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不求生 第70章

作者:宇文

  兴登堡从前线调回来的五个师,又极大刺激到了共和派的紧张神经,五个师跑得只剩下五百人,则又让威廉二世感到无限的恐惧

  一方紧张,一方恐惧。

  德国革命的漩涡中心,风暴眼中,柏林,正在燃烧。

第一百六十章 柏林之冬

  1918年11月9日下午的厚厚的大雪已覆盖全城,天空却仍乌云密布,呈现凶兆。

  这场五十年难遇的大雪,进入十一月以来,已经连续下了好几天时间,似乎还要继续下下去,昨天傍晚,柏林街头的积雪,就已经堆积到了十厘米厚度,造成交通拥堵,一片混乱。

  加之罢工的工人,数量越来越多,一些重要道路上都堆起街垒,就连菩提树下大街,若非受到皇家禁军封锁保护,大约也已经让举着红旗的队伍占领。

  很多剧院,已经变成了临时的旅店,供上街的群众居住,一些教堂里面也都挤满了在此过夜的罢工工人,更多人则在教堂外的广场上,搭起了可以挡雪的棚屋。

  因为担心夜间风雪,可能会让露宿街头的工人暴毙,一旦出现大面积死人的情况,柏林局势肯定就会更进一步紧张起来,所以刚刚上任不久的新宰相巴登亲王,只好到处化缘,勉强搞出一批毛毯,分发给示威者取暖。

  然而这无济于事,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一天比一天紧张,各路小道消息满天乱飞,一会有人谣传威廉二世已经逃亡荷兰,一会又有人传言说军部正在调兵入京镇压,还有人传闻讲协约国的军队即将打到柏林……

  大雪覆盖下的柏林,大部分并非工人阶级出身的小市民,则是把他们的时间都花在各家报社的公告牌前,天天等待着看来自前线的最新消息。

  西线的停战结果如何?皇帝会退位吗?

  在宰相府,巴登亲王刚刚制止了总参谋部想派飞机轰炸基尔港的打算,他现在跟社民党人待在一起,掌握着柏林警察剃刀诺斯克,便在巴登亲王左右。

  诺斯克劝说巴登亲王:“殿下,现在我们已经别无选择,您要是想让社民党人继续留在政府之内,而且要制止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革命者行列,便只有一个办法,立刻督促皇帝陛下退位。”

  巴登亲王十分痛苦,他被挤在各方势力之间,哪一方都讨不得好:“我……本相已经竭尽所能,为了防止帝国爆发内战,本相已坦诚告诉陛下,唯有退位能够缓解一触即发的紧张情势。”

  巴登亲王长叹一口气:“德国人民将战争中所流的鲜血,都算在了陛下头上,其实这并不公平!但人们确实这么想,如果陛下退位的举动能够避免内战或更糟的局面发生,霍亨索伦皇朝依然能够流芳百世。”

  “可是。”巴登亲王无奈道,“兴登堡元帅拒不接受,他不同意陛下退位,陛下也便不肯让步,还发誓要使用武力恢复国家秩序。”

  诺斯克面色紧张,这把社民党的剃刀,并不在乎皇帝要不要派军队镇压外面街道上的罢工工人,他更担心,万一皇帝的镇压失败,内战爆发,混乱之中,社民党不一定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对社民党来讲,最有利的局面,无过于皇帝退位来解众怒,然后巴登亲王再授权社民党组建新政府,德国的政权,就能十拿九稳的以和平方式过渡到社民党手中。

  这是最安全、最稳妥的方案,只要说服皇帝退位,并在退位时得到代表旧帝国政府的巴登亲王授权,名正言顺,社民党肯定就能成为战后德国的主宰者。

  可偏偏,不知道是谁说服了兴登堡元帅坚定支持皇帝,威廉二世得到兴登堡的坚定支持以后,态度也强硬起来,刚刚发表了一项说是无论形势如何也绝不会离开柏林的声明。

  柏林街头局势动荡,波茨坦大街和菩提树下大街都摆满沙袋,道路尽头架着机关枪,有几个营的禁军据说已经做好打仗的准备,每处广场都有些中心的演说者,全都聚集起不下数千名追随者,还有大量暴力团伙,社民党工会和革命工会的纠察队,黑帮团伙,从外地涌入柏林的逃兵,从基尔港赶来的革命水兵……

  真是一派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情势。

  社民党的党首艾伯特,现在算是柏林城内最有权势的人物,因为哪怕柏林已有越来越多的工人倒向革命工会,可社民党依旧控制着柏林至少三分之二的工人。

  柏林的警察系统,也在社民党控制之下,还有巴登亲王愿意与社民党合作,等于柏林的行政系统也归社民党了。

  艾伯特同样最担心皇帝出兵镇压罢工群众,因为一旦镇压,几乎百分百会使局势升级,万一爆发内战,社民党在军事方面缺乏足够人才和力量,胜算并不高,至少也没有皇帝、宰相直接转让政权的胜算高。

  艾伯特从他的官邸,又打电话过来给诺斯克,他在电话机里催促诺斯克,赶快给巴登亲王施压,赶快让威廉二世退位。

  诺斯克把艾伯特主席的要求,都告诉巴登亲王:“殿下,社民党的忍耐快到极限了,若非我党帮助你维稳,群众们早就掀翻柏林,可社民党也不能无限稳住群众,现在您必须发表一个声明,声明需要以帝国政府名义公开请求皇帝陛下退位。”

  巴登亲王只能苦着一张脸,他认为一旦自己代表政府发表这种声明,就意味着宰相带头对帝国发起政变,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

  诺斯克顿时黑了脸,训斥堂堂亲王:“您知不知道,昨天夜里,独立党和斯巴达克同盟已经发起要柏林地区全面罢工的号召。”

  诺斯克把艾伯特的电话,递给巴登亲王。

  艾伯特在电话中问道:“亲王,皇帝同意退位没有?”

  巴登亲王拿起话筒:“抱歉,还没有。”

  艾伯特主席说话的态度,现在完全不像是对待一位帝国亲王和帝国宰相,而是像教训他的秘书一样。

  “您是怎么办事的呢?这太失职了,不该如此,亲王,我只能再等三个小时,到时他如果还没有退位,我就带领所有社民党人退出政府。”

  巴登亲王犹豫着说:“请多给我些时间,兴许晚上我能说服陛下。”

  电话那头,艾伯特拉高嗓门喊道:“我没有那么多时间等待陛下!请告诉陛下,三小时,三小时后还不宣布退位,我马上就辞职,所有社民党人都会离开政府,一刻钟之内,你们将会收到几百封辞呈,一拖再拖的结果必然是悔之晚矣。”

  巴登亲王没有办法,十五分钟过后,他就把电话打到皇宫里边,然而接电话的人,却不是威廉二世,而是兴登堡元帅派驻柏林的代表曼施坦因中校。

  曼施坦因在电话那边,温言道:“亲王,放心,军队不能也不会支持陛下打内战,我们不会派兵镇压柏林群众。”

  巴登亲王松了口气,说:“既然如此,那就只能退位,别无他法了。”

  曼施坦因却在退位的问题上,咬死不退,他故意用一些很暧昧的说法:“退位,嗯,是的,为了避免内战,军队也正在说服陛下退位,然而此事不能操之过急,一个月之内,陛下肯定将以适当方式退位。”

  巴登亲王如实把这些话,转告给诺斯克,再由诺斯克转告给艾伯特。

  艾伯特是何等老奸巨猾的政客啊,他一听就知道军部根本不真诚,军队就没有安好心。

  “来不及了!星火燎原,避无可避。风暴将至,我看就今天、明天,柏林驻军都可能出事,只要有一小支驻军部队起义,倒戈到罢工群众那边,局势都将一发不可收拾,到那时候,我也将没有别的办法,社民党如果不想失去领导群众的权力,我们就只能投身革命。”

  巴登亲王两腿哆嗦:“那太可怕了,非要这样做吗?”

  电话那边,艾伯特阴沉道:“今天陛下不退位,局势就会这样不可避免,社民党不可能永远帮你控制群众,群众们恨透了威廉二世,这个骗子,这家伙怎么就是赖着不走啊!”

  艾伯特话里话外,已经对皇帝陛下毫无敬意可言,连表面尊称都顾不上,直接开始对威廉二世破口大骂,君臣之情是荡然无存,装也不装了。

  诺斯克也说道:“亲王,我们一直认为皇帝会自愿退位,如果今天晚上以前,陛下还不退位,社民党可能就会发表声明,要求废黜威廉二世的皇位,看在上帝的面上,这最后几小时时间,亲王再好好争取争取吧。”

第一百六十一章 保皇派的灵武继位

  柏林城市宫的四周,都已经布满了禁军警戒的岗哨,士兵们在柏林城市宫前的广场上,码起成堆沙袋,放上一团团铁丝网,再架起机枪,这才威慑住了柏林街头的罢工工人,让他们没敢现在就冲击皇宫。

  皇宫已经成为了德国保皇派在柏林唯一可靠的大本营,威廉二世就躲在柏林城市宫的二楼,哪也不敢去,昨天晚上,楼下的电话铃响了许久。除此以外,军官和勤务兵几乎吵闹个不停,军刀和靴刺也相互碰撞,叮当作响。

  威廉二世焦虑不安,他一有时间,就给兴登堡、给鲁登道夫、给巴登亲王……给他认为所有可能挽救霍亨索伦皇朝的人打电话,可是得到的回复,全都很不乐观。

  皇帝的副官老将军冯·普莱森,满面愁容,可当老将军看到威廉二世眼眶微红,几乎快哭出来的神情以后,还是强打精神,转告威廉二世一个“好消息”。

  “陛下,很重大的好消息。”

  威廉二世的哭丧脸上,终于闪过一丝喜色:“什么消息?协约国放弃要我退位了吗?还是社民党愿意出面稳住群众?”

  “不、不,不是这方面的消息。”

  冯·普莱森老将军摸了摸他的胡须:“是奥匈帝国那边的消息,一些保皇派的军官在萨尔茨堡发动了支持哈布斯堡皇室的起义,据说起义军目前已顺利控制萨尔茨堡这座城市。”

  威廉二世顿感失望:“奥地利!萨尔茨堡!这没法帮到朕!普莱森将军,下次请你辨认清楚,到底哪些才是我需要听到的好消息。”

  说到这,威廉二世还很不满:“奥匈帝国和德国爆发的革命,注定将威胁整个欧洲,协约国再非要继续打仗就很荒谬啊!谁能告诉协约国?这种疯狂的势头必须用坚固的壁垒来阻挡,我们的敌人必须明白,现在是整个欧洲文明都在面临革命的威胁。”

  威廉二世握紧拳头,锤了锤桌子,又向老将军发泄怒火:“普莱森将军!你们,你们这些宣誓效忠皇室的人,就不能拿起步枪,先给我把包围皇宫的叛匪赶走吗?一个个窝囊至极,没用的东西,朕养着你们有何用!”

  普莱森将军被皇帝陛下一通倒打一耙的辱骂,脸色煞白,他双拳紧握,两眼通红,好像是想说些什么,终于还是垂头丧气的离开了威廉二世的寝宫。

  在威廉二世的寝宫大门之外,曼施坦因中校就等在那里。

  这只小狐狸作为兴登堡元帅的代表,如今在柏林城市宫中的话语权很重,皇宫里的人,都把曼施坦因当成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皇帝陛下还是老样子吗?”

  普莱森将军丧气的点了点头:“陛下不能表现出德国男人应有的英雄气概……呜,我想不止我感到失望啊。很可能,陛下将使荣耀万丈的霍亨索伦姓氏蒙羞……”

  普莱森老将军说着说着,声音哽咽,说不出话来,眼泪簌簌地往下流。

  除了普莱森将军以外,威廉皇储的参谋长舒伦堡伯爵和鲁普雷希特王太子,这时候也一起赶回了柏林。

  普鲁雷希特王太子脸色阴沉,他一见到曼施坦因就质问道:“曼施坦因中校,您认识浮士德吧?我记得很清楚,您曾经和浮士德共事过。现在怎么说?浮士德在蒂罗尔造反,影响很坏!他真是一介忘恩负义之徒,忘记是孤提拔了他吗?”

  曼施坦因当然是忙不迭撇清责任,他心知肚明,这两天巴伐利亚传来众多“噩耗”,普鲁雷希特王太子留在巴伐利亚的一众追随者,不是被浮士德率军打跑,就是干脆已经沦为阶下囚。

  在革命的风暴中,巴伐利亚即便是成功独立,新国家里也没有留给普鲁雷希特王太子的位置。

  鲁普雷希特越说越气:“陛下怎么还不宣布退位呢?军队已经毫无指望了,国家政权全靠社民党支撑,国内已经有部分军队倒戈,加入到叛军一方去了,实际上,军队也已经守不住前线,我们很难调兵回柏林。”

  房间的窗帘被拉得严严实实,屋内冷飕飕的,只有壁炉里生着火,从西线赶回来的威廉皇储亲信舒伦堡伯爵靠在炉台旁,由于天气寒冷和内心的不安而直哆嗦。

  舒伦堡伯爵低声说:“我不同意王太子殿下的估计,大部分军队仍然忠于皇帝,内战也有希望避免,塞克特将军在波茨坦掌握有两个师的快速部队,这两个师部队随时能够进入柏林,镇压内乱。”

  普莱森将军听到这好消息,也又激动起来:“皇帝陛下不能如此轻易地屈服于革命!德意志帝国不能如此轻易地屈服于革命!”

  鲁普雷希特王太子的算盘,就是皇帝赶紧退位,避免全面革命和内战,这样他才能在巴伐利亚保住尽量多的财产。

  如果全面内战爆发,保皇派胜算很低,鲁普雷希特他们王室在慕尼黑的所有财产,估计第一时间就会被浮士德全数没收。

  当然,这时候普鲁雷希特王太子还不知道,就是他当初一手强势拔擢起来的浮士德,现在已在慕尼黑制订了专门没收贵族财产的法令,不需要全面内战爆发,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财产,也已经纷纷落入国社党手里。

  “这就是一派胡言。”普鲁雷希特王太子怒斥道,“调兵入京镇压,部队内部就会打起来,结果还是全面内战。”

  “皇帝陛下没有意识到整个革命的矛头是对准他,只要陛下退位,一切都会好起来。”

  这话激怒了威廉皇储的亲信舒伦堡伯爵,舒伦堡伯爵望着鲁普雷希特王太子,两眼射出怒火:“殿下,难道你们没有对着皇帝陛下宣读过军人誓词吗?”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伯爵,誓词不过是空话而已。”

  舒伦堡大怒:“大敌当前,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不会抛弃自己的君主,否则便是叛徒!”

  鲁普雷希特王太子也大声嚷嚷:“谁能保证军队的忠诚,调兵进京的新部队,也很难保证忠诚。”

  曼施坦因这时候却插了一嘴,说:“塞克特将军的两个师快速部队,就是为镇压内乱重新组建的军队,请诸位放心,这两个师的军官、士兵,都是坚定的保皇派,总参谋部可以向诸侯们保证,波茨坦新建的第一机动师、第二机动师,都是绝对可靠的部队。”

  皇帝的副官普莱森将军,皇储的参谋长舒伦堡伯爵,都是坚定的保皇派,拒不接受退位一说,曼施坦因代表的总参谋部,这时候的立场同样如此。

  这些人的想法,基本就能代表军队高层的想法,鲁普雷希特王太子一时无法,只能收回他希望皇帝尽快退位的言辞。

  曼施坦因则认为就普莱森将军和舒伦堡伯爵,地位还是不足,他反复劝说舒伦堡伯爵,一定要让威廉皇储回柏林来主持大局。

  总算舒伦堡伯爵听进去了曼施坦因的话,在他们几人的唇枪舌剑过后不久,威廉皇储的汽车就开至柏林城市宫,路上虽遇到罢工者阻拦,幸而禁军们朝天鸣枪,才让威廉皇储顺利通过路障。

  没等威廉皇储和几人打招呼,曼施坦因便赶紧走上前来,把波茨坦那支快速部队的情况通报给皇储。

  威廉皇储了解到这信息以后,原本灰黄憔悴的脸色,才变得稍微沉稳了一些:“很好,曼施坦因,你们提前做了些准备,这太好了,否则没有快速部队,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威廉皇储接着又和大家说:“如果父皇作为德国皇帝真的无法避免退位的话,那么他至少应该继续担任普鲁士邦的国王。”

  舒伦堡极为赞成这个观点,认为皇帝陛下在最危难的时候,可以设法前往东普鲁士的首府柯尼斯堡,到那里组建保皇派的普鲁士小政权。

  德国诸侯贵族们不知道秦朝的历史,不然他们就该知道,秦末丧乱之际,子婴便是从皇帝自贬为秦王,也挡不住六国起义军继续前进的步伐。

  曼施坦因眼珠子提溜转,他也赞成危急关头可去东普鲁士避难的主意。

  不过曼施坦因马上又提议:“太子殿下,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掌握好快速部队,我提议我们现在就去波茨坦掌握部队,留在柏林不仅无济于事,而且可能进一步激怒市民,万一老百姓又传谣言,说您是从前线逃回柏林,当了逃兵,霍亨索伦皇朝的声誉还会继续受污蔑。”

  曼施坦因可没存什么好心思,他的计划已经十分清晰,只要第一机动师、第二机动师开入柏林镇压革命,全面内战肯定就会立即爆发。

  到那时候,人还在皇宫的威廉二世,左右都是一个死字,柏林周边一带都不适合保皇派再待下去,曼施坦因就得提前做好带着太子去东普鲁士和库尔兰另立中央的准备。

  曼施坦因已经做好灵武继位的充分准备。

第一百六十二章 为共和国三呼万岁

  在柏林的威廉大街上,一辆插着红旗、架着一挺机枪的卡车开过街道,围在宰相府外头的人群见状,立刻爆发出一大片的欢呼声。

  整个上午,巴登亲王就像风箱中的老鼠,左右为难、进退维谷,一天下来,还是没有任何好消息,威廉二世拒不退位,外面的罢工者则越来越激动,包围宰相府和皇宫的人群已经多至数十万人之谱,人山人海,柏林的青壮年几乎都倒向革命阵营。

  现在巴登亲王必须做出抉择,要么继续干等着,要么采取行动,自己承担后果,在艾伯特主席的催促下,巴登亲王没有办法,他只能以自己个人名义发送了一则声明:

  “……皇帝陛下正在考虑退位,帝国宰相在有关皇帝退位、皇储放弃帝国和普鲁士的王位继承权以及建立摄政制度等问题解决之前,将继续留任……”

  艾伯特又接着催促巴登亲王:“还要再发表一个声明,亲王,请公开声明,授权我艾伯特本人组织新政府,以维护和平与秩序。”

  巴登亲王犹豫:“可以,但新政府必须支持君主立宪制。”

  艾伯特毫不留情道:“新政府总理是个棘手职务,不过我愿意接过手来,至于君主问题,现在已经太迟了,我不能发表声明支持君主制。”

  艾伯特的追随者们,马上就像一个希腊合唱团一样附和着说:“太迟了!太迟了!”

  那画面,还真像极了音乐剧的某一幕场景。

  巴登亲王别无选择,他只能把帝国宰相的大印交到艾伯特手里:“艾伯特主席,不管您是想当帝国宰相、君主立宪制下的总理,还是共和国的总统,我都只能支持您,最少、最少,请您一定要避免德国沦为第二个苏俄。”

  “艾伯特先生,我把德意志帝国的命运托付给你了。”

  艾伯特专程从社民党官邸赶来宰相府,就是为了从巴登亲王手里接过大印,他自认为这是一个极具象征性的历史时刻。

  老奸巨猾的艾伯特,这一刻还双手发抖接过宰相大印,他的部下,诺斯克、谢德曼等人,则匆匆跑出去,开始对外宣布:艾伯特已经成了德国政府的新首脑,社民党将正式接管柏林政权!

  外面聚集着一大群人,声音鼎沸,到处都是挥舞红旗的工人,一传十、十传百,社民党接管柏林政权的消息,立刻轰传全城,而且在传播过程里,也肯定被夸大其词。

  没有一会儿时间,巴登亲王授权艾伯特组织新政府的消息,就迅速演变为了“皇帝退位、帝国终结”的谣言。

  柏林街头的人群,呼声雷动:“同胞们!工人们!士兵们!同志们!君主制度已经垮台,很多军人已经加入我们,霍亨索伦皇朝已经终结。”

  “伟大的德意志共和国万岁!”

  “伟大的德意志共和国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