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宇文
在大战爆发以前,卡罗尔一世就已经和德国、奥匈帝国签订了军事同盟协定,所以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战争一旦爆发,罗马尼亚是会加入同盟国阵营的。
只是卡罗尔一世刚刚好在1914年去世,卡罗尔一世的继任者斐迪南一世,则和卡罗尔一世完全相反。
卡罗尔一世是绝对的亲德派,在罗马尼亚威望极高,作为异族君主却改宗东正教,日常也不讲德语,而是完全说罗马尼亚语。
斐迪南一世则受到他妻子影响,斐迪南一世的岳父是英国的爱丁堡公爵阿尔弗雷德,岳母是俄罗斯的玛丽亚·亚历山德罗芙娜女大公,政治立场上是亲英派、亲俄派,而且坚持天主教信仰,没有改宗东正教,也不会讲罗马尼亚语。
德国就倒霉在卡罗尔一世恰巧病故于1914年,换上来了这么一个亲英的斐迪南一世,直接导致了德国对罗马尼亚几十年的经略合作,功亏一篑。
但是如果历史没有再发生变化,那斐迪南一世加入协约国的决定,却会给罗马尼亚带来极大的好处,使罗马尼亚成为巴尔干多番大混战中最后的赢家,赢得最多领土,并一直把这份胜利果实保持到21世纪。
前提是历史没有发生变化。
第四十三章 宴席*
村庄里的罗马尼亚人对待德国占领军的态度友善过头,当地男性不是被征兵征走,就是逃亡到了喀尔巴阡山脉的另外一侧,连村长和神甫都不见了踪影,村民的领头人物成了一个颇有姿色的妇女。
女人名叫亚历珊德拉,据说是村子里原本村长的妻子,身材高挑,看起来还很年轻,完全是青春靓丽的少女模样,很难想到她已经有过生育,一对对称的雪白把带有奥尔特尼亚格纹的亚麻衬衫撑得高高的,腰也很细,充分发育的臀部被红色的两面围裙包裹得更显丰满。
亚历珊德拉主动欢迎浮士德等一行占领者,她带着另外七八名年纪较大的妇女围了上来,热情洋溢:“长官,我们准备了一桌饭菜,欢迎你们来到晚宴上。”
因为战斗在即,浮士德本来想婉拒罗马尼亚村民们的宴请,可是还没等浮士德的拒绝,托马上尉就已经操着并不流利的罗马尼亚语,一口答应下来。
浮士德皱着眉毛,看了托马上尉一眼,托马上尉解释说:“先生们,我们就在战斗之前好好吃上一顿饭吧,仗就是打得再漂亮,也难免有伤亡,你们都那么急着去死吗?”
隆美尔板着脸,在大德意志营的军官之中,就属隆美尔的行事作风最为一板一眼:“我们不急着死,可战斗前,仅有的时间,应该用来做军事相关的准备。托马上尉,请不要让我怀疑您作为军人的专业性。”
隆美尔的话把气氛搞得僵硬起来了许多,其余的军官们赶紧在两人之间打圆场,舍尔纳和凯塞林都支持先吃完这顿饭再说,毕竟,只是一顿饭而已,何况罗马尼亚人的友善态度,也值得好好回应。
浮士德同意了亚历珊德拉的邀请,罗马尼亚人的小孩,也都围着德军军官转,向占领军索要糖果和巧克力。
托马上尉得意道:“战争爆发以前,我在罗马尼亚旅行了一个多月,罗马尼亚人很信任德国,他们认为德国的工业品、军队和制度,都是世界上最好的,当然,德国男人也是世上最有魅力的。”
为了缓解气氛,托马上尉又说:“就像隆美尔上尉,像你这样英武的相貌,罗马尼亚女人巴不得将你拖进她们的闺房。”
隆美尔蹙眉不语,他是非常传统的基督徒,对托马上尉的这类荤玩笑,很不感冒。
凯塞林笑道:“隆美尔上尉的脸,是那种容易得到男人尊敬的英俊;要说论女人的喜欢,肯定是浮士德那张脸更叫女人喜欢。”
跟在军官们身边的小胡子,也锐评说:“斯拉夫女人就是这样,她们缺乏道德的教化,一个个都不守妇道,淫乱得很,我敢说,这村子里的斯拉夫女人全是一个样子,看她们走路的样子……啧,堕落的斯拉夫人啊。”
在小胡子的印象中,似乎生活在德国东方的人,就全都是斯拉夫人。
大德意志营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佐尔格马上反驳:“阿道夫,罗马尼亚人并不是斯拉夫人,他们讲的罗马尼亚语,是属于罗曼语的一种,从亲缘上来讲,罗马尼亚人跟法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更为接近,应当是拉丁人的一支。”
小胡子又“啧”了一声:“拉丁人,那就不奇怪了,世界上再没有比拉丁人更淫荡的民族。”
托马上尉说:“罗马尼亚女人都觉得德国人有钱……他们总想缠过来,战争期间更是如此。”
小胡子斥责说:“德意志人可万万不能和拉丁人、斯拉夫人交媾,混血将降低德国人的血统纯度,哪个军人为一时鱼水之欢和异族发生关系,就是天大的罪恶。”
佐尔格就有一半的俄罗斯血统,他对小胡子的离谱种族观念,可没有好脸色:
“所以罗马尼亚人独立以后,才选择了罗马这个国名,阿道夫,他们自认为是罗马帝国最纯正的后裔,是两千年前征服了达契亚王国的罗马军团后裔。”
小胡子嘴硬道:“在东方,全是一些假冒罗马帝国之名的蛮族,就和俄罗斯人一样。对吧?罗马尼亚人信仰的也是东正教,东方的落后民族都是如此。还说什么是罗马军团的后裔,其实罗马尼亚人根本就是达契亚人的后代吧,他们是被罗马帝国征服的人。”
佐尔格无语:“东正教,最正牌的罗马帝国,拜占庭人也是信仰东正教。”
小胡子大声说:“拜占庭!希腊人的赝品吧,他们的历史书有一点靠谱的东西吗?希腊人都敢把罗马帝国的历史据为己有啊,这是多大的胆子,正牌的罗马帝国,应该是德意志人的神圣罗马帝国。”
小胡子的历史水平,以十九世纪的标准来讲不差,以二十世纪初的标准来讲,就已经是种族主义入脑,十分偏颇。
浮士德无奈的扶额,制止了小胡子和佐尔格的争吵,在前面,亚历珊德拉也带着众军官们来到了她家中,所有的饭菜都已经准备好了,十分丰盛,而且还根据德国人的口味,做了调整。
主食是罗马尼亚传统的玉米粥,由玉米粉加水或牛奶熬煮而成,质地绵密,一般是搭配炖肉、酸奶油或羊奶酪食用,今天则是搭配上了酸菜卷和米茨烤香肠,还有热腾腾的牛肚酸汤,中间,作为招待贵客的必备菜,就是作为主菜的烤全猪。
酸菜卷是用酸白菜叶或葡萄叶包裹碎猪肉、碎牛肉,还有大米、香料的卷菜,慢炖数小时,米茨烤香肠则是混合牛肉、羊肉、猪肉的香料烤肉肠,通常用大蒜、百里香、香菜调味,牛肚酸汤里加入了大量大蒜、酸奶油和醋,味道浓郁。
这些菜肴普遍偏酸,常用柠檬汁、醋或发酵麦麸调味,符合德国人爱吃酸菜的口味,就文化上来讲,则能看得出来,罗马尼亚人的饮食已经受到奥斯曼帝国长期统治的巨大影响,这些菜品都使用了大量的土耳其香料。
亚历珊德拉亲昵的为浮士德准备啤酒,她走在前面,浑圆的臀部随着走路左右摇摆,真是难得一见的旖旎风景。
在战争期间,能吃上这么多美味又新鲜的食物,真的非常难得,浮士德也就跟着大快朵颐起来,这大概因为罗马尼亚这条战线最近才爆发战争,所以物资方面,还不像其他国家那样,经过数年战争的压榨都已经到了国困民穷的地步。
罗马尼亚人还没完全意识到战争的恐怖和残忍,所以亚历珊德拉还能对占领者有这么好的态度,估计她们认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或许还觉得,战争结束以后,德国和罗马尼亚又会迅速恢复友好的关系。
一起参加宴席的其余罗马尼亚妇女,还邀请德国军官跳舞,亚历珊德拉也拉起浮士德的手,一起跳罗马尼亚传统的霍拉舞。
霍拉舞就是两人牵手,环成一圈旋转,然后越转越紧,身体都渐渐贴到一起,亚历珊德拉的身高和浮士德差不多,跳到一半,亚历珊德拉就背过身来到浮士德的怀中,她的臀部刚好处在浮士德小腹下方,随着舞蹈的摇晃,亚历珊德拉身体热乎乎的rou感,不断磨蹭在浮士德的身体上。
在罗马尼亚排萧的欢快音乐里,热情的亚历珊德拉动作越来越快,丰满柔软的屁股压着浮士德,上下左右的蠕动。
她扭过头来,双眉微皱,四目相接,红着脸,面带春情:“军官先生,您轻点撞我。”
亚历珊德拉长发半遮的脸,很明显已经变得绯红,把手摸上去,肯定滚烫十足,浮士德却只觉得无限冤枉,这不是你非要拉着我蹭来蹭去吗?
亚历珊德拉对浮士德这位德国军官,也不知道是有好感,还是纯粹想来占浮士德的便宜,或者是村子里的男人全走了,女人们这才难耐寂寞?
因为亚历珊德拉是背对着浮士德,浮士德的双手又被她牵着,就是环壁交叉在亚历珊德拉的胸口前,伴随着亚历珊德拉的动作,浮士德的双手就只能压在她的胸部上,蹭动中,手臂很快就感觉到了胸部渐渐硬挺的凸起。
浮士德几乎可以感受到凸起上面细微的褶皱,也能感觉到娇嫩柔软的东西在慢慢变硬,亚历珊德拉的脸越来越红,下半身向后用力挤压,屁股沟很快就卡住了浮士德,浑圆柔软的屁股更借机不断蠕动,占着浮士德的便宜。
浮士德有些慌乱起来,他使劲儿瞪了亚历珊德拉一眼,可这女人不为所动,还在往后顶,几乎要让浮士德快要感觉到长裙下的温热潮湿,浮士德只有向四周看,怕周围的人看见这一幕,亚历珊德拉却马上夹紧屁股,两人几乎是同一时间,发出了低微的呻吟声。
亚历珊德拉转圈似的扭动腰部,继续加强刺激,浮士德终于受不了了,他用力松开手,挣脱出来,身体向后退了好几步,亚历珊德拉下半身的背后,在她的裙子上,双腿并拢位置,已有了一小块十分明显湿透了的水渍。
浮士德退到餐桌边,用力拍了一下桌子,低吼道:“我说……我们该去干正事了!”
===
以后章节名带*的,都是有黄文内容,不爱看的可跳过
第四十四章 武器外交
在战争初期,总有人觉得战争就只是鲜花和露水,将其视为一场短暂的狂欢节,殊不知欢愉的残暴必以残暴的欢愉终结,德国人经过两年多的战争,已经渐渐看清了这一点,罗马尼亚人却还没有完全认清楚现实。
德国人很快就会教会他们现实的残酷。
龙德施泰特分配好了各部队负责的区域,除了大德意志营以外,另外还有第22军的两个符腾堡山地猎兵团加入战斗,大德意志营负责勒苏路易高地东侧的战线。
这一侧的高地外围,还有一条河流,罗马尼亚人叫它库佩努尔河,河宽四十余米,冬季是枯水期,水特别浅,河中还有流冰,河堤上有很多挂着积雪的白杨树。
浮士德手里有一张从第22军指挥部拿到的地图,地图上的信息特别详全,河堤周围的要点都被特别圈了出来,具体的高度也都被标了上去,最重要的就是地图上还标出了河流最浅的位置。
库佩努尔河最浅的河段,德军士兵已经可以直接徒步涉水过河,只是冬天的冰河气温极低,一路涉水过去还是非常难熬,如果这时候遭到罗马尼亚守军的阻击,光是冻伤都可能让大德意志营严重减员。
好在天气不佳,库佩努尔河两岸还有浓雾,浮士德在大雾中头一个带队过河,小胡子跟着过河以后,由他负责带领侦察兵前出观察,也就是十来分钟以后,小胡子的侦察报告就送了回来,他们在大雾中发现了一个由6到8个人组成的罗马尼亚侦察小分队,请示要不要开火。
本来按照德军的任务式指挥要求,基层士官都是有权做这种战术决定的,不应该事事询问上级,免得耽误军机。
可小胡子对浮士德,那可不是一般的忠诚啊,真是早汇报、晚请示,就把掏心窝子出来给浮士德看。
浮士德马上请求舍尔纳带他的部队出发,德军使用的瞄准镜、观察镜,都是蔡司的军用品,质量可比罗马尼亚人手里的装备好得多,所以也不奇怪,德军可以先行发现罗马尼亚军队的动向。
小规模的战斗很快开始,第一轮交火过后,就有几名罗马尼亚士兵倒在了地上,其他的都逃往浓雾中了,几分钟后,德军左侧的枪声开始密集起来。
侦察小队报告说,很多罗马尼亚士兵正从小河东侧向德军移动,罗马尼亚人的动作很快,先头部队距德军只有几百米距离。
隆美尔和凯塞林,当即就自发指挥重机枪组朝敌人的方向移动,命令他们用火力封锁河道、河堤和小路,罗马尼亚军数量不少,可德军是先发制人,火力又强大,再加上浓雾之中,罗马尼亚人摸不清楚局面,只能被动挨打,很快大德意志营就完全控制住了库佩努尔河对岸的阵地。
余下部队,就这样从容过河,浮士德抓紧时间观察敌情,这时候雾气已经减少许多,德军使用的蔡司望远镜可实现3到5角分的角分辨率,能清晰识别1公里处的人体轮廓,算是这时代世界第一的光学性能表现,只是以浮士德的肉眼视力,他都用不着望远镜。
罗马尼亚军队在勒苏路易高地附近,也按照协约国军事顾问的要求,修筑挖掘了密密麻麻的堑壕,壕沟不断延伸,一直到位于高地侧面的炮台处,那里还摆放着大约有十几门野战炮。
因为这是一场高地攻坚战,所以浮士德在战术方面,主要还是请教山地战的专家舍尔纳,还有大德意志营里最专业的参谋保卢斯。
保卢斯在战前就已经为浮士德制订好了具体的行动方案,大德意志营过河以后,首要目标就是摧毁罗军的炮兵阵地,这既可以削弱守军的火力,也可以使得勒苏路易高地的罗马尼亚守军误判德军目标,让他们觉得德军的进攻是以夺取炮台为主。
因为勒苏路易高地的防守较强,现在天气又不好,罗马尼亚人第一时间未必想得到德军胃口如此之大。
在罗军炮台前,舍尔纳上尉捡起一块小石头,在地上划拉开一块空地,用石子为笔在地上画出战场大致地形,他动作极快,一两分钟时间就已经画好。
图刚画出来,舍尔纳就马上告诉浮士德:“……现在请优先派出两个排兵力从正面进攻勒苏路易高地,进行佯攻,一旦遭到守军有力阻击,便马上后撤,这是为了迷惑罗马尼亚人,使他们更迷信德军尚无决心强攻勒苏路易高地……”
“……次则以一个排兵力,从罗军炮台所处的1001高地山脊陡峭面,利用绳索攀登上去……”
浮士德问道:“这是再用一次我们攻占1794高地的故智吗?”
舍尔纳点头:“另请以一个连从山道正面进攻,两面配合,才能更快夺取罗马尼亚的炮兵阵地。”
浮士德击掌赞叹:“舍尔纳上尉眼光之敏锐,头脑之灵活,真是难得的将才,假以时日,成为元帅也不奇怪。”
舍尔纳笑了笑,他这位登山专家却是近视眼,带着一副小圆框眼镜,笑起来的时候,就有些喜剧感。
大德意志营马上行动了起来,浮士德决定由他带队负责攀山奇袭炮台的重任,这一点大家一致赞成,因为1794高地的战斗,早已表明浮士德的力气足够大,有他在,那连排级部队的攀山速度,直接可以翻个好几倍。
浮士德依然是如法炮制,他先打头带着好好一捆缆绳攀上去,然后再用缆绳帮助其他队员迅速上山。
这时候周边枪声又激烈起来,到处都是爆豆一般的枪声,昏暗的天光下,无数的枪口爆绽出橘黄色的火焰,一个个灰色和黄色的人影在晃动、撕杀、倒下……
不多时,浮士德就带着一个排上了山,他们给步枪换上刺刀,迅速前进,1001高地上的罗军注意力完全被舍尔纳带领的第三连吸引,对山脊陡峭一侧毫无防备,等到他们有所察觉的时候,浮士德带领的突击队已经冲进了罗马尼亚人的炮台之中。
“跟着我,冲过去!”
山顶的地形对德军不利,浮士德所处的位置不太好判断清楚敌人的兵力,罗马尼亚人又在炮台较高处可以居高临下开火,如果战斗持续时间太长,德军肯定会有比较大的伤亡。
所以浮士德决定带头猛冲,尽量快速结束战斗,他用力一跳,就已经越过了罗马尼亚炮台将近三米高的围墙,守军炮兵都大吃一惊,他们手里没有步枪,至少一些炮手带着手枪。
可出奇的是,带有手枪的罗马尼亚炮兵也没有做抵抗,他们一见到德军,马上就举起双手投降了。
这不是因为浮士德这个超人,而是罗马尼亚近距离碰到任何德军部队,似乎都会很快选择投降,他们缺乏拼死近战肉搏的勇气,就这点来讲,罗马尼亚军队其实还算不上一支合格的近代化陆军。
德军突击队马上控制住炮台,浮士德竟然看到炮身上刻着“克虏伯大炮!德国制造”的单词。
罗马尼亚独立初期,军队装备老旧,只有一些俄械武器,所以卡罗尔一世时期就与德国进行军事合作,大量引入德械装备,克虏伯公司作为德国军工代表,承担了“武器外交”任务,通过军售巩固德国与罗马尼亚的经济和政治联系。
罗马尼亚在1893年与克虏伯签订首份大宗合同,购买36门C73型77毫米野战炮及配套弹药,到了二十世纪初,从1904年到1912年,在一战爆发前的最后几年里,德国和罗马尼亚达到军售高峰期,罗马尼亚从克虏伯公司购入了120门各77毫米和105毫米野战炮、60门150毫米以上的重型要塞炮,还有超过20万发炮弹及相关配件。
1913年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时,克虏伯还紧急向罗马尼亚交付30门M1903榴弹炮,这笔军售交易的尾款,到现在罗马尼亚都还没打给德国。
算下来,一战前德国向罗马尼亚出售了至少三四百门大炮,现在兜兜转转,又让浮士德给缴获了不少回来。
第四十五章 国社党誓词
浮士德带队攻入炮台以后,罗马尼亚守军腹背受敌,在1001高地正面对抗舍尔纳第二连的部队,也开始出现溃散的势头。
大德意志营的士兵,射击技术都很精湛,大批罗马尼亚人成了机枪火力的靶子,敌军四向逃散,浮士德在炮台的制高点上,一眼眺望过去,罗马尼亚军队的阵地形势一目了然。
罗军匆匆设置的防守地域从炮台下方的道路开始,向西到一棵高高的冷杉树为止,正面大约三百五十米,其中有临石板路的大约十米高的陡壁和一个相对突出的小山头。
“攻击!”浮士德断然道,“现将我们突击队分为三个小组,第一组上陡壁以排枪火力封锁炮台道路,第二组跨过石板路选择阵地,掩护舍尔纳第二连,第三组作为预备队在炮台陡壁后方待命。”
“是!”
小胡子第一个点头领命,其余官兵也都相继附和,经过高山训练和1794高地的战斗以后,浮士德已经在大德意志营内部建立起了强大的声望。
大多数士兵早都把浮士德当成了真正的主官,大伙都把正牌的营长埃普上校忘诸脑后。
突击队为了行动轻便,只携带了一挺轻机关枪,佐尔格端起机枪,铁托在一旁扶起黄铜弹壳的子弹带,然后浮士德一手放在眼罩上,另外一只眼睛聚精会神,在昏暗的光影中锁定了敌人的位置。
“来,佐尔格、铁托,瞄准了打,方位10到15,根据我的口令矫正射击!”
在高地山坡上,罗马尼亚士兵和德军士兵已经交织在一起,混战一片,一时之间难分敌我,也只有浮士德的视力能够准确辨别清楚战场形势,他指挥着佐尔格、铁托这队机枪组开火,居高临下的机枪火力既猛又准,成串的子弹犹如长了眼睛一般飞入敌群,顿时一片鬼哭狼嚎。
黄铜弹壳不断落到地上,很快就堆起厚厚一层,浮士德见火力掩护已经差不多了,便提着上了刺刀的委员会步枪,率先跃出炮台,以低姿前进,他的左右和身后是散开成战斗队形的几十名突击队员。
罗军人数占优,可前后都受到夹击,现在已经乱成一片,浮士德带头冲出来以白刃战驱散士气低落的罗马尼亚士兵,一人向前,千军披靡,可谓是独驱千人了。
在山下,负责统筹指挥勒苏路易高地的龙德施泰特少校,放下手中的蔡司八倍望远镜,满脸惊异:
“这就是圣康坦齐格飞!这就是西线的战争英雄!出人意表啊,有这样一员勇士在,看来真不需要法金汉将军带领的援兵,我们独自就能攻下斯库杜克隘口。”
龙德施泰特少校脖子上挂着望远镜,双手握拳,激动道:“命令符腾堡山地团也发起战斗,将第六迫击炮营部署到1001高地上,确保我军队勒苏路易高地的火力优势,马上行动起来。”
这次夺取炮台的战斗,有些类似于德军的塞尔维亚战役,只是行动规模缩小百倍,可原则相同,都是从多个方向发起钳形攻势,只要有一处撕开敌人的战线,部队就像潮水一样涌进去,到处破坏,使其他方向进攻的部队也得到机会,最终一起向内挤压,彻底粉碎敌人的抵抗能力。
战斗结果非常辉煌,浮士德又一次赢得了代价非常小的胜利,大德意志营的损失只有七人阵亡,几十人伤亡,配合作战的符腾堡山地猎兵也有一百多人的伤亡。
德军消灭了罗马尼亚人一个不满编的团,约有四百多名罗马尼亚士兵在战斗中被德军击毙,另有一千多名罗马尼亚人投降,成为俘虏。
罗马尼亚俘虏的队伍,密密麻麻,在狭窄的山道上排成纵队,一眼望不到尽头。
处在1001炮台对面的勒苏路易高地守军,这时候还未意识到德军即将发动对勒苏路易高地的钳形攻势,守军不知道自己已经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居然还在组织兵力,开始向占领1001炮台的德军发起反攻。
浮士德带着大德意志营的军官一行人,登上山顶,居高鸟瞰,他的目光很远很远的地方,说:“斯库杜克隘口失守以后,罗马尼亚这个国家就要被德军所征服……”
小胡子大声道:“而您,浮士德先生,将会成为载入史册的罗马尼亚征服者,第二位图拉真大帝!”
浮士德感怀道:“征服过后呢?我们的将军,我们的总督,会在罗马尼亚干些什么事情?”
小胡子语塞,浮士德继续说道:“德军要搜刮罗马尼亚的物资,武器弹药自然不在话下,然后就是石油和煤炭,最后就是粮食,直到德军把罗马尼亚的最后一粒谷物都压榨干净,将军们是不会留一点物资给罗马尼亚人民的。”
上一篇:我家宝可娘为啥有点怪?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