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不求生 第6章

作者:宇文

第十一章 二十五点纲领

  小胡子从瓦格纳歌剧和叔本华的哲学思想里提炼出来的,就是一种特别极端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

  这种思想的核心,除了玩弄民族血统论,主张实行强人统治,要求对外开拓民族的生存空间以外,还有一大部分非常重要的内容。

  那就是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就是一方面要求公平、要求保障,恐惧在资本主义竞争中失败沦为无产阶级,另一方面又要求机会,希望在资本主义竞争中可以出人头地,所以他们强烈反对赤裸裸的资本主义竞争,同时又害怕革命危及私有制和自由市场。

  这样的思想下,就产生了小胡子信仰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

  这便是国家社会主义。

  在圣艾贝尔医院的房间里,浮士德坐在小胡子的床榻之侧,打发走贝亚特丽斯护士以后,浮士德就直抒胸臆:

  “我准备成立这样一个国社党,我们的纲领,就是国家社会主义的纲领,基础的内容,就是以德意志民族的公共福利理念和日耳曼古老的共有制公社传统作为基础,用革命的方式争取人民大众的权利。”

  “革命!?”

  小胡子惊呼出声,然后他马上意识到自己说出禁词,就又飞快捂住嘴巴。

  浮士德拿着一只木质的咖啡勺,搅拌着人造咖啡精跑出来的劣质咖啡,说:

  “革命,是的,就是革命,而且是武装革命。唯有这种方式,才能排除德国业已腐朽的封建贵族,建立一个真正的人民德国,也唯有人民德国才能赢得大战的胜利。”

  小胡子瞪着眼睛,他唇上的胡须也一阵颤抖,然后整个身体也都跟着剧烈抖动了起来。

  小胡子眼里略带三分惊恐,还带着三分的兴奋和三分的野心:“浮士德先生,革命……武装革命!浮士德先生,这可是一个要命的词汇,如果落在宪兵耳朵里面,就算您是战争英雄,也不好说会落得什么样的下场。”

  浮士德满不在乎道:“为了德意志,阿道夫,为了德国人民,我,还有你,难道我们真能坐视颟顸无能的贵族继续控制这个神圣的国家吗?说实话,我一点都不害怕,你随时可以向任何人举报我说过的话,可是,阿道夫,我相信你不会想错过改变德国的机会,至少在推翻封建贵族统治的革命里,我绝对相信你,阿道夫,在这条路上我们一定会成为战友。”

  浮士德盯着小胡子的双眼,他也从小胡子的眼睛里看到了不加掩饰的野心:“阿道夫,你愿意成为我的战友吗?”

  小胡子呼吸急促起来,他觉得自己的心脏正在狂跳,心跳之剧烈,简直比第一次与浮士德邂逅的时候更加夸张。

  小胡子握紧咖啡杯,颤抖道:“先生,讲讲您的国家社会主义,国社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派,浮士德先生,我很好奇,好奇您的革命思想。”

  浮士德的唇边勾勒出一抹笑意,他很清楚小胡子的野心,所以才有十足把握将小胡子吸引过来,看来阿道夫已经上钩。

  “我们的对话,暂时还不能留下文字记录。”

  浮士德用手指沾了些水迹,然后写在桌上:“我的二十五点纲领!国社党现阶段的根本主张,就是团结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对内实施社会革命以清除国贼,对外输出革命以争取国权,我总结一句口号,国社党的口号就是内惩国贼、外争国权!”

  浮士德给小胡子提出来的二十五点纲领,其中很多内容,本来就是历史上国社党的早期纲领。

  早期的国社党,确实带有很浓厚的社会主义色彩,当时的国社党内部,还存在像施特拉塞兄弟这样的左翼革命家,他们的思想跟日本的北一辉有些相似,都是在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摇摆不定。

  国社党发展起来以后,小胡子依靠不可思议的魅力后来者居上,然后在一场又一场路线斗争之中,斗跨了施特拉塞兄弟,折服了“小黄”戈培尔博士,又在长刀之夜里杀掉冲锋队队长罗姆,才把国社党完全演变为纳粹党。

  “国社党的二十五点纲领——

  “第一条,我们要求基于民族自决的权利,联合德意志人为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国家;”

  “第二条,我们要求德意志民族应与其他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一切民族都平等相待;”

  “第三条,我们要求实施土地改革,使德国的土地可以养育德国的人民;”

  “第四条,只有认可社会主义的政党,才能合法活动,对待支持奴隶制、封建制等落后思想的党派,应予以充分的教育改造以后,才能承认其公开活动的资格;”

  “第五条,尚未获得合法资格的政党,在教育改造期间,应受一部专门法管理;”

  “第六条,只有我国公民,才能决定德意志国家的领袖和法律的权利。因此,我们要求一切公职,不管何等种类,都要向德国公民平等开放,必须废除一切腐败不公的官员甄选制度,因其任用私人,而不顾及品德和能力;”

  “第七条,我们要求国家应供给公民工作及生活为其首要任务;”

  “第八条,禁止组建不承认社会主义为德国国体根本的新政党;”

  “第九条,一切德国公民应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条,每个德国公民公民的首要职责是从事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个人的活动不许损害全体的利益,而应受全体的制约并对所有人有利;”

  浮士德所说的“二十五点纲领”,就是在历史上国社党的二十五点纲领上稍作修改,所以小胡子对这些主张,除了一些细节可能会有所保留以外,对其整个精神主旨,肯定是无条件赞成的。

  浮士德每说出一条纲领,小胡子的神情就变得更为兴致勃勃一些,浮士德说到后面,每说完一条纲领,小胡子就要鼓一下掌,表示赞成。

  “因此,我们要求,第十一条纲领,取缔不劳而获的收入,废除利息奴隶制;”

  “第十二条,鉴于每次战争都给人民带来生命财产方面的巨大牺牲,必须把战争横财看作对人民的犯罪。因此,我们要求出台一部针对战争利润的专门法律;”

  “第十三条,我们要求将一切托拉斯收归国有;”

  “第十四条,我们要求分配大企业的利润;”

  “第十五条,我们要求大规模改组养老设施;”

  “第十六条,我们要求立即将大百货商店收归国有,实施更为健全和亲民的商业;”

  “第十七条,我们要求制定一项为了公益而无代价收土地的法令,要求废除地租,要求制止一切土地投机活动;”

  “第十八条,我们要求严厉镇压那些危害公共利益的人;对于危险的高利贷者、投机者等,不管其信仰及种族如何,必须严加惩处;”

  “第十九条,我们要求彻底修改为封建贵族服务的教材内容;”

  “第二十条,为使一切有能力而又勤奋的公民有高等教育、并能有机会走上领导岗位的机会,我们要求改革现存的教育制度。一切教育机关的课程设置,必须适应实际生活的需求。我们要求贫寒子弟特别优秀者,不论其父母职业及社会关系如何,应享有国家免费教育;”

  “第二十一条,国家必须保护母亲和儿童,禁止雇佣童工,制定奖励体育运动和进行体格锻炼的法律,大力支持一切增进青年体力的团体,以提高国民的身体的健康水平;”

  “第二十二条,我们要求取缔雇佣军,建立真正的国民军;”

  “第二十三条,我们要求制定法律,避免新闻媒体受到个人或资本的垄断和全面控制;”

  “第二十四条,我们要求在不危害国家的生存,不违反法律的范围内,承认一切宗教、信仰的自由;”

  “第二十五条,我们要求在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以便实现本政党所主张的一切。”

  ……

  以上的“二十五点纲领”,几乎全数切合青年小胡子的心理痒处,他越听越觉得自己和浮士德的精神想法完全契合,在浮士德说完全部的“二十五点纲领”以后,小胡子就几乎是从病床上跳了起来,紧紧抱住浮士德:

  “国家社会主义!先生,我,誓为完成上述目的而奋斗,必要时,即牺牲征途,也在所不惜!”

第十二章 特殊道路

  浮士德为国社党提出来的战斗口号,“内惩国贼、外争国权”,就是双重革命的意思,第一重革命是民族解放革命,第二重革命就是社会革命。

  二次革命,缺一不可。

  小胡子已经欣然接受了浮士德的“二十五点纲领”,小胡子现在看着浮士德,满眼都是崇拜,浮士德就差觉得自己随便说一句话出来,哪怕是要小胡子去摘下月亮或者是自杀,小胡子都很可能忠诚执行。

  浮士德与小胡子握手,他在圣艾贝尔医院的病床上向小胡子许诺:“今后,我就是国社党的一号党员,而你,我亲爱的兄弟阿道夫,你就是国社党的第二号党员。”

  小胡子在战争后期,已经对德意志帝国十分失望,现在浮士德提出来的这些社会主义概念,虽然还很模糊,却还是给小胡子打开了一扇新生的窗口,浮士德成为了救赎小胡子的一束光。

  小胡子心悦诚服,他把手拍在胸口,又用力向前伸出行罗马礼:“先生,您就是我的领袖!”

  其实在古罗马时代,并不存在这种伸直手臂的罗马礼,只是到了十八世纪,法国的画家雅克路易大卫在名画《荷拉斯兄弟之誓》里画出这种敬礼手势,结果一炮而红,启蒙运动时代的法国人都很喜欢这种手势,用它来取代了基督教的各种手势。

  罗马礼的本质,其实完全就是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的空想杜撰。

  但到了法国大革命的时候,很多革命者也喜欢使用这样看起来强而有力的手势,表示宣誓之意,以讹传讹,欧洲人就真以为这是古罗马的历史遗产。

  小胡子非常喜欢罗马历史,自然也喜欢行罗马礼。

  浮士德安抚小胡子:“你就在圣艾贝尔医院好好疗养,等我们回到前线以后,就开始进行国社党的活动,要扩大影响力,秘密争取到更多党员,然后,就是推动风云,蛰伏,王公贵族打不赢这场战争,只有人民才能拯救德意志。”

  德意志人,隐忍!

  德意志人民,崛起!

  浮士德带着小胡子,先一步截胡做了国社党的创始人,可不是想搞什么纳粹,浮士德要做的是在国社党的名头下,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革命。

  如果有可能,浮士德也想过,去找后来德共的创始人李卜克内西、卢森堡合作,可这二位,目前还在蹲监狱,别说浮士德没机会见到他们,就是见到,也没什么用。

  德国社民党在一战爆发前,就已经发展为了一个几百万党员的超级大党,他们在德国国会太有影响力了,所以自然倾向改良主义,社民党内部的右倾保守派,势力太大,严重压制住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左倾革命派。

  所以,在原本的历史上,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是一直到战争结束以后,才宣布脱离德国社民党,将德国社民党内部一个派系的斯巴达克派,变成了德共。

  可想而知,德共诞生太晚,力量也太弱,1918年刚成立的时候才一百多个党员,不可能组织起一场成功的武装起义。

  德国战败以后,局势变化莫测,德共这么弱小的力量,最终走向失败,就很合理了,应该说,诞生如此晚、党员如此少的德共,还能闹出那么大的阵仗,已经算是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两大领袖的超常发挥。

  历史不该苛责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失败。

  德国人是非常骄傲的,在一战爆发前,全民都充斥狂热的好战精神,不光是统治阶层,平民老百姓也都觉得德国最强,德国一定可以打败协约国,德国打败协约国以后,统治阶层吃肉,老百姓肯定也能分些汤。

  支持战争的声音,特别强大,所以社民党内部的主流派,才一边倒的支持开战,像卢森堡这样的反战派,群众基础太差了,很多过去受过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帮助的工人阶级,也都纷纷痛斥卢森堡当了“德奸”。

  卢森堡阻碍开战,就是阻碍德国赢得整个世界,就是阻碍人民大众跟着统治阶层吃肉喝汤。

  这样,社民党内部的左翼反战派,自然得不到支持,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被关入监狱,老百姓还一片叫好,很多左翼反战派因此转向右翼支持开战,极少数人则只能选择蛰伏下来,等到战争后期德国人普遍开始厌战的时候,左翼反战派才重新获得了一定群众基础。

  浮士德心想,其实,人家卢森堡也没说错啊!

  开战确实是错误的,德国人民为奥匈帝国的皇冠去打仗,为威廉二世的宝座去打仗,结果打得妻离子散,打得德国人民死伤百万,打出一个芜菁之冬,打出一个饥寒交迫,最后,终于打出一个凡尔赛和约。

  德国本来就打不赢协约国,卢森堡的反战,事后来看,就是从最民族主义的角度出发,那也是正确的,因为罗莎·卢森堡是在反对一场德国打不赢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德国,其实全民普遍充斥一种极端强烈的焦虑情绪。

  德国人自认为他们在走一条“特殊道路”,这条特殊道路,不会是类似英国和法国那样颓废的民主国家,也不是俄罗斯那样落后的绝对专制制度,而是保持一定威权政治和统制经济,向人民提供覆盖广泛的公共福利。

  简而言之,德国人战前普遍有这样一种观念,那就是德国人既不会走英法的议会民主邪路,也不会走俄罗斯的绝对专制老路,只走德国的特殊道路。

  可惜,如果德国人真有足够的道路自信,那德国就不会开战,德国全民焦虑的支持开战,本身就说明德国没有道路自信,反而是对自身毫无信心,对敌人却又过分高估。

  德国选择在1914年开战,最核心的原因,其实就是德国人害怕俄罗斯在斯托雷平改革以后的经济高速发展,德国全民都在焦虑十多年以后,俄罗斯的经济就可能超越德国。

  德国人,你要自信!

  在浮士德看来,德国仓促开战,说白了就是对自己没信心,所以才极端焦虑,缺乏战略定力,俄罗斯这几年的经济增长速度确实比德国快,可是就以沙俄的制度,俄国不可能长期保持无上限的经济高速增长,迟早会碰到天花板。

  德国完全可以等到沙俄的经济增长触顶以后,再考虑开战问题,说不定再多等几年,沙俄就自己爆了呢。

  德国人高唱特殊道路,实在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就是内心缺乏道路自信,所以才要大声呐喊,就这点来讲,浮士德认为德国的事情,坏就坏在了赢学水平太低上面。

  德国的赢学,光会论证德国如何厉害,德国如何优于英法俄,这种论证的结果,就是德国会愈发倾向开战,因为既然自己现在优于敌人,又害怕敌人以后超过自己,肯定就是越早开战越好。

  造舰扩军不辩经,结果就是越搞赢学论证,越心虚,内核愈发焦虑和不自信。

  真正的赢学,就应该论证德国早就赢了,不用造舰、不用扩军,因为德国已经躺赢,英法俄都自灭了,德国什么也不用做,就已经是在胜利结算时间了。

  真要搞这种躺赢赢学,那德国的结局再差,也不至于差到凡尔赛条约。

  浮士德摇摇头,德国还是太缺乏历史沉淀了,懂不懂什么叫战略定力啊。

  话说回来,德国急慌慌在1914年开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战前德国的硝酸铵完全依赖从南美、太平洋进口天然鸟粪矿物,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战时海运一被掐断,化肥无法生产,就会出现食物危机。

  德国的硝酸铵库存只能支撑半年以内全面战争,一旦消耗殆尽,连最基本的炸药生产都无法维持。

  1913年,德国科学家哈伯发明了人工合成氨的工艺,德国得以从空气中提取氨,使人类从此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极大改变了农业的靠天吃饭。

  就是哈伯发明人工合成氨,给了威廉二世开战的信心,假如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败是因为仓促开战,那德皇仓促开战的原因就在于哈伯给了他太大信心。

  弗里茨·哈伯,德国最伟大的化学家之一,犹太人。

  唉,还得是犹太人害德国战败。

第十三章 三十年战争

  圣艾贝尔镇位于斯凯尔特河畔,一千四百多年前,西罗马帝国灭亡,游耕的日耳曼人侵占此地,繁衍生息,墨洛温王朝在此兴起,创建了法兰克帝国,成为了现代法兰西国家和现代德意志国家的鼻祖。

  在那以后,又过了整整一千年,神圣罗马帝国最强大的皇帝查理五世率军问鼎圣艾贝尔镇,那是德国人最后一次有可能重新统一法、德两国的机会。

  千年以降,古罗马和法兰克的历史,都化为斯凯尔特河里的流冰,北风萧索,欧洲的统一依然还是一个遥遥无期的梦。

  浮士德暂时离开了小胡子的病房,贝亚特丽斯护士取来一袋苹果,战争年代,新鲜水果算是最紧俏的物资,无论前线、后方,都很难搞到。

  浮士德带来的苹果,还是从法军仓库里缴获来的战利品。

  可就因为这一袋苹果,现在整个圣艾贝尔医院的医护人员们,看着浮士德的眼神都大不一样。

  1916年冬天的德国,能拿出一袋新鲜苹果来探望伤兵,确实是很不一般。

  隆美尔还要在圣艾贝尔小镇安置第七连的其他伤兵,他是一个非常负责的连长,要亲自把每位伤兵都安置妥当以后,才会跟浮士德一起去大后方授勋。

  浮士德就多出了一天半的假期,既无要务,百无聊赖,浮士德打发时间,就和贝亚特丽斯护士闲聊起来。

  圣艾贝尔医院的后门被铁丝网包围了起来,不过一些护士知道铁丝网中间有一处缺口,从那穿过一处小树林,就能走到风景宜人的斯凯尔特河畔。

  深冬的寒风呼啸,即使大西洋暖流滋润了法国的土地,这个季节,斯凯尔特河里也冻出不少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