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不求生 第4章

作者:宇文

  看来索姆河战役中,英军那充满古典主义风格的密集方阵冲锋队形,很给隆美尔留下深刻印象。

  在近卫第七连和巴伐利亚十六步兵团两处阵地之间,满布着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轰出的炮弹坑,所有战士都在深夜里快速奔跑,每个人眼睛都死死盯住前一个人,迅速穿过齐膝深的弹坑,脚下坑坑洼洼,崎岖不已,稍不留神就会跌倒。

  这时候,浮士德的眼睛里面,已经隐隐看到了德福依树林,原本密集的森林,经过法军的猛烈炮击,炮弹就像割稻草一样,把密林割得光秃秃,只余下成百上千的半截树桩,伫立原地。

  千百名法军士兵,正通过一条浅浅的通行堑壕急行向前,十六步兵团的士兵就对着那条通行壕开火,但是并不猛烈的火力未能特别引起法国人的担心。

  近卫第七连还没有到达那条浅浅的通行堑壕,就有失准的榴弹落在队列之中爆炸开来。

  幸而隆美尔要求第七连保持特别松散的队形,这些失准的炮弹才没有造成多少伤亡。

  接下来,第七连越接近德福依树林,各种各样的流弹就越多,简直此起彼伏,无休无止。

  钢铁风暴在浮士德周围“嘣!嘣!”作响,黑暗中火花闪烁如雨点般密集。呜!又是一组炮弹!浮士德的刹那间从越来越尖厉的啸声中判断出,炮弹下落的弹道肯定就在自己附近。

  法军用来压制堑壕、打击碉堡的炮弹,都安装有延迟引信,不会在撞击时立刻爆炸。

  所以浮士德马上就萌生一种十分大胆的想法。

  浮士德听着炮弹破空而来的风声,聚精会神,他找到了炮弹的影子,然后主动跳了出去,就这么在半空中用双手接住了一发炮弹。

  然后,在炮弹的延时引信爆炸以前,浮士德又将这枚炮弹朝着它来的方向丢了回去。

  “现在——跟我进攻——”

  浮士德率先发出进攻的口令,隆美尔也冷静指挥着突击分队向前发起短促突击。

  阿道夫则有模有样的大呼小叫:

  “决战的时刻已到,现在是最后一击,各民族的命运就要尘埃落定,德意志世界的未来就取决于我们的进攻,兄弟们,相信我,进攻啊!”

  小胡子这套话术确实有些用处,不少士兵从中感受到一种升华的意义,忘忽个人,就不再恐惧。

  浮士德孤身一人飞奔出去,他的速度太快了,法军还没反应过来自己的侧翼位置出现德军援兵,浮士德就已经跳进那条又浅又窄的通行壕里,开启疯狂杀戮。

  浮士德所到之处,敌人的血肉狂飙,法军士兵在窄窄的通行壕里排成一队,简直就像是列好队伍,等候浮士德前来收割一样。

  第七连也以扇形形状发起散兵冲锋,有的孤身一人,有的组成小队,奔向战火。

  炮弹在他们身边掀起高耸入云的尘埃帷帐,斗士的怒火在前行中愈发高涨,奋勇杀敌的强烈愿望推动着所有人的前进步伐。

  近卫第七连冲锋的浪潮,就像一队鬼怪,穿过飘飘荡荡的白色烟雾,越过已经被炸平的洼地,给了法军一个突如其来的重大惊喜。

  法国人猝不及防,不少军官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从侧翼突然逼近的第七连缴械俘虏。

  通行壕的上方,巴伐利亚十六步兵团的两个连、一个排守军,现在也意识到了援军到来,所有人都不再隐蔽,完全不顾四百米外法军的机关枪还在扫射,就都跟着发起了猛烈的反向突击。

  士兵们都从战壕里冲了出来,然后又跳进法军的通行壕里,步枪和刺刀在这么狭窄的地方并不好用,最方便的战斗工具还是手枪和工兵铲。

  浮士德的双眼就像一对镜头,快速前移,跟着视角,就能看到数不清的法军、德军开始短兵相接。

第七章 香肠之歌

  战斗异常的血腥,有人在几厘米的距离内,用手枪打烂了对面敌人的脑袋,有人和敌人抱在一起,摔到泥水里面,有人扣住敌人的眼窝,挖出眼球……

  这时候,浮士德注意到他的脚旁,就落着一架重机枪。

  浮士德干脆单手举起重机枪,法军上好的弹链还没打完,枪管上还冒着热气,浮士德扛起发烫的铁家伙再度开火,剧烈的震动里,浮士德直接手扛重机枪打掉了法军在堑壕外的好几处火力点。

  法国人大惊失色。

  这算什么战斗?这到底算什么战斗!

  法军指挥官已经完全搞不清楚状况,之前的各种侦察,明明显示德军在德福依树林一带的防守兵力,无论如何也不会超过一千人,可现在的情况呢!

  德军实力绝对不止一千人!

  这么硬,最起码也是一个团的守军,考虑到法军一夜间损失好几辆坦克,阵亡数百人,德福依树林的德军,说不定就在这两天,已经变成了一个师。

  法军已经开始停止进攻,在法国人的背后,升起一片白色的信号弹,那是撤退的战术标志,成群结队的法国人看到白色信号弹以后,就开始落荒而逃。

  成千上百名法军士兵逃离德福依树林,仅仅不到半小时的时间,战斗就结束了。

  德军控制住了德福依树林法军撤离的多处火力点,并开始利用机枪,开始朝着在开阔地上后撤的法国人扫射。

  逃亡的法国兵在奔跑中中弹跌倒,片刻间地上就铺满了尸体。

  隆美尔和阿道夫,这回又参与了一次浮士德的魔幻成功,这回的胜利更大,近千名德军士兵都跟着冲了出来追赶法国人。

  法军仓皇之间被德军夺走了好几处加固阵地,不光是德福依树林德军原有的堑壕,全数夺回,而且德军还趁机占领了原本属于法军的几片旧阵地。

  在最后一刻,阿道夫跟着浮士德跳下德福依树林的小山坡,不少法国兵摔倒在坡下,现在纷纷举手投降。

  阿道夫用一支捡到的卢比手枪,对准法军:“法国佬,过来,举起手!”

  浮士德从法国兵身旁捡起一只灌得沉甸甸的军用水壶,他打开盖子,举起水壶,迎头浇下,然后才发现里面装的居然是酒。

  “法国人的物资储备……还真充裕。”

  这件事,又让浮士德明白过来,德国想要赢下第一次世界大战,从物资角度来讲,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德军就是获得再多战术性胜利,也没办法真正打败协约国。

  就在这时候,浮士德身边突然传来一阵令人心惊的枪响。

  小胡子大叫一声,应声倒地,浮士德马上反应过来,他用身体护住阿道夫,丢出水壶,马上就砸倒了一名趴在地上,悄悄开枪偷袭的法国士兵。

  “阿道夫,你是哪里中枪了!”

  小胡子的上臂有个洞眼,他躺在地上咬着嘴唇,小声痛苦呻吟,浮士德立刻就把他的军装撕开,给他包扎。

  在此期间,其他德军士兵也纷纷赶到,隆美尔命令第七连停止进攻,见好就收,就这么看着余下的法国佬退回到法军的第二道防线后面。

  隆美尔命令众人们控制和清扫战场,他克制的说:“不要恋战,不要盲目追击,如果太阳升起来,法国人很快就会搞清楚我们的兵力比他们少得多。”

  小胡子感激的看着浮士德,说:“我的命是您的。”

  浮士德心里悄悄想道,小胡子,我不要你的命,只要你的脑袋里别产生逆天的奇思妙想。

  战斗告一段落,太阳已经微微升出地平线,浅红色的光辉映在圣康坦白皑皑的雪地上,反光把数不清的尸体照得明亮可见。

  地上的法军尸体,普通士兵都穿着质地厚重的呢子大衣,军官身上的冬装还不乏真正的皮毛。

  相比之下,德军的军装质地就要差得多。

  德军军官的军装,是用回收旧羊毛制品再加工的再生羊绒,普通士兵的军装,就是加入了百分之六十纸浆的纸纤维混纺布,很不耐磨。

  隆美尔命令部下,小心翼翼去收集法军尸体身上的大衣,浮士德也带人去占领的几处法军阵地里面,检查缴获。

  浮士德首先检查了一个地下的炮兵指挥所,看起来法国的炮兵军官不久前才离开这里。

  桌子上放着一架巨大的留声机,浮士德轻轻启动它,欢快的旋律从喻喻旋转的唱机里飘出来,是法军里十分流行的《香肠之歌》:

  “……?来,给你尝一些血香肠,一些血香肠,一些血香肠?

  ?献给阿尔萨斯人、比利时人和洛林人?

  ?至于英国人,就没有了?

  ?至于英国人,一口也别想吃?

  ?因为他们都是些逃兵和懦夫?……”

  这首破歌给浮士德留下一种闹鬼般的印象,他随手将留声机扔到地上,它又发出了几下嘎吱嘎吱的声音,然后才沉寂下来。

  这个地下掩体布置得非常舒适;甚至还有一个小小的壁炉,壁炉台上放着烟斗和烟叶,当然也不会缺少摆成一圈的扶手沙发。

  “法国佬真会过日子。”

  跟着浮士德进来检查的第七连士兵,都发出很不痛快的抱怨声,他们没想到自己的战壕日子那么艰难,法国人的日子却好得多。

  德军士兵可以自己先选一些战利品,浮士德挑选了一个装满面包的袋子,两件法国军官留下来的干净衣物,大小刚好合适,还有一壶金属壶装的威士忌,以及法国香邂格蕾公司生产的几样首饰和香水。

  浮士德也不懂法军的战壕掩蔽所里,怎么会有女人使用的东西,兴许是法军军官在巴黎度假时的温情回忆吧。

  但这又打在德军的痛点上,因为德军不像凡尔登战役以后的法军,几乎没有多少轮换假期。

  侧室有一个厨房,里面的储备让浮士德检查的时候,满怀敬畏。

  里头有一整箱的新鲜生鸡蛋,浮士德带着第七连士兵们,当场吮吸掉了很多个。

  靠墙的搁板上堆着的全是牛肉和猪肉罐头、浓稠的甜味果酱,此外还有装满咖啡精、西红柿和洋葱的瓶子。

  一句话,凡是德军没有的,这里全都有。

  想想德军在战壕里惨淡的生活,想想大家要排队领取的豆子汤里还有木屑,黑面包都只能限量供应,至于咖啡和果酱,更是几个月才能领到一次。

  在大后方,德军士兵的家小,还有很多人在1916年年底的芜菁之冬活活饿死。

  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法军的物资条件,刚刚取得一次史诗级大捷的德国人,都垂下来脑袋,显得无精打采。

  在地下掩体附近,浮士德还找到了两门崭新的大炮。

  法国人在仓促的撤退中,来不及带走这两门大炮,也没来得及毁掉火炮,就只是用树枝和积雪将大炮简单的掩埋起来,一下就被浮士德给重新翻了出来。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许多零零碎碎的缴获,隆美尔那边也和巴伐利亚十六步兵团的几位指挥官说上了话,大家清扫完战场以后,又重新统计了一遍德军的损失。

  德军一共阵亡了一百二十多名士兵,伤亡四百余人,大部分损失都在巴伐利亚十六步兵团这边,算得上是一番血战过后,人人带伤。

  十六步兵团的一位军官在战斗中受了重伤,榴霰弹切断了他的手指,伤害了他的双腿,让他走起路来有些跛脚。

  隆美尔告诉了十六团浮士德的奇迹之举以后,很多人都不相信,但这名断了手指的军官,刚刚亲眼目睹了浮士德跳入法军通行壕里一阵乱杀的壮举。

  他拖着伤退来到浮士德面前,敬了一个军礼说:

  “我是理查德·佐尔格下士,向您致敬,我们一整个班都见证了你的英勇之举,如有需要,我们可以为你的军功作证,我们都看到你打败了几十名法军士兵。也许……也许是那些法国人还没有睡醒,他们挤在一起,就这样被你用工兵铲依次砍倒……”

第八章 斯巴达克书信

  协约国的飞机,从天空蒙蒙亮开始就飞到了德军上空,重炮也依然在继续轰炸德军已经占领的新阵地,只是烈度有所下降。

  寒风落雪里,德国士兵们百无聊赖瓜分着法国人留下来的罐头,胜利过后,缴获丰厚,可是德国人的内心依然感到胜利遥遥无期。

  浮士德又在心中发出一声感叹,就是眼前这些士气低落的德国士兵,在去年的索姆河战役牢牢守住阵地,一天时间里杀死六万英国人。

  大家都还记得,协约国组织了将近三百万人的一线野战部队发起攻击。

  那大概是人类几千年、上万年战争史上,至今为止最浩大的一场人海冲锋。

  协约国的大炮和弹幕铺天盖地,掩护步兵推进,步兵排成横排冲锋,废弃的弹壳可以垒成巍峨山岳,秋天里死去的人则能把这山岳全部淹没。

  英法联军的进攻战术太呆板了,德国人只要在战壕里架起机枪扫射,一挺重机枪就能杀死几十人、上百人,由于杀人太多,德军的重机枪手甚至心理崩溃,向英军哭喊恳求他们不要再上来送死。

  浮士德跟着佐尔格下士,走进了巴伐利亚第十六预备步兵团的堑壕里,位于阵地最前沿的那道壕沟深达两米,工事也修得十分严密和坚固,应该说,德军士兵即便在士气极度低落的时候,他们也还是遵照规章制度做完了他们该做的事情。

  士兵们在一场大胜过后,多数人依旧面无表情。

  佐尔格下士有些难过:“战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斯巴达克书信》上说,全世界最没价值的事情,就是让工人的儿子走一千里,来杀掉一个农民的儿子……”

  《斯巴达克书信》。

  佐尔格下士提到的这本书,又唤醒浮士德不少记忆。

  《斯巴达克书信》是德国最大政党社会民主党中左派分子的舆论阵地。

  德国社民党的历史充满荣光,它由马克思亲手缔造,欧战爆发前就成了全世界第一大的社会主义政党,在德国国会内也是第一大党,还控制着庞大的地下工会,并资助着包括俄国布尔什维克在内的众多左翼组织。

  可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这个名义上代表了无产阶级利益的德国社民党,却在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情感的推动之下,第一时间就选择了支持德国参与这场不义的战争。

  德国社民党旋即发生内部分裂,占多数的中派分子和右派分子支持战争,只有卡尔·李卜克内西与罗莎·卢森堡为代表的左派反对战争。

  这些激进的反战左派,就被德国人称之为“斯巴达克派”。

  去年的五一节,斯巴达克派在柏林暗中策划了一场反战游行,结果是游行被帝国强力镇压,斯巴达克派的的领袖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也被捕入狱。

  帝国政府担心影响民心、士气,所以除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外,没有再继续搜捕其余斯巴达克派分子。

  剩下的斯巴达克派分子,就办了这份《斯巴达克书信》报刊,随着德军士气愈发低沉,这份原来无人问津的小报,也开始在德军内部广为传播了起来。

  浮士德漫不经心的问佐尔格下士:“《斯巴达克书信》?有点意思,下士,你有这书的话,可以借我看看。”

  佐尔格下士回答:“当然没问题,送给您都可以。”

  《斯巴达克书信》的受众,大概就是德军内部有可能倾向革命的人。

  浮士德想到,他一个人的神勇是无法改变德国整体的失败,如果德国终将战败,那掌握住一群可能支持革命的德军士兵,就可能在战败的废墟上掌握先手优势。

  德国人在永远神经绷紧的战争里,只剩下一脸麻木。

  哪怕有人双手被冻得全是黑紫的血疮,哪怕有人的棉服里不时钻出跳蚤、臭虫和老鼠,他们也不为所动,没有任何情绪上的波动。

  这样一支军队,不可能打赢一场世界大战的。

  浮士德的脑海中骤然浮现两幕场景,都来自他自己的记忆:

  第一幕场景,是战争爆发前慕尼黑的五一节游行,玛利亚广场前红旗招展、遮天蔽日,情绪激动的工人群众涌上街头,为自己的面包而战,浮士德也在其中,他跟在一个着长裙、黑色卷发的女人身后,也高举一面红旗大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