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冰火的骑砍之旅 第159章

作者:风兮破地

桑弘羊思索了片刻,问道:“何谓国企?”

“就是由朝廷出人出钱建的工场和商行,赚到的钱财除了用来支付薪水和用作产业升级之外,剩下的利润全部收归国有。这样的工场和商行就是国企。”

其实吧,原话说的是“国旗”,不过换成国企也一样能够自圆其说。反正桑弘羊又没听说过另外一个版本,也就由得顾璐胡诌了。

桑弘羊有些惊讶,“这不就是官山海吗?”

“恩,差不多。”顾璐道:“我准备向御史大夫建议,设立一个专门的部门来管里国企,名字嘛就叫做工业部,位比两千石,不知道侍中是否有意?”

桑弘羊颇为意动,“就怕御史大夫不同意。”

顾璐笑了笑,“挂在太尉府下面就好了,制造兵器和盔甲都需要用到钢铁,归于太尉府很合理,你说是不是?”

“太尉所言极是。那其它工场呢?我听说太尉在长安城外新建了一座纺织厂,也要归于工业部吗?”

桑弘羊已经决定了去工业部,现在就开始关心工业部的权力有多大了。他现在官职是侍中,就是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可是皇帝忽然去世了,新登基的天子才五岁,侍中就只能是侍中了。在十年之内,桑弘羊都看不到出头的日子,而且他又跟黄老派和儒家学派两头都不靠,还不如来太尉这边发展呢。

作为一个汉人,桑弘羊也有他自己的抱负,也是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在他看来,黄老派的那些官员不过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泥古不化之辈。儒家的那一套呢,他又看不上,倒是太尉创造的新学颇为符合他的胃口。

朝野内外目前还是黄老派和儒学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新学的拥护者也有不少。还有一些人,明面上是黄老派或是儒家学说的人,暗地里却是在研究新学,像是曾经提出了“天人感应”的董仲舒,就经常与一些师兄弟在小屋子里面讨论物理和数学方面的问题。

新学出来后,《九章算术》已经不算什么了,儒家这年头还没有一头扎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圈子里面去,还是有一些锐意进取的精神气的。

见到桑弘羊同意去工业部,顾璐很是高兴,笑着说道:“不光是纺织厂,我名下的那些产业,都可以拨给工业部。”

桑弘羊刚刚才是有些吃惊,这时候却是大为惊讶。他是知道太尉家中富可敌国的,将那么么多的产业都交给工业部?在这一刻,他被深深地震撼了。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好吧,他还没有到这种地步。不过和御史大夫,还有那些同僚相比起来,太尉简直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恩,给工业部的只是我个人的股份,平阳公主还有其他人的还是要給他们留着。”

“.........”,好吧,太尉还是很英明,只是程度没那么高了。

桑弘羊想了想,又问道:“工业部赚到的钱财是解入国库?亦或是直接归太尉府?”

“当然是归太尉府了,”顾璐看着桑弘羊面色不虞,解释道:“以后太尉府属官和将士俸禄都要我们自己发了,朝廷那边不会再多给我们一个子。”

桑弘羊低头仔细想了一会,抬头道:“既然如此,下官愿意去工业部。”

他离开席位,向后退了一步,拜伏于地,“臣桑弘羊拜见太尉。”

顾璐走过去将桑弘羊扶了起来,“治国最重要的就是兵革钱财,打仗我自己就能处理好,钱财之事,就要拜托足下了。”

桑弘羊心中大快,诚恳地道:“定然不负太尉所托。”

等到桑弘羊离开之后,顾璐正待继续处理军务,外面的过道上又响起了脚步声。他只能再次放下了鹅毛笔,问道:“又是什么事?”

这一次是管家阿福亲自过来了,“太后请太尉去未央宫,说是有要事相商。”

“..........”,太后陈阿娇能有什么事情?顾璐摇了摇头,但又不能置之不理。还是手上的人才不够,要不,让卫青来处理一部分事情?恩,这个想法不错,就是要再等一段时间才行。

第一百四十八章

陈阿娇成了摄政太后,然后就住进了未央宫,成了汉帝国名义上的主人。但是她并没有成为帝国主人的自觉,关心的并不是国家大事,也没有操纵权柄的欲望,她甚至分不清大农令和少府的管辖范围。

当顾璐穿着朝服进入未央宫的时候,陈阿娇正抱着阿黄在那里撸猫。

“你们都先下去,我和太后要商量事情。”顾璐这样吩咐。

陈阿娇听到了他的声音,眼睛陡然一亮,但是随即就将头转向了一边,假装没有看见他。顾璐也不以为意,走到她的边上蹲下,“怎么又生气了?送给你的小马难道不喜欢吗?”

“喜欢呀!”她转过头来,满脸都是委屈,“可是你为什么这么多天都没来看我?”

顾璐道:“这不是忙嘛。听说你发了好大的脾气,还打了宫女?”

“那是她们做错事了!”

顾璐摇了摇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想想,要是有别人打你,你会觉得高兴吗?那些宫女大多过的也不是很好,你就不要再让人家的生活变的变糟糕了。”

“谁敢打我?”陈阿娇昂起脖子,“从来就没人打过我!”

“哟,难怪你一点同情心都没有。”顾璐挽起袖子,“今天就让你知道被打是什么滋味!”

“你想干什么?”太后瞪大了眼睛,将胸脯挺的高高的,“你要是打我,我就要叫人了!”

半个小时后,顾璐用力地拍打着白白嫩嫩的臀部,在双重奏的“啪啪啪”中质问道:“还要不要叫人了?”

陈阿娇一边喘息,一边讨饶道:“不叫了,不叫了!”

“哼,那你以后还打宫女不?”

陈阿娇迟疑了片刻,嚷道:“我是太后,打几个宫女怎么了?哎呀.....她们要是做错事了也不能打吗?”

顾璐伸手在白里透红的两瓣上捏了捏,“要真是做错了事,那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但也要减少惩罚的力度。咱们汉家的律法本就严酷,能宽松一些的地方,就宽松一些吧。”

太后胡乱地答应了几句,忽然转过头来,喘息着道:“不...不要拔出去,就弄在里面....”

陈阿娇虽然当了太后,年纪也有二十五六岁了,依旧是是少女一般的心性。刚开始心中还有些不高兴,在被睡服了之后,又变得像是猫咪一样的乖巧了。她蜷缩在顾璐的怀里,回味着高潮的余韵,低声说道:“母亲想要我任命几个人去汝南和颍川那边做太守。”

这年头,最富庶的地方当属关中,其中又以长安附近为甚。其次便是汝南,洛阳及周边的中原地区,然后才能轮到河北和吴地。至于广州那一片,现在还是南越国的地盘,人口户数和产出远远比不上河北,更不用说与关中比了。

“你答应了吗?”

陈阿娇半闭着眼睛,呢喃道:“我让他去跟韩安国说。”

“那馆陶公主没生气吗?”

“怎么会没生气?母亲发了好大的脾气,但是我才不怕她呢。我跟她说,要是惹恼了我,就让太尉带兵把那几个家伙都杀了!”

“......”,顾璐手上用力一拧,“你做的很对,但是不要动不动就是打打杀杀的,你现在可是太后了。随口说一句话说不定就要有人家破人亡了。”

陈阿娇呼痛,连忙道:“我就是那么一说。朝廷上的事情我又不懂,我才不管那么多呢。”

陈阿娇说聪明吧,很多事她都不明白。说她糊涂吧,有时候又不是那样。

她拉着顾璐的手按在雪白的肚皮上,“我能感觉得到,这里面有我们的儿子正在长大。”

“这才一个月不到,哪里就能感觉出来了?”

“就是能感觉得到嘛。”陈阿娇忽然将脸色一板,“为什么要让卫子夫的儿子当皇帝?皇帝应该由我的儿子来做!”

“你的儿子还没生出来呢。以后见到卫子夫和卫青了,和人家好好说话,不要老是板着个脸。”

“我不管,凭什么要我帮她养儿子?我才不干!我叫人把刘据送回到卫子夫那里去了!”

“你不是看过地球仪了吗?这个世界大的很,你的儿子有地方当皇帝的。”

“那又不是中国的皇帝!最多也就是个蛮夷之君!”陈阿娇嚷道:“狄夷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也!”

“嘿,长本事了啊,连论语都会背了?”

“你以为我真的很笨啊?”

“行吧,你想让刘据跟着卫子夫那也行,但是以后不要随便派人去太尉府了。每个月我都会过来几次的。”

陈阿娇不高兴地道:“那当这个太后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就住在甘泉宫那边呢。”

“怎么又生气了?正好我这也还没好,过来.......”

“唔......说了不要在人家说话的时候插嘴啊........”

要大力,大力就能出奇迹。

在和太尉商量了一个下午之后,太后的精神变的很好,一脸好多天都没有发脾气了。但是十天之后,她又开始不高兴了,就连馆陶公主过来也不管用。宫中的宦者没有办法,只好再次去请了太尉过来。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冰雪节渐渐消融,树枝上抽出嫩芽。忽然有一天,朝廷在关东的地方官员传来急报,淮南王刘安以“为先帝复仇”的名义起兵,此外还有衡山王,江都王与其一同起兵,号称雄兵二十万,向着洛阳杀去。

这是吴楚七国之乱后,诸侯王的又一次叛乱,虽然声势比不上当年的刘濞和刘戊那一次,但依旧震惊了天下。但是与上次诸侯王叛乱的时候相比,朝廷要镇定的多。在数次大败匈奴人之后,朝廷对于汉军精锐的战斗力有了新的认识。

连野蛮凶悍的匈奴人都不是汉军的对手,更何况是关东那些没打过仗的诸侯兵?

精兵良将从来都是打出来的,这几年里面,朝廷涌现了许多的优秀将领,卫青,苏建,公孙敖,李严,严君实等,或是擅长骑兵突击,或是善用步骑,或是守备得法,便是公孙贺,荀彘这些人,虽然吃了败仗,但是也能算的上是良将。

更不用说当朝太尉那是骁勇善战超过育贲,用兵如神仿佛条侯的当世名将,

现在三王谋反,正好趁机将那三个诸侯国给撤销了。现在的问题是,派谁统领大军去平定关东的和诸侯王之乱。另外,太尉刚刚诛杀了一百多家勋贵,虽然将骚乱弹压下去了,但如果大军东出,关中会不会因此而生乱?朝堂上会不会有人因此而跳出来生事?

太尉靠着政变掌握了朝廷的大权,难道其他人就不会有学有样?

第一百四十九章

将军们却是没有想太多,诸侯王叛乱对他们来说是好事。打仗才能升官,打仗才能封侯啊。吴楚七国之乱的时候有好几个人封侯了,和匈奴人打仗也有数人凭借着战功成了一国一地之主,这次淮南王等人叛乱,说不得,要借那几位的人头一用了。

卫青,公孙敖,苏建等将领纷纷上表请战,就连韩安国也想要带兵去平叛。上次和匈奴人打仗的时候,公孙贺,荀彘,李广等人因为吃了败仗,被罢官夺爵,也是急切地想要打几个胜仗来翻身,都是不甘人后,纷纷请战。

在朝堂上,顾璐对御史大夫韩安国道:“朝廷大事一刻都离不开您,统兵大将还是另选他人为好。”

韩安国道:“太尉属意何人?”

顾璐看了看满朝的文武百官,然后转过身来,看着坐在宝座上的太后,还有边上被卫子夫抱在怀里的天子,说道:“出兵平叛固然是大事,但是也要先将内部的叛贼清理干净才行。臣弹劾丞相田蚡勾结诸侯王,图谋不轨,阴谋颠覆朝廷!”

此言一出,众人大哗。哪怕他们是朝廷重臣,见惯了朝堂上的尔虞我诈,但是也从没碰到过这种事情。坐在宝座上的陈阿娇站了起来,上前伸手拨开帘子,问道:“丞相真的要谋反?”但是她的眼睛却是盯在了太尉的身上。

田蚡叹了一口气,出列拜伏于地,“太后,臣是曾与淮南王之女有些来往,但是并没有与叛军勾结。此中详情,臣都已经和御史大夫说过。”

陈阿娇问道:“是这样吗?”

韩安国再次出列,“确有此事。当年刘陵在长安城中活动频繁,与很多人多有来往,仅靠着这一点,并不能说明丞相与叛军有勾连。”

顾璐道:“原来如此,看来是我错怪丞相了。”

田蚡低着头,说道:“臣虽然与叛军并无勾连,但是身为丞相,不能觉察淮南王与衡山王,江都王的阴谋,有失察之责,无颜再居于丞相之位,恳请太后和陛下另选贤能,以安天下。”

闻言,朝臣们又是大哗。不过这一次不是因为惊讶,而是激动。丞相不干了,那下一任丞相是谁?说不定那个人就是我?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啊!

顾璐朗声道:“武安侯既然不能胜任,那便专心去给先帝修陵墓好了。但丞相之职不可空缺,臣举荐御史大夫韩安国,其人有定国安邦之才能,可以总领百官,辅佐天子。”

大臣们这时候也回过味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中有些不高兴。合着你们三在这演戏呢?但是朝廷上就以太尉和御史大夫最大,他们就算是要演戏,下面的人也只能跟着演戏了。不然的话,说不定就要被太尉拉出去祭旗啊。

于是众人纷纷说道:“太尉所言极是,臣也举荐韩安国!”

“安国不出,奈苍生何?”

“附议!”

陈阿娇笑了起来,觉得下面的那些人真有意思,“那就拜御史大夫韩安国为丞相。”

事情只是暂时定了下来,丞相为百官之首,为了显示隆重,要有专门的仪式们还要天子要亲自“拜”相才行。现在天子还小,那就由太后代劳。

韩安国还没有被正式任命,但是大臣们已经开始纷纷祝贺,“恭喜丞相!”“贺喜丞相!”

“咳,”顾璐咳嗽了一声,打断了乱糟糟的行为。田蚡免冠,拜倒在地上,“臣既然已经被免职,便不当与闻朝廷之事,臣请先告退。”

说罢,他站起身来,后退几步,然后转身走出了大殿。跨过门槛,从大殿里面走出来之后,他心中的石头才算是放了下来。虽然是说好了的,但是谁知道太尉会不会临时改变主意?好在这一关终究是过去了,他不会被拉去杀头,也不会被夷灭三族了。

身后传来太尉清朗的声音,田蚡忍住回头的欲望,长叹一声,举步向前。“罢了,罢了,就只当这是一场大梦。现在梦醒了,也就该回去了。”

大殿上,顾璐道:“臣举荐程不识为统帅,将兵六万,往攻叛军。”

平定七国之乱的时候,程不识是首功,这些年来镇守长乐宫,是众人所熟知的。但他是窦氏的得力干将,在窦漪房死后,随即就被解除了军职,闲赋在家去了。让他担任平叛大军的统帅,虽然出乎于众人的预料,却也都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人选。

卫青等人的武功是打匈奴人打出来的,并没有和国内的诸侯王打仗的经验。程不识却是亲自与诸侯兵马交战过的,让他去带兵,合情合理,大臣们都挑不出毛病来。

再说,太尉收拾了王家子弟,然后再重用曾经的窦氏党羽,这很汉朝。

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很快就穿了出来,韩安国拜相,程不识重新得到重用,每一件都是大事。很快,灌夫就到魏其侯窦婴的府上,对窦婴说道:“侯爷,大喜啊!”

窦婴正在与友人下棋,他拈起一枚棋子,问道:“喜从何来?”

“难道侯爷没有听说吗?田蚡那厮在朝堂上被罢免了,程不识被拜为大将军!”

“田蚡被罢免了?”

窦婴的手抖了一下,拈着的棋子差点掉落。武安侯田蚡是他的死对头,两人明争暗斗,不止一天。现在听说田蚡倒了,窦婴却并没有觉得多么痛快。在王氏党羽被诛杀的那天,他就预料到了这个结局。

“即便是田蚡被罢免了,又何喜之有?”

灌夫大笑道:“田蚡既然被赶出了朝堂,那么侯爷起复之日不远啊!程不识将军也和侯爷是旧相识,难道还怕没有立功的机会吗?”

窦婴,程不识,灌夫他们这些人都是曾经在周亚夫的麾下待过,当年条侯周亚夫率兵七万,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击溃了关东诸侯联军,他们都是亲身经历者。

“灌夫,你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王家倒了是不假,但是朝廷未必还要将窦家再扶植起来。”

“我却是不信,侯爷乃是窦家的领袖。如今淮南王等叛乱,朝廷需要安定人心,怎么可能不重用侯爷?”

“唉,韩安国当了丞相,朝廷还能再任命我为丞相不成?”

窦婴将棋子按下,他已经想的很明白,“你要是想去和叛军打仗,我倒是可以帮你给程不识将军修书一封。”

“那就多谢侯爷了!”

“你我之间,还需要说这个谢字么?”