开始。我们击退了美国人,但美国人还没有离开伊拉克。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国家仍然四分五裂五。逊尼派、什叶派、库尔德人,每个人都各自为政。这样下去,我们的国家永远不可能强大起来。
你们可能会说,"那又怎样?我们逊尼派自己管自己的事不就行了吗?但是,你们想想,如果我们继续这样分裂下去,最后得利的是谁?是美国人!是伊朗人!他们巴不得我们内斗不休,这样他们就可以轻松控制我们。我知道你们对什叶派有怨气,什叶派也对逊尼派有怨气。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一部分人的行为就仇恨整个群体。更何况,现在情况已经不同了。我们在费卢杰的胜利,不仅让美国人害怕,也让很多什叶派刮目相看。他们开始意识到,我们逊尼派不是他们的敌人,而是可以合作的人,我们都是伊拉克人。
我去见西斯塔尼,就是要传达一个信息:我们逊尼派准备好与什叶派合作了,我们不想再打内战,我们想要一个统一的、强大的伊拉克。这个信息不仅是给西斯塔尼的,也是给所有伊拉克人的,甚至是给美国人和伊朗人的。
你们可能会问,‘为什么是现在?’现在的时机再好不过了。费卢杰之战后,我们的声望达到了顶峰。美国人害怕我们,什叶派尊重我们。如果我们现在主动伸出橄榄枝,就能占据道德制高点。我们可以向整个伊拉克展现我们团结全国一致对外的决心。
我知道你们中间有人会担心,‘如果我们跟什叶派走得太近,会不会失去逊尼派的支持者?’我理解你们的担忧。但是,想想我们的长远利益。如果我们能嬴得什叶派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就能在整个伊拉克扩大影响力。我们就不再只是一个地方武装,而是全国性的力量。
还有人可能会问,‘伊朗怎么办?他们不会坐视不管的。’没错,伊朗虽然和我们—样反对美国,但它不是大善人,我们必须打破伊朗人的如意算盘。他们以为所有什叶派都会自动站在他们一边,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什叶派虽然信仰相同,但他们首先是伊拉克人。如果我们展现出足够的诚意和实力,他们会选择我们,而不是去认伊朗那边的爹。
我知道,这条路不容易走,我们要面对的不只是外部敌人,还有内部的质疑和阻力。但是,伊拉克的什叶派并非少数,如果我们要夺取全国政权,入主巴格达,就必须要与什叶派接触,和解,我相信这是唯一的出路。我去见西斯塔尼,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自己的立场和原则,要委曲求全。相反,我们要让什叶派知道,我们是带着胜利者的姿态来谈合作的。我们不是在乞求,而是在提供一个共同的未来。
我需要你们的支持和理解。当我走进西斯塔尼的房间时,我希望能感受到你们的力量在支持着我。我希望能够自豪地告诉他,"我代表的不仅是逊尼派,而是所有渴望和平与统一的伊拉克人。"
第三百三十九章阿卜杜勒?萨拉丁?
阿拉伯人、中东国家,百年来极少能看到一个战争英雄,对他们而言,哪怕是遇见一个“屡败屡战”的英雄都很难得,例如埃及的纳赛尔,尽管他和埃及人民并没有在军事上直接击败英法联军和以色列,但顽强抵抗的纳赛尔和埃及还是向阿拉伯世界证明了自己抵抗的决心和勇气,并最终引来美苏等众多大国下场,帮助埃及在第二次中东战争艰难取胜,使得纳赛尔和埃及嬴得了主导“阿拉伯复兴运动”的地位。
但打不赢就是打不赢,从1948年以来的几次中东战争中,尽管阿拉伯国家在人口和资源上占有优势,但却一再败于以色列之手。这些失败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挫折,更是对阿拉伯民族自信心的沉重打击。数十年来,阿拉伯世界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够扭转这种局面的英雄人物。
而费卢杰战役的结果,以及这个结果对整个中东世界的震撼,是域外国家的民众难以想象的。
阿卜杜勒领导的费卢杰旅战胜的是美军中精锐的海军陆战队的一部,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其军事实力远超以色列。阿卜杜勒能够在费卢杰击败美国海军陆战队,这在阿拉伯世界看来,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成功,更是心理上的胜利,毕竟,连美军都能战胜,何况以色列军队呢?
与此同时,费卢杰的胜利发生在伊拉克这样一个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伊拉克在美国的入侵下,国破家亡。而阿卜杜勒的胜利无疑视为对外来侵略者的成功抵抗,这种叙事在整个阿拉伯世界都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尤其是在被以色列围困的巴勒斯坦地区,那更是具有无与伦比的感染力,这让巴勒斯坦人迫切的希望有一个像阿卜杜勒这样的人来领导自己,或者直接让阿卜杜勒来干也行。
人们还从电视和报纸又可以看到,阿卜杜勒的胜利是由一支相对弱小的力量取得的。费卢杰旅和当地的民间武装在装备和训练上远不如美国海军陆战队,他们没有空中火力支援,没有钢铁洪流,但依然能以弱胜强,这瞬间点燃了整个阿拉伯世界各国民众的热情。
似乎只要有正确的策略和坚定的意志,即使是弱小的一方也有可能战胜强大的对手。而谁有这个坚定的意志,谁能提供正确的策略,所有人的目光看向了阿卜杜勒和费卢杰旅,如果再爆发—次中东战争,人们可以在阿卜杜勒和费卢杰旅的领导下战胜以色列吗?
中东各国的民众、政要、媒体都在关注阿卜杜勒,关注他下一步准备做什么。无数的记者追着最新的消息,然后第一时间发不出来,很快,人们就听到了一个最新的也是令人无比惊讶的消息,阿卜杜勒去见了西斯塔尼。以及那篇颇有些“惊世骇俗”的演讲,因为它开篇就说:“我不仅仅代表逊尼派!”
阿卜杜勒说:
“是的,我出生在逊尼派家庭,但我的心里装的是整个伊拉克。无论是逊尼派、什叶派还是库尔德人,我们都是伊拉克的儿女。我们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喝着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水,我们的祖先共同创造了这片土地上的文明。兄弟姐妹们,让我们回想一下,在我们的童年时代,我们一起在街上踢球,一起分享椰枣,一起庆祝开斋节,谁会去问邻居是什么教派的?
有人会说,"阿卜杜勒,你在费卢杰打败了美国人,你是逊尼派的英雄。"但是,在费卢杰战斗的不只是逊尼派。还有什叶派兄弟冒着生命危险给我们运送食物和药品,为我们提供情报。我们的胜利是所有伊拉克人的胜利!有些人可能会问,‘阿卜杜勒,你为什么要去见大阿亚图拉西斯塔尼?’我的回答是:为什么不呢?大阿亚图拉西斯塔尼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宗教领袖,他呼吁和平与团结。我们可能在一些问题上有不同看法,但我们都希望看到一个和平、繁荣的伊拉克。
赶走外国侵略者和重建我们的国家,不仅仅是政治家和军人的责任,伊拉克要求每个伊拉克人担负起责任,如果你是一个教师,教导你的学生保持正义和善良。如果你是一个商人,公平对待所有顾客,不分教派。如果你是一个警察,公正执法,保护所有人。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善待你的邻居,不管他们的背景如何。
在赶走侵略者之后,我还想走遍伊拉克的每个角落,倾听每个人的心声。无论你是巴士拉的渔民,还是库尔德斯坦的农民,无论你是巴格达的大学生,还是摩苏尔的商人,你们的声音都同样重要。我们必须在排除外国势力操纵的情况下,建立一个包容所有人的伊拉克。一个逊尼派、什叶派、库尔德人都能和平共处的伊拉克。“
阿卜杜勒的话宛如一个漂亮的承诺,人们听多了这样漂亮的承诺,但当这样的承诺从阿卜杜勒口中说出来时,伊拉克的民众还是不自觉的想要相信这份承诺。而当阿卜杜勒这位战争英雄向伊拉克和世界高调的展示这份谦逊时,即便是大阿亚图拉西斯塔尼,也无法拒绝阿卜杜勒与自己见面。
作为英雄,阿卜杜勒是有一定“特权”的,西斯塔尼作为什叶派的精神领袖,一直以来都在公开呼吁伊拉克的团结与和解。如果他拒绝与一个公开表达和解意愿的逊尼派英雄人物会面,那将与他一贯的立场相矛盾,这将极大损害西斯塔尼个人的威望,损害他在民众心中的形象。
而在伊拉克和伊拉克之外的中东国东家,阿拉伯人先是被阿卜杜勒惊世骇俗的语言震惊,然后再次热泪盈眶,许多人脱口而出:“萨拉丁,这一定是安拉再次赐予了我们一位萨拉丁!”
很难不让人将阿卜杜勒和萨拉丁的形象结合起来,叠在一起。萨拉丁因领导穆斯林对抗十字军而成为英雄,阿卜杜勒则因在费卢杰战役中对抗美军而出名;萨拉丁虽然是库尔德人,但他成功地统一了埃及、叙利亚等地的阿拉伯人,并将他们都纳入自己麾下,领导他们对抗十字军;阿卜杜勒虽然是逊尼派,但他可以让逊尼派和什叶派的人都为他效命。
除了逊尼派极端组织发表不满,斥责阿卜杜勒与异端走的太近之外,人们大多对阿卜杜勒表达了宽容和理解。但当人们把萨拉丁和阿卜杜勒联系在一起,也忍不住想要问阿卜杜勒:“历史上,萨拉丁收复了耶路撒冷,那么你会效仿当年的萨拉丁,为阿拉伯、伊斯兰世界收复耶路撒冷吗?”
第三百四十章舆论的风吹到中国
发生在2004年的费卢杰战役,绝对可以说是今年最大的军事新闻,99%的概率今年不会出现比这更劲爆的军事新闻了。战役结果带来的震撼不仅发生在中东,这个“重磅消息”掀起的风也吹到了遥远的东方大国。中国民众或许对伊拉克并不了解,也不关心,但中国人民关注美国啊,美国人在伊拉克出了这么大的事,不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那是绝对过不去的。
对许多国人而言,这个消息不仅令人震惊,也让自己长期以来的信念受到了挑战,进而产生一种认知失调的不适感、失落感和挫败感。在他们心中,美军=天下无敌,而天下第一的军队也必然属于世界第一的国家,但就是这样一支应该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在美国历次对外作战中充当“急先锋”的海军陆战队,居然在在一个小小的费卢杰遭遇如此惨重的失败,这进而让人开始怀疑美国模式的优越性,怀疑美国社会制度、美国的价值观,一些人开始调整自己的观点,但依然有人竭尽所能寻找各种解释来维护自己原有的信念。
与此同时,对2004年的大部分中国人,都还没有忘记1999年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没有忘记在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导致中国飞行员王伟牺牲。费卢杰战役的结果在中国人心中激荡了不少的情绪,中国有着长期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的"百年国耻"历史,使得中国人对于弱小国家抵抗强国的故事特别敏感。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装备和训练都远逊于日本军队的情况下,通过游击战术和民众支持,成功地抵抗了日本的侵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志愿军同样是以相对落后的装备对抗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军队。因此,费卢杰战役中,一支装备相对落后的地方武装力呈击败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这种"以弱胜强"的叙事极大的引起了中国民众的共鸣。
相较于虽然一直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和干涉主义政策持批评态度,但是反应相当克制的中国官方,民间舆论的反应可就大了不少,其中尤其是以网上热烈讨论为主。
"卧槽,费卢杰这仗打得真激烈啊!美国大兵也有吃瘪的时候嘛,看来他们也不是什么神兵天降嘛。
“楼上别高兴得太早,美军装备先进,早晚会拿下费卢杰的。”
“这不就是现代版的越战吗?六十年代的美国佬在丛林里吃瘪,现在又在城市的“钢铁丛林”里吃苦头了。“
“别把费卢杰和越战比较,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这次就是个小规模冲突,哪能和越战比。”
“美国这次真是自作自受啊!先是莫须有的理由发动战争,现在又陷入泥潭。活该!”
“楼上的你这么说就不对了。不管怎么说,萨达姆确实是个独裁者,美国人把他赶下台也不全是坏事啊。”
“打仗都是老百姓受罪,现在关键是伊拉克人民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太平日子。”
“我觉得美国这次真是玩大了,一个费卢杰丢了三千多人。伊拉克肯定要大乱,大家都不会服美国佬了,中东局势只怕会越来越不稳定。石油价格肯定要涨,我们加油要多花钱了。”
“话说回来,这阿卜杜勒也真是厉害,带着―帮乌合之众就敢和美军硬碰硬,佩服佩服。
“什么叫乌合之众?这费卢杰旅真要是乌合之众,能打的赢美国人?”
“我觉得这事儿最后肯定是美国赢。美国那么强大,就算输一次也不怕,美军但凡下次认真一点,怎么可能输给一帮游击队?那费卢杰旅又能输几次?”
“那当年越南战争美国不也是输了吗?实力强不代表就一定能赢。”
“我觉得这事吧,对我们还是有好处的。美国在伊拉克吃大亏,顾不上我们了,我们正好可以趁机发展。”
“你们说,要是以后打仗都在城市里打,那些大炮坦克还有用吗?还有啊,这事会不会拍成电影?就像《逃离雅加达》一样,不过,要是好莱坞拍的话,肯定又是美国大兵如何英勇之类的。”
除了灌水—样的聊天,也有网友在认认真真的讨论一些东西,总有一些“神奇的网友”从不知道的某些渠道搞来了这场战役的一些信息,并慷慨的分享到网上让大家一起讨论。这些消息来源有比如半岛电视台在内的阿拉伯语媒体,也有BBC、CNN这些英文媒体,然后一些军事爱好者就根据这些“二手消息”,在网络上进行“虚空推演”,分析双方的作战策略、武器装备和兵力配置。
当然,除了正儿八经的讨论,还有大量的中国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自发的创作一些段子来调侃,比如:
“美军:我们是世界第一军事强国!
费卢杰:对不起,这里是费卢杰,不是世界。”
总之,就是层出不穷的段子来讽刺美国大兵们最先进的通讯设备没干得过费卢杰人最原始的街头喊话;强大的空中支援奈何不了费卢杰人的地道网络。
又由于在费卢杰战役中丢大脸的是美国海军陆战一师,许多人很自然地会将其与长津湖战役联系起来。在长津湖战役中,中国志愿军面对的是美国陆战第1师等部队;而在费卢杰,阿卜杜勒领导的武装力量同样面对美国海军陆战队。两者的作战环境一冷一热,时代跨越了五十年,挨打的陆战一师让两支根本不可能见面的部队在跨越时空后了有了联系。比如有人编段子,假如志愿军遇上了费卢杰旅..........
志愿军战士:哇!这是什么枪?怎么火力这么猛?费卢杰旅战士:这是AK-47,很好用的。
志愿军战士:那这个黑乎乎的是什么?
费卢杰旅战士:噢,那是RPG,专门打坦克的。
志愿军战士:唯!这可比美国佬的佬还先进!要是咱当年有这宝贝,还不得把美国佬打得满地找牙?
费卢杰旅战士:大爷,现在还是美国人的装备更先进。志愿军战士:那你们是怎么打的?
费卢杰旅战士:学你们呗,你们不是会挖坑道吗?我们就在城里到处打洞。
对寰宇集团的中国员工而言,他们在公司遇见美国同事时,一般不会讨论当下最热门的“费卢杰战役”话题,毕竟,这些美国同事平时也不是讨嫌的那种,你当着人家的面儿笑话人家打了大败仗,那多不好,影响和谐,面子上也过不去嘛。
上一篇:第五人格,你懂什么叫双弹飞轮?
下一篇:因为太强,凤傲天非要围着我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