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登图
但下了班之后,那就不一样了。
傍晚六点,李大军约了三个工友一起走进单身宿舍,他们各自带了些酒和下酒的卤菜,然后急切的打开了墙上的电灯开关,拿起遥控器,按下开关。电视机发出一声刺耳的杂音,屏幕闪烁了几下,才稳定下来。李大军熟练地调到了CCTV-7,正好赶上了节目开始。工友们也在这个时候,把塑料凳子拖来,把下酒菜摆好,电视里,著名军事评论家张召忠正在侃侃而谈伊拉克局势。
第三百四十一章听“局座”说伊拉克
此时此刻,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演播室内灯光明亮。
“观众朋友们,欢迎收看今天的《军事观察》。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著名军事专家张召忠教授,为我们分析当前的伊拉克局势,特别是最近备受关注的费卢杰战役。张教授,您好!"
“主持人好,镜头前的观众朋友们好。"
"张教授,最近费卢杰发生的事情可以说是震惊了全世界。据报道,阿卜杜勒领导的费卢杰旅和当地武装在城内全歼了36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您能否为我们详细分析一下这次事件的来龙去脉?"
张召忠右手轻轻敲击桌面,说道:"这确实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首先,我们要明白费卢杰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费卢杰位于巴格达西面约60公里处,是通往约旦和叙利亚的要道。美国人也知道这里很重要,从国外的公开报道来看,美国人在这里投了很大的成本,其中最大的一个成本就是费卢杰旅。美国人觉得费卢杰旅是自己在伊拉克建立的模范安全部队,但显然美国人并不真正的了解他们一手扶持的费卢杰旅。尤其是不了解这支部队的指挥官阿卜杜勒。"
他继续说道:
“先说说这个费卢杰旅的指挥官阿卜杜勒。这个人啊,在费卢杰战役之前,还是相当神秘的,直到最近,外面的公开报道才多了一些,现在美国那边有一个说法,是这个阿卜杜勒与当初在美国制造了多起袭击的恐怖分子头目阿卜杜勒是一个人,当然,这事儿还没有盖棺定论。但从这个人表现出的能力来看,他是很厉害的,这人可以在镜头前不靠翻译,说很流利的英语,对欧美国家也很了解,这说明他至少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这样的知识分子还能带兵打仗,打败了美国军队,这很了不起,用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能文能武。“
主持人这时候接话问道:“那您认为,这位能文能武的阿卜杜勒,在打费卢杰战役的时候,是做了哪些准备,才让美军在这儿吃了大亏。”
张召忠说道:
“阿卜杜勒这个人呢,我觉得他在打费卢杰这一仗的时候,有这么几点做的很好:第一,他知己知彼。费卢杰这个地方啊,他估计是摸得门儿清。哪条街道适合设伏,哪个房顶适合狙击,迫击炮阵地布置在哪儿,他都门儿清,他也知道费卢杰旅是一支轻步兵武装,不可能与美军打野外阵地战,只有在残酷的城市巷战才能最大的发挥费卢杰旅的战斗力,削弱美军先进武器的效率。
第二呢,这个阿卜杜勒懂得发动群众。你看啊,他不光指挥费卢杰旅,还把当地老百姓也发动起来了,组织当地老百姓运弹药、运伤员、传递情报等等。这就厉害了!这样一来,美军打的就不仅仅是费卢杰旅,而是与整个费卢杰几十万老百姓为敌,陷入了咱们常说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嘛!
第三啊,这个阿卜杜勒很有谋略,为费卢杰旅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
什么是天时呢,就是费卢杰战役爆发之前,美军驻伊拉克部队的精锐,我们熟知的第一装甲师、101空降师这样的部队,基本上都回国了,美国人还在这时候发起了针对萨德尔武装的进攻,兵力达到了最紧张的时候,这就保证费卢杰旅围攻海军陆战队的时候,美军在伊拉克找不到预备队去救援。事实也的确如此,费卢杰六日血战,没有任何一支美军地面部队去救援。
地利呢,那就是利用费卢杰复杂的地形,困住了美军。在狭窄的街道里,坦克转不过弯来,直升机怕被打下来,最后还不是得靠步兵一个个房间去清理。这时候啊,先进武器装备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了;比拼的往往是双方的战斗意志。
最后就是人和,我也是在看国外公开报道时才知道,这个阿卜杜勒早在2003年时,就有意识的维护费卢杰这个城市的宗教关系和谐,他是一个逊尼派的首领,却愿意去保护什叶派的清真寺不被炸,在一个长期存在教派冲突的地方,能有这种大局观和搞“统一战线”的人是很难得的。“
张召忠停顿了一下,喝了口水,继续说:
"我们前面说到巷战比拼双方的战斗意志,费卢杰旅能打赢,说明他们的战斗意志肯定是不弱的。而这些费卢杰旅的士兵、军官,大多数就是原伊拉克军队的士兵、军官,许多人可能就是当初那些不战自溃的伊拉克部队的人。
在美军进攻伊拉克初期的时候,我没有预测到共和国卫队的不战而溃,当时大多数人都在攻击我,认为我的判断是错误的,美军拥有高技术武器装备那么强大,打个小小的伊拉克还有什么悬念吗?海湾战争美军死了100多人,科索沃战争零伤亡,伊拉克战争怎么可能像我说的‘美军将会有数千人死亡呢?’怎么可能‘会持续三到五年,甚至十年八年’呢?
我承认,在美军四面围困巴格达的时候,我判断伊拉克军队和人民会抵抗的,可最终没有出现抵抗,这的确是一个判断错误。我说过,我无法理解伊拉克军队为什么会顷刻间瓦解,不抵抗了。作为一个军人,我当时真是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我是学阿拉伯语的,我学过伊斯兰文化,在伊拉克工作过两年,我心中的阿拉伯人、伊拉克人是勇敢无畏的、爱国的、敢于斗争和善于抵抗的。因此,我之后判断,美军虽然没有遭到抵抗就进入了巴格达,但战争并没有因此结束,伊拉克人反对美国入侵的战争还没有开始。
现实也正如我所预计的那样发展,伊拉克人民一直在反抗,直到费卢杰战役,把这样的反抗带到了高潮。美军进攻伊拉克,给全世界上了一课,这费卢杰战役,又给美军和全世界上了一课,在城市作战中,有高科技武器的一方真不一定能赢。费卢杰卢一战,也再次说明毛主席说的'人民战争'是有用的,在费卢杰,当地老百姓那是豁出性命去支援费卢杰旅,为费卢杰旅节约了大量兵力,那两者完全就是一体的,美军想分都分不开。“
主持人点点头,附和道:“那看来您当初说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没有出现在巴格达,而是先出现在了费卢杰,这股劲儿当时没出来,现在出来了。那您觉得,费卢杰战役后,伊拉克会走向什么局面呢?”
张召忠的手在空中比划了一下,说道:
“是,没错,现在回过头看,2003年的伊拉克军民可能还没缓过神来,他们不是有人抵抗有人投降,而是集体的不抵抗了,我当时就判断肯定是有人下了命令不抵抗。可能下面的士兵、军官还觉得莫名其妙呢,怎么就不抵抗了?现在他们缓过神来了,知道上当受骗了,而且现在有人站出来领导他们抵抗,这就和当初的局面不一样了。
还是通过看外媒报道啊,我才知道,费卢杰旅的士兵和军官,平日里不是训练,就是上课,上什么课呢?上的也不纯粹是军事方面的课,而是讲伊拉克的历史课,讲《古兰经》,还有就是带士兵一起参与义务劳动,比如去给当地老百姓修修下水管道什么的。
这看起来都是小事啊,但我要说,就是因为有了这些事,费卢杰旅的部队,与一般的伊拉克抵抗武装有了很大的区别,阿卜杜勒和费卢杰旅在伊拉克的发展有了极大的潜力,前几天不还传出阿卜杜勒要去见伊拉克的什叶派领袖吗?阿卜杜勒是一个逊尼派人,他去与伊拉克什叶派的领袖握手言和,然后我还看了那份公开宣言,话里话外透露出的就是四个字'统一战线'。我现在可以这样说,只要阿卜杜勒不因为某些意外死了,比如被暗杀之类的,那他就会成长为主导伊拉克后面局势发展的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与此同时,在游戏中也收看了这档节目的玩家纷纷截图,并@阿卜杜勒。
“兄弟,局座对你发动因果论武器了!”
第三百四十二章美国:舆论海啸的中心(━)
时钟拨回到费卢杰战役发生的第一天。
华盛顿特区的阳光温暖而明媚,五角大楼外,记者萨拉站在国防部新闻发布厅外,摆弄着她的录音笔。作为《华盛顿邮报》的新晋记者,这是她第一次单独出来跑新闻。萨拉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紧张。她环顾四周,看到其他资深记者们都在闲聊,神情轻松自如。
"冷静点,萨拉,你有这个能力,你已经准备好了。"萨拉在心中一遍又一遍自我安慰道,就在这时,她注意到一位上了年纪的同行正向她走来。
"嘿,新面孔!第一次来五角大楼?我是汤姆,来自《纽约时报》。"
"是的,我是萨拉,《华盛顿邮报》的。"
"啊,《邮报》的新人。听着,孩子,这里的规则很简单:他们说谎,我们挖掘真相。祝你好运!“
萨拉刚想回应,新闻发布厅的门就开了。一位穿着笔挺军服的中年男子走上讲台,那人毫无疑问就是今天的新闻发言人了。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感谢各位今天来到五角大楼参加这场新闻发布会。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美军在伊拉克费卢杰的最新军事行动情况。首先,我要强调,这次行动是我们在伊拉克反恐战争中的重要一环。费卢杰作为反叛势力的大本营,长期以来一直是不稳定的根源。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清除盘踞在费卢杰的恐怖分子和叛乱分子,为伊拉克人民带来和平与安全。
同时,我想借此机会向我们英勇的军人及其家属表示最诚挚的敬意。他们的牺牲和奉献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安全,使世界更加和平。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贡献。
现在,我愿意回答各位的问题。"
发言人说完,立刻有几只手举了起来。萨拉犹豫了一下,也鼓起勇气举起了手。让她惊讶的是,发言人竟然点名让她先提问。
"我是来自《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萨拉。”萨拉本以为自己会很紧张,声音颤抖语无伦次之类的,但当她站起来后,那些紧张的情绪一下子消失不见了,她声音平稳的说道:“我们了解到,美军此前在伊拉克的一些反恐行动中造出了对平民的附带伤害。请问这次在费卢杰的大规模行动,如何避免对无辜平民造成伤害?"
发言人的表情略显惊讶,但很快恢复了镇定,随即立刻露出一个职业化的微笑,说道: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萨拉女士。首先,我要强调的是,美军一直将平民安全放在首位,这次行动也不例外。我们深知,在反恐战争中,保护平民安全始终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之一。美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尽最大努力避免对无辜平民造成伤害。我们的士兵接受了严格的训练,能够精确识别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附带损害。我要强调的是,这次行动绝不是针对伊拉克人民或伊斯兰教。我们尊重伊拉克的主权和文化传统。我们的敌人只有那些企图通过暴力和恐怖手段破坏伊拉克和平进程的极端分子。"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要特别指出,这次行动得到了伊拉克安全部队的大力支持。事实上,伊拉克安全部队费卢杰旅在这次行动中发挥了主导作用,美军主要提供必要的支援。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培训伊拉克安全部队的成果,也显示了伊拉克人民捍卫自己国家安全的决心。同时,行动由更了解当地情况的伊拉克人来主导,也能大大降低误伤平民的风险。"
萨拉皱起眉头,发言人的回答明显是敷衍人的套话,就在萨拉准备追问时,她突然发现听到发言人严肃的说道:
“女士们先生们,很抱歉,由于紧急情况,我们必须提前结束今天的发布会,感谢大家的参与。“
房间里顿时一片哗然,记者们面面相髻,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就在这时,萨拉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她低头一看,是一条来自编辑的短信:
"萨拉,紧急消息!美军在费卢杰遭遇巨大伤亡。立即向发言人核实!"
萨拉的心跳猛地加速起来。她抬头看向讲台,却发现发言人溜得比兔子还快,她注意到一个穿着军装的年轻军官还没在收拾文件,没来得及离开发布厅。出于职业本能,萨拉决定跟上去。
"嘿,等一下!"她追上那个军官,"我是《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吗?为什么发布会突然结束?"
"抱歉,我不能透露任何信息。请联系公关部门。"
几秒钟后,《纽约时报》的记者汤姆经过萨拉身边,他看了看离开的神色紧张的军官,又看了看萨拉,小声说道:"嘿,新人,你听说了吗?有消息说费卢杰那边出大事了,陆战队遭遇了........噢,你们《邮报》的渠道多的很,肯定也知道了。"
中午时分,网络社交媒体上开始出现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有人声称从伊拉克的朋友那里听说,费卢杰的美军遭遇了比预期更为顽强的抵抗。有人放出了视频、图片,在视频和照片中,整个费卢杰似乎都化身为战场,尤其是一段“—栋四层楼高的建筑突然爆破倒塌“的视频,发帖人称有一个排的美军进入了这栋楼,他们全完了。这个帖子迅速引发引了网友们的热议,但很快,原帖又不见了踪影,那些提前下载了视频的人见此情形,立刻开始主动在网上扩散这个视频。
此时,主流媒体仍然保持谨慎,没有对这些未经证实的信息进行报道。
下午,一位驻伊拉克的独立记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视频。视频显示了费卢杰浓烟滚滚的景象,还有密集的枪声和爆炸声。这名驻伊拉克的独立记者在视频中表示,战斗远比官方承认的更为激烈。这压根不是什么简单的反恐行动,这就是—场战争,整个费卢杰都在打仗。
至于萨拉,她都不用去找什么“神秘人”来了解费卢杰的情况,只需要高强度上网冲浪就能看到一大堆相关新闻素材,当萨拉以《华盛顿邮报》记者的身份打电话询问国防部时,国防部只是重申了早上的时候官方说法,并暗示她不要过分解读单个视频。
与此同时,还有许许多多的陆战队的家属发现,他们联系不上驻伊拉克的丈夫、儿子,尽管新闻报道说一切顺利,但看了网上那些视频和照片后,没有人会觉得心里踏实。他们反复查看手机,又或是守在电话前期待电话铃声,希望能收到亲人的消息,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但始终没有任何电话或者短信过来。
此时,费卢杰战役仍在第一天,官方和主流媒体口中一片风平浪静,但暗流已经开始涌动。
第三百四十三章美国:舆论海啸的中心(二)
早在东方大国的教授在电视节目中谈及伊拉克和费卢杰之前,在西方大国,就已经有美国政界人物走进电视台,在费卢杰战役的第三天的时候,就发起了对小布什政府的抨击。
费卢杰战役第三天,芭芭拉·柏克瑟走进了演播室。主持人沃尔夫·布利策已经在等候。他们简单寒暄后,各就各位。布利策转向镜头,开始了他标志性的开场白:"欢迎回到《情景室》,今天,我们很荣幸请到了民主党参议员芭芭拉·博克瑟。博克瑟参议员,感谢您今天能来到节目中。"
"谢谢你,沃尔夫。很高兴能来到这里。"
布利策直奔主题:"博克瑟参议员,让我们直接谈谈费卢杰。最近网络上出现了大量消息,称美军在那里遇到了比预期更强烈的抵抗。您能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有许多朋友,您告诉我们实际情况如何吗?"
"沃尔夫,我必须说,情况比大多数美国人所知道的要严重得多。根据我所掌握的信息,我们的士兵正在费卢杰面临极其艰难的局面。"
布利策追问道:"您能具体说说吗?这种'艰难'体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我们的政府对于伊拉克本土安全部队的忠诚度有离谱的判断,被国防部安排与美国军队一起并肩作战的伊拉克安全部队,无耻的袭击了我们的军队;其次,费卢杰的地形对我们的军队极为不利。这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有着复杂的街道网络和大量的建筑物,为敌人提供了天然的掩护;最后,我们的政府显然低估了费卢杰武装分子的战斗意志和能力。他们表现出了超乎预期的组织度和战术水平。"
布利策点点头,然后问道:"博克瑟参议员,您说的消息在网上也有大量出现,许多传言说美国军队被伊拉克安全部队袭击,被围困于费卢杰当中,现在从您口中,我们对这些网络上流传的消息得到了进—步证实。您刚才提到了'根据您所掌握的信息"。这些信息是从哪里来的?它们与五角大楼的官方通报有何不同?"
"沃尔夫,我有渠道接触到一些非公开的简报和报告。同时,我的办公室也一直在与前线士兵的家属保持联系。综合这些信息,我不得不说,官方的通报可能过于乐观了。"
布利策连忙追问:"您是在暗示五角大楼在隐瞒真相吗?"
芭芭拉·博克瑟倒没有直接点头承认,只是说:"早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我曾投票反对授权布什政府对伊拉克发动战争,虽然投票最后在国会被通过了。但我仍认为这是我生命中投的最好的一票。谁为伊拉克战争付出代价?我个人不会。我的孩子岁数太大,我的孙子孙女太小。谁付出了代价呢?美国军人,还有他们的家人。因此,我们需要知道费卢杰的真相,如果我们的士兵正在遭受重大损失,美国人民有权了解实情。"
就在这时,制片人匆忙跑到布利策身边,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随后,布利策又转向博克瑟说:"参议员,我们刚刚收到消息,白宫发言人正在召开紧急新闻发布会,似乎是针对您的言论。您有什么想说的吗?"
博克瑟略显惊讶,但很快镇定下来:"沃尔夫,我的职责是对美国人民负责,而不是取悦任何政府机构。如果白宫想要反驳我的说法,那就让他们拿出证据来。美国人民有权知道真相。"
采访结束后,博克瑟刚走出CNN大楼,就被等候在外的记者们团团围住。闪光灯此起彼伏,问题如潮水般涌来。
"参议员,您是否认为政府在故意误导公众?""您的言论会不会影响士兵的士气?"
"共和党已经指责您不爱国,您怎么回应?"
显然,芭芭拉·博克瑟这种不仅质疑五角大楼在隐瞒真相,还直接质疑伊拉克战争的意义的行为,引起了一系列猛烈抨击。当天晚上,福克斯新闻猛烈抨击博克瑟:"这位参议员的言论无疑会给局势火上浇油。她应该为自己的不负责任感到羞耻!"随后,又谈到在战争时期,后方不负责任的政治言论会分散士兵的注意力,影响他们的战斗意志,会让士兵感到他们的牺牲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支持。此外,像博克瑟这样的言论会被敌对国家和恐怖组织利用,用来做反美宣传。
还是在当天晚上,一些共和党人公开批评博克瑟没有获得完整的军事情报,她的言论完全是基于片面或过时的信息,要求博克瑟公开她的信息来源证明她的说法。共和党人也不忘向公众暗示:“博克瑟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政治利益而夸大战争的负面影响,试图在未来的选举中获得优势。”
但到了费卢杰战役的第四天,人们敏锐的发现,官方的发言风向有了些许变化,国防部发言人在一次紧急召开的记者会上说道:
:"我们深刻理解公众对费卢杰战况的关切。这种关切源于美国人民对我们军队的关心,以及对国家安全的重视。我向大家保证,国防部始终将士兵的安全和任务的成功放在首位。是的,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勇士们正在费卢杰面对顽强的抵抗。这场战斗的激烈程度证明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决心辜负美国的好意和信任的敌人。然而,我要明确地说,这种抵抗在我们的预期之内。我们的军事计划本就考虑到了各种可能的情况,包括激烈的巷战。
我们的军队受过世界上最好的训练,装备精良,士气高昂。他们正在展现出非凡的勇气、技能和决心。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们有能力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然而,我必须指出,出于行动安全的考虑,我们不能也不会轻易透露具体的战术细节。这不仅是军事行动的基本原则,更是保护我们士兵生命安全的必要措施。敌人正在密切关注我们的每一个动向,我们不能给他们任何可能危及我们士兵的信息。
我理解,这可能会让一些人感到沮丧。在信息时代,我们习惯了即时获取信息。但在战争中,保密有时比透明更重要。我恳请大家理解这一点,并相信我们会在适当的时候发布更多信息。同时,我想强调,虽然我们不能分享具体的战术信息,但我们承诺会及时、准确地向公众通报总体战况。我们理解,作为一个民主国家,政府有责任让公众了解军事行动的进展。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在保护行动安全和满足公众知情权之间找到平衡。
我还想借此机会,向我们在前线英勇奋战的士兵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们正在为保卫我们的自由和价值观而战。他们的勇气和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的尊敬和支持。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他们的家人,是他们的支持让我们的士兵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保卫国家的使命中。
对于那些质疑这场战争必要性的声音,我想说,每个美国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正是我们士兵们正在保卫的自由之一。但我也要呼吁大家,在表达不同意见的同时,不要忘记支持我们的军队。无论我们对政策有何分歧,我们都应该团结在我们的军人周围,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尊重。让我们团结一致,支持我们的军队,相信他们的能力,并为他们祈祷。“
美国官方的口径开始集体发生转变,说:"我们的部队正在费卢杰市区遭遇强烈抵抗。敌人利用城市地形优势,在某些地区设置了复杂的防御工事。这导致我们的推进速度比预期要慢,但我们正在稳步取得进展。"
又或是公布一些战果,证明美军正在取得进展。例如他们发言说:"在过去24小时内,我们的部队成功控制了费卢杰市中心的几个关键十字路口,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包括几十枚火箭推进榴弹和多挺重机枪。
为了增强公众对军队能力的信心,美军也放出了一些武器打击视频打击视频,宣称:"我们正在使用最先进的夜视技术和精确制导武器,这使我们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平民伤亡的同时,有效打击敌人。“
最后,美军终于开始公布他们的伤亡了,五角大楼答记者问时回答:"敌人正在使用平民作为人盾,这大大增加了我们行动的难度和伤亡人数,为了在避免误伤平民的情况下坚持作战,在过去三天,我们失去了100名勇敢的士兵,另有150人受伤。每一个生命对我们来说都无比珍贵,我们正在尽一切努力保护我们的士兵。"
这种言论风向的转变和模糊的表态本身就是一个大新闻,这不仅没有平息质疑,反而引发了媒体更大的兴趣,记者、网民争相挖掘、传播更多有关费卢杰的消息,无论是真相还是谣言。也是在这时候,由共和党牵头,发起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行动来对冲即将到来的舆论海啸。
首先是发起大规模的"支持我们的军队"集会。邀请退伍军人、现役军人家属和政界人士发表演讲,强调军人的牺牲精神,赞美他们保卫国家安全的勇气,同时也含蓄地批评那些质疑战争的声音。
其次是发起了一场全国性的"给士兵写信"活动。白宫和五角大楼发出倡议,鼓励普通民众给前线士兵写信表达支持。让普通民众感到他们在为战争做出贡献的同时,共和党也能通过广泛宣传这项活动,展示民众对军队的广泛支持,暗示那些质疑战争的人是少数。
最后是发起了一场"为军队祈祷"的运动,号召教会和宗教团体在每周日为军队举行特别祈祷。这种活能够很好的动员宗教保守派选民,同时也能将支持军队与宗教信仰联系起来,使得批评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变得更加困难。
但无论他们为此做了多少准备,都无法阻止费卢杰战役第六天的到来,那一天,费卢杰的美军将成建制投降,半岛电视台的采访记录和拍摄的大量高清视频也会在世界传播开来。“舆论的核弹”将会从天而降落在美国人的头顶上,这是根本不可能防的住的。
第三百四十四章美国:舆论海啸的中心(三)
当费卢杰的太阳高悬于天空时,美国正出于夜幕笼罩当中,许多人已沉沉睡去,当然,还有高强度上网冲浪的人不愿睡去。那些“夜猫子”除了在聊日常生活八卦外,谈论的和搜索最多的就是“费卢杰”这个地方了,在几天之前,许多美国人根本不知道费卢杰在哪个鬼地方,更不知道伊拉克这个鬼地方。
半夜三更,当其中一些网民打着哈欠准备去休息时,一段长长的阿拉伯语配英文字幕的视频在网络上如病毒一般传播,许多网民直接搜“费卢杰”这个关键词时,就能直接在网页的第一面搜到。
视频以一个震撼人心的画面开始,曾经繁忙的费卢杰医院如今只剩下冒烟的废墟,镜头缓缓推进,可以看到散落的医疗器械、被炸毁的病床,以及墙上还依稀可见的医院标志。一段低沉的阿拉伯语配音响起:"这里曾是费卢杰市医院,一个救死扶伤的地方。如今,它却成了美军暴行的无声见证。看看这些残垣断壁,这些被炸毁的医疗设备。这就是所谓的'文明国家'带来的'自由'吗?"
接着,画面突然转换,观众看到了一个简陋、忙碌的临时医疗站。解说的声音也变得柔和起来:"然而,即便在如此艰难的时刻,费卢杰旅仍然坚持人道主义精神。"
此时,镜头聚焦在费卢杰的医生和美军军医身上,他们正在为费卢杰旅的士兵和美军战俘伤员包扎伤口,做手术。
"费卢杰旅愿意救治那些曾经试图杀死自己的人,即便是美国的军医也认同了费卢杰旅的精神,自愿协助费卢杰旅的工作。费卢杰旅尊重生命,即便是敌人的生命;而美国军队轰炸了费卢杰的医院,轰炸了那些也曾抢救美军伤员的医院,美军漠视平民的生命,美军甚至漠视普通美国军人的生命,这就是费卢杰旅和美军的区别。"
视频随后展示了费卢杰城内的一系列画面:被炸毁的学校,屋顶塌陷,课桌椅散落一地;一座古老清真寺的尖塔倾斜,墙壁上布满弹痕;居民区内,一栋栋民房成为废墟,街道上满是瓦砾。
此时,解说也变得沉重起来:"美军所到之处,留下的只有废墟和伤痛。"镜头依次扫过被炸毁的学校、清真寺和民居。"这些不是军事目标,这些是平民的家园、孩子们的学校、人们祈祷的场所。美军的轰炸没有区分目标,他们摧毁的是一个城市的心脏,一个民族的希望。"
镜头转向一位年迈的老妇人,她站在自己被毁的家门前,泪流满面地讲述美军如何摧毁了她一生的心血。接着是一个小男孩的证言,他哽咽着描述失去父母的痛苦。解说也一如既往的沉痛:"这就是美国人挑起的伊拉克战争的真相,这就是普通人民所承受的苦难。他们不是统计数字,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有着自己的故事和梦想,那些曾经美好的故事和梦想,因为侵略者的到来戛然而止。"
就在视频内容充满了悲伤的“冷色调”时候,紧接在后面的就是充满希望的“暖色调”,视频中,费卢杰旅的战士们背挎钢枪,手持铁铲等工具,在废墟中搜救幸存者。战士们小心翼翼地从被炮击轰倒的建筑中抱出一个受伤的小女孩,将她交给医务人员。另一组战士正在喊着号子一同发力,搬开沉重的路障,为救援车辆开辟通道。
"但费卢杰旅没有被击垮,在最危险的时刻,他们挺身而出,保护这里的人民。"
接下来,视频转向费卢杰旅的训练场景,战士们在晨曦中列队跑步,汗水在阳光下闪耀。镜头扫过费卢杰旅的不同成员,有年轻的面孔,也有饱经沧桑的老兵,甚至可以看到几位女兵。
解说也在此刻继续说道:"也许有人会问,费卢杰旅是什么样的组织?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这是费卢杰旅的核心价值。这不是乌合之众,这是一支有组织、有纪律伊拉克人民的武装力量。费卢杰旅不分种族、不分宗教。它代表的是所有伊拉克人民的利益。无论是库尔德人、阿拉伯人、逊尼派还是什叶派,在这里,所有人都是兄弟姐妹。"
前面的铺垫到位,进入到了正儿八经的的费卢杰战役内容,此时,视频的节奏也加快不少,费卢杰旅的战士们在城市街道间穿梭,与美军展开残酷的巷战。视频中的费卢杰旅表现出了不错的战术素养,正如解说中提到的:“费卢杰旅不是莽夫,他们有策略,有战术。每一次行动都经过精心策划。"
例如狙击手选择有利地形、耐心等待目标出现,并精准命中远距离目标;例如费卢杰旅的士兵在狭窄的街道上布置反坦克武器,然后巧妙地引诱美军装甲车进入伏入击圈。视频中穿插了不少"原始素材",比如由费卢杰旅战士自己拍摄的手持摄像机画面,或是"缴获"的美军士兵用手机拍到的画面。这些素材虽然画质很粗糙,但"第一人称"视角的画面还是给观众创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激烈的战斗渐渐落下帷幕,视频来到了“高潮”:大批美军开始投降。
镜头缓缓推进,聚焦在费卢杰的一片废墟上。晨雾中,几个身影悄然出现在破损的建筑物后。起初只有寥寥数人,但很快,更多的身影陆续显现。他们身着美军制服,双手高举过头J顶。画面拉远,整个街区,从各个角落和掩体中,美军士兵们陆续走出,他们眼神中满是疲惫,制服上沾满尘土和血迹。镜头转向一位年轻的美军士兵。他看上去不过二十出头,眼神游移不定,时而望向天空,时而看向地面,脸上的表情不断变化恐惧、羞愧,看起来对投降这事依然无法接受。
直到一名费卢杰旅战士接近他时,他明显地颤抖了一下,当他缓缓将武器交给费卢杰旅的战士时,他深深地呼出一口气,仿佛卸下了长期背负的重担,整个人都释然了。
紧接着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画面:进入费卢杰的美军最高级别的军官在一份文件上签字。画面中央是一位身材高大的美军军官,当他伸手去拿放在桌上的钢笔时,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手在微微颤抖。那只曾经握枪的手此刻显得异常僵硬。尽管如此,他还是强迫自己完成了签字,最后的一笔仿佛用尽了他所有的力气。
镜头又对准了文件,清晰地显示这是一份投降书,上面明确写明美军同意放下武器并成为战俘,而费卢杰旅承诺按照国际公约保护战俘的安全。解说在这里调侃道:“费卢杰旅的指挥官阿卜杜勒先生说,他梦想有一天,能以游客的身份进入费卢杰或是伊拉克战争纪念馆,以亲历者的身份在纪念馆中看到这份被收藏的文件展出,他已经迫不及待了。”
上一篇:第五人格,你懂什么叫双弹飞轮?
下一篇:因为太强,凤傲天非要围着我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