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宇文
海战还是相当激烈,德国海军最大的损失都来自触雷,沙俄的老舰光荣号和装巡马卡洛夫海军上将号也表现出色,在混乱中击沉了不少德军的扫雷舰,只是旋即又遭到德军主力舰的定点打击,纷纷受损。
爱沙尼亚的滩头越来越近,浮士德放下防毒面罩,大德意志团的士兵也都跟着放下面罩,这是为了防止剧烈炮击激起的烟幕。
“准备上岸,同志们。”
浮士德高高举起手里的战壕钉头锤:“国社党员,身先士卒,我们的胜利将促成俄国的革命,俄国的革命星火,则将一路焚至柏林,烈焰之中,德国就将迎来新生!”
第七十四章 维也纳的浪荡子
爱沙尼亚海岸的开阔地上,浓烟翻滚,到处都是被德军舰炮摧毁的碉堡和战壕,滩头布满弹坑,俄军强大的岸防重炮防御体系,已经完全瘫痪,躲在碉堡和壕沟里的士兵,不是被炸死,就是被震得耳聋,昏昏沉沉。
大德意志团分乘登陆艇,已经逼近海滩,公海舰队的巨炮,还在对海岸纵深处的俄军阵地实施打击,浮士德抬起头,在海岬后面,上一片烟雾腾腾,野草起火,团团烟火从浪涛拍打的悬崖边飘落下来。
登陆部队现在可以见到铁丝网和木桩组成的海防障碍物,障碍物后面的海滩却寂静无人,也没有一点动静,登陆艇愈驶愈近,直到距离滩头三四百米的距离时,依然没有敌人的阻击火力。
浮士德松了一口气,登陆艇冲过1米多高的大浪向前涌进,公海舰队的炮火则延伸向内陆后方的目标,俄军的防御体系真的是被德军炮火摧垮了!
浮士德本来预想,大德意志团在滩头可能要面临一场“奥马哈海滩”式的激战,结果却令人意料不到,俄军在滩头已无可战之兵,大德意志团就在没受到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轻松登岸。
一艘艘登陆艇,顺着海潮扎进海滩,士兵们急忙从船上先卸下自行车,因为爱沙尼亚的海岸线经过公海舰队的舰炮覆盖以后,已经变得像月球表面似的,极难同行,自行车和马匹这时候就发挥作用。
大德意志团的两个自行车连,最先闯进爱沙尼亚,小胡子站起来猛蹬自行车,一路驶过,沿途有许多机枪火力点和暗堡,都已经被舰炮炸得七零八落,里面还有一些俄军士兵留下来的零散枪支和弹药,可见俄军原来在海岸是有部署守军的,只是数量不多,在舰炮打击下都纷纷放弃阵地逃跑了。
后方更多士兵,涉水登陆,隆美尔指挥部队先用马匹将火炮和机关枪运上陆地,整个过程其实非常繁琐费时,如果这时候俄军在海岸线上保留哪怕一个团的守军,都可以给大德意志团造成很大伤害。
现实是俄军在此处连一名士兵都不剩,大德意志团在整个登陆行动中,极少量的伤亡是有人跌落水里,被潮水卷走淹死,还有几名士兵撞在了滩头暗礁上,流血以后被海水冲刷感染,因为严重的炎症死掉。
除此以外,大德意志团就再没其他伤亡,小胡子率领两个自行车连火速向滩头纵深发展,沿途一直没有遇到俄军抵抗。
两百多辆自行车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是踏青野游,直到自行车连逼近登陆点附近的城镇哈普萨卢时,小胡子的人马才遇到了俄军零星抗击。
天空上还飞过一架“纽波尔”式飞机,小胡子热血上涌,他也不管自己没携带重武器,立即就带着自行车连开始进攻哈普萨卢。
驻守在这里的俄军是一支水兵部队,他们缺乏重武器,连机关枪都没多少,仓促间遭到德军进攻,也很慌乱,两边都乱哄哄的交战起来,子弹乱飞,打得周围的海滨小楼烟尘飞舞。
希特勒发起的第一波进攻未能得手,德军士兵是骑着自行车直接往哈普萨卢镇子里闯,当即就被水兵打伤不少人,小胡子气得大为光火,他给自己的步枪上好刺刀,直接就冲到第一线:
“你们是想长生不死吗?俄国人没有准备,国社党的党员在哪里,都和我冲上去!”
希特勒以刺刀冲锋的战术,又带着数十人硬冲俄军阵地,大德意志团的士兵都被俄国人从房屋里发射的子弹压得抬不起头来,除了戳死几名未来得及蹿进房屋的俄军水兵以外,希特勒毫无战果,连他本人也被俄军射伤。
希特勒当场就气得哭了起来:“你们怎么回事啊?俄国人这么坏,为什么打不过去,太丢脸了!”
希特勒作为一名士兵,非常英勇,可作为一名军官来讲,他的表现很不合格,在其他方向,大德意志团的进展都很顺利,各部队相继上岸以后,便横向扩大登陆场,沿途遇到俄军抵抗,也都是等待重武器运上陆地,再发起进攻,相继拔除了俄军为数不多的几处钉子。
只有希特勒带领的自行车连,不仅未能完成快速占领俄军纵深阵地的任务,还盲目强攻海滨的哈普萨卢镇,伤亡不小。
浮士德对希特勒的临阵指挥略感失望,看来小胡子的军事才能确实一般,也许希特勒在大战略方面还有些天赋直觉,可在小战场的微操上,表现着实不行。
“铁托,你带着骑兵去支援阿道夫。”
浮士德给铁托下达命令,为了登陆以后的快速突破,大德意志团还加强了一个骑兵连,这些骑兵都是临时从奥匈帝国部队中抽调过来的。
铁托一表人才,他骑到高大的黑色战马上,身材挺括,英姿飒爽,真让人瞧不出是工人出身,活像是中世纪穿越来的骑士,最起码也是位贵族出身的骠骑兵。
这支骑兵部队的马匹,还带上了迫击炮和机关枪,战马四蹄奔驰,踩踏在满是淤泥的滩涂地上,飞速冲向哈普萨卢镇。
等到密密麻麻的战马赶到时,铁托才给小胡子抹掉眼泪:“别太离谱了,阿道夫同志,你怎么能把仗打成这个样子?一点男人样都没有!”
希特勒抬起头,眼里满是不甘:“铁托,你是没瞧见那些俄国人,他们躲在房子里,子弹跟不要钱似的往外射,我们冲了好几次都冲不进去,弟兄们受伤的受伤……”
铁托和希特勒缘分不浅,战争爆发前的一年,铁托也和小胡子一样,都生活在1913年的维也纳,他们都希望去美泉宫宫前广场最古老的那家中央咖啡馆休憩,只可惜,在人潮汹涌中,铁托还没有认识希特勒,也没有认识当时同样爱去这家咖啡馆的斯大林和托洛茨基。
在君王贵族的古典时代落幕以前,还留有旧日黄昏的维也纳,昌明灿烂,人才辈出,小小的一间咖啡馆,有流亡中的托洛茨基在这里写稿子,有流浪汉希特勒在卖画,有声名大噪的弗洛伊德在为贵妇解梦,有落魄的斯大林躲避沙皇密探,有熊彼得在给奥皇做教师……
只是当时惘然,除斯大林和托洛茨基以外,其余人并不彼此知晓。
铁托也在维也纳,他那时候的日子可比流浪汉希特勒舒服太多,铁托是梅赛德斯奔驰的试车员,借着试车机会,他跟维也纳最大成衣店的千金丽莎·施普纳谈上恋爱,丽莎·施普纳出钱供养铁托学击剑和马术,要不是后来意外怀孕让两人分手,时间再久点,铁托说不定真会当上维也纳豪门的赘婿。
铁托骑兵连的另外一名军官普塔切克跳下马来,他是捷克人,生于萨扎瓦河叛拉塔耶的落魄贵族之家,战前参加过奥匈帝国的军队体育大赛,跟铁托一样拿过奖牌,铁托拿过这比赛的击剑银牌,普塔切克拿过一块马术银牌。
“连长,我们把山炮运上来了。”
普塔切克用六匹马运来斯柯达75毫米山炮,这门火炮能快速拆卸成六个部分,方便马匹直接背负来通过崎岖地形,不用挽拽。
铁托从马背上翻身下来,动作矫健非常,他回过头来,目光锐利地盯着希特勒:“打仗不是光靠一股蛮劲往前冲,你看看你,带着自行车连就这么直直地往人家枪口上撞,能有好果子吃?我们得讲策略。”
希特勒咬着牙,握紧了拳头:“我知道,可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眼睁睁看着兄弟们受伤,我…… 我恨不得立刻把那些俄国人都消灭干净!”
普塔切克快步走来,敬了个礼:“我们已安装好山炮。”
铁托点了点头,看向希特勒:“瞧见没,这就是策略,我们先用火炮炸晕俄军,你带着你的人,再冲进去,不要莽撞,阿道夫同志,冲动解决不了问题。”
德军支起山炮以后,马上就开始轰击哈普萨卢镇,镇中俄军缺少重武器,很快就被炸得晕头转向,铁托抽出马刀,指向哈普萨卢镇:“好,那就让我们看看,这次能不能把这群俄国佬彻底打垮!”
小胡子精神抖擞起来,自行车连的士兵在山炮掩护下,再次攻入镇中,俄军水兵这回再也抵挡不住,很快溃散,铁托的副手普塔切克马上带着骑兵追过去,战马嘶鸣,蹄声阵阵,大批水兵都被俘虏。
第七十五章 你出动装甲列车
德军登陆以后,大德意志团各路部队都进展顺利,除了爱沙尼亚的哈普萨卢镇以外,海滨的另外几处据点,从里斯蒂镇到利胡拉镇之间,宽约数十公里的海岸线,全被大德意志团控制。
因为俄军的抵抗远比预料中的薄弱,浮士德马上命人发射信号弹,开始要求海上的运输船队进一步执行登陆任务,将参与阿尔比恩行动的三个波兰师,全部运上登陆场。
公海舰队的主力还在里加方向施加压力,里加湾的俄军卫戍长官夏斯内少将好不容易修复好电话线以后,接到的消息一个比一个糟糕,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在里加湾内损失惨重,光荣号战列舰拼死奋战以后,还是因为年老失修,被德国海军炸得大破,只能被迫自沉,阻塞航道。
夏斯内少将很担心德国海军直接登陆里加,他所有的精力都用来组织自沉行动,俄军开始想方设法将许多运输船和老旧的军舰沉进海底,可在公海舰队的炮火下,这些行动的效率都很差。
里加岸上还不断遭到炮击,大量炮台、碉堡、哨所和仓库受损,爆炸不断,烟雾弥漫,俄军为了防备德军的登陆,还把一部分用来把守德维纳河的部队也调回里加,削弱了德维纳河当面的防御力量。
在德维纳河的西岸,东线总司令处的一行人已经登上高处,眺望战场,利奥波德亲王还是一言不发,任由霍夫曼参谋长挥斥方遒,指挥大军。
曼施坦因人不在此处,他已经带着东方总计划小组开始执行任务,将联系一大批俄国革命者,只待里加战场决出胜负以后,就点燃俄国的内部矛盾。
公海舰队向里加湾发起攻击的两个半小时以后,德国陆军也开始在德维纳河西岸发起攻势,为了准备这次进攻,胡蒂尔调集了700门大炮和550门重型迫击炮,“破阵穆勒”接手指挥了东线德军林辛根集群、沃伊尔施集群和利奥波德亲王集群的134个炮兵连。
德军炮兵火力频繁的一个目标迅速切换到另一个目标,然后再重复这一操作,这需要严格且详细的指挥到每一门大炮,最大程度破坏俄军的指挥部、电话线、哨所、战壕和炮兵阵地。
俄军完全被动挨打,俄国负责防守德维纳河的第十二集团军司令官迪米特里·帕斯金还把主要兵力,全部集中在一座横跨德维纳河直通里加的铁路桥处。
德军却不会如帕斯金愿,胡蒂尔上将已指挥德军第八集团军在里加以东30公里处,德维纳河北部一个河湾形成的乌克斯基尔半岛进行强渡,工兵们一小时内迅速建起三座浮桥,将这个半岛与德维纳河南岸连接起来,从而运送三个师建成桥头堡。
俄军后知后觉,想调兵阻击,所有部队的机动却都被德军炮火压制,轻榴弹炮以高爆弹和瓦斯轰击俄军纵深,大量摧毁俄军电话线和交通网络,巨大的臼炮和重榴弹炮负责破坏交通线,等俄军少量部队顶着弹幕赶到德军桥头堡处时,德军早已巩固好了阵地。
俄军到处节节败退,局面乱的一团糟,夏斯内少将也就顾不上爱沙尼亚方向,大德意志团登陆当天,只用几小时时间清除滩头以后,运输船队就开始将波兰军团送上岸去。
毕苏斯基和西科尔斯基上校,都坐在德国海军的运输舰上,他们也没想到行动会如此顺利,西科尔斯基上校特别兴奋:
“俄国人已经完全不行啦,他们的军队缺乏补给和士气,别说跟从前比,就是跟几个月前比起来,也差了很多,看来波兰人复国的希望是越来越大。”
毕苏斯基没有那么乐观,俄国人的崩溃,的确利好波兰,可也同样利好德国和奥匈帝国,如果俄国完蛋,德国和奥匈帝国却依然强大,那波兰真正的独立依然是遥遥无期。
波兰军团也开始换乘登陆舰,更多火炮、机枪和工兵设备,都被运上海滩,现在进军速度最重要,大德意志团还在继续朝爱沙尼亚的内陆挺进,主要的目标是尽快控制所过之处的所有桥梁。
整个爱沙尼亚地区,最重要的城市只有三座,一是爱沙尼亚的首府塔林,二是爱沙尼亚西岸的港口派尔努,三是控制楚德湖和普斯科夫湖的塔尔图。
这三座城市,塔尔图距离尚远,浮士德鞭长莫及,塔林和派尔努都近在眼前,塔林在北,派尔努在南,因为登陆部队最重要的任务,还是截断俄军后退路线,所以大德意志团巩固哈普萨卢的登陆场以后,马上就开始进攻派尔努。
塔林是沙俄的大城市,这里还驻扎有一支部队,即由俄军战前西伯利亚师改编而来的第四十八师,该师师长名叫拉夫尔·科尔尼洛夫,此人是俄军中的战争英雄,名声非常大,1915年德军进攻奥索维茨堡时,沙俄当局本预计该地只能防守四十八小时,结果科尔尼洛夫竟然坚守六个月之久。
只是几个月前,科尔尼洛夫大帅刚刚荣升第25步兵军军长,被调往他处,四十八师新任师长还没到前线履任,群龙无首,在这关键时刻,迟迟不能做出决定,是该固守塔林,还是该全军南下夺回德军登陆场。
塔林卫戍区的要塞内,俄军第四十八师的军官们,又是乱做一锅粥,众人之间意见分歧很大,有人希望部队立刻南下,有人则认为在上级命令抵达以前,四十八师应该留在塔林不动,大家争吵起来,语无伦次,很快就有军官开始斗殴打架。
混乱的局势之中,没人顾得上爱沙尼亚前线到处告急,只有第226步兵团团长泽姆良斯基一人抄起两支费德洛夫半自动步枪,朝着天花板“哒哒哒”射出一连串子弹。
“现在前线需要的是援军,是弹药!没时间再争吵了!”
四十八师的军官们面面相觑,上级没有命令,所有人都不敢随意调动部队,泽姆良斯基深感失望,俄罗斯帝国怎么成了这幅模样!是要变成全欧洲的笑话!
泽姆良斯基踹开大门,自顾自要带着226团奔赴前线,有人劝阻他擅自行动是违反军法,泽姆良斯基又举起费德洛夫步枪,朝墙壁胡乱开枪:“再慢一会,你们都可以搭车去彼得格勒!”
俄军在塔林有两万多名士兵,结果只有226团两千人参与反击,泽姆良斯基的人缘不好,这个姓氏是俄国犹太人的姓氏,主要聚居在第聂伯河的克里沃罗格一带,用俄语拼写为泽姆良斯基,乌克兰语拼写则为泽连斯基。
犹太人在俄军里素来是受到歧视的,所以很多俄国犹太人都参与造反活动,少数保皇派则因为皈依者效应,就像泽姆良斯基这样,表现一般的俄罗斯人更为狂热。
这支部队从塔林出发,火速向南猛扑,泽姆良斯基赶到哈普萨卢镇北面的里斯蒂镇时,还只有大德意志团的少量骑兵进入镇里,兵力有限,俄军226团马上开炮,他们使用的是英国从摩尔曼斯克运来的新式火炮,爆炸力甚大。
大德意志团在里斯蒂镇内兵力太少,仅有普塔切克少尉指挥的两个骑兵排,兵不满百,俄军这支部队进攻势头却很凶猛,敢于近战,他们在炮火掩护下冲入镇内,就用枪托跟德军骑兵肉搏起来。
普塔切克少尉第一时间感觉到了不对,手把望远镜都攥出水来了。这次敌人上来的,定然是一支精锐部队,非同小可,他赶紧派几名骑兵回去求援。
自己则带领余下骑兵,全部下马,利用俄军在里斯蒂镇内过去修筑的预设工事进行防御。
一阵阵炮弹打过来,猛烈的火力就压得人抬不起头来,普塔切克少尉脖子里面全是土,肚皮紧紧的贴着地面,心里面发狠:“要不就是一颗炮弹直接炸死我,炸不死我,老子就在这里顶得住你们。”
炮火的硝烟还没有散去,俄军的灰色牲口就大片涌了上来,这支部队跟一般俄军明显不同,士气很高,冲锋的队形虽然密集,却很有章法,是以人浪形式,一浪一浪拍打上来,还有不少军官,也都身先士卒冲在队列最前面。
普塔切克少尉爬起来,往周围一看,德军还能动的士兵都在开枪还击,幸好他们带来几挺机关枪,已经搭起子弹射击,噼里啪啦,机枪的火舌把冲在最前头的俄军士兵扫倒一大片,可俄军人数优势极大,照样还能冲上来。
这是一支难缠的敌军部队!
俄军很快就冲入镇中,开始近战,普塔切克少尉也抄起步枪,上好刺刀,跟其余骑兵一起白刃肉搏,他们大部分都是来自奥匈帝国的骑兵,受过专门的击剑训练,白刃战表现比俄军强很多,就靠着肉搏,一波又一波的顶住了俄军猛攻。
里斯蒂镇外,俄军226团团长泽姆良斯基心急如焚,他的部队好几次成功冲了进去,可又被德军肉搏赶出来,反反复复,不仅伤亡大,而且太浪费时间,他咬着询问炮兵:“还有多少炮弹?”
“团长,我们只携带了一个基数的弹药!”
泽姆良斯基在大炮边走来走去,他来得太急,携带的炮弹数量严重不足,这实在是重大疏忽,炮弹、炮弹,自己就要栽在没有炮弹这种问题上!
“把所有炮弹都给我砸进去,别节约弹药。”泽姆良斯基愤愤道,“时间比什么都宝贵,先夺回里斯蒂镇再说!”
“还有,装甲列车,用装甲列车轰击里斯蒂镇。”
从塔林到派尔努之间,有一条铁路线,泽姆良斯基为此调来一列武装火车,他本来把这当成夺回海岸线的杀手锏,现在也不再吝啬。
汽笛长鸣,一辆喷涂白色蒸汽的黑色火车头,拖着三节钢甲包裹起来的车厢,沿着铁轨靠近里斯蒂镇,车厢两侧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射击孔。
俄军可用的所有火炮一起开火,里斯蒂镇内顿时地动山摇,一栋木屋被大炮炸毁,坍塌下来的废墟当即压住普塔切克少尉,他两眼一黑,就觉得将要完蛋。
这时候在里斯蒂镇后方,普塔切克少尉派出去的骑兵,火急火燎,已经将前线消息带给了浮士德。
浮士德听到俄军反扑的消息,不觉得意外,俄军要不反扑那才叫人意外。
大德意志团的主力,目下正在南方进攻派尔努港,波兰军团还在登陆之中,浮士德手里的机动兵力并不多,只有隆美尔亲自掌握的一个预备连可以参加战斗。
一个预备连,能击退拥有一节装甲列车的一团俄军王牌吗?
很难,但这个预备连没有装甲列车,却有雅利安超人!
第七十六章 我出动超人
俄军226团在装甲列车的火力支援之下,连续好几次冲入里斯蒂镇中,又好几次被普塔切克少尉带队用肉搏击退。
德军人数太少,伤员也都不下火线,参与战斗,俄军则同样出奇的顽强,一般俄军部队打了几次冲锋攻不动,这一天也就算了。这支部队却足足打了七次冲锋,现在每一次进攻的劲头还是嗷嗷叫。
俄军的装甲列车最前头是一个铲形撞角,德军虽在铁路上设置了障碍物,只要火车开动,撞角就可能把铁轨上的所有东西清扫干净。
列车因此很快开到里斯蒂镇的火车站,车厢上方形的焊接炮塔转动,炮管从火车站里伸了出来,瞄准着德军坚守的房屋和工事,一阵猛烈的炮轰过后,普塔切克少尉和他的部下,就差不多全部负伤。
装甲列车后面的几节车厢,也都从钢板里伸出机关枪的枪管,不断扫射,打得小镇里硝烟弥漫。
普塔切克少尉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可他还是哼了一声:“我们都还得活下去,因为大德意志团还有更伟大的理想需要实现,如果死在爱沙尼亚的无名小镇,还怎样实现我们的抱负?守住阵地,浮士德少校会来支援我们的!”
普塔切克少尉战前在维也纳结识了铁托,一个克罗地亚人、一个捷克人,都是奥匈帝国的少数民族,一见如故,他们都在维也纳的贫苦生活里吃尽苦头,所以对浮士德描绘出来的理想世界蓝图,心向往之。
眼看俄军再度冲入镇中,普塔切克少尉从废墟里钻了出来,他拔出马刀,振臂高呼:“没什么好说的,抵抗到底!”
里斯蒂镇外,泽姆良斯基团长也没想到这一小股德军部队,居然就如此之硬!简直像两年前的奥索维茨之战,双方交换身份!
他一个团的兵力加一列装甲火车,携带的弹药基数是少了些,可费了一两个小时的功夫,居然还吃不下半个连德军。
泽姆良斯基的成名战,就是跟随科尔尼洛夫大帅打的奥索维茨之战,当时俄军兵力所剩无几,只有一千多人,却要抵抗德军第11国土防卫师的12个营,共七千人马。
而且德军在这一战,还大量使用瓦斯弹,奥索维茨堡内的俄军大部官兵丧失抵抗能力,不少将士中毒死亡,幸存者四处寻找毛巾,将其浸泡在水或尿液中,然后掩住口鼻,但无济于事,他们剧烈咳嗽,口吐鲜血,有人甚至咳出了带血的肺脏碎块……
瓦斯弹炮击结束以后,戴着防毒面具的德军部队信步走进堡垒,他们相信俄军已完全崩溃,事实也是如此,当时226团三个连的俄军士兵几乎全部阵亡,泽姆良斯基仅带着不到一百人的守军,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踉跄着走出战壕,步履蹒跚发起反攻。
由于瓦斯弥漫,德军士兵全都携带防毒面具,辨别不清俄军数量,仓促间少量德军士兵开始后撤,结果又被后方的德军当成是俄军攻来,结果自相残杀,乱作一团,科尔尼洛夫大帅不久后带着援兵赶到,帮助泽姆良斯基取得了这场奇迹般的胜利。
德军很强,可俄军也不全是酒囊饭袋之辈,好歹沙俄也是个列强,将近两亿半工业化人口,一千五百万军队,还是能出一个半个英雄豪杰。
泽姆良斯基决定亲自带队,冲入镇中,这时候在里斯蒂镇以西的另外一个方向,浮士德和隆美尔也带上了大德意志团最后一个预备连,有人骑马,有人骑自行车,几百人乱哄哄的冲向里斯蒂镇。
浮士德就骑着一辆自行车,他骑车速度比战马的奔驰更快,一个人骑车冲在整支军队前方好几百米的位置,这让隆美尔又想起“圣康坦奇迹”,只要有浮士德在,团级以下规模的战斗,隆美尔还真觉得没什么好怕的。
因为无论如何,都有“齐格飞”来兜底。
里斯蒂镇已经被装甲列车的火炮,炸成大片废墟,道路上俄军和德军的尸体,横七竖八倒在中间,普塔列克少尉背靠沙袋工事,喘着粗气,他胸口被俄军用刺刀戳了个十几厘米长的伤口,血流不止,他自己也用刺刀杀了两名俄军士兵,又用马刀砍倒了另外两名俄军,也算回本。
“呜——呜——”
火车站里装甲列车的汽笛又响了起来,汽笛声对德军这支小部队来讲,简直是催命符,大家一听这声音就知道,装甲列车又要冲出来用机关枪近距离扫射。
上一篇:我家宝可娘为啥有点怪?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