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不求生 第34章

作者:宇文

  在柏林的火车站,已有总参谋部派来的专人迎接浮士德,走出车站以后,柏林市面上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在前往总参谋部的路上,浮士德只看到几名头发灰白的老人,还都穿着预备役的军装,在柏林街道上维持治安。

  浮士德坐着总参谋部的汽车,先经过菩提树下大街,车子从腓特烈大帝的骑马雕像下开过,一只乌鸦飞落在腓特烈大帝的三角帽上,呱呱长鸣,嘶哑粗粝让人听得昏昏欲睡又莫名烦躁。

  德军的总参谋部位于柯尼希广场,就是一栋占地面积很大、造型朴实的红砖大楼,红色砖石在阳光照射下呈现深沉的赭红色调。

  浮士德走进一楼的会议厅,穿着带红线长裤的作战参谋们,来来往往,看气质就知道精明强干。

  鲁普雷希特王太子的参谋长克劳斯中将,就在会议厅等着浮士德。

  除了克劳斯中将以外,还有另外一位浮士德的熟人,那就是在罗马尼亚战场上结识的龙德施泰特少校——现在不该叫他少校,龙德施泰特已经换上中校的军衔。

  故人相逢,不胜欢喜,龙德施泰特中校也很感激浮士德:“少校,好久不见!没有你,我们在罗马尼亚不可能赢得那样酣畅淋漓,您看,这枚中校肩章,有少校的一半功劳。”

  浮士德也为龙德施泰特中校的发展,感到高兴,看他军裤上的那条红色缝线,就知道,龙德施泰特不是简单升为中校,而是升为了总参的中校作战参谋,手里的权力又大了许多。

  克劳斯中将代表巴伐利亚的鲁普雷希特王太子,他们算得上是浮士德的伯乐:“王太子殿下戎马倥惚,军务繁忙,不过,你在柏林这段时间,殿下肯定会专门再挑一天来接见你。”

  浮士德向克劳斯中将用力敬了一个礼:“我一个小小的少校,哪里轮得到王太子殿下如此折节下交!惭愧、惭愧。”

  克劳斯中将摘下军帽,一头金棕色的短发和浮士德有七八分相似:

  “哈哈,圣康坦的齐格飞、罗马尼亚的图拉真,你是最先进入布加勒斯特和塔林的英雄,这些表现已经超出殿下此前最乐观的估计,谁能想到你的战绩这样漂亮!后方报纸对你已有铺天盖地的赞美,也许你自己都不知道,这半年来,浮士德的名字在柏林是多么响亮。”

  龙德施泰特中校也锤着浮士德的手臂:“总参把你召回柏林,其实就是想你配合参加一些宣传活动。浮士德,多少人把你叫做帝国的第一骑士啊,你现在就是陆军的红男爵里希特霍芬啊,而且你出身平民,比红男爵的背景更能安抚民心。”

  浮士德的战绩确实显赫,不过总参这样重视他,更多还是因为德国民心不安,老百姓们对战争的容忍度是越来越低,今年以来,柏林已经发生了十多起罢工事件,严重影响到后方的军工生产。

  德军能铁腕镇压罢工,把所有罢工者都关进监狱,可鲁登道夫也明白这是治标不治本。

  鲁登道夫现在是总参谋部的军需总监,他的权势其实比总参谋长兴登堡元帅还大,手握陆军实权以外,还以进行总体战动员的名义,控制了德国的工业和经济命脉。

  鲁登道夫为了解决民心问题,他想到的办法,那就是把浮士德这个平民战争英雄捧起来,用浮士德再来忽悠德国老百姓一段时间。

  浮士德现在在总参的待遇,那真是非一般的优越,克劳斯中将和龙德施泰特中校亲自陪同,德国事实上的最高军事独裁者鲁登道夫,也专门抽出时间,在大作战室里接见浮士德。

  眼高于顶的鲁登道夫,也拿出非常友善的态度,他指示几人坐下,开门见山说:

  “浮士德,陛下有意授予你贵族身份,这有利于宣传,大致会在路易丝公主的生日上公开授予,帝国希望所有人都知道,我们的社会已有了革新性的变化,只要在战场上立下功绩,帝国就会敞开所有大门。”

  浮士德眉头微动,他对德二的贵族身份可没任何兴趣,要不了多长时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贵族头衔就会变成彻底的负面资产。

  克劳斯中将说:“我们费了很大功夫才说服陛下,就这样,还有许多诸侯不能容忍,这些人实在太过顽固。”

  帝国到这时候,还拿贵族身份来诓骗人民群众,威廉二世和一众容克们,这点荣誉上的奖励,也还要捏在手里,左揉揉、右捏捏,恨不得永不放手。

  帝国对待平民阶层,如此刻薄寡恩,还指望大战的胜利吗?

  浮士德面无表情,只是平淡问道:“将军,我也需要参加路易丝公主的生日宴会吗?”

  鲁登道夫大手一挥:“你是代表陆军去亮亮相。”

  鲁登道夫又上下打量两眼浮士德:“你的外貌形象非常好,这也是加分项,陆军需要这种门面。”

  鲁登道夫又指向克劳斯中将,毫不客气说:“克劳斯中将的儿子就是王太子殿下的教子,可惜牺牲在战场上,陛下本来已经谈好一桩婚事,准备让哈布斯堡家族的公主,嫁给德国军人的代表,可惜,这桩婚事还是告吹。”

  鲁登道夫这人脾气顽固,完全不会做人,他就直接在克劳斯中将面前谈起人家死掉的儿子,语气还那样随意,弄得克劳斯中将的表情都不太对了。

  鲁登道夫说:“哈布斯堡家族的公主,也会来参加路易丝公主的生日宴会,浮士德少校,你好好表现吧!德国的战争英雄,如能和哈布斯堡家族的公主缔结婚事,将很有利于战后德国进一步控制奥匈帝国。”

  浮士德表面上对着鲁登道夫一直“好好好”,心里头呢,对战争狂人们的幻想只觉得可笑。

  不久前,英国已经公布了齐默曼电报,电报内容也暴露了德国当局蠢得可怜,齐默曼是德国驻美大使,他计划让德国和墨西哥秘密结盟,然后支持墨西哥对美国开战,夺回得克萨斯、新墨西哥、亚利桑那等地,使美国无暇介入欧洲事务。

  电报被英国破译以后,很快就被捅到新闻界,因为电报内容实在太过荒谬,一开始美国人都不敢相信,还揣测这是英国想拉美国参战制造的谣言。

  搞笑的是,齐默曼自己在记者会上承认电报确实是他发出去的,此事一出,美国参战再无阻力,就在浮士德抵达柏林的前一天,美国正式对德宣战。

第八十二章 社民党的剃刀

  柏林街头入夜以后,便是灯光昏暗,饶是一时煊赫,号为欧陆第一繁华的菩提树下大街,也是如此。

  战争期间,灯光管制,本不奇怪,可那是二战,一战空军还没有发展出战略轰炸的威力,协约国的炮弹也不可能像德军的“巴黎大炮”那样打到柏林。

  帝都市景,昏昏沉沉,沿街两边的店铺,多半挂牌关门,只能让浮士德感到,德意志帝国曾引以为傲的国力,已经在协约国围攻之下,显出左支右绌的疲态。

  美国对德宣战的坏消息,一下又对冲掉东线胜利给柏林带来的喜悦。

  报纸上前一天,还在连篇累牍报道德军在里加湾战役的用兵之妙,就是对帝国新闻已经信任度大幅下降的柏林市民,繁忙的做工休息中间,也会兴致勃勃讨论起战争英雄浮士德的一系列壮举。

  “真有人能骑着自行车,炸毁一节装甲列车吗?”

  “肯定是宣传部门夸大其词。”

  “可也不会是完全编造出来的吧!一定还是有些事实基础。”

  “浮士德,你们看过他登在报纸上的照片吗?真是个漂亮的男人。”

  ……

  帝国民气低落的悬崖之下,德军很需要借重浮士德的事迹,来鼓舞人民的士气,一番宣传之下,浮士德就成为第二名红男爵里希特霍芬。

  同样是相貌英俊,技艺不凡,同样是拥有盖世无双的战功和堂堂的骑士风度,红男爵出身名门,身世高贵,只能令平民百姓仰望,缺乏代入感。

  浮士德却来自慕尼黑的贫民窟,他的存在,就有力回击了协约国和社会主义者们对德意志帝国体制的攻击。

  浮士德的成功,就证明,帝国体制之下,再贫寒的出身,也有机会出人头地。

  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出人头地,是能得到皇帝陛下的召见,是能以平民之身获得贵族身份,是能够拥有帝国军队最顶级的所有荣誉。

  甚至,浮士德只要积极配合帝国的战争宣传政策,就鲁登道夫透露出来的一点话风,鲁普雷希特王太子还在为浮士德争取一桩与哈布斯堡皇族公主的婚姻。

  只是,这些举措岂能挽回德意志帝国的倾颓。

  总参谋部为浮士德按照了一处住处,是位于威廉大街附近的一间公寓,交通便捷,随时可以受皇帝和陆军各部门的召见,距离国会也很近,因为据说总参是希望浮士德能以前线代表的身份出席国会,接受国会议员们的质询。

  这也是德意志第二帝国一个十分拧巴的地方。

  帝国的制度,是相当集权的君主制,皇帝以神授的皇权赋予宰相近乎独裁的权力,宰相也不用向国会负责,只需要向皇帝一人负责而已。

  宰相之下,并不是一套环环相扣的科层制官僚体系,而是以宰相为中心,依托宰相的私人关系,任命司法、海军、外交、财政等各个要害部门的国务秘书,再由司法国务秘书、海军国务秘书、财政国务秘书……等人,牵头组建一个行政小班子,是为国务办公厅。

  帝国不设各部,而是由宰相秘书们的办公厅,负责帝国具体的行政事务,八个国务办公厅,分别负责外交、财政、内务、海军、邮电、铁路、司法和阿尔萨斯-洛林事务,其负责人是国务秘书,而非大臣、部长,性质上是对宰相带有人身依附的关系。

  而且要注意,八个国务办公厅里,有海军办公厅,却没有陆军办公厅。

  因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陆军,是由几个主要邦的陆军凑起来的,平时主要向各邦的君主负责,战时才形成统一的德国陆军并由皇帝行使指挥权。

  一些重要的军事机关也属于邦,比如德军总参谋部,其实更准确一些,应该叫做普鲁士邦总参谋部,然后再由普鲁士邦总参谋部、巴伐利亚邦总参谋部……几个主要诸侯国的总参谋部,在战时合署办公,称之为大总参谋部。

  军部本身是一个水泼不进的铁桶部门,有自身利益,宰相无权干预,就是皇帝陛下,名义上是军队最高统帅,实际上也必须尊重陆军自己的意见。

  这种体制之下,德国的国会其实就是个摆设,它可以批准法令,决定是否通过某项法令或财政预算,但本身却没有立法权,也不能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宰相也不对国会负责,国会亦无权任免宰相和政府的八个国务办公厅人员。

  偏偏,国会议员在德国社会依然备受尊敬,德国政治的方方面面,也还是围绕着这个并无实权的国会展开。

  特别是战争后期,因为士气民心的沦落,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意的国会,地位反而不断上升,跟权势愈来愈大的总参一样,变成了一左一右拉扯着德国往两个方向撕裂的双头鹰。

  浮士德回到总参给他安排的住处时,门口还停着一辆梅赛德斯奔驰的小汽车,听龙德施泰特中校所言,这是为了方便浮士德在柏林参加各种晚宴和宣传活动。

  公寓本身,有三间卧室,放在1917年的战争岁月里来讲,十分宽敞,楼下是一家名叫绿气球的咖啡馆。

  咖啡馆的门口,今天来了不少人,全都衣装革履,头戴礼帽、手拄拐杖,为首之人身材特别高大魁梧,一张方脸,冷峻又无表情,看起来就像一座大部分沉在海底的冰山,给人以阴沉沉且充满压迫感的气质。

  龙德施泰特中校陪同浮士德回到公寓,他见到这群在“绿气球”咖啡馆等候浮士德的人,便是一个挑眉,凑到浮士德耳边,低语两句:

  “古斯塔夫·诺斯克……他是德国社民党主席艾伯特先生最信任的助手。”

  诺斯克……

  浮士德精神一凛,他听过这名字,德国社民党的大部分出名人物,基本上就分为两大类:

  一类以艾伯特为首,是一些对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不感兴趣,专注于党务、组织和选举工作的实干官僚;

  一类就是以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为首,还包括中派的考茨基,都是深耕马克思主义,是一流的理论家和思想大师,也很富有人格魅力。

  唯独古斯塔夫·诺斯克,与党务官僚和思想领袖两类人,都大不相同。

  要了解诺斯克,只需要听听他的绰号就行,诺斯克的绰号叫做“社民党的剃刀”,转为社民党干一些脏活,手段干脆粗暴且凌冽,是一号雷厉风行的铁腕人物。

  这两年来,帝国民气低落,社民党的统战价值大大提高,当局就让诺斯克来负责解决此起彼伏的罢工问题。

  诺斯克在这方面干得也极有效率,本来德国大多数的工会就都受社民党控制,战前搞罢工的各类工人纠察队,十之八九就掌握在诺斯克手里。

  德国工人阶级之中,有威望的工人首领、行会前辈,铁路和码头的黑帮帮派,各类工会的纠察队打手……

  全都要给诺斯克几分薄面。

  等诺斯克把他的这些影响力和管理能力,全都转过头来用于帮助帝国压制罢工问题时,“社民党剃刀”的绰号,就显出血腥的意味来。

  1917年年初的克虏伯兵工厂罢工,诺斯克没有动用军警帮助,就只用工会中支持帝国的保皇派工人纠察队和黑帮分子,就打垮了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

  诺斯克也是国会议员,他的身份地位比浮士德好很多,所以没有多话,就直接把一份请柬递给浮士德。

  “艾伯特主席想见见您,浮士德少校,主席先生认为,为了强化帝国和工人阶级之间的友爱合作,我们很需要像您这样出身无产阶级的模范人物。”

  诺斯克这种豺狼嘴里,说出“友爱”两字,着实讽刺。

  他和浮士德讲话的时候,脸上一点没有表情,只是嘴角扯动肌肉,活像个弗兰肯斯坦造出来的科学怪人。

  浮士德还是保持矜持和礼帽,他双手接过请柬,上面确实写着德国社民党主席弗里德里希·艾伯特的名字。

  请柬的内容,就是艾伯特盛情邀请浮士德到他的私人别墅用一顿晚餐。

  这时候,浮士德就明白曼施坦因一番话的用意,帝都柏林的政治阴谋正在暗流涌动,各方势力都为德国的未来悄然做着布局。

  浮士德作为德军前线最亮眼的战争英雄,便成为布局中十分值得争夺的一枚棋子。

  诺斯克的个头比浮士德还高半个头,应该得到一米九,他用下巴望着浮士德:

  “浮士德少校,我们查到您在战前就是社民党的注册党员,艾伯特主席认为像您这样出色的人物,应当在社民党中担任更重要的职务,战争结束以后,如果您在军队中的升迁不如预期,社民党可以支持您选举国会议员。”

  浮士德不好拒绝社民党主席的邀请,而且他也很有兴趣,想先摸清楚,艾伯特主席、“剃刀”诺斯克这伙人,到底是跟德皇当局如何勾兑。

  未来德国战败之际,艾伯特们又是如何攫取德国最高权力,得以统治起泡沫一样的魏玛共和国。

第八十三章 艾伯特体制

  艾伯特的官邸,位于柏林蒂尔加滕区,之前也是一栋属于容克门阀的豪宅,开战以后,因为社民党在国会支持战争预算,威廉二世就把这栋房子赏赐给艾伯特。

  官邸前面,有一处面积很大的玫瑰园,四月天气,鲜花盛开,真可谓美不胜收,浮士德步入玫瑰园,园中庭院有一座精致小巧的凉亭,凉亭中塑有两尊大理石的人物雕像。

  “剃刀”诺斯克还是面无表情,用着冷淡的语气一一介绍:“艾伯特主席得到陛下御赐的这座官邸以后,就要求简化装饰,移除原有的镀金家具,在凉亭中放上这两尊雕像。”

  浮士德说:“左边的那一尊,是马克思吧。”

  诺斯克颔首:“另外一尊是拉萨尔,马克思和拉萨尔就是艾伯特主席最尊敬的历史人物。”

  马克思自不必多言,拉萨尔则是马克思还活着的年代,唯一能与马克思、恩格斯并称的社会主义运动领袖。

  但在拉萨尔革命生涯的后期,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向,决心放弃武装斗争,转而选择与俾斯麦合作,来实现有限的改良。

  艾伯特的庭院中,共同立着马克思和拉萨尔两尊雕像,也清晰表明了艾伯特个人的政治倾向。

  官邸入口处有六根爱奥尼柱廊,穿过长廊以后,诺斯克带着浮士德走进会客厅,客厅内的装潢确实简单朴素,为数不多的家具都是铁艺风格,墙面还悬挂着德国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的几位著名人物。

  除了马克思和拉萨尔以外,还有老李卜克内西和倍倍尔的画像。

  内厅中,艾伯特坐在一张白色的餐桌面前,桌上已经摆好菜肴,品类不多,矮胖的艾伯特手中拿着一把银质餐刀,将香肠切成一片一片放进嘴里。

  几名女佣站在长桌旁边,艾伯特还向她们招手道:“今天客人不多,准备的餐品,浮士德少校可能吃不完啊!你们一起入座,陪我和浮士德少校用餐吧!”

  艾伯特的形象,并不像诺斯克那样散发着生人勿近的冷气。

  恰恰相反,浮士德今晚见到的艾伯特,完全就只是个憨态可掬的小胖子,艾伯特还留着一嘴T字形状有点滑稽的胡须,一边吃东西一边说话,嘴里有风,语气格外的温和。

  那些佣人看来都和艾伯特非常亲近熟悉,她们一点都不拘谨,艾伯特说入座一同吃饭,女佣们也就不管浮士德这位客人刚到,直接坐下来便开始吃东西。

  诺斯克肃立不动,道:“艾伯特主席就是这样,少校,请勿见怪,我们的主席每天吃饭,都要找一些帮佣、店员和工人,一同用餐,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不脱离群众,真正理解到人民群众需要什么。”

  艾伯特举起银质小刀,对准浮士德:“少校今日能上门赴宴,是可以蓬荜生辉,请坐吧,我听说阁下战前在慕尼黑大学酒加入了社民党啊。”

  一位官邸中的佣人,帮浮士德拉出椅子,浮士德点头谢过后,便坐了上去:

  “是的,尊敬的主席先生,我是在1913年加入德国社民党。”

  艾伯特很开朗的放声大笑:“哈哈哈,那也是有四年党龄的老党员啦!我在报纸上读到少校的新闻时,就觉得,您真的为社民党带来很多荣耀,您在前线做得真好,有您这样的党员,才让我们有底气回击右翼政党的无端指责。”

  “无端指责?”

  艾伯特把刀叉放在装着香肠的瓷盘上:“几个不成气候的右翼党派,想要蚍蜉撼大树,可笑、可笑,他们指责社民党暗中反战,而你,少校,你证明社民党才是保家卫国的主力。”

  “我不敢居功自傲,主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