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宇文
龙德施泰特摇摇头:“我们手底下满打满算也就只有几千名德国人,剩下那些捷克人、克罗地亚人和土耳其人,他们的表现太糟糕了,真让人怀疑这些家伙是不是敌人的卧底。”
龙德施泰特又指着在火车站里排成行军纵队的大德意志营官兵,说:“你们来了一千多人!听说都是些很专业的山地猎兵,这对罗马尼亚战场来讲,已经是一股很大的助力。”
浮士德扫扫帽檐上的积雪,说:“罗马尼亚军队就有五十万人,塞尔维亚和希腊军队也有几十万人,然后,英法两国还在萨洛尼卡组织了十二万人的东方集团军,这样算起来,协约国在巴尔干战场的总兵力得要接近一百万人吧!一百万人的敌军,一千人的大德意志营,居然能有很大作用吗?”
龙德施泰特少校听到这里,原本谦逊的语气里顿时充满傲气:“当然,因为你们不是别人,你们是一千多名德意志军人,那在巴尔干这就是能起关键性作用的强大力量。”
浮士德顿时仰天哈哈大笑:“少校阁下!借您吉言,让大德意志营旗开得胜吧!”
浮士德现在对德军高层,兴登堡东线派和法金汉西线派的政治斗争,并不感兴趣,他也不关心法金汉和马肯森元帅的指挥权斗争,大德意志营需要的是尽快投入战场,在软柿子罗马尼亚身上狠狠刷军功。
然后浮士德才有机会把大德意志营变成大德意志团,一步一步往上爬,再继续扩大国社党的影响力,直到德国逃无可逃的战败时刻到来,便是国社党走上革命阶梯的序章。
浮士德又向龙德施泰特少校仔细询问了前线战况,当然,他也不至于需要了解整条战线的情况,主要是了解大德意志营接下来要参与的斯库杜克隘口一线情况。
“这边的山势都很高,至少也在一千米、两千米的高度,罗马尼亚人还有很大的兵力优势,我没有夸大其词,在所有山口,罗军的优势都是我方的十倍左右,而且,你们要知道,我方兵力全靠捷克人、克罗地亚人来充数,他们根本没有多少战斗力。”
龙德施泰特少校一一介绍前线种种问题,说:“后勤也很困难,诸位,所有的弹药都要从德国境内运到罗马尼亚,我们每个师手头经常只有一个弹药基数可用,奥地利人可以从布拉格运来一些炮弹,可步枪弹和机枪弹,都要我们自己解决。”
“捷克人最爱开小差,克罗地亚士兵一跟塞军交手,还可能出现哗变,没一个可靠的帮手,22军第一次攻打伏尔甘和斯库杜克隘口的时候,两天时间,我们就断了粮,根本打不下去。”
“还有俄国人,俄军虽在科韦利作战失利,目前已经没有能力再度发起进攻,可他们派了一些较小规模的精锐部队来支援罗马尼亚,还有空军,俄罗斯人、法国人、英国人,都想方设法朝罗马尼亚飞来了许多飞机,这也给我们增添很大困难。”
第三十八章 铁托
龙德施泰特絮絮叨叨了一大堆前线困难以后,浮士德反而更有战胜的信心了,因为大德意志营的种种艰苦训练,本来就是为应对罗马尼亚这类复杂战场。
反而是在西线呆板僵持的堑壕战里,大德意志营再怎么努力,也很难取得多么惊艳世人的军功战绩。
龙德施泰特还在渲染协约国空军的可怕,德国空军在飞机装备水平和飞行员驾驶技术两方面,都比协约国更为出色,可在罗马尼亚这个次要战场,总参谋部一共也只给了法金汉和马肯森几十架侦察机,罗马尼亚则先后得到了英法俄意四国至数百架飞机的增援。
就德军这几十架飞机,放到西线,还不够“红男爵”里希特霍芬一个人乱杀呢。
大德意志营一千余人,这时候就几乎没做任何休息,龙德施泰特少校本来有意邀请浮士德等人前往第二十二军的司令部休息,可浮士德婉拒了龙德施泰特的邀请,他提出要先去前线看看。
大德意志营便排成单列纵队,向着喀尔巴阡山前的德军迫击炮阵地前进。
一路上,浮士德也看到了许多奥匈帝国的少数民族,什么捷克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匈牙利人、斯洛伐克人……全都有,而且看起来全都士气不高。
这些奥军士兵堵塞道路,他们的军装也穿戴不整齐,后勤全靠手推车,经常有士兵乱哄哄的道路堵得水泄不通。
为了赶路,龙德施泰特只好教了浮士德一个办法,那就是由先头部队手持刺刀驱赶那些漫无目的、堵塞道路的人流。
在德军的这种做法之下,除了奥匈帝国嫡系的德意志族部队以外,其他少数民族士兵,看着德国人的眼神,都不大友善,或者毋宁说是已经带上了些许仇恨。
浮士德心下一叹,德意志人经营中欧千年,其实同化工作是有很大成果的,到工业革命以前,中欧的捷克人、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都已经实现了很高程度的德意志化。
可是工业革命以后,民族主义风潮兴起,德国人,还有奥匈帝国占统治地位的德意志族,都以民族主义为武器,那就保不住奥匈帝国的各大少数民族也纷纷祭出民族主义,要求独立。
到达迫击炮阵地以后,龙德施泰特少校指着前面的雪山,告诉浮士德:“就在那里,在那后面就是主战线,如果有人能攻下斯库杜克隘口,我们可以包围歼灭起码十几万罗马尼亚军队,这场仗差不多就打完了,可这处隘口地形险峻复杂,罗马尼亚守军人数众多,他们在隘口后方还有个机场,只要有哪些协约国飞机在,斯库杜克隘口就稳若金汤。”
山上,稀疏的冷杉树和白桦树向外伸展,在白雪和半黑的紫色天空映衬下,显得寂静又漆黑。
浮士德若有所思:“就是说,只要我们有办法绕到斯库杜克隘口背后,摧毁协约国的机场,德军就能攻下斯库杜克隘口,我们就能取得罗马尼亚战役的胜利。”
龙德施泰特少校点着头:“话是这样说,可要做到却没有那么容易,这里的山势太险要了。”
龙德施泰特对德军短时间内突破斯库杜克隘口的前景,十分悲观,不过浮士德却不这么看,一方面是他认为大德意志营所受的登山训练,足以征服喀尔巴阡山,另一方面,当然也是因为有他浮士德在,别说是平均海拔一两千米的喀尔巴阡山,就是喜马拉雅山也挡不住浮士德的脚步。
浮士德向龙德施泰特提出的要求,只有一项:“给我们一些向导,一些熟悉本地地形的导游,然后,少校阁下,您就准备好指挥大军从容列队通过斯库杜克隘口吧。”
浮士德跟龙德施泰特要了十几名奥地利人向导,这些人依次向浮士德报告姓名、职务,还有他们在喀尔巴阡山待过多长时间,其中一名向导的名字,很快就引起浮士德的注意。
“就是你?你叫约瑟普·布罗兹?”
“是我,中尉先生,我叫做约瑟普·布罗兹,克罗地亚人,我在喀尔巴阡山待了几年时间。”
回答者仪表堂堂,浮士德对这名字的印象可比龙德施泰特更深:“你有什么绰号吗?约瑟普·布罗兹下士。”
“嗯?”回答者略带疑惑,“是有个绰号,大家喜欢用克罗地亚的方言叫我,大伙都喜欢叫我铁托。”
浮士德忍不住拍了拍手:“铁托!很接地气的名字,你来做我们的通信员,带我们好好熟悉一下喀尔巴阡山。”
一战的战场上,可到处都是龙蛇潜伏啊,浮士德不禁想到,后来影响全世界的那些风云人物,什么丘吉尔、麦克阿瑟、图哈切夫斯基、朱可夫、古德里安、曼施坦因……
还有许多人物,估计都在一战某处战场蹲战壕吧。
铁托的记性、绘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好,而且他虽然是克罗地亚人,不过曾长期在高度德意志化的斯洛文尼亚首府卢布尔雅那生活,所以德语也说的很流利,跟大德意志营的官兵们沟通起来,毫无障碍。
浮士德也很快记好了斯库杜克隘口的地形,他在铁托绘制的地形草图上,圈出一个叫做1794高地的位置。
1794高地就是一处高度为1794米的山峰,上面有一处罗马尼亚人的阵地,可以侦察斯库杜克隘口南侧穆塞鲁和普利斯洛浦的情况,浮士德提议先占领此处,隆美尔看过地形图以后,也表示赞成。
舍尔纳和凯塞林都站了出来,想亲自带队上阵,托马则说道:“看今天的情况,天气不会太好,我们应该选个好天气。”
向导员铁托也马上说:“是的,诸位长官,看天上云朵的形状,肯定很快就会下雪,也可能是下雨,那样情况就更糟了。”
浮士德抓起帽子,说:“天气变差,也会让罗马尼亚人掉以轻心,就该趁坏天气发起突袭。”
不过,浮士德也清楚在雨夹雪的天气里,要突袭1794高地的山顶阵地,肯定没有那么容易。
浮士德提出:“我亲自带队出发,我可以保证,不论天气多么糟糕,我们都能顺利占领1794高地。”
隆美尔当然相信浮士德的实力,可大德意志营的另外三位连长,还是有所疑虑。
凯塞林也说:“不如再等几天,等天气好些。”
浮士德拒绝:“就得是现在,;罗马尼亚人不熟悉我们,第一次突袭的效果一定最好。”
浮士德这么急着出击,当然还有另外一层考虑。
再过几天时间,埃普上校可就要从慕尼黑赶来前线,到那时候,浮士德就没办法再架空埃普上校了,大德意志营的指挥权便会落到这个贵族军官手里。
隆美尔支持浮士德的主张,浮士德又表示他只带第一连的突击部队出发,剩下三位连长见状,也就不再多说,暂时同意了浮士德的想法。
在浮士德出发以前,隆美尔还是稍感担忧:“雨水夹着雪,山地会变得特别危险。”
浮士德拍胸脯保证:“有我在,不会有任何问题。”
大德意志营第一次实战行动的突击队,所有人选,都是浮士德亲自精挑细选出来的,希特勒和佐尔格全部在列,向导员铁托也要一同参与行动。
突击队其他队员,也都是这段时间之内,在浮士德和小胡子篝火演讲里,表现比较活跃的积极分子。
因为浮士德很有自信,他带队突袭,肯定能够立下军功。
大德意志营的首功,自然是要分给国社党的自己人。
“行动……开始吧,我们的口令是,攀登新高峰!”
第三十九章 1794高地
天空正在下起大雨,冬日寒风中飘零的雨水混杂落雪,一场雨夹雪将本来地形就十分险峻的斯库杜克隘口,更变为了难以跨越的天堑之地。
天越来越黑,雨越来越大,不一会儿功夫,就将在1794高地上巡逻的罗马尼亚士兵淋湿,罗马尼亚人因此都躲进了有遮雨顶的哨所里面。
罗马尼亚人纷纷放下被打湿的武器,然后裹起毯子,十多人一群的围坐在暖炉旁烤火,这样的夜晚中,时间变得格外漫长,凛冽的寒风中,也没人觉得德军会在这时候发起进攻。
外面的山路被雨夹雪打湿,肯定异常泥泞难行,山顶气温又低,周围都是茫茫白雪,能见度很低,没有挡风的墙、取暖的火和果腹的食物,要是穿着湿衣服待在风雪中,不要半天时间,肯定就会被冻伤。
说不定,还会被直接冻死。
只有一名罗马尼亚哨兵,还在哨所外巡逻,他在雨夹雪里打着哆嗦,正想着,是不是也该跟其他战友一样躲进哨所里取暖,很快,这名哨兵就听到了砰的一声,有些像手枪的击发声。
一发照明弹嘶嘶作响的飞向山顶,在空中颤抖,形成一个白色的镁光灯,高挂在稀疏的桦树和冷杉上方,雪地上投映着树枝黑色的条纹。
罗马尼亚哨兵顿时呆住了,他到这时候都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也根本没想到这是德军的一次突袭行动。
因为1794高地的地势易守难攻,周围非常陡峭,东北方向和北部几乎呈90度角,罗马尼亚军队在附近设了三处岗哨,还在山丘上建了一个环形工事。
照理来说,德军就算要对1794高地发起进攻,至少也要先进行炮火准备吧?
没有炮火准备,那就肯定不是真正的攻势,顶多只是侦察活动而已。
风雪中的山壁上,一排德军士兵正跟着浮士德往上攀爬,浮士德先徒手攀上陡峭的90度绝壁,然后就用登山缆绳,一口气将十多名德军士兵拉了上来。
就算大德意志营的官兵,都在此前的高山训练里见识过浮士德的本领,可在战场上见到这一幕,所有人还是不由得露出目瞪口呆的表情。
第一次见识到浮士德这种雅利安超人的铁托,更是狠狠给自己脸上来了两个耳光,确认自己没有做梦以后,才感叹一句:“难怪德军是世界第一陆军……”
“上来,都上来,大家跟着我,爬上来。”
罗马尼亚人的守军是不满编的一个营,总兵力约有七八百人,大德意志营的这支先头突击队,则有一百余人。
浮士德一次就能将十五六人拉上峭壁,也就是十来分钟的功夫,一百多人的突击队就全被浮士德拉上山顶,隆美尔和希特勒沿着缆绳上山以后,所有人就都到齐了。
山顶上的罗军还在懵懂之中,浮士德朝希特勒点点头,小胡子就用手枪打出一枚镁光照明弹,大德意志营一百余人的突击队,便顺着亮光,火速向罗军的岗哨冲去。
浮士德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他看到了一名站在雪堆后面的罗马尼亚哨兵,马上举起步枪,一发子弹飞过去,那名罗马尼亚哨兵还没来得及大喊一声,就头顶冒血,倒在了雪地上。
1794高地一片混乱,隆美尔带人在罗军哨所侧面架起机枪开火,打了两个短点射,紧跟着,就是一连串机关枪的持续射击,左边,大德意志营的另外一挺机枪也加入进去。
浮士德就笔直站在山顶的树荫下,就像一个旁观者,满脸冷静,对眼前发生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隐蔽!趴在地上!浮士德先生!”
小胡子大声喊叫着,他已经平趴在雪地的一个浅坑中,罗马尼亚人的反击也开始了,一些哨所的房屋内,有罗马尼亚士兵开枪还击,他们的火力射击在山顶的树木上,子弹劈啪作响,打落了好些冷杉上的雪花。
“给我些手榴弹。”
浮士德轻轻喊了一声,然后小胡子便马上鼓足勇气,他从浅坑里几下跳出来,很快来到浮士德身边,将所有手榴弹都交给浮士德。
浮士德指着对面,说:“阿道夫,隆美尔已经用机枪压制住了山顶上罗马尼亚人活动范围,你和佐尔格带人射击那一面,不要让罗马尼亚的迫击炮有机会开火。”
高山风雪和枪林弹雨之中,小胡子伸直手臂:“嗨!浮士德先生,交给我们!”
浮士德将大量手榴弹挂在身上,然后就飞奔出去,他跳过罗马尼亚哨所前的几处挡风墙壁,一次轻轻跃出,就是至少七八米的距离,好像山顶不存在重力似的。
好些从哨所里冲出来的罗马尼亚士兵,都震惊住了,不过马上就又发生了让他们更加惊呆的事情。
浮士德一边向前冲去,一边朝每一处经过的哨所投掷手榴弹,山顶上到处爆炸,“轰、轰、轰……”炸个不断,当遇到稍高一些的碉堡墙壁时,浮士德干脆不做任何闪避,他就这么硬生生,用脸撞在了罗马尼亚碉堡的墙壁上!
然后,轰隆一声,坚固的水泥碉堡上,就被浮士德撞出一个人形的破洞,碉堡内的罗马尼亚人面面相觑,还没做出任何反应,就被泥头车一样向前冲去的浮士德撞得飞了出去。
浮士德在碉堡内部引爆手榴弹,爆炸余波顺着浮士德用身体撞开的缺口,将缺口轰开更大范围。
直到这时候,浮士德才摸了摸自己的脸颊,他的手上摸出一抹血迹,面部隐隐作痛,看来,雅利安超人要用脸撞开水泥碉堡,也还是会受些皮肉伤的。
浮士德的脸,又不是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
顶多是七十五毫米炮弹罢了。
罗马尼亚军队在1794高地上的防御,已迅速瓦解,哨兵们本来就分散在众多哨所内,只有少数人来得及拿起武器组织抵抗,大多数罗军士兵,都还没来得及拿起步枪,就被小胡子、佐尔格带着突击队俘虏。
隆美尔指挥着几个机枪小组,又彻底撕碎了罗军山顶阵地的所有道路,罗马尼亚士兵只能躲在哨所房屋内各自为战,互相无法支援。
再加上一个浮士德,轻而易举就用脸撞破了罗军的山顶碉堡,大德意志营的一百余人突击队,几乎没有付出多少代价,便占领了1794高地。
而且还俘虏差不多一个营的罗马尼亚人。
这一点,其实没什么奇特的,普通的德军部队,一个连也经常要承担对抗罗军一个营的任务,大德意志营作为德军的王牌精锐,用不满编的一个连打败罗马尼亚一个营,其实算是德军的正常发挥。
难主要还是难在地形上。
1794高地的地形,实在易守难攻,再加上今天天气这样糟糕,所以罗马尼亚人才完全放松警惕,连哨兵都离开岗位回屋取暖。
正常来说,德军要仰攻这样的90度峭壁阵地,那至少也要拿出一个山地猎兵营的兵力来,除此以外,还起码得有一个迫击炮营的炮火支援。
结果呢?
刨除登山行军的时间,浮士德率领大德意志营的突击队,除了过于激动的小胡子受了伤以外,部队在一人未死的情况下,仅用时一小时,便完成了击溃罗军一个营、占领1794高地的高难度任务。
铁托看着山顶上几百名高举双手的罗马尼亚士兵,喃喃自语:“太夸张了、太夸张了,这科学吗?这不科学啊。浮士德,浮士德,德国人不会真比其他种族优越吧!”
铁托都让浮士德搞得怀疑价值观咯。
第四十章 普洛耶什蒂
罗马尼亚人的确有些战斗力,他们能在入侵特兰西瓦尼亚失败以后,依然坚守住斯库杜克隘口,已经证明罗马尼亚至少也是一支合格的欧洲军队。
无论是天气原因、地形原因,还是后勤方面的困难,总之,罗马尼亚军队确实在斯库杜克隘口战役中让德军吃亏,德奥联军的第22军连续两昼夜的进攻,都未能在斯库杜克隘口一线取得任何进展。
结果。
浮士德和大德意志营一到,立即就拿下了斯库杜克隘口一线具有极高战略价值的1794高地。
一个军都没能打破僵局,浮士德一到,一个营,马上便打破僵局。
胜利来得太快,龙德施泰特少校都觉得有些难以置信,隆美尔已经派人去通知第22军军部,命令他们增派援军接管1794高地的山顶阵地。
只要在这处山顶阵地架起大炮,德军就能直接威胁到罗马尼亚人在斯库杜克隘口的核心防御阵地。
山顶上,雨夹雪还在继续下着,浮士德穿着湿漉漉的衣服坐也不是,躺也不是,树枝也被打湿,连火都生不起来。
上一篇:我家宝可娘为啥有点怪?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