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不求生 第77章

作者:宇文

  李卜克内西和季诺维也夫,似乎都没想到浮士德会这么直接拒绝改组苏维埃的建议。

  李卜克内西犹疑道:“国社党有你们自己的难处,我明白,改组苏维埃可能会减少士兵们的代表权,这可以通过在苏维埃中专门增补士兵代表来解决……”

  李卜克内西还是比较友好的说:“国社党不参与德共的改组活动,斯巴达克同盟就只能单独改组。”

  浮士德沉吟说:“博士,你们就不曾考虑过协约国的问题吗?协约国不会轻易让德国革命成功,他们肯定要进行干预,协约国的干预,估计少不了两手,一手是利用军部干预,一手就是利用社民党干预,我认为的当务之急,还是要挡住协约国的两手阴谋。”

  季诺维也夫说:“改组苏维埃,就是为了充分调动无产阶级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然后德国革命、俄国革命连成一大片,协约国的干预一定失败。”

  浮士德看着李卜克内西、季诺维也夫两人,很诚恳道:“对二位,我坦诚相待,不说假话,现在改组苏维埃,一是违反四党协议,落人口舌,二是会把很多原本支持革命的群众,强行推到反革命一边去,苏维埃的问题,急不来,武装群众对抗协约国干预的事情,却急得很。”

  李卜克内西有些觉得浮士德过于看重军事问题,脑中自然就浮出一些人对浮士德的恶意揣测。

  “浮士德同志,您的观点,实在有些太过波拿巴主义的倾向,您只看重军队,却忽略了人民群众的力量。”

  浮士德苦笑:“人民群众的力量当然很伟大,可是再伟大的力量,也需要去组织起来、武装起来。苏俄的情况,不已经证明这点了吗?”

  苏俄近来的处境,也并不是很乐观,所以季诺维也夫才希望德国可以尽早进行全面革命。

  就在德国革命的同时,在沙俄的旧领土范围之内,捷克军团发生叛乱,占领了彼得格勒,并开始进攻苏俄在欧洲仅存的港口城市阿尔汉格尔斯克,托洛茨基临危受命,奉命前往阿尔汉格尔斯克组织防守,目前据说还是守住了这座城市,可是能守多久,就很难说。

  在其他战线,波兰军队一路东进,所向披靡,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大片领土,都被波军占领。

  邓尼金在高加索地区,高尔察克在远东地区,都组织起了十几万人规模的白俄军,正在到处攻城略地,尤其邓尼金所部正在进攻察里津,斯大林奉命坚守此城,同样是关系到苏俄政权生死攸关的一战。

  苏俄自己的内战,形势都还不明朗,德国革命者可能面临的反革命反扑,却很可能比白俄军更厉害得多。

  李卜克内西越和浮士德接触,越觉得浮士德自己的独立想法很强烈,浮士德并不是像他所说的的那样,战前深受李卜克内西思想的影响,是一名忠实的李卜克内西门徒。

  不过,李卜克内西心中还是很喜欢浮士德,德共里缺乏军队出身的人才,未来德意志革命不管走向哪个方向,浮士德这等人才,都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卜克内西说:“浮士德同志,你认为我们该做些什么?我愿意听从你的建议。”

  浮士德认真回答说:“博士,表面上看起来柏林局势渐渐平静,其实谁都知道,新旧力量犬牙交错,柏林的平静之下是全国的暗流涌动,保皇派不足为虑,可协约国若和社民党联手,谁也守不住柏林,我的建议是,诸位应当提前做好放弃柏林的准备,提前为下一步的革命在地方上经营好第二个根据地。”

  季诺维也夫紧皱双眉,这位风度翩翩的俄国革命家,脸色终于变得难看起来:“放弃柏林,这是失败主义的论调,放弃柏林对德国革命的损失太大,也许,更会造成德国革命的直接失败。”

  浮士德轻飘飘道:“真到那种时候,不离开柏林,所有人都要死。死人,谈什么革命。”

  季诺维也夫不快道:“浮士德先生,您怕死吗?”

  浮士德没有回答,李卜克内西伸手制止了季诺维也夫,李卜克内西没再和浮士德谈革命问题,转而跟浮士德谈了些在柏林的生活起居问题。

  最后,李卜克内西才说道:“我会记住你的建议……浮士德同志,你远道而来,今天就好好休息吧,革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事情,未来,总还需要依靠你们年轻人。”

  浮士德站起身来,他送别李卜克内西和季诺维也夫的时候,又略带不忍:

  “博士,您是德国革命最大的一张牌,光是李卜克内西这几个字,就能团结到许许多多人,哪怕是艾伯特他也不敢直接反对李卜克内西这个姓氏,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真希望您能牢记这一点,您活着,活下去,比什么事情都重要。”

  虽然很多时候,李、卢两人都是并称,可李卜克内西的威望绝对是远远高于卢森堡的,毕竟卢森堡是个女人,在这时代哪怕是在革命党人之中,也多少会被轻视一些,而且卢森堡还不是德意志族,而是一个波兰人。

  李卜克内西的父亲威廉·李卜克内西,还是社民党的创始人,门生故吏遍天下,就连艾伯特、诺斯克这些人都曾受过老李卜克内西的恩惠。

  其他的工会领袖,社民党、独立党的政客,乃至于是不少旧贵族、旧官僚、资本家,都跟老李卜克内西有很深交情,这些人脉关系、政治资源,只有卡尔·李卜克内西能够继承,能够使用。

  李卜克内西看着浮士德一脸忧愁的神色,他似乎也想到了些什么。

  李卜克内西回过头来,他轻轻笑了几声,拍了拍浮士德的肩膀:“浮士德同志,在大革命中,每个人生命的价值都是相同的,没有谁的生命生来就比别人的生命更为重要。你把我说的那么重要,说什么李卜克内西这个姓氏,真让我感到惭愧……可我总觉得,也许在未来,你才是德国革命需要的那一张牌。”

  说罢,李卜克内西便带着季诺维也夫转身离去。

  浮士德看着李卜克内西离开的背影,还是忍不住叹了一口气:“您活下去,远比牺牲更有价值啊……”

  瓦西里站在浮士德的身后,询问道:“阁下,我们要不要安排史塔西暗中保护李卜克内西博士?”

  浮士德没有作答,只是轻微摇了摇头,李卜克内西是一个拥有强烈殉道者情节的人,李卜克内西要是真想死,再多人去保护,也救不了他。

第一百七十八章 劳动共同体

  李卜克内西和季诺维也夫离开以后,浮士德很清楚,他个人再加上国社党,都没办法阻止第三国际的成立,也没法阻止斯巴达克同盟改组为德共,以及季诺维也夫提出的尽快推动改组苏维埃的计划。

  这些做法不能说是错误,可在浮士德看来,放在1918年的这个冬天,无疑显得不合时宜。

  第三国际在莫斯科成立和在柏林成立,对德国人来讲当然有很大区别,如果在柏林成立第三国际,意味着德国成为世界共运中心,也会避免掉许多人指责李卜克内西是俄国间谍的的问题,可若是在莫斯科成立,这对很大一部分有民族骄傲情绪的德国人来说,就不太容易接受。

  苏维埃的问题,也是这样,未来当然可以把工农兵委员会改组为苏维埃,可如果今天就去推动这个问题,肯定会把大批大批市民阶层推向社民党。

  德国不是俄罗斯,中间阶层的小市民、工程师、医生、教师、车间经理……人数众多,力量强大,他们倒向社民党,对左翼联合就非常不利。

  斯巴达克同盟改组为德共的事情,很快便提上日程,之后在柏林整整一周的时间,斯巴达克同盟没有去像浮士德强调的那样,掌握武装,而是把大量时间精力用在了改组为德共的党务上面。

  这段时间,艾伯特又站出来大唱“团结”的高调,他先是以临时政府总统的名义,推出了一系列表面上是保护无产阶级权益的政策,比如说许诺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扩大社会福利体系,设立失业救济制度,还说马上要制订一套解决工人住宅问题的计划。

  随后不久,在十一月十五日这天,艾伯特又甩出了他的重量级杀手锏——组织所谓“劳动共同体”会议。

  所谓的劳动共同体,其实就是让柏林的大资产阶级和革命中崛起的各大工会代表,坐到一桌,进行谈判。

  起初,不管是醉心改组德共的李卜克内西,还是立场最为激进、坚定的卢森堡,大家都一致认为,所谓劳动共同体会议,这完全是社民党拿出来哄骗工人的一场表演,会议不可能出台任何有意义的政策。

  浮士德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不过整个会议的过程,很快就要让浮士德明白,德国的反革命阵营,并不愚蠢,正相反,他们的手段可比俄罗斯的反革命阵营高明多了。

  劳动共同体会议选在了柏林市区大名鼎鼎的西门子别墅召开,这栋豪宅是西门子家族在夏洛滕堡的私人宅邸,由建筑师保罗?沃洛特设计,配备当时最先进的电力照明和中央供暖系统,面积巨大,已经不比一些诸侯的宫殿逊色。

  柏林革命以后,大柏林工农兵委员会和艾伯特临时政府,都没有像国社党那样颁布直接征收保皇派财产的法令,所以城中宫殿,只是暂时被查封起来。

  原本帝国政府的许多办公建筑,都在十一月革命和柏林保卫战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暂时无法使用。

  还是西门子公司的董事长卡尔·西门子,主动提出来,将西门子别墅捐献给临时政府,这才有了一个可以用来开会的场所。

  与会人士,除了四党的代表以外,就是柏林规模最大的几家革命工会代表人,大家先行入座,因为革命工会的代表,都和斯巴达克同盟、独立党人关系亲密,大家自然而然坐到一排。

  浮士德在这里面,也见到了不少熟人,里面就有以前浮士德在独立党中央党部见过的施特拉塞兄弟。

  “施特拉塞同志,好久不见。”

  浮士德低头撇到了施特拉塞兄弟两人的胸口上,全都佩戴着斯巴达克同盟的圆规徽章:“你们几位都加入斯巴达克同盟了吗?”

  施特拉塞兄弟两人之中,大哥格雷戈尔o施特拉塞的影响力要高得多,大施特拉塞挺起胸膛,他在军队里当过兵,所以特别敬仰浮士德。

  “浮士德同志!当然,独立党的中央党部里面,犹太人太多了,这真叫人怀疑起来,这么多犹太人的中央委员,我很怀疑独立党还有没有决心贯彻革命,压制肆虐德国的犹太资本。”

  除了施特拉塞兄弟以外,原本属于独立党党籍的其余不少革命工会代表,现在也都佩戴上了斯巴达克同盟的徽章,比如说汉堡革命工会的负责人沃尔夫海姆。

  浮士德觉得有些好笑,斯巴达克同盟的含犹量,也不比独立党低多少嘛,卢森堡就是个波兰裔犹太人。

  小施特拉塞还很年轻,完全是附和他大哥,复述大施特拉塞的一套理论:“资本主义对德国的影响,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正面影响就是以德意志族资本为主的工业资本,他们虽然也要剥削工人,可是剥削过程里,因为要推动产业发展,对德国的工业化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使德国迅速拥有了傲视全球的钢铁工业、精密机械工业和重化工业,可是犹太资本呢?”

  大施特拉塞接过他弟弟的话头,说:“犹太资本都是以金融资本为主,金融资本就不像产业资本那样具有两面性,犹太金融资本在德国完全只起到坏作用,我早就建议考茨基革命成功的第一天,就应该先宣布对所有银行实行国有化,结果却被考茨基拒绝了。”

  “这件事促使我们下定决心,离开独立党,之所以选择斯巴达克同盟,是因为那时候只有斯巴达克同盟坚持银行资本的国有化。”

  小施特拉塞又补充一句说:“还有,因为那时候浮士德先生您还没到柏林来。”

  浮士德心中明白,考茨基拒绝银行国有化,这跟同情犹太人无关,完全是因为考茨基在国有化政策上没有李卜克内西激进而已。

  落到施特拉塞兄弟眼里,他们就理解为考茨基亲犹太人、李卜克内西反犹太人了。

  只能说,不同人看待世界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也就自然不同。

  在西门子别墅会议厅的主台上,艾伯特主席——现在也许该叫他艾伯特总统,这个狡黠的胖子走上台去,带头鼓掌,道:

  “现在,让我们欢迎德国工业界的代表们入座,在革命过后,我竭力说服他们不要离开柏林,不要离开德国,最终,这些工业界代表受爱国心的影响,甘冒很大风险留了下来,让我们鼓掌欢迎他们吧,只要愿意留下来的人,就不是共和国的敌人,而是共和国的朋友。”

  社民党的与会代表,全都跟着艾伯特总统鼓起掌来,接下来走进会议厅的是一群身穿燕尾服的绅士,他们各个身着立体裁剪的高级订制礼服,为首之人,当然就是西门子别墅的主人卡尔·西门子。

  跟在西门子身后进来的人,每个人的身份也都不简单,就连并不熟悉德国商界的浮士德,也从中认出了不少张熟悉的面孔。

  “卡尔·西门子,西门子股份公司董事长。”

  “雨果?施蒂内斯,施蒂内斯股份公司监事会主席。”

  “阿尔弗雷德?胡根贝格,克虏伯钢铁公司监事会主席。”

  “瓦尔特·拉特瑙,德国通用电气总公司董事长。”

  “卡尔?博施,巴斯夫公司董事。”

  ……

  入场之人,各个身份显赫,全都是德国商界动动手指头就能引发一场地震的资本巨子,里面财力最弱的卡尔·博施,也是德国仅次于犹太人弗里茨·哈伯的第二号化学家。

  其余人等,也都和卡尔·博施类似,都是有着很强技术背景的大资本家,或者说,他们的财力之雄厚,大资本家四个字都难以形容,应当说是垄断资本家。

  这也是德国资产阶级的一个重要特点,因为德国资本的飞速膨胀,是同德国的工业化发展高速挂钩,所以许多德国的资本家,都像西门子、博施一样,本身就是在工业史上留名的发明家、科学家。

  德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期,完全与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合,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一个很显著的差别,那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家主力还是像瓦特这样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工匠,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学含量就比第一次工业革命高得多了,发明家主力就是以科学家为主。

  西门子在这批大资本家里,他同艾伯特总统的个人关系最好,本身财力、威望也高,所以在这场劳动共同体会议里,西门子就算是德国资本家的代表。

  浮士德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已经皱起眉头,善者不来、来者不善,艾伯特总统能攒出这么一个局来,看来社民党已从十一月革命以来的慌张失措里慢慢缓了过来。

  浮士德又回过头去,观察李卜克内西、考茨基等人的表情,很明显,左翼联合的领导人们并没意识到艾伯特想干什么。

  “您就是浮士德先生吗?”

第一百七十九章 德意志,团结!

  浮士德略感意外,在这些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里面,居然有人主动来找自己搭话。

  问话的人,长着一个比较典型的犹太人大鼻子,他的燕尾服领口上,还别着一枚代表犹太人的大卫之星徽章。

  “您是?”

  “瓦尔特·拉特瑙,德国通用电气总公司的董事长。”

  “哦!拉特瑙董事长,久闻大名,久闻大名。”

  拉特瑙也是一位电学方面的专家,他和美国的发明大王爱迪生私交甚笃,曾做过爱迪生一段时间的助手,爱迪生在美国成立了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以后,拉特瑙就从爱迪生手上买下通用电气公司在欧洲的商标权,回到德国创立了德国通用电气公司。

  施特拉塞兄弟对犹太人的评价,有失偏颇,可有一点他们说得确实不错,那就是德国的犹太资本家主要集中在金融行业,像拉特瑙这样搞实业的犹太人资本家,是比较罕见的。

  像这次艾伯特攒的局,参加劳动共同体会议的这批大资,都是工业资本家,他们里面就只有拉特瑙一个人是犹太人。

  “大战期间,拉特瑙董事长,我没少从总参谋部那里听到过您的名字,您在战时资源局局长的任上,我知道,办成了很多除您以外任何人也办不好的事情。”

  拉特瑙虽说是个垄断资本家,不过浮士德还是挺尊重这位犹太商人的,还主动站起身来与拉特瑙握手。

  战争期间,鲁登道夫是主张过“总体战”体制,不过鲁登道夫本人作为一名纯粹的军人,他完全不懂工业管理方面的知识,所以德国的总体战体制调整,其实是出于拉特瑙之手。

  大战爆发以后,拉特瑙就出任战时资源局局长,又一手创立了德国的战争原料收购局,以此来支撑德国庞大的战争机器持续运作。特别是在军工方面,没有他的存在,那么兴登堡计划中的弹药生产根本就无法进行下去。

  拉特瑙微微低下头,十一月革命以后,在局势动荡的柏林,像他这样又是垄断大资本家、又是犹太族的人,处境最为危险。

  “浮士德先生,您是说笑了,在今天,协调战时生产计划的事情还能算得上是一桩功劳吗?”

  拉特瑙苦笑:“我只希望苏维埃的诸位,不把这当成吊死本人的一项罪名。”

  浮士德握着拉特瑙的手,说道:“您是过虑了,革命政府还不至于那么盲目的滥杀无辜。”

  拉特瑙道:“前提是你们真相信我是无辜的!”

  拉特瑙叹口气,又指着浮士德,说:“先生,我听说了您在因斯布鲁克和慕尼黑做的事情,据我所知,您正在慕尼黑筹组一个国民经济社会化委员会?如有需要,我可以向您推荐一些很有能力的财经专家。”

  拉特瑙作为德国通用电气总公司的董事长,他深知大工业集中化的潜力:

  “德国经济的崛起,是以电器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使用以及电讯事业蓬勃发展为代表的经济变革,这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钢铁、化工、电力和汽车等以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产业登上历史舞台,小型、专业化、业主经营模式的企业逐渐让位给大型、横纵向一体化、以管理为导向的大中型企业。”

  拉特瑙低声说:“战争期间,我们就明白,伴随运输和通讯技术的提升,使大型工厂集中生产变为可能,如钢铁、化工和汽车行业。这些行业获得规模效益的关键在于维持高产能水平下平稳运行的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具备向后吸收原材料或向前融入分销的整合能力。”

  “而要实现这种整合能力,浮士德先生……”

  拉特瑙向浮士德竖起大拇指,说:“就像您在慕尼黑提出来的那样,国民经济必须实现社会化的革命,具有社会意义的重大战略产业、公共事业,应该置于公众管控之下,通过统一规划,才能解决资源浪费问题。”

  浮士德点点头,拉特瑙在战争期间成了德国战时工业的实际管理者,他的那套管理方式,在后世的计划经济模式看来还显得有些粗糙,可放在1918年来讲,拉特瑙这个犹太垄断资本家,而不是任何一个革命者,反而是在计划经济领域最有经验的人。

  区别在于,要由谁来管理计划,是一个革命政权,还是一群垄断资产阶级。

  浮士德说道:“我们已经做了您说的这些事情,比如说煤炭,巴伐利亚和蒂罗尔都成立了革命政府控股的煤炭管理局,我们掌握了不少私人煤矿股权,统一规划生产,在管理环节,还设立了劳资共决委员会,鼓励工人代表参与生产决策……”

  最近一段时间的柏林,秩序依然有些混乱,治安并不太好,拉特瑙这个犹太大资本家没少收到过各种威胁,他在重压之下,原本都有了逃离德国的打算。

  只是,作为一名工业资本家,拉特瑙的产业是以实体的工厂、研究所为主,他不像金融资本家那样,这些实体资产很难带去外国,所以再三思虑过后,拉特瑙才选择了冒险留在柏林。

  今天来参加劳动共同体会议的这些大资,不少人想法都是跟拉特瑙类似,另外一些人,则是获得过艾伯特的某种保证,才选择留了下来。

  拉特瑙有些黯然道:“浮士德先生,我支持您的做法,如果柏林的革命政权,最后的政策与您在慕尼黑的做法相同,那我一定不会离开德国的……但愿如此。其实,我相信革命政权是可以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寻找到平衡点的,否则……”

  拉特瑙没把他的话说完,就转到其他话题上,说道:“现在到了大企业做出让步的时候,最起码,大企业应该把一部分股份转让给国家或者是一些公民组织,还有,那些股份公司,真应该向公众披露他们的真实财务数据,就像是政府向公众公开财政预算一样,大企业理应和政府一样受到监督。”

  浮士德心中一动,他倒是没想到像拉特瑙这样的超级富豪、工业巨头,今天就已经摆出丧家犬的样子。

  这些德国的垄断资产阶级,看起来,也许是因为长期生活在一个威权主义体制之下,都是做习惯了皇帝诸侯的门下走狗,所以远没有他们的西欧同行那样“硬气”。

  另外一边,西门子带着众多大资入座以后,艾伯特就宣布了劳动共同体会议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