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不求生 第30章

作者:宇文

  爱沙尼亚目前与德军战线并不直接接壤,不过爱沙尼亚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且其海岸附近有好几座岛屿,早已被公海舰队占领。

  “我们可以组建一支海军舰队,从里加湾运载少量精锐部队,直接登陆爱沙尼亚,朝俄军的后背踹上一脚,登陆成功以后,这支部队可以进攻塔林,也可以南下截断里加俄军的撤退路线。”

  按照曼施坦因的想法,德军的登陆行动需要冒很大风险,这支登陆部队的规模不能太大,否则德国海军短时间内是没办法把他们运到爱沙尼亚,可这支部队又要独立承担摧毁俄军后方交通线的任务,一般的小部队根本无法胜任。

  浮士德明白,曼施坦因这一修改方案,就是要让大德意志团出场啊。

  浮士德主动站了出来:“大德意志团可以胜任在任何复杂地形作战的任务,在爱沙尼亚的海岸登陆,这当然没问题。一旦大德意志团在海岸建立登陆场以后,海军舰队就可以立即将波兰军团也运上岸,大德意志团搭配波兰军团的三个师,我们足以切断俄军的退路。”

  霍夫曼参谋长对曼施坦因提出的改进建议,还是存有疑虑,因为鲁登道夫在1915年时,就曾策划过一次里加湾行动,那次行动……

  结果只能说是一言难尽。

  当时由于英国海军正进行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德国海军便能从公海舰队抽调大量舰队进入波罗的海,排出极为强大的阵容,计划与陆军相配合,突入里加湾,一举攻克里加这个战略要地。如果占领此地,便可对仅仅500公里之遥的俄国首都彼得格勒从海陆两路形成巨大的威胁了。

  为这次里加湾行动,公海舰队调集了七艘前无畏舰、八艘无畏舰、三艘战列巡洋舰,阵容异常的豪华,俄国海军在里加湾则只有一条十分老旧的战列舰“光荣”号。

  结果却是德军损失了2艘驱逐舰、3艘扫雷舰,1艘战列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2艘驱逐舰以及1艘扫雷舰受损,而俄国方面的损失则轻微得多,除了付出了2艘老式炮舰的代价以外,仅仅“光荣”号和驱逐舰“西伯利亚射手”号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

  陆上德军的行动,则碰上了俄军里最杰出的将领高尔察克上校。

  那时候负责里加湾防务的波罗的海雷击总队司令特鲁哈切夫海军少将患病,由高尔察克上校暂时接替了这个职务。

  还不是“无畏上将”的高尔察克上校,利用紧急修复的“光荣”号战列舰,掩护543名俄军步兵在里加湾西部的多麦斯涅斯角实行战术性登陆。

  就这么一支小部队的登陆行动,却吓坏了德军,德军为此不得不停止对里加的攻城行动,从前线抽调了大量军队来加强里加湾沿岸的防御。

  向来以战术灵动自豪的德军,却在1915年的里加湾战役里让俄军的高尔察克将了一军,所以霍夫曼参谋长鉴于失败的前例,才不敢冒然决定实施两栖登陆。

  曼施坦因则认为,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1915年德军的里加湾行动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俄军在里加湾精心布置了严密的防御体系,在这些被轻重火炮层层防卫控制的各个海峡之中,则密布着长期以来不断充实的水雷防线,其中比较宽阔的伊尔别海峡中,就布有不下11000多枚水雷。

  在进入塔加拉赫特湾和索埃拉海峡的航道上,则布下了小型的障碍。在卡萨尔内海较为广阔水面,穆恩岛和沃尔姆斯岛东部也布设有508枚水雷,而整个穆恩海峡的水雷则达到1300枚。

  此外,在这一区域俄国拥有五十余架水上飞机以及十架“纽波尔”式陆基飞机。

  公海舰队在1915年里加湾行动中的损失,大多数都来自俄军的岸防炮和水雷,可经过两年来的消耗战,俄军的岸防炮和水雷防御,全都受到削弱。

  德国海军则在与英国海军,反反复复的布雷斗争中,又生产了数量庞大的扫雷舰,只要把英吉利海峡地区的一小部分扫雷舰,调来波罗的海,就足以消除俄军的水雷防御。

第七十二章 灭国舰队

  德军要在俄军严防死守的里加湾,实施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行动,就必须发动一场海陆空联合的行动。

  这是德军在战争中,从未做过的事情。

  曼施坦因给出了一套很有针对性的方案:“我们需要动用大德意志团,波兰军团第一师……并配合炮兵、战斗工兵以及无线电通讯部队,准备足够的马匹和车辆,起码五千匹军马,一千辆车,还有可供两万人部队使用三十天的弹药。”

  “所有这些部队,首先在利鲍集结,然后转乘船舶,,登陆部队主力预定在厄塞尔岛西北的塔拉加赫特湾登陆,而在帕梅尔角则以辅助兵力相协同……”

  “……为了起到迷惑守军的作用,则对俄国在厄塞尔岛西部的基尔康德海军航空兵基地,以及斯沃尔别半岛的海岸炮台,进行空袭或者炮击。一旦主力部队登陆成功,这些登陆部队,则同时向斯沃尔别半岛、岛上的主要城镇阿伦斯堡,以及有着连接穆恩岛的奥里萨尔堤挺进……”

  “……为了取得里加湾的统治权,并使东线陆军的侧翼得到安定,故而,发起一次多军种联合进攻,彻底消除俄军在波罗的海沿岸的抵抗力量。”

  在曼施坦因的方案中,德军必须要大量动用海军兵力,公海舰队除保障登陆舰艇的运输以及登陆部队在预定地点的上陆外,还要负责对岸上炮台进行压制,同时对登陆过程中遇到的抵抗实施火力支援。

  要达到这些战术目标,公海舰队就得抽调大量新锐主力舰,编组成一支比1915年里加湾行动规模更大的特混舰队。

  霍夫曼参谋长无权指挥公海舰队,他也被曼施坦因计划的规模惊住。

  一直寡言少语的利奥波德亲王,却突然间问道:“曼施坦因少校,登陆爱沙尼亚的行动,需要海军抽调多少舰艇?”

  曼施坦因回答:“最低限度,需要主力战列舰十艘,其余辅助舰艇,以扫雷舰为主,要有一百艘以上。”

  利奥波德亲王当即拍板:“由我和海军协调,集结二百艘舰艇,不,集结三百艘舰艇来解决里加湾问题!”

  利奥波德亲王平时沉默着不说话,一发言就是石破天惊,三百艘舰艇!

  即便其中大量是轻型的雷击舰、扫雷舰和潜艇,三百条船,也还是个十分吓人的数字。

  利奥波德亲王也向浮士德保证:“我们会提供给大德意志团和波兰军队,绝对充裕的武器和物资,你们需要什么,就向作战处提供一份清单,无论任何要求,四十八小时内就能满足你们。”

  浮士德也很吃惊,他没想到利奥波德亲王这么果断接受了曼施坦因的方案,这份登陆计划需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可一旦成功,确实也效果惊人,将使俄军在波罗的海一线全军覆没,德军将就此打开直接通向彼得格勒的大门。

  现在轮到浮士德担心历史的变化,如果德军赢得太大,不会真让德二翻盘吧!

  德军要是在东线干净利落的攻克彼得格勒,真不知道今后的历史将变成什么面貌。

  浮士德在总司令部里,还是没有表露出这些他人不可能理解的担忧,他只是立刻说大德意志团肯定能够完成任务。

  霍夫曼参谋长则有些不满曼施坦因抢风头,霍夫曼又告诉曼施坦因:“少校,别忘记你的主要任务是负责东方小组,从事好情报和破坏行动。”

  曼施坦因笑眯眯说:“参谋长阁下,我们已经联系好了足够多的革命者,只要军队在战场上再对俄军施加一些压力,尤其是夺取里加这个交通枢纽以后,俄国的革命就会随时爆发。”

  霍夫曼参谋长质问曼施坦因:“随时爆发,那是多久,在我看来,一个月、两个月内发生的事情,才能叫做随时爆发。”

  浮士德为曼施坦因说了一句话:“一二个月,将军,夺取里加以后,一二个月的时间您就将见证俄国革命。”

  霍夫曼冷冷一笑:“但愿如此。”

  德国的军事传统,素来以陆军为绝对核心,容克把持兵权,少将以上的高级将领,百分之六十都出自容克豪门。

  相形之下,海军在军官的录用方面则打破了门第之规,几乎完全向中产阶级敞开大门,海军总参谋部的10任参谋长中只有一名是有头衔的贵族,同期担任参谋部部门领导的48名海军军官中,只有2名是真正有头衔的容克贵族。

  一战爆发前,德国陆军和海军争夺预算的政治斗争,就已经愈演愈烈。

  陆军历史悠久,在军政各界的力量特别强大,海军则获得威廉二世本人支持,因为威廉二世自小缺乏母爱,他的母亲是特别讨厌普鲁士文化的英国维多利亚公主,受此影响,威廉二世自幼就把挑战英国海权,视为天赋己任,倾尽全力支持德国海军的发展。

  到1914年为止,德国陆军获得了军费预算的百分之七十,德国海军获得预算的百分之三十。

  这种比例,其实依旧让陆军很不满,三年的战争,花掉德国三分之一军费预算的公海舰队,也至今未能像陆军那样取得众多战功。

  陆军占领了几乎整个比利时,占领了法国北部最重要的工业区,重创了俄罗斯,占领了立陶宛、俄属波兰和乌克兰北部,还扫荡式征服了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两个国家。

  海军又做到了什么呢?

  在北海,只小心翼翼和英国海军擦肩而过,屈指可数的功绩,居然是青岛那支东亚舰队的破交战,还有地中海的一艘戈本号战列舰,为德国带来了土耳其这一盟友。

  最大的战斗,日德兰海战,号称是人类历史空前的大海战,结果也不过是击沉英军1艘战列巡洋舰、3艘装甲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无助于改变德国遭到协约国全面封锁的困境。

  除此以外,海军鲜有战功,鲁登道夫就曾讲过,如果德国始终不曾投入重金发展海军,说不定英国根本不会与德国为敌,省下来的三分之一军费,则足以使德国陆军的实力翻倍,轻松击溃法俄联盟。

  霍夫曼也是那类瞧不起海军功效的典型普鲁士军官,利奥波德亲王却不一样,老亲王是巴伐利亚人,跟普鲁士军人作风截然不同。

  利奥波德亲王马上就去疏通关系,他找到了日德兰海战里指挥第一战列舰中队的艾哈德?施密特中将,此人并非普鲁士人,而是来自黑森大公国的美因河畔奥芬巴赫,也是南德人,商人家庭出身,母亲还是巴伐利亚人。

  艾哈德中将临危受命,他将负责组建一支包括了十一艘无畏舰和战巡的强大舰队,还包括数以百计的雷击舰、扫雷舰,组成一支规模浩大的灭国舰队。

  这不比日德兰海战中的公海舰队更辉煌,却有机会赢得比日德兰海战显著许多的胜利。

  德国海军在日德兰海战结束以后,本来就在北海和英吉利海峡毫无作为,利奥波德亲王很容易就能调来大量军舰,国王号、巴伐利亚号、大选帝侯号、王储号、藩侯号、腓特烈大帝号、阿尔伯特国王号、皇后号、柳伊波特摄政王号、皇帝号……

  在它们的后面,目力所及便是绵延不断,望不到尽头的庞大船列。

  在浮士德看来,这真是壮观,大德意志团和波兰军团所需要的补给,也源源不断,车辆、武器、弹药,还有最新的无线电通讯设备,无一不全。

  凯塞林调节好了新发给大德意志团的无线电,从设备里传来了军用广播的声音,广播正在播放音乐,开头的几小节,就是战时流行歌曲《我量你不敢》:

  “我量你不敢到这里来;

  我量你不敢冒险靠得太近。

  脱下礼帽,休说大话,

  不要喝彩,少安毋躁,

  你能不能胆敢向前进?”

第七十三章 阿尔比恩行动

  波罗的海是一个半封闭海域,盐度较低,因为有许多河流注入,带来大量营养物质,使海湾中藻类繁殖,海水便会在春季时呈现出浓烈的墨绿色。

  德国海军数以百计的扫雷舰,每六艘小小的舰只散开成一个对角线队形,就像一个倒过来V字形的一边,每一艘扫雷舰都在舰身右边拖曳一根长长的锯齿缆线切割器,在海水中拖曳以切断系留雷的系索、引爆漂雷。

  在扫雷舰群后面的,便是那些瘦长的护航驱逐舰,在往后,就是大量运输船,载着两万名波兰军团的士兵,还有大量火炮、弹药、车辆和其他辎重物资。

  每一艘满载的舰船上,在一根结实的系缆头上都系有一只防空阻塞气球。因为这些阻塞气球飘浮的高度一致,在劲风中摇摇摆摆,使得整个舰队看起来就像一大束蒲公英。

  里加湾的劲风刮得正猛,庞大的公海舰队波罗的海特混编队,在阴暗的灰色光线下,威风凛凛、壮观而可怕的在里加湾摆开战列线,大海中满是舰艇,整个海平面上,铁十字的战旗迎风招展,映衬着天空。

  巨大的钢铁战列舰轮廓阴影之下,冒出一片烟囱森林,巡逻艇在泛波绕圈的登陆艇队中,来回疾驶而过,发动机震动,汽笛声声,绞盘呼啦作响,吊柱上的铁链铿锵有声。

  浮士德在巴伐利亚号战列舰上,亲自检查着士兵们的装具,每个人都有一件救生衣,除了武器、用品袋、掘壕工具、防毒面具、急救包、水壶、刺刀与口粮外,还额外携带大量的手榴弹、炸药和子弹。

  每人至少携带二百五十发子弹,除此之外,很多人还按照自己特定任务的需求,多带了特种装备随着海浪高低起伏、头晕目眩,浮士德有点怀疑,这么沉重的装备会不会影响到登陆行动,士兵们状态不佳,战斗力并不太好。

  其余军官则都很乐观,凯塞林认为霍夫曼制订、曼施坦因修改的登陆计划,已经十分完美:

  “我们的舰队只消一波炮击,就能摧毁俄国人的所有抵抗,不论是淹海水还是下地狱,都得把那些婊子养的障碍物除掉!”

  里加湾的海浪很高,几名路德宗和南德天主教教会的神职人员,正在甲板上做最后的战争布道:

  “……舍弃自私的欲求,舍弃个人的财产,舍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意志,这是上帝和祖国对我们所有人的第一要求……我们在天上的父,我们奉你的圣名为……”

  此时天空阴沉,雾气漫漫,浮士德四周森然排列的战列舰,已经开始和俄军的岸防炮对轰,巨舰大炮的炮弹穿过海雾,猛击爱沙尼亚的海岬滩涂,每一发炮弹都激起骇人的水柱和烟幕,整个登陆滩头都涌起狂风暴雨般的火力。

  战列舰对准它们选定的目标,稳定不断的轰击,狂涡急流般的轰雷炮声,回荡在整个里加湾,巨炮的炽热闪光,使得灰暗的天空更明亮些了,整个滩头一带,上空开始冒起了滚滚黑烟。

  藩侯号和腓特烈大帝号上的三百八十毫米主炮,射出了数以吨计的钢铁,机动性高的巡洋舰与驱逐舰群,则对岸上的机枪堡、碉堡与防守阵地,倾泻出洪流般的一百五十毫米炮弹。

  凯塞林向浮士德保证:“没有哪个军队能受得了这种炮轰,别说俄国人不行,就是我们都不行,法军和英军也坚持不住。”

  这场里加湾的海陆空联合攻势,在德军内部,代号为“阿尔比恩行动”。

  阿尔比恩是英国的古称,可见,除了保密需要之外,总参方面是打算以此行动做将来登陆英国的预演。

  浮士德微微点头:“希望如此!大德意志团,换乘冲锋艇,我们将成为第一批冲上爱沙尼亚滩头的部队!”

  大德意志团的士兵,先从较大的军舰和运输船换乘到小型的登陆艇上,官兵们从绳网攀爬下去,海潮翻涌,小小的登陆艇随着海浪上下起伏,不少人都因此变得脸色铁青,还有人实在忍耐不住,开始在船边呕吐起来。

  浓雾像浸透机油的棉絮包裹着里加湾整片海域,浮士德穿着一件深灰色的战壕风衣,他已经站在冲锋艇船头的甲板凹槽处,听着柴油引擎的震颤声,仿佛有只发狂的野兽在小船腹腔内冲撞。

  “别忘了,我们要一马当先。”浮士德说道。

  其余大德意志团的军官们,也都鼓舞士气,隆美尔大喊一声:“突击猎兵们,各就各位。”

  小胡子戴上一顶钢盔,在翻腾的海水上面色苍白:“记住俄罗斯人在东普鲁士和加利西亚的暴行!上帝保佑德意志!”

  1914年在东普鲁士和立陶宛有过小规模登陆战经验的凯塞林,则教诲众人:“哥们儿,弟兄们,同志们,都别紧张,拿起抢来,戴上头盔,等咱们登陆之时,放心,俄罗斯兵一定已经被战列舰炸得七荤八素。”

  舍尔纳也呐喊道:“即使沙皇取之不尽的奴隶,还有三百万之众,俄罗斯的官僚也不可能把他们这么快送上战场。”

  托马和铁托攀在甲板上,大喊着:“俄国人把探照灯架在废弃灯塔上,左舷三十度方向!”

  国社党的几位核心成员,全都在登陆舰上,只有佐尔格现在已经被调往东方总计划小组,跟在曼施坦因的手下当一名情报参谋。

  浮士德用蔡司的八倍望远镜观察着海岸线,灰白色雾霭中确实有团模糊光晕,只是其余士兵,都没有浮士德那么好的视力,大家是没办法透过海雾清晰甄别俄军在海岸线上的布防。

  众人眼中一片灰蒙蒙的海岸线,落在浮士德的眼里,则显得清晰无比:

  俄军三座混凝土炮台,如同蹲伏的巨兽,黑洞洞的炮口指向海面,在墨绿的海水之下,浮士德还能依稀辨别到不少浅水区的水雷。

  公海舰队的猛烈炮击,肯定是起到很大作用,俄军的炮台设施损坏严重,好些门二百五十毫米口径的岸防重炮,现在都无法使用,完全成了摆设。

  在里加的要塞内,俄国人确实惊慌失措,里加战区俄军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是波罗的海舰队司令官冯·埃森海军上将,此人光看名字,就知道并非斯拉夫人,而是波罗的海德意志人,所以当俄军遭到德国人的猛烈进攻时,沙俄当局对冯·埃森上将立刻就失去信任。

  里加湾的指挥权,很快就转移到了里加卫戍副司令夏斯内少将的手里。

  一发发战列舰的炮弹,把俄军碉堡震得四分五裂,到处都是灰尘、泥土和混凝土碎片,德军的炮击还很重视摧毁俄军的交通线和电话线。

  现在在夏斯内少将的卫戍指挥部内,十台军用电话已有七八台都打不通,到处的通讯都出了问题,电话筒里只能听到一声声令人焦急的忙音。

  好不容易响了一个电话,夏斯内少将立刻质问:“海岸情况如何?”

  “司令官,我们正遭受炮轰!炮火猛烈!”

  夏斯内少将从电话里,就能听到重炮爆炸声,他尽量维持镇定,同时又无奈,1915年俄军能够抵挡住德国人的里加湾攻势,高尔察克上校功不可没,但在那次胜利以后,高尔察克就被晋升为俄国黑海舰队司令,离开了里加。

  夏斯内少将在电话里说道:“掌握好你们的火炮,等到德国人的炮击结束以后,就用安然无恙的大炮反击。”

  他现在还不确定,德国海军的大规模炮击是想干嘛,究竟是想削弱俄国在里加湾的实力,总不可能是真想发动一次大规模登陆行动吧!

  俄国海军在里加湾内,还有四艘无畏舰,还有大量巡洋舰、驱逐舰,现在虽被德国海军完全压制,可德国人真敢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进行登陆吗?

  这时,起起伏伏、长长几排的登陆艇,距离爱沙尼亚的滩头越来越近,俄国海军的主力舰,全都停泊在里加的港口内,确实对爱沙尼亚一线布防薄弱,俄国人也确实想不到,德军胃口这么大,不仅要吃掉里加,还要同时吃掉爱沙尼亚。

  浮士德的登陆艇后拖曳着长长的白色浪痕,噪音震耳欲聋,不断地鼓浪向岸边驶近。

  在倾斜跳动的登陆艇内,所有口令都必须用最大嗓门喊出来,不然谁也听不见,在大德意志团登陆艇的头顶上,战列舰的炮弹宛如一把巨大的钢伞,依然轰雷般震动。

  俄国海军的一些小型舰艇,比如航速快的驱逐舰和雷击舰,已经从里加主动出击,还有一些英国人支援给俄罗斯的潜艇,也趁乱发起袭击。

  但他们主要还是在里加一带偷袭德国海军,想要来个以小博大,看有没有机会偷掉一两艘德军的战列舰,并没有关注爱沙尼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